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的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至关重要,而与之相适应的基础选型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经济的重要因素。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发现有些建筑在基础选型上与上部结构不相适应,与所处地基条件也不很协调,在发挥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空间协调作用上不能较紧密地配合,协同工作,以发挥更大的、更充分的作用。有的建筑物基础选型时不顾上部结构,建筑场地的地基条件也考虑不周,孤立地设计基础,建成使用后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认真总结经验,正确选择基础形式,用以指导工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多层建筑基础类型选择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基础工程造价占整个建筑物造价的比重相当大,遇到地基条件较差,处理地基须投入较多资金时,则基础造价更高。合理的基础选型,既能在技术先进,也能在经济上合理。

多层建筑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层建筑结构 ≥12mm材质:Q390GJD;系列:轧板;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武钢

t 13% 重庆武钢西南销售有限公司西安销售分公司
层建筑结构 Q390GJD厚度δ(mm):≥12;品种:碳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武钢

t 13% 重庆武钢西南销售有限公司西安销售分公司
层建筑结构 Q420GJD厚度δ(mm):≥10;品种:碳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武钢

t 13% 重庆武钢西南销售有限公司西安销售分公司
层建筑结构 ≥12mm材质:Q345GJB;系列:轧板;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武钢

t 13% 重庆武钢西南销售有限公司西安销售分公司
层建筑结构 ≥14mm材质:Q420GJD;系列:轧板;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武钢

t 13% 重庆武钢西南销售有限公司西安销售分公司
层建筑结构 >50mm材质:Q420GJD;系列:轧板;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武钢

t 13% 重庆武钢西南销售有限公司西安销售分公司
层建筑结构 Q345GJB厚度δ(mm):≥12;品种:碳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武钢

t 13% 重庆武钢西南销售有限公司西安销售分公司
层建筑结构 Q390GJD厚度δ(mm):≥14;品种:碳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武钢

t 13% 重庆武钢西南销售有限公司西安销售分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建筑结构 RE50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阳江市2012年7月信息价
建筑结构 RE50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阳江市2012年5月信息价
建筑结构 RE50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阳江市2011年10月信息价
建筑结构 RE50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阳江市2011年8月信息价
建筑结构 RE50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阳江市2012年12月信息价
建筑结构 RE50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阳江市2012年11月信息价
建筑结构 RE50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阳江市2012年10月信息价
建筑结构 RE502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阳江市2012年9月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JGN建筑结构 JGN建筑结构胶|0m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实为建材有限公司 广东  中山市 2009-08-21
建筑结构 RE502|3323kg 4 查看价格 中山市青龙化学建材有限公司 广东  中山市 2015-12-21
建筑结构 50kg/桶|3177kg 4 查看价格 广州市台实防水补强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市 2015-12-02
建筑结构 RE502|5287kg 4 查看价格 中山市青龙化学建材有限公司成都办事处 四川  成都市 2015-11-17
建筑结构 50kg/桶|5801kg 4 查看价格 广州台防补水有限公司海南办事处 海南  海口市 2015-11-27
建筑结构 RE502|8005kg 4 查看价格 广西青龙化学建材有限公司(钦州市厂商期刊) 广西  钦州市 2015-11-10
底图开发服务(建筑结构) 根据CAD搭建每栋建筑的内部结构(低精度模型).|6套 1 查看价格 广州尚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   2022-01-07
建筑结构 RE502|9679kg 4 查看价格 中山市青龙化学建材有限公司成都办事处 四川  成都市 2015-12-13

多层建筑优点

①它比低层住宅在占地上要节省,同时又比高层住宅建设时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即可竣工;

②无须像高层住宅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

③结构设计成熟,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可就地生产,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工程造价较低,易被

购房者接受。

多层建筑缺点

①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理想;

②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使得多层在结构、建材、布局上难以创新,造成多层住宅建筑立面、建筑风

格的呆板和缺乏变化。

指城市中挖掘土地潜力而提高建筑容积率。在我国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条件下,合理提高城市建筑层数,既能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和合理利用城市的有限土地,发挥土地潜力,又能促进产业的置换。根据国外资料的统计,9至10层住宅比5层可节约用地23~28%,10至17层的住宅,则比5层的节约用地32~49%;若从5层提高到9层,则建筑容积率可提高35%。小区市政设施费可降低32%。但不能无限制增加建筑层数,要保护城市有良好环境,要将部分不适宜在城市的工厂企业远离外迁。住宅建筑与工商业等其他建筑不同,一般住宅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日照和间距。全年中日照最短的冬至日,要求达到两小时标准。这虽与住宅坐落位置的纬度和方位有关而要求有不同的间距,但住宅区容积率比商业区公共建筑的容积率低得多。一般市中心区的商业地段,不许建造住宅。因这些地段的土地级差高,土地使用费标准也高,菜场、托幼、中小学、文娱体育配套不全,不适于居住。这些地段多是银行、商店、饮食服务等业所在,全靠人工通风照明,只要能满足消防停车等有关规定即可。

充分利用空间,使建筑物尽可能向多层发展,提高容积率,符合我国城市人多地少需要节约用地的要求。在城市规划中,根据地区特点确定容积率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多层建筑结构要求常见问题

  • 什么叫做多层建筑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

  • 请问什么叫多层建筑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

  • 多层建筑分类?

    多层建筑下面没有分类了。 多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米,小于24米(10米<多层建筑高度<24米),且建筑层数大于3层,小于7层(3层<层数<7层)的建筑。但人们...

由设计单位提出来要求,勘察部门提供的拟建工程场地范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报告,必须详细提供地质构造和持力层范围内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勘察结论意见,据以作为基础选型的基本依据。不得以邻近建筑物的勘察资料代替拟建工程的勘察报告。对于小区的地质勘察普查资料,仅能作为参考,不得作为设计依据。

对于杂填土地基或软弱地基,因其承载力较低,且地基变形较大,一般应进行地基处理。不能只靠加大基础断面、增强基础刚度来承担上部结构荷载,因为基础再大,相对于上部结构还是较柔的。所以地基处理要与基础选型结合起来进行设计。

根据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结构类型、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及其分布,以及建筑物所处的抗震设防区,结合建筑场地地基实际情况,将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视为一整体,综合考虑基础的选型。基础形式与构造要与上部结构相适应、相协调,要与所处地基相吻合,三者既是独立部分,又有机联系、相辅相成,使其发挥空间作用,共同工作。

建筑物所在场地周围紧邻建筑物情况,邻近建筑物基础与新构建工程基础干扰,即新建工程基础放不下去,被迫改变基础形式。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可能提供的建筑材料,以及工期要求,都有可能影响基础形式的选择,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技术经济分析,妥善对基础进行选型,以求选择的基础形式既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又符合客观实际。

当地的施工习惯作法,承建工程的施工队伍的施工经验,施工队伍的装备和技术水平,这些条件也是基础选型应考虑的因素。考虑了这些条件,使基础设计符合实际,可加快施工进度。

多层建筑墙下条形基础

常用的砖、毛石、混凝土刚性基础,主要是承受抗压强度,也承受抗拉、抗剪强度,但抗拉、抗剪强度不高。基础内产生的拉应力、剪应力通过刚性角控制,使其不超过材料的允许值。它一般适用于建造5层以下民用建筑及轻型生产用房,如果地基承载力较高,且地基比较均匀,层数还可以适当增加。这种基础的特点是,造价低、施工快,通过地圈梁的加强,增强基础的整体刚度,能承受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及适应一定的地基变形。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也是墙下条形基础的较好形式。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又较低,且地基又不很均匀,采用刚性基础往往会使基础断面过大,如果要保持浅基础,则基础露出地面,如果加深基础又要增加土方量基础造价。即使采用刚性基础,也难避免在基础产生较大的抗拉、抗剪应力时,出现基础裂缝、不均匀下沉,以致引起上部结构墙体裂缝。这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它可以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力,用基础断面大小和配筋量来满足受力要求。如果地基不均匀,还可加肋梁,以增强抗弯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一般6层以上民用建筑或轻型厂房可以采用这种基础。

多层建筑独立基础

刚性或柔性独立基础一般多用于柱下基础,根据柱荷载偏心距大小,基础断面可为方形或矩形。当柱距较大时,常为独立基础,这样较为经济。为增强基础整体性,也可采用拉梁适当拉结,以增强适应地基变形和抗震能力。多层建筑上部结构为框架体系时,如地基承载力较高,地基变形较小,荷载及柱网分布较均匀,宜选用独立基础,但在纵横两个方向宜拉梁适当拉接。拉梁断面选择要适当,不宜过大,可通过计算确定。一般民用建筑中的内柱,多数可考虑采用独立基础,而不用条形基础,在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下,其经济效果是较好的。

多层建筑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当柱荷载较大或地基较差时,采用独立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扩大基础面积又受到场地限制时,可考虑采用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具有较大的刚度,对于调整不均匀沉降有良好的作用,但当柱距较大时,条基的刚度也差,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也降低,所以选用柱下条形基础应控制在柱距不宜过大(6~7m)的条件下,能较好发挥作用。当地基承载力较低而柱荷载又较大时,或地基变形和柱荷载的分布在两个方向都不均匀时,一方面要求扩大基础底面积,以满足承载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同时又要求基础具有较大刚度,来调整不均匀沉降,这时可考虑设置十字交叉基础。十字交叉基础具有较大的空间刚度,是一种较好的基础形式,但它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不可任意滥用,只有当条形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才采用十字交叉基础。

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筏片基础

当地基承载力较低,且地基土质不均匀,而上部结构荷载却很大,采用十字交叉基础,有的基础之间的空隙所剩无几,有的基础底面积重叠,已不能提供足够的基础底面积时,这时可采用筏片基础。对于有地下室的结构,它本身不要求防水或防潮,筏片基础恰好就是地下室的底板结构。当荷载不太大时,常采用平板式筏片;当荷载较大时,可采用梁板式筏片。由于筏片基础的整体刚度较大,故能将各柱或墙体的不均匀沉降调整得较为均匀。对于某些不均匀地基,且土质又较软,应先进行地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压缩性,再在处理过的地基上做筏片基础。这种地基与基础同时结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效果均较理想。那种认为不管地基如何软弱和不均匀,只要做筏片基础就万无一失的想法是不全面的,实际工程中的教训还是有的,应引以为戒。

多层建筑桩基础

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的特点。一般建筑物应尽量采用浅基础,若地基变形和强度方面都无法满足要求时,则可采用此种形式的深基础。下列情况可考虑采用桩基础:

  1. 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地基上部软弱,下部有可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坚实土层时;

  2.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沉降量过大,即使进行地基处理也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时;

  3. 对较为重要的建筑物,虽然地基承载力尚好,但由于对控制沉降有较高要求,不允许有过大沉降,也可考虑采用;

  4. 对土层不很厚,土质又较差,如做条形基础,土方量较大,可考虑采用钻孔,灌注短桩。

基础选型一般宜先考虑天然浅基,这是因为浅基具有造价较低、施工方便的优点,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变形和强度要求时,才考虑桩基。桩基的优点较多,但须结合建筑场地和地基情况选用,选用不当会提高造价,造成浪费,甚至得到相反的效果。如果地基上部土层较好,下部软弱,桩通过较强土层支承于较弱土层上,反而会使建筑物沉降。

桩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而灌注桩又分为等径灌注桩和大直径扩底墩。扩底墩的优点是承载力高,沉降小,造价低,一桩一墩,省去承台,能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此处爆扩短桩也有不少应用。

纵观国内建筑物出现的一些上部结构裂缝事故,不少与地基基础有关。基础设计至关重要,基础选型更为关键,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选型,应整体考虑。

多层建筑基础系梁的设置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即梁埋设的深度问题,所以要保证埋设的深度合适,不能过深也不宜太浅。实践中,如果埋设的过深了,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按照一层框架梁的标准进行设计,埋设的部分按照短柱来处理。为了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一般情况下可以沿建筑主体的两个轴方向设置基础梁,其截面的高度是柱中心距的五分之一。考虑到基础梁要承担楼梯柱、填充墙等的荷载,在实际设计中会适当增加梁的截面。对于基础梁与锥形斜坡之间的空隙部分,则可以使用混凝土来填充,而后再进行基础梁的浇筑。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薄弱层的设计

框架结构薄弱层主要涉及到如何判断、处理薄弱层的问题。实践中,可以通过加大薄弱层的抗侧移刚度、在特定条件下改变薄弱层层高或减少基础埋设深度的方法,来避免薄弱层的出现,因为薄弱层的出现会对建筑的抗地震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薄弱层的出现。

一般通过三种方法来判断薄弱层:一是个人员指定。设计人员可以直接根据相关规范或个人经验,在设计软件中直接指定;二是计算判断。软件根据现有规定设置相应的判断标准,比如:机构的抗侧移刚度不规则或楼层承载了突变符合薄弱层的规定,则自动指定该层为薄弱层。第三,强制认定。在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或楼层承载力没有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下,则强制认定为薄弱层。

当不可避免的遇到薄弱层时,应当及时根据相关的规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比如:对该层的屈服强度系数进行必要的验算,根据验算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二弹塑性变形验算不符合规定的则必须重新对机构布置进行相应的调整。

多层建筑纵向框架设计问题

从抗震设计要求的角度出发,在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纵向框架设计应当获得与横向框架设计同等重要的地位。事实上,设计人员仅对纵向普通的连续梁进行设计,使得建筑的框架结构无法满足抗震的要求,容易出现梁的支座负筋或跨中纵筋配筋配置不足的情况。为克服这一问题,设计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纵向框架设计,保证纵向和横向框架设计合力发挥作用,提高建筑抗震的能力。 2100433B

多层建筑结构要求文献

多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预测控制仿真研究 多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预测控制仿真研究

格式:pdf

大小:214KB

页数: 3页

评分: 3

多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预测控制仿真研究——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应用到多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控制中,在分析受地震波激励的多层建筑结构模型的运动方程和加速度方程及其状态空间形式基础上,确定预测模型和控制目标函数,建立了多层建筑结构预测控制系统。利用Mat...

立即下载
多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近似评估 多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近似评估

格式:pdf

大小:214KB

页数: 5页

评分: 4.6

本文扼要介绍了近似评估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的能力谱方法。并提出了一个计算简便、概念直观的改进方法,所列举的分析实例,证明了经改进的能力谱方法的实用性。

立即下载

【学员问题】怎样设计多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

【解答】(1)多层建筑低压配电设计应满足计量、维护管理、供电安全和可靠要求、应将照明与电力负荷分成不同的配电系统。

(2)确定多层住宅的低压配电系统及计量方式时,应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a.单元总配电箱应设于首层,内设总计量表。层配电箱内设分户表由总配电箱至层配电箱宜采用树干式配电,层配电箱至各用户采用放射式配电。

b.单元不设总计量表,只在分层配电箱内设分户表,其配电干线、支线的配电方式宜采用放射式配电。

c.分户计量表全部集中于首层电表问内,配电支线以放射式配电至各层用户。

(3)多层住宅照明计量应一户一表。对于公用通道、楼梯间的照明计量,当供电部门收费到户时可设公用电能表如收费到楼总表时一般不另外设表。

(4)除多层住宅外的其他多层民用建筑。对于较大的集中负荷或较重要的负荷,应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于各层配电间或配电箱的配电,宜采用树千式或分区树干式的方式。

(5)每个树干式回路的配电范围应以用电负荷的密度、性质、维护管理及防火分区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6)由层配电间或层配电箱至各分配电箱的配电,宜采用放射式或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7)多层住宅中的电力计量表应单独装设。其他多层民用建筑的照明和电力负荷亦应分别设表计量。

(8)多层单身宿舍建筑,宜对每室的用电采取限电措施,在系统接线上应予以考虑。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学员问题】怎样设计多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

【解答】(1)多层建筑低压配电设计应满足计量、维护管理、供电安全和可靠要求、应将照明与电力负荷分成不同的配电系统。

(2)确定多层住宅的低压配电系统及计量方式时,应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a.单元总配电箱应设于首层,内设总计量表。层配电箱内设分户表由总配电箱至层配电箱宜采用树干式配电,层配电箱至各用户采用放射式配电。

b.单元不设总计量表,只在分层配电箱内设分户表,其配电干线、支线的配电方式宜采用放射式配电。

c.分户计量表全部集中于首层电表问内,配电支线以放射式配电至各层用户。

(3)多层住宅照明计量应一户一表。对于公用通道、楼梯间的照明计量,当供电部门收费到户时可设公用电能表如收费到楼总表时一般不另外设表。

(4)除多层住宅外的其他多层民用建筑。对于较大的集中负荷或较重要的负荷,应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于各层配电间或配电箱的配电,宜采用树千式或分区树干式的方式。

(5)每个树干式回路的配电范围应以用电负荷的密度、性质、维护管理及防火分区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6)由层配电间或层配电箱至各分配电箱的配电,宜采用放射式或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7)多层住宅中的电力计量表应单独装设。其他多层民用建筑的照明和电力负荷亦应分别设表计量。

(8)多层单身宿舍建筑,宜对每室的用电采取限电措施,在系统接线上应予以考虑。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处置难点

1、使用性质复杂。多层建筑涉及生产、商业、居住等多种功能,建筑结构多样,起火后情况复杂,给灭火救援工作造成困难。

2、火势蔓延快。起火后烟气及火势沿敞开楼梯间纵向蔓延迅速,尤其低楼层起火造成上层全部充烟;多层建筑闷顶起火,烟气及火势横向蔓延,易形成立体火灾和大面积燃烧。

3、易造成人员多点被困。起火后烟热在多层建筑内四处蔓延,一点起火就能造成人员多点受困。有的楼梯间堆放可燃物,起火后严重威胁人员逃生安全。

4、消防设施完好率低。多层建筑消防设施缺乏,加之消防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易导致设施完好率低,火灾扑救主要依靠移动灭火装备。

5、战斗行动受限制。建筑内部通道狭窄且数量少,外部通道易被社会车辆堵塞,建筑周边电线密布,不利于战斗展开。

力量调集

1、第一时间调集有效装备。针对火灾容易发生大面积燃烧,需调集大功率水罐车、举高车、排烟车、充气车等;针对火灾现场违规搭建较多,易造成逃生通道和进攻路线受阻,需调集强臂破拆车、抢险救援车等;侧重调集15m 拉梯、9m 拉梯、6m 拉梯、挂钩梯、单杠梯等登高器材;夜间火灾应调派照明车,并视情加强力量调集。

2、根据现场需要,调集公安、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救护等应急联动力量,以及建筑设计人员、建筑结构专家、维保单位技术人员到场配合处置。

3、要求建筑物业管理人员、值班人员配合处置,居住建筑起火要联系居委会、楼组长到场协助提供住户信息,清点住户人数,确定是否有人员被困。

途中决策

1、途中联系指挥中心及报警人了解或核对以下情况:

(1)火灾地址和任务;

(2)起火楼层、燃烧物质及烟火蔓延情况;

(3)人员疏散和被困情况;

(4)现场周边道路通行情况;

(5)增援力量出动和社会应急联动单位调集情况等。

2、接近火场时注意观察下列情况:

(1)风向、风力情况;

(2)起火建筑方向的火势、浓烟及毗邻建筑受火灾影响情况。

3、通过灭火救援预案或移动终端设备查询建筑信息,以及周边消防水源情况。

4、通过掌握的火场信息,初步预判起火楼层、充烟区域、灾情规模和人员被困情况,并视情请求增援。

5、当报警人即为被困人员时,要问清起火情况,提示避险逃生方式和注意事项。居民楼的楼梯间起火时,要提示被困人员不能盲目进入楼道。

6、中队指挥员应预先部署车辆停靠位置,进行初步作战分工。

车辆停靠

1、辖区中队车辆到场后应迅速占领火场灭火救生及供水有利位置,增援中队车辆到场后请示现场最高指挥员,并在指定位置停靠。

2、火灾现场参战车辆停靠应遵循“有序、安全”的原则。前期到达车辆要为后续到场力量展开预留区域。非主战车辆和社会应急联动单位的车辆应安排停靠于火场外围,所有车辆停靠要保持安全距离。

3、车辆停靠应与建筑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停靠在建筑高空坠落物范围内、被困人员的正下方等存在潜在危险的地点,尽可能选择在起火建筑上风、侧上风的安全位置有序一侧停靠。

4、重型水罐车、举高车应在综合考虑地面承载、作业空间范围等因素后,结合供水、控火、救人等任务需要,选择合适位置停靠。

灾情评估

1、灾情评估应贯穿于灭火救援全过程,做到反复搜寻火点,细致观察蔓延途径和危险因素,时刻关注灾情变化情况,并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系。

2、通过侦察,了解下列主要情况:

(1)人员被困及疏散情况;

(2)起火建筑使用性质、燃烧物质、燃烧面积、火灾荷载情况;

(3)起火建筑结构、建设年代、承重情况;

(4)内部火势发展及烟雾扩散情况;

(5) 烟火涌出位置;

(6) 毗邻建筑受烟火影响情况;

(7)可利用通道情况;

(8)可利用水源情况;

(9)电气线路、燃气管线是否切断。

3、了解现场情况后,快速判断火场的主要方面,确定灭火救援的总体方案,并预判现场行动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搜救路线和救生力量编组;

(2) 确定紧急避险信号和撤离路线;

(3)判断火势蔓延方向,初步确定灭火路线及阵地设置;

(4) 确定外部登高作业位置;

(5)确定蜿蜒、垂直铺设水带的线路和数量;

(6)合理组织后方供水;

(7)有效利用消防联动设备;

(8) 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电力及燃气供应,并预判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

(9) 划定警戒区域;

(10)明确有无增援需求。

组织指挥

1、辖区中队前方指挥员首先应带领侦察组实施侦察,随后部署灭火救人行动,交代注意事项。在上级指挥员到场前,辖区中队前方指挥员是现场最高指挥员。当现场情况复杂,指挥任务较重时,辖区中队前方指挥员应在利于观察火场的区域统筹指挥行动,可视现场灭火救援需要令其他后方指挥员在建筑内分区域指挥灭火救人行动。

2、辖区中队后方指挥员应根据前方指挥员的任务部署和需要实施分段指挥,主要负责登高救生、破拆排烟、后方供水、装备及灭火剂调集、安全警戒、接应增援中队和联动力量等任务,必须根据前方指挥员命令坚守各作战指挥位置,并与前方指挥员保持联系。当现场情况复杂、指挥任务较重时,辖区中队后方指挥员应在前方指挥员的组织安排下,深入前沿阵地分区域配合指挥。

3、增援中队前方指挥员在出动途中应主动与辖区中队指挥员取得联系,了解掌握现场基本情况。到场后,第一时间向现场最高指挥员报告并请示作战任务,迅速投入战斗。

4、上级指挥员到场后,现场最高指挥员应及时向上级指挥员汇报灾情和处置情况,并移交指挥权。

设施应用

1、充分利用建筑内消防控制室,开启消防泵、应急广播、防排烟系统、喷淋系统、防火卷帘等设施,通过监控侦察火势发展情况。

2、利用疏散楼梯、室内消火栓快攻近战,实现快速灭火。

3、利用消防电梯、疏散楼梯运送消防员及装备,实施疏散救人。

4、通过登高车辆、装备灭火和疏散救人。

5、通过消防车与水泵接合器连接,向室内消火栓或喷淋系统增压供水。

疏散救人

1、人员搜救应贯穿于灭火救援全过程应按照“着火层—着火层上层(优先上一层和顶层)—着火层下层”的顺序,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分工部署实施搜救。要会同公安、物业、单位负责人、居委会及急救部门等单位,对疏散及抢救出的人员进行登记、核对,并做好移交工作。

2、内部搜救:引导疏散和搜救被困人员,重点加强对电梯、卫生间、卧室、通道尽头、门后侧、床铺下方等区域或部位的搜救。

3、外部营救:利用消防梯、举高车、绳索营救被困人员,重点搜救窗口、阳台、外立面和楼顶等部位的被困人员,谨慎使用救生气垫。

4、优先确保出入口、室内外楼梯等常规救人途径畅通,当火势威胁上述区域时,应采取破拆、开花射流驱散等措施确保救人通道畅通安全。

5、楼上有物件抛出、灯光显示、呼救时,首先要稳定被困人员情绪,防止人员跳楼坠落伤害。

6、内攻救人时,加强对被救者的保护,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7、对已搜索的房间,在房门等显著位置予以标示,并关闭房门,防止烟火蔓延。

8、如楼梯已被高温烟火封堵,应首先扑灭火势,畅通进攻和逃生通道,情况紧急时应立即从外部实施架梯救援。

9、人员被困于窗口、阳台、空调外机或外墙凸出物并受烟火熏烤时,应立即使用水枪予以射水保护,稳定人员情绪,同时利用架梯、上层绳索悬垂等方法予以救援。

10、加强对起火层以上充烟区域的搜索,逐家逐户,做到全面彻底,防止遗漏。

灭火行动

1、多层建筑灭火要运用“快攻近战,灭救结合”的战术措施,积极抢救人员,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2、扑救建筑内部区域的火势时,要严格控制内攻人员数量,确定轮换人员。水枪阵地要依托楼梯间、走廊和承重墙设置。

3、开启起火房间房门前,要通过手背触摸门把手、打孔观察等方式预判室内燃烧情况,通过孔洞向室内射水避免轰燃的发生,开启、破拆门窗时,应先开启一条缝,用水枪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对房间进行射水,防止由于长时间燃烧导致天花板、装饰物等掉落伤人,然后缓慢开门。

4、能在着火层上层布置灭火力量时,尽量在向上蔓延的通道上阻截火势,同时注意监护,防止水平方向的蔓延;不能在着火层上层布置灭火力量时,可在外部布置力量,防止火势向上蔓延。

5、顶层未燃,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自上而下部署力量堵截火势,消灭火灾;顶层已燃,应在燃烧层的下部部署力量堵截,防止火势蔓延至下层,然后从下层向上层逐层部署力量消灭火灾。

6、火势在多层建筑闷顶中蔓延时,中间着火,要两侧堵截;一侧着火,要在另一侧堵截消灭火势。对闷顶结构的破拆要迅速、准确,杜绝盲目射水,同时对闷顶要打开泄水孔,以免造成闷顶超重塌落。

7、烟火从窗口威胁上一层时,及时设水枪、水炮阵地向窗口或窗口上檐射水,阻止火势向上蔓延。谨慎利用高喷车对燃烧层灭火,防止烟火向内部扩大蔓延。

8、现场火势不大或搜残阶段,应使用喷雾水实施灭火,并采取措施排除楼层内的积水,减小水渍损失。

9、起火房间内燃烧猛烈,房门位于下风处时,要预判到房门开启造成的烟热大量涌出、灭火内攻困难的不利局面,必须预先做好防护,向室内射水冷却后逐步推进灭火,禁止盲目冲入内部造成高温伤害。

破拆排烟

1、优先实施破拆排烟,为内攻、救人创造条件。

2、打开建筑外窗,加速自然排烟。

3、打通楼顶屋面处入口、天井通道,防止烟热聚集。

4、破拆清除广告牌、防盗窗等排烟通道阻碍物。

5、必要时设置水枪掩护排烟,防止高温烟气伤人或造成新的火点。

火场供水

1、辖区中队到场后占据有利水源,自成体系;车辆较少或水源较少时,有效组织增援力量供水。

2、可选用登高外部垂直铺设水带、沿楼梯蜿蜒铺设水带或内部垂直铺设水带等方式供水,优先选用沿楼梯蜿蜒铺设水带供水。

3、外部垂直铺设水带或通过架设消防梯铺设水带时,要利用水带挂钩、绳索等器材对水带进行固定。

注意事项

1、预防热辐射、飞火造成毗邻建筑物起火燃烧。

2、当建筑物由于长时间燃烧或受射水冲击、发生爆炸、荷载增加等原因,出现构件变形、裂缝、异响和楼板变形等建筑倒塌征兆时,要谨慎实施内攻,及时发布紧急撤离避险

信号。

3、严禁对承重构件实施破拆。

4、注意起火建筑内货架、悬挂物等坠落,以免伤人。

5、参战人员加强个人安全防护,预防危险化学品、爆炸物、放射性物质等造成伤害。

6、登高时要做好人员、器材、支点的固定保护,防止坠落。

7、对于特殊使用性质的多层建筑,如医院、档案馆、文史馆等火灾,要合理选用灭火剂,防止水渍损失。

8、做好火灾现场影像摄录和相关证据的保留,避免火灾扑救后造成警民纠纷。

多层建筑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