中文名 | 定额成本计价法 | 外文名 | the norm costing |
---|---|---|---|
定 义 | 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 | 适用于 | 定额管理基础较好 |
全部由 | 完工 产品负担 |
采用这种方法,产品的月初在产品费用加当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 产品负担。这种方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 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
1、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方法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
企业在确定采用哪种分配方法时,应该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下列具体条件:①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大小;②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③产品成本中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④定额管理基础好坏等。
2、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其中,原材料费用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比例进行分配;工资福利费等加工费用,可以按各该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也可以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价,该种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如果有月初在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费用在内),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则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而月末在产品不计算分配脱离定额的差异。这种分配方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
3、约当产量比例法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的一种方法。该种分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采用这一分配方法,无论是完工产品或是在产品,既要分配原材料费用也要分配各项加工费用。 2100433B
是按照预先制定的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
定额成本计价法概念: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指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该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加上当月发生的费用)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后余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用软件,从图纸上套的清单和定额,最后出来的工程造价,和真实施工的价格,能差多少.软件计算出的工程造价是高于真实施工,还是低于真实施工价格.套出来的价格只是用于参考吗 和真实施工的价...
通常成本测算不是用定额的,要算出来工程量,然后要知道实际用工数量*人工市场价、算出来材料数量*材料市场价,成本需要知道实际价格才能做的,不是用定额做的
一直都有这个疑问,为什么工程实际的成本与定额单价差距如此之大呢?这个的利润是通过定额子目中含量比实际高吗?请高手指点一下啊! 你好:工程的实际成本与定额单价差距如此之大。一方面:是因为工程的实际成本,...
是把手工做预算的方法、计价规则、取费标准、定额子目融入到计算机程序中而开发出的计算机软件叫定额计价软件。国内使用比较广泛的定额计价软件有造价大师和广联达。
一、定额成本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定额成本制度,是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产品的实际成本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产品的实际成本=月初定额成本 脱离定额的差异 定额变动
定额成本制度和一般核算方法不同的是,它不纯粹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它是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成本方法。它不仅能达到成本的事前和事后控制,关键是能做到成本的日常控制,从而,更有效的地发挥成本核算对于节约生产费用、降低产品成本的作用。
二、定额成本的制定
定额成本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它是根据现行定额和计划单位成本制定的。在制定时,要分别成本项目进行。其计算公式为:
原材料费用定额=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X原材料计划单价
生产工资费用定额=产品生产工时定额X计划小时工资率
制造费用定额=产品生产工时定额X计划小时费用率
其中,计划小时工资率、计划小时费用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计划小时工资率= 预计某车间全年生产工人工资总额/预计该车间全年定额工时总数
计划小时费用率= 预计某车间全年制造费用总额/预计该车间全年定额工时总数
三、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一般有:限额法、切割核算法和盘存法等。
1、限额法。限额法是控制领料的一般方法。采用该法的企业必须建立限额领料制度。限额法是控制领料,促进用料节约的重要手段,但是它不能完全控制用料。
2、切割法适用于使用必须经过切割的板材、棒材和棍材等。采用该法进行控制用料时,应先采用限额法控制领料。
3、盘存法按一定的间隔日数,对生产中的余料进行盘点,根据材料领用数和盘点所确定的余额,算出一定日期材料的实际耗用量,以实际耗用量和这一时期投产的数量乘上耗用定额所求得的定额耗用量相比较,算出材料的定额差异。
四、工资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
工资脱离定额的差异一般分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
在计件工资形式下,生产工人工资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其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与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相类似,可采用差异凭证法。
在计时工资形式下,生产工人工资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影响其脱离定额的差异的因素有二:一是生产工时,二是小时工资率。其计算公式为:
某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x实际小时工资率
某产品的定额生产工资=该产品定额生产工时x计划小时工资率
该产品生产工资脱离定额差异=该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的定额生产工资
五、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
制造费用进行定额控制时,可将其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定额控制和固定制造费用定额控制。对于变动制造费用定额控制可比照原材料的定额控制,为有关项目按标准制定定额,采用限额领料单或限额费用单进行控制,超过定额部分则记入差异凭证。对于固定制造费用,可制定计划总额,实行总量控制。对于按工时分配计入产品的制造费用,可比照计时工资的定额核算,月末按公式计算,只不过,要将计时工资核算中的小时工资率改为小时费用率,即公式如下:
某产品的实际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x实际小时费用率
某产品制造费用的定额=该产品定额生产工时x计划小时费用率
该产品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该产品的实际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定额制造费用
六、定额变动差异及其计算
由于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来制定的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一定时期后需要修订,修订后的新定额与修订前的老定额之间的差异,就是定额变动差异。
定额的变动一般在月初进行。如果定额降低,定额变动差异则为“ ”号,相反,如果定额提高,定额变动则为“-”号。
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定额变动差异也可以按照定额变动系数进行计算,其公式如下:
定额变动系数=按新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按老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按老定额计算的月初在产品成本 x(1-定额变动系数)
七、定额成本制度下的成本计算程序
在定额成本制度下,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可遵照以下程序进行:
1、按产品别编制月初产品定额成本表,若定额有修订,应在该表中注明。
2、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按成本项目设“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月产品费用”、“生产费用累计”、“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等专栏,各栏又分为“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各小栏。
3、编制费用分配明细表,各项费用应按定额成本和脱离定额差异进行汇总和分配。
4、登记各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明细账中的期初在产品成本各栏目可根据上月成本明细账中的期末在产品各栏目填列。若月初定额有降低,可在“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变动”栏中的“定额成本调整”栏用“-”号表示,同时,在“定额变动差异” 栏用“ ”符号表示;若定额成本有提高,则在“定额成本调整”栏用“ ”号表示,同时,在“定额变动差异” 栏用“-”号表示。
5、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的定额成本应根据事先编制好的产品定额成本表中产品月初成本定额乘上产成品数量求得,然后,根据“生产费用累计”中的定额成本合计减去产成品的定额成本,就是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
6、 如果有不可修复废品,应按成本项目计算其定额成本,并按定额成本分配计算定额差异或定额变动差异以及材料成本差异,但若不可修复废品不多时,也可不承担这些差异。废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连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记入“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的“本月产品费用”中的“脱离定额差异”小栏内,并全部由产成品负担。
7、产成品的实际成本由产成品的定额成本加减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求得,并可进行成本的事后分析。总
8、最后,成本核算人员应将成本核算、分析结果及改进建议上报单位负责人,由单位负责人对成本控制做出最后的决策和评价。
1、成本定额是一种计价性定额;
2、成本定额具有时效性,随市场变化具有动态性;
3、是企业内部自行编制具有独立性;
4、成本定额内容指的是分期工程价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