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自建设以来取得了在许多国际上开创性和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如在新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中,首次发现了快淬高碳高稳定间隙稀土铁化合物,首次通过常规冶炼方法获得了结构稳定、高居里温度、强单轴各向异性的高碳2:17型单相化合物,克服了国际上众多实验室都在努力解决的2:17型稀土铁氮(碳)化物高温不稳定的缺点,并对这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磁性作了系统地研究,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重视。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稀土铁族间隙氮化物的发现者、欧洲间隙稀土化合物攻关组组长Coey教授在国际磁学会议的特邀报告<永磁学的前景>中引述了本项研究;著名磁学专家、美国Hadjipanayis教授在国际间隙稀土化合物会议的大会总结报告中称:间隙高稳定碳化物是永磁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自旋电子学材料和物理研究中,我们在多层膜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例如在全世界至今发现具有GMR效应的20多种金属多层膜中,有三种是我们发现的。1995年至2001年间实验室承担各类重要科研项目75项,其中863项目3项,973项目6项,院重大项目6项,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杰出青年基金2项,杰出青年基金B类1项,百人计划5项。获国家、院、省部级奖项11项,申请及授权专利9项。共发表学术论文650篇、国际国内会议论文230篇,合作出版中文专著2本。经科技部信息所统计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磁学实验室室在稀土金属间化合物方面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超过400多次,其中单篇论文被引用数两次列全国前十名之内。
电磁场及电磁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磁学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以磁性物理的基础研究为指导,以有重大应用背景的材料--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和氧化物、自旋电子学等为重点,开展物质的基本磁性和磁电、磁热、磁光等效应研究,探讨从微观电子结构、介观、界面及复合相到宏观磁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新材料和新的人工结构材料的磁性物理学。实验室现分五个课题组开展相应的工作:1)散裂中子源设计;2)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及器件研究;3)磁性金属氧化物/化合物量子序调控及相关效应研究;4)磁性纳米结构与磁共振研究;5)新型磁性功能材料的探索和研究。 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成昭华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是沈保根研究员。
高校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说明:关于每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不好说,因为有实验室有合并组建和共建之说,不过已有详细说明;里面应该有少量错误,请注意。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 13 新型陶瓷与...
体对来自导线、电缆、元部件、电路或系统等外部的干扰电磁波和内部电磁波均起着吸收能量(涡流损耗)、反射能量(电磁波在体上的界面反射)和抵消能量(电磁感应在层上产生反向电磁场,可抵消部分干扰电磁波)的作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区别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偏重理论研究,工程中心偏重工程应用,两者严格来说不好比较。一般认为,同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含金量大于工程...
. . 电磁场与电磁波知识点要求 第一章 矢量分析和场论基础 1、理解标量场与矢量场的概念; 场是描述物理量在空间区域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函数。 2、理解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标量场的梯度的概念,熟练掌握散度、旋度和梯度的计算公 式和方法(限直角坐标系) 。 梯度: x y z u u u u x y z e e e , 物理意义:梯度的方向是标量 u 随空间坐标变化最快的方向; 梯度的大小:表示标量 u 的空间变化率的最大值。 yx zAA A x y z A 散度:单位空间体积中的的通量源,有时也简称为源通量密度, 高斯定理: ( ) ( )V S dV dA A S, x y z y yx xz z x y z x y z A AA AA A x y z y z z x x y A A A e e e A e e e 旋度:其数值为某点的环流量面密度的最大值, 其方向为取得环量密度最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学习心得 入大三又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 尤其对电磁场与电磁波有深深的感 觉,实话说这门课真的不太易懂。学习中有深深地难度,不过经过半 年的学习,总的来说还是深有感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体系严谨, 公式繁多,推导复杂,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学习之前不仅要 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 还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 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 电磁场与电磁波内容复杂,理解难度大,因此十分有必要进行课 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获得整体上的认知, 否则就很可能在听课 时不知所云。 本课程有大量的电磁学公式, 而课本中针对这些公式的大量繁杂 的数学推导和证明又常常使我们无所适从, 一头雾水。若一味地研究 其数学原理和证明过程就会很容易陷入其中, 迷失方向,从而忽略了 对公式本身的理解。 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 根本无法抓住问题 的本质所
电磁场电磁波
电磁场由近及远的扰动的传播形成电磁波,随时间变化着的电磁场。时变电磁场与静态的电场和磁场有显著的差别,出现一些由于时变而产生的效应。这些效应有重要的应用 ,并推动了电工技术的发展。
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定律 。
1820年H.C.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后,许多物理学家便试图寻找它的逆效应,提出了磁能否产生电,磁能否对电作用的问题,1822年D.F.J.阿喇戈和A.von洪堡在测量地磁强度时,偶然发现金属对附近磁针的振荡有阻尼作用。1824年,阿喇戈根据这个现象做了铜盘实验,发现转动的铜盘会带动上方自由悬挂的磁针旋转,但磁针的旋转与铜盘不同步,稍滞后。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是最早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但由于没有直接表现为感应电流,当时未能予以说明 。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① 电路是闭合且通着的;
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
M.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定律表明,磁场的变化要产生电场。这个电场与来源于库仑定律的电场不同,它可以推动电流在闭合导体回路中流动,即其环路积分可以不为零,成为感应电动势。现代大量应用的电力设备和发电机、变压器等都与电 磁感应作用有紧密联系。由于这个作用。时变场中的大块导体内将产生涡流及趋肤效应。电工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电磁屏蔽等,都是这些现象的直接应用。
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揭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人们制造出了发电机,电能的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电磁感应现象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电磁测量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
课程资源
《工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第2版)》是中国大学大学MOOC上西北工业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线开放课程的配套教材。
《工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第2版)》有配套的Abook数字课程,该课程包含31个教学视频。
本书是与"全国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的精品项目《电磁场与电磁波》(第4版)配套的教学指导书。本书总结了编者多年来从事"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的体会,也汲取了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波"课程组同仁的经验,还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全书内容包括:矢量分析、电磁场的基本规律、静态电磁场及其边值问题的解、时变电磁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