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改变我们生活的31座建筑基本信息

ISBN 9787871112254 作    者 罗杰·谢菲尔德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
页    数 236 页 定    价 58.0
装    帧 平装

当代建筑:改变我们生活的31座建筑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建筑沙盘模型 材质:高密度防火板、亚克力、ABS板、真石漆等颜色:仿真色(定制)比例:1:100-1:5000制作主要工艺:三维雕刻技术、机械精密雕刻技术、手工制作技术、静电植绒技术物理特点:还原建筑外观风格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定制

13% 重庆秒点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用岩棉毡 3000-5000×600×900mm 厚度:40-75mm 密度:60-100kg/m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樱花

13% 上海麦芮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外墙氟碳漆 20kg/桶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立广水漆*丽竹漆

kg 13% 南宁市立广装饰材料厂
建筑用多功能岩棉板 1200 ×600mm 厚度:25-250mm 密度:40-120kg/m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樱花

13% 上海麦芮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用接触器 辅助触点2A-250V- EPN051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海格

13% 天津海格电气有限公司
PUS-301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厚度(mm);规格:600ml/支;执行标准:JC/T482-2003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凯伦

13% 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用泡沫玻璃板 620×48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德和

13% 上海麦芮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带铝箔玻璃棉板 建筑用材 48kg/m3 30m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依索维尔

13% 上海麦芮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提升质量30t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提升质量30t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提升质量60t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提升质量60t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提升质量30t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提升质量60t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提升质量30t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汕头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提升质量60t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广州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建筑模型 1:110定制建筑模型3500×3500建筑用模型专用ABS跟进口亚克力制作,建筑与路网发光,环境淡雅写实制作.|1套 3 查看价格 广州市尚雅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2022-11-09
建筑 搭建一个建筑模型,底部放置有数块砖块,参观者可以拿砖块填补到建筑上,模拟砌墙,可以做出自己设计墙.以及有运输砖块装置,可以在地面以及高台之间运输.|1项 1 查看价格 鸿瑞工美(深圳)实业有限公司 全国   2022-10-24
建筑 搭建一个建筑模型,底部放置有数块砖块,参观者可以拿砖块填补到建筑上,模拟砌墙,可以做出自己设计墙.以及有运输砖块装置,可以在地面以及高台之间运输.|1项 1 查看价格 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   2022-09-14
建筑 搭建一个建筑模型,底部放置有数块砖块,参观者可以拿砖块填补到建筑上,模拟砌墙,可以做出自己设计墙.以及有运输砖块装置,可以在地面以及高台之间运输.|1项 1 查看价格 安徽东一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全国   2022-09-16
建筑 搭建一个建筑模型,底部放置有数块砖块,参观者可以拿砖块填补到建筑上,模拟砌墙,可以做出自己设计墙.以及有运输砖块装置,可以在地面以及高台之间运输.|1项 1 查看价格 安徽盛鸿展览工程有限公司 全国   2022-08-15
建筑焦油 建筑焦油|567.2kg 1 查看价格 宏福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   2019-09-25
建筑立面艺术涂鸦 建筑立面艺术涂鸦|1000m² 3 查看价格 深圳市尊艺油画艺术品有限公司 广东   2021-09-15
建筑焦油 建筑焦油|567.2kg 2 查看价格 衡水固金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四川   2019-09-20

当代建筑:改变我们生活的31座建筑常见问题

  • 中国的现当代建筑怎么那么没个性?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关于岭南建筑艺术特征的探索正从各个层面展开,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日益重视。本文仅就岭南建筑的界定及其人文品...

  • 哪个明白当代建筑流派有哪些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

  • 当代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英伦风格建筑在外形上比较对称,水平分化较强,外形复杂、窗户比较宽大,体形凹凸起伏,比较适用于庄园府邸中的建筑设计,与哥特式风格相仿,是当时较为盛行的一种建筑风格设计。 哥特式建筑大部分是教堂,也有市政...

当代建筑:改变我们生活的31座建筑文献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格式:pdf

大小:11KB

页数: 4页

评分: 4.4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塑料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 准备上课。 一、列举实物,发现塑料生活。 1、 师:同学们,新学期一开学,我相信你们都有买了新的学习用品吧,比如 圆珠笔、尺子、铅笔 ,, ,你们发现这些都是用什么做的吗 ? 生:塑料。 师:对,塑料! (点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 个话题。 2、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你想说的方面,仔细想一想,还 有哪些是塑料制品,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代表汇报下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 ,, 师(点题):呀,真多啊!看来,塑料与我们的生活真是息息相关! 3、关于塑料,我们一起来从下面的四个方面学习相关知识点。 塑料的起源,塑料的应用,塑料的创新,塑

立即下载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格式:pdf

大小:11KB

页数: 4页

评分: 4.5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第一课时) 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王艳红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塑料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在比较与选择中了解塑料的 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目标:培养合作与探究的意识,并学会辩证地看待塑料这一工业 产品。 活动过程: 活动一:感受塑料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师:同学们,咱们又见面了,通过昨天的交流,我们已经是朋友了!知道我的 名字吗? 生:我知道,叫王艳红。 师: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大屏幕上就有。 师:四()班的孩子就是会观察!老师还发现同学们今天特精神,身子坐得特 别正。好!我们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看谁反应最快。 2、仔细观察这些物品, 你有什么发现吗? (你知道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小结:对,这些物品都是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3、课

立即下载

绿色,是大自然的基色,令人赏心悦目又心旷神怡,它也是生命的象征,每每看见那一片天然的绿色,就仿佛看见了朝气蓬勃的生命向我们走来,对日日穿梭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我们而言,都市里的绿色植物宛如书写在庸常生活里的诗行那般弥足珍贵,

无法想像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生活中没有绿色,所以我们总想营造绿色家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购买花草树木,期望有绿色植物为伴,然而现实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想让植物在我们身边展姿添色要面临诸多的困难,比如土壤干湿度和肥力的控制、植物病害的防治等等,加之不同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使得我们往往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专业技术去打理好一株植物。

而现在,有一种堪称革命性的技术来到我们身边,它就是来自美国的著名室内种植品牌 aerogarden开发的电子植物有机栽培器,它采用无土水培的技术培植各类花卉、蔬菜等植物,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利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自动计算并设定补充营养的时段,提供成长所需要的阳光、水份,创建有利于植物最佳的生长条件,配上AeroGarden特殊配方的专利有机营养液,在无土培植的状态下,能够加速植物的生长速度,比在正常土壤种植的环境下,可以缩短5倍的生长周期,几天之内可以发出嫩绿的小芽,几周之内就茁壮成长,逐渐长出茂盛枝叶,开出美丽的花朵或结出丰硕的蔬菜果实。

这种创新的种植方式操作十分便捷,在机器内放下种子荚,添加水及营养液,即可实现全自动室内栽培,它避免了土培植物的弊端,让植物种植的局限性变小,操作空间变大,让种植变成一件简单美好的事情,省时省心省力没有任何污染,让我们不再为自己成为植物杀手而心痛,轻轻松松就与生机盎然的植物长期相伴,享受多姿多彩的自然之美。

因为这种技术让植物生长速度更快,所以植物的叶片和花朵比生长在土壤中更加饱满,具有更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加之植物根系直接吸水,所以蒸腾效果更加显著,使得叶片释放的氧气量和负离子数量更多,让我们在室内也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激情。

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这项技术因地制宜地利用起自家家居空间,把家变成小菜园,足不出户就可以吃到亲手种植的健康环保绿色蔬菜,这对都市生活的人们来说尤为珍贵。

不尽于此,这项技术与机械自动化、园林景观等领域结合,可以创造出植物墙、植物屏风等各种各样的植物景观群,让植物在高密度的钢筋水泥城市里焕发出无限生机。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美国及其它国家广泛应用,如今即将登陆中国,AeroGarden是美国植物有机栽培器产品的著名品牌,公司拥有先进的电子植物栽培技术及多项专利,通过了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即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测试,2010年AeroGarden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该领域独树一帜的标志性品牌。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杜立群

“我觉得移动的建筑实际上对于生活的改变是很大的,对于居住地的选择也会产生一个非常深刻的影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杜立群8月1日在2015’(夏季)崇礼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作出表示。

杜立群指出,如果移动的建筑能够和移动的能源结合在一起,那么影响将非常深远。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移动的能源解决不了。“我一直很关注特斯拉汽车移动电池,它现在也在研究能够对房子供应大概两三个月,可替换这样一种能源的更换的电池,如果能够供应的话,我觉得对于将来的移动的生活、移动的建筑是很好的一个支持,那我们将来选择可居住的地区,应该也不是一个梦想,如果这些建筑把这些人聚居起来,那样形成新的社区、新的城市模式,我觉得也是一种可期望的。”

以下是杜立群发言实录:

杜立群: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论坛,也谢谢组委会的邀请,去年我实际上在论坛上讲了一个观点。本来我想今年因为纲要已经完全都公开了,大家都有所了解,我不谈京津冀,给我分到智慧城市这一组这个挺好,那个题目太敏感,所以我想不谈。但是刚才主持人说也要说说一下,我简单准备了一下,我觉得上午很多叫大咖都讲了战略性的问题,我觉得可能还有几个重点问题大家可能也需要关注。就是在京津冀我去年讲的就是说大家比较关注就是三地的关系,河北、北京、天津,这三个地,实际上我觉得京津冀是四方关系大家可能不太注意,实际上这里面说是三地指的空间上,在这个之上还有中央,这个可能大家要注意,所以现在说的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实际上可能这里边首都功能还是中央的功能,并不是北京市地方的功能。上午我觉得咱们中心的主任李铁讲的挺好,就是说大家不要单一的现在媒体特别是都关注聚焦或者是通州行政副中心这样一件事,实际上对于首都功能如何在区域当中重新的布局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更大的事情,上午有很多专家我觉得提出很好的建议,比如说在这个区域要建立一个叫大中小城市来协同发展这样一个空间平台,就是说要改变过去京津独大,其他城市都比较弱小,高峰和低谷的方式,要做到平衡发展,这个我觉得是很值得关注的。另外专家提出一些微中心建设就是有特色地区的建设,我觉得也是值得下一步总体布局当中,首都功能如何在区域当中重新布局,我觉得这个都很值得关注,不要单一的光去看通州副中心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可能是需要关注的。

第二个我觉得需要关注的,通过我们研究来讲,就是城市除了当然很特别,北京很特别,除了有首都功能和非首都功能之外,实际上这2000多万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他实际上还有一个城市的基本功能,就是要满足刚才咱们这个IBM总裁讲的这个,就是说他的这些人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一个需求,实际上这里面我们的研究也是这样,就说这个城市里面还有很多为这2000多万人他的基本生活、工作、交通、娱乐他们的功能,还有一个进一步需要完善的。我觉得这部分功能恰恰和咱们的智慧城市和“互联网+”这样一些新的手段要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第三个我觉得就是说,大家可能现在比较关注的才是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我觉得应该更加全面的来理解首都功能和首都非核心功能,还有城市功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如果把这个处理好,才有助于把这个地区建设成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环境一流、有世界竞争力的城市群,我觉得这样才能够真正解码京津冀,才能分享到改革的红利,我觉得是这么一个关系,这个我想说的是第一个,就是对于回应一下京津冀这样一个事。

第二个我想说的就是我也有一点困惑,我刚才问咱们这个总裁,我第二个题目我写的就是说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城市,这个实际上大家都知道98年戈尔有数字地球大的演讲,大家不见得记得,再一个大屏幕后面柴静讲首都污染采用这样一种模式,我觉得很有影响力的,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城市到底有多远,我就问一个问题到底哪些城市说,能称得上已经建设成了智慧城市,因为当时咱们中国也呼应改革开放要求,也很多城市提出要建设数字城市这样一个,北京可能也不例外也都做了很多项目。但是现在又换了一个概念,到底在这里面我实际上我自己是有一个困惑,所以就是叫城市的困惑,到底什么样一个城市是智慧城市,刚才我觉得咱们总裁给我一个,应该讲智慧城市策源地给了我们一个最权威的解答,我们刚才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个人现在也逐步的理解就是说,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它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实际上需要我们用“互联网+”,我自己想的就是“互联网+”比如说“+”金融,“+”交通,“+”我们叫建筑,最后我提出“+”生活如果这样一个目标实现了,可能就离智慧城市目标可能就不远了,这是我个人的困惑,通过我的论坛也得到一定的解答。刚才一组我刚才讲到很好的TOD模式,也希望这样一个模式能够实现,实际从移动生活大家都很享受,从购物从了解这个信息,所以去年我来崇礼大概走了6个多小时很枯燥,我觉得今年好像就很轻松,因为我有这样一个移动生活,我可以通过手机就很容易的了解咱们整个会议组织的情况,然后跟咱们组委会交流,我觉得虽然也经过4个小时的距离,好像我觉得这样距离是拉近了,没有感觉到特别遥远,我是做空间规划的,实际上我就提出来一个空间是不是还构成对于距离,空间是不是还是距离,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觉得可能将来随着咱们崇礼的交通改善可能这个奥运的成功,可能这个空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随着这个手机或者是这种移动的这样生活的移动的这种模式,逐步的融入到咱们生活当中,我觉得这个空间可能就会越来越近,可能就不感觉到很遥远。所以我也推想到城市建设,我其实一直比较关注,实际上现在为什么说是移动的建筑,咱们过去建筑都是大家买房子或者是建设一个商场一个工厂,都是一个作为不动产这样来出现,它实际上随着这个房车还有移动的建筑,我最近跟一些搞建筑材料研究的这些人在研究这个建筑的维护结构,维护结构如果能很方便达到保温这样的需求,如果组装起来非常方便的话,实际上这种移动的建筑实际上是很容易实现的。我觉得这种移动的建筑实际上对于生活的改变是很大的,对于你居住地的选择也会产生一个非常深刻的影响。如果说把这种移动和信息交换的移动方式结合在一起,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和能够移动的能源结合在一起,那么影响非常深远。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移动的能源解决不了。我一直很关注特斯拉汽车移动电池,它现在也在研究能够对房子供应大概两三个月,可替换这样一种能源的更换的电池,如果能够供应的话,我觉得对于将来的移动的生活、移动的建筑是很好的一个支持,那我们将来选择可居住的地区,应该也不是一个梦想,如果这些建筑把这些人聚居起来,那样形成新的社区、新的城市模式,我觉得也是一种可期望的。我不知道年轻人,我觉得对我自己来讲,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的向往和新的生活的选择,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不是也是将来智慧城市发展的一种方向,这是我的一些个人的畅想,供大家批评。

杜立群:我觉得北京在十二五时期制定城市信息化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一个北京市智慧社区的标准,比如海淀区就按照这个要求进行网格化管理这样一个模式,就是把城市里面分成很多网格,然后对这个网格里面地物,我觉得有点就像总裁讲的物联网感觉,每一个地物都有一个管理的一个主体,也有一个相应对应的编号,然后有人巡查,如果这个地物出现问题马上有一套系统会回馈到有一个网络化管理的一个中心,然后就有人来处理这个问题,但是现在还没有实现到,就是完全的对这个地物进行一个智能化的处理,我觉得还没做到,但是它是用人来管理的,但是它这套反馈系统实际上已经实现了。我觉得现在也是在推广的一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这个对于及时去解决城市里面的这些出现的问题,有一套很好的一种回应的反馈机制,我觉得这是技术给这个城市管理带来的一个很大的一个变化。最近北京可能大家都知道治理城市病,现在也要求停车肯定是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现在停车位我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就是说停车位的管理,我觉得应该采用刚才咱们总裁说的这套物联网,这样一套回馈包括收费包括受灾下载APP系统,对于每一车位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我觉得这个是新做的这些东西,我觉得完全可以建立一套非常完善的这样的一个体系,然后把这个停车能够按照买车有位,停车入位,违停罚款这样的一个要求可能才能实现。如果没有这种技术还用咱们这种人去收费去管理,实际上造成很大的一个社会成本,咱们的劳动生产率也是很低,我觉得这个是可以改革的一个方向。

我觉得崇礼可能在应该我觉得随着申奥的成功,我觉得崇礼应该因为刚才咱们荔波县的尹书记县长讲了,起跑线都是一样的,其实跟北京是同一个起跑线,我觉得应该建立一套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套标准,我觉得用刚才讲的这种理念,而不是过去只是截取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的一部分,应该是一个全链条。这样一套理念如果能建立起来,我觉得在2022年这个冬奥会期间除了刚才上午讲的零碳是它的亮点以外,这点可能也会变成崇礼将来的一个很亮的亮点,我觉得也是应该推广这样一套理念。

悉地国际 机电业务总经理 电气总工程师 设计副总裁 李炳华

悉地国际 智诚机电设计顾问中心 设计总监 刘文捷

 

今天,智能建筑已经不再是一个概念,而变成了城市中的一道风景,而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这一切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智能建筑全面发展的时期。智能建筑,不仅能合理利用建筑资源,更能将建筑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利用建筑本身的优势促进自然生态的平衡,甚至利用高科技的设备实现能源的可循环利用,降低人类生活带给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提高人类生活的总体水平和全人类的生活质量。

记者近期采访到悉地国际机电业务总经理、电气总工程师李炳华先生与设计总监刘文捷女士,他们详细分析了智能建筑在中国发展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前景,并通过一些成功的项目生动的阐述了智能建筑的新技术和新理念。

 

记者:作为智能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您觉得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真正的智能建筑?

刘文捷:我个人觉得真正的智能建筑必须是同自然环境、使用功能和人紧密结合起来,并注入智能化元素的建筑。

李炳华:我觉得真正的智能建筑是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的建筑,该标准告诉大家如何设计智能建筑。智能建筑也需要落地,通过施工、验收将其建成,否则就只能是概念。所以,智能建筑归结起来就是是否满足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满足标准的才算是智能建筑。

 

记者:生态和智慧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两个重点课题,智能建筑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大有作为。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智能建筑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

李炳华:生态和智慧比智能建筑范围大很多,智能建筑有相应的标准考核,生态和智慧这两种类型已经超出了建筑的范围,他们比建筑的范围更大,有可能是一座小城镇或者城市级的。由此可知,他们概念上有很大的区别,在生态城市或者智慧城市范畴里面,智能建筑的发展除了要满足GB50314标准的要求之外,还要和智慧城市与生态城市相对接。

 

记者:简单介绍一下您所设计过印象比较深刻的智能建筑?它都采用了什么先进的智能设计手法?

李炳华:水立方是我们设计的智能建筑,它也是目前我们国家智能建筑中一个顶级设计产品,他既满足了奥运比赛中的需求,同时又比别的建筑智能化程度更高。我举两个例子,一是水立方里面的计时记分系统,这个系统对运动员破纪录、名次和成绩,要求精准度非常高,这套系统属于水立方里面体育建筑所特有的系统;另外还有场地扩声系统,这是针对观众席的设计,要求清晰的声音,所以在水立方设计的时候有语言清晰度指标。我们做了模拟分析计算实验,因为在过去我们整个国家这方面比较欠缺,只是一味地注重外形,但是对里面的功能重视不够。其实全球大部分的场馆场地扩音系统都做得很差,包括世界杯的比赛场地,如德国某著名的体育场,但是水立方这发面就做得非常好。如果场地的语音都听不清楚,那表示场馆的设计方案有问题。所以,水立方属于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建筑之一,比普通的智能建筑有更多的提升。

刘文捷:还有水立方里面的大显示屏,考虑了大屏幕的设置,包括观众的视距,都是按照当时最新的标准进行设计的,有科学的依据和人的直观感受,包括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另外,还有记时计分系统,以及相应的比赛系统来保证运动员的感受。在水立方中,运动员一共打破了21项世界纪录,这也是与背后的智能化技术的支持,还有观众和运动员的体验分不开的。

李炳华:水立方的大屏幕能让95%以上的观众可视,所以屏幕中的字体大小,字间距都有要求的,通过一些分析计算出来的。

刘文捷:水立方的安全问题也是当时很先进的技术,采用了数字化安防技术,保证了整个场馆的安全。还有场馆中的机电设备控制,也是采用了每个点的精细化控制,以确保场馆的舒适度。

 

记者:楼宇自控是智能建筑中很重要的部分,您觉得楼宇自控又有哪些发展趋势呢?

刘文捷:水立方的楼宇控制也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楼宇控制技术,包括对暖通和机电设备舒适性的控制准确度,观众席的温度要求和场地要求是不一样的,在一个空间里面,不同层次的高度上要有不同的温度控制要求,这件事情是很难的,我们都是通过暖通专业,对座椅通风进行设计等,还得结合我们的控制才能达到温度精准的控制。如:场地需要26度,观众席需要2224度,这样一个温度差控制问题,不仅需要通过精准的楼宇技术控制,而且温度测点的设置也都深入到物联网,也就是所谓的传感器,就像手脚一样要把整个赛场,所有每个点的位置的温度,都要感测出来,通过测点进行取样,保证最后的PID控制,还有空调在合适的位置送出的合适温度,让运动员和观众都感觉到舒适。而且场馆外的ETFE膜也是需要自动控制的,不但要自动启停,也要控制膜的充气系统。

李炳华:其实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况就是:保证比赛正常进行所必须的控制,而且要求是很精准的。刚才刘总也列举了很多例子,我补充几个,像水立方的泳池水温问题,按照国际泳联的规定水温需要在26.5度,不能超过27度且低于25度,这样的水温控制的精准度要求非常高,所以需要智能化的设备来控制,还有一些冰上运动的冰面,它的温度和硬度都是需要楼宇自动化来实现的。

 

记者:我国建筑智能化产品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您觉得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刘文捷:我主要讲讲国内的智能化产品,国内产品的品牌与知名度还是有所欠缺,国外一些知名的品牌,如霍尼韦尔HONEYWELL、江森JOHNSONCONTROL等,而国内楼控有待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这是产品需要的发展方向。国内产品还提升制造精确度,现在提到的工业4.0,我们只要提升品质,才能保证知名度的提升。

李炳华:因为现在从智能建筑来看,尤其智能控制这块,能真正运行好的案例并不多。行业中也做过一些,能有20-30%正常运行就已经很不错了,绝大部分的项目都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比如:办公室的空调控制,按照道理是通过自控系统来调节达到房间的设定温度,大概是24度到25度,但是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我们也分析了原因:一是因为赶工期,工程的工期很短,最后都是很仓促的竣工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建设单位也就不再过问;二是因为工作界面太多,里面的强电、弱电、空调、自控各自有自己的界面,厂家之间的交圈没有处理好。这两个问题是造成自控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的很重要的原因。

刘文捷:这和实施非常有关系,如果产品很好,设计也没有问题,但是可能实施起来会因为周期和交圈的问题,造成实施度差,所以后期使用不是很理想。还有物业人员的水平也有一定的因素,也许前期楼宇自控被采用了,但是由于物业运营管理人员的水平与素质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对这套系统的操作或多或少有很多问题。

 

记者:作为建筑设计师或者电气工程师,在推动智能建筑在中国发展,承担了怎样的角色?在工作中应该如何推进智能建筑的发展?

刘文捷:智能建筑想要在中国发展得更好,需要前期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建筑使用和功能上的合理,与人和自然的整体融入,这些都是在设计阶段要考虑的因素。我们设计师起到了前期的规划设计的作用,而且包括产品上的应用,设计师引领产品的一些研发方向,建筑设计师和电气工程师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我们在工作中的每个设计都离不开智能建筑的设计,我们要保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科技的东西,这都是设计师的责任。

 

记者:我国现行政策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从智能建筑角度设计而言,您认为有哪些途径可以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

李炳华:国家一直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让智能建筑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既满足舒适度同时又可以节能。在新编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修订版)中有相关的条款,我们只要按照条款进行实施,就能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我举个例子,办公室以节能为目的控制灯与风机盘管等设备,如果办公室没有人,灯就不应该亮,也不需要调节温度,这是属于从控制角度讲。如果有人来了,窗户的自然光又不足的时候,办公室的灯都需要打开,如果自然光很充足的,尽管办公室有人,也不需要开灯。另外,窗帘的位置要调节相应的角度,避免太阳光引起的眩光,既保证视觉的舒适,又保证环境里面照明的水平,同时又降低了能耗。

我们对办公室的能耗做过分析,以办公室为例,通常是用传统的机械式翘板开关来控制,节能最高的可达70%-80%左右,但是单纯靠自觉性来节能非常片面,通过技术角度来实现节能技术最有必要。

 

记者:您从事智能建筑研究多年,有很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能谈谈从业这么多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吗?

刘文捷: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快,而且国内的智能建筑与国际也是同步的,我们的建筑标准也在不停的修订,包括从智能建筑的2000版到2006版再到2015版,建筑综合布线标准也与国际接轨,还有安防标准也在修订,另外,我们的智能建筑设计也是向互联网领域发展,并与最新、最流行的时髦技术--物联网和互联网+相结合。

李炳华:我对智能建筑发展有四种感受:

第一、应用面非常广泛,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领域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而且现在已经逐步推广到住宅的智能家居上。

第二、应用的深度越来越深,而且形成了细化的一些领域和市场,比如智能家居、酒店客房管理系统等,智能建筑某一个领域得到了细化和深化,智能家居市场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尽管标准不是很健全,但是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面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用技术推动市场,市场反过来对技术又有促进作用。

第三、对于智能建筑来讲,它的某些系统有待提升,需要新的技术来改进这一问题,比如:楼宇自控很多没有达到预期,这个问题也亟待解决,否则花钱没有达到预期,会影响到这个行业的发展,所以现在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修订版本里面,就推荐采用智能一体化的技术手段,这个手段就是要减少不同产品和不同系统交集界面,进一步促进楼宇控制系统的落地与实施。

第四、智能建筑是实实在在的建筑形式,它有标准来考核和衡量,还可以设计、施工、验收和评价,但是我们也要理性对待,不能以智慧城市概念来炒作。虽然智慧城市还没很好的落地,但是可以借鉴智能建筑的一些经验,并沿着智能建筑这条发展的路径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智能建筑如果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标准,那就很难判定为智慧城市。

 

记者:您怎么看待智能建筑产品发展情况?您比较关注哪些新的产品和技术?

刘文捷:国内在智能产品的发展上可以堪称“百花齐放”,尤其以沿海、深圳和北京的厂家为主,因为智能化系统有20-30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发展的产品就会有很多的厂家,他们的数量非常庞大,发展也非常迅速。虽然产品数量众多,但是品牌知名不够,在未来我们要集中发展国内的品牌知名度,更要将相应的品牌集中起来发展,这样对智能建筑产品的发展应该更有利。

我们设计师比较关注的可能就是品牌知名度和度,另外还比较关注智能新技术,我们希望在设计中采用一些前沿的相对可靠的技术,如:在楼宇自控中,我会关注传输方式较好,同时符合统一的国际协议,并能与其他产品无缝链接,可替换度更好的自控产品。在安防中,现在都是数字化安防和IP式的摄像技术,那么我可能会更关注这方面的技术,还有未来模拟的视频监控,我会关注这块更新的技术。

李炳华:刘总是从子系统的角度谈了智能建筑产品的发展,我从系统的角度再来谈一下,我比较关注的两类产品和技术:一类是智能一体化的技术,它解决传统的控制实施度和可用度;二类是细分领域,智能产品只有做精、做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和提升。目前,细分的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酒店客房管理系统、体育建筑专用设施系统等都是针对某个领域的特殊需求,开发出相应的产品。以后我们可能会培育出更多这种新品牌和新市场,组合相关的新技术开发相应的产品。

 

当代建筑:改变我们生活的31座建筑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