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蹄盖蕨基本资料
中文名:东北蹄盖蕨 拉丁名:AthyriumbrevifronsNakaiexKitagawa
属种:Athyriummultidentatum
属名:蹄盖蕨属
科名:蹄盖蕨科
属种名定名:Athyriummultidentatum(Doll.)Ching
别名:猴腿、猴腿蹄盖蕨
东北蹄盖蕨植物形态
植株高60-75厘米。根状茎斜升,密生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5-35厘米,深禾秆色,基部黑褐色,膨大而向下尖削;叶片厚草质,矩圆状卵形,长35-40厘米,宽20-25厘米,三回羽裂,羽片密接,基部对称,平截,有短柄,下部1-2对略缩短;小羽片近平展,钝尖头,基部略与羽轴合生,羽裂1/2-2/3;裂片顶端有2-4个细锯齿,侧脉单一,伸入锯齿。孢子囊群生于裂片基部的上侧一脉;囊群盖条形,边缘啮断状。多齿蹄盖蕨A.multidentatum(Doell.)Ching近本种,但体形较大,小羽片较长,渐尖头,裂片边缘有长尖齿。
东北蹄盖蕨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小兴安岭带岭)、吉林(长白山)、辽宁、内蒙古(大兴安岭)、北京(怀柔、密云坡头)、河北(赤城、涞源、龙关、蔚县小五台、兴隆雾灵山、遵化东陵)、山西(霍县、辽武、沁县、娄烦、洪洞、交城)和山东北部。 国外分布: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
东北蹄盖蕨主要用途
幼嫩叶可食,春季采摘拳卷状幼嫩叶,沸水焯1~3分钟,浸泡片刻后可炒食、凉拌,亦可干制、腌渍或速冻。风味独特,营养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食疗滋补作用,与蕨菜相似。 猴腿菜含有各种营养素,比栽培蔬菜营养丰富,其味道鲜美而独特,药用价值与蕨菜相似,是著名的食、药用山野菜之一,鲜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即可当蔬菜又可制饴糖、饼干、代藕粉和药品添加剂。猴腿菜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理气,补虚舒络,止血杀虫的功效,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猴腿根作中药贯众用。性味:苦、凉。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用叶治疗疖肿。
东北蹄盖蕨繁殖方式
孢子繁殖 孢子的采收和处理:孢子的成熟时间在7月中、下旬。孢子成熟后很快脱落。因此在采收孢子时应及时进行。孢子成熟的标致是可在孢子叶片上见到叶背部的边缘处的孢子囊颜色已由淡黄色变为灰黑色或黑褐色。这时可以采收。采收时,将带有孢子囊的叶片一同采下,装入口袋中,然后放在蔽光、干燥的条件下保存。可在地上铺一层塑料布,将孢子囊叶铺在上面。阴干。几天后,孢子囊开裂,孢子散落到下面的塑料布上。搜集,清除杂质。放在干燥的容器中。采收后的孢子应立即播种。如不能立即播种应将孢子放入冰箱中保存。使温度保持在0-7℃的温度条件下。
配制培养基:培养基的原料可用山皮土、园田土、珍珠岩、河砂、筛细的腐熟农家肥等。其配制的方法是:园田土(山皮土) 农家肥 河砂(珍珠岩)比例为1∶1∶1,加放适量的水。使培养基的含水量在65%左右。混合均匀,用细筛过筛。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宜。Ph在6?7。装入耐高温的塑料袋中,然后放入蒸锅中蒸气灭菌4?5个小时。取出。待温度下降时播种。
播种:先做一个盛装培养基的木箱。一般高度为12-15厘米,长为1米,宽为50?60厘米。并根据木箱的尺寸,剪出包果培养基料的塑料布,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取出铺在木箱底层。然后,将消毒后的培养基料放入木箱中。待料温下降到20-25℃时便可以播种。消毒后的培养基料在操作的过程中应尽量不要裸露。以避免杂菌感染。将猴腿的孢子粉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不需要盖土。撒种后,木箱的表层用消毒后的塑料布封严。置于潮湿、蔽光的环境条件下。温度控制在18?25℃。
田间管理:孢子播种后,在温度、水份等生长条件适宜的情况下,25-30天左,孢子在培养基的表层形成淡绿色的扇形原叶体。这时应将培养基木箱置于光照较少的环境条件下。增加光照,每日的光照相时间在4小时左右。同时要保持培养基中的水份充足。经常浇水,小水勤浇。培养基中的湿度在80-90%左右。撒种后大约50天左右,生成的配子体的小植株。播种后的70-80天左右,幼体可长到4-5厘米高,这时可以进行移栽定植。 定植: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作为定植田。在田内铺施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在3500-4000公斤。深翻地。做床。床畦的高度在8-10厘米,宽度在1.2-1.5米。在床畦上开出定植沟,沟的深度在3-4厘米,沟宽在5-6厘米。每沟的行距在12-15厘米。将幼苗栽入沟内。保持株距在4-5厘米。盖土,浇水,浇水时,要小水勤浇,不可大水漫灌。经常浇水,保持床土的潮湿。幼苗定植后,还要进行遮光。遮光的方法可用遮阳网进行,也可以用带叶的树枝插在床畦上。
根茎繁殖
根茎的采收和处理:利用猴腿的根茎进行栽培,生长的速度较快。易成活。而且栽植的季节不受限制。在一年的四季当中,均可以进行栽培。是目前人工栽培的主要形式之一。猴腿的根茎在采收时,应尽力保持根系的完整。生长年限较多的根茎较粗大。而且生长着几个或多个子根茎,相互缠绕在一起。将其挖出,并将每一个子根茎从上边分离开,进行分株繁殖。在劈开根茎时,要保护好每一个子根茎顶端的生长点。内有许多猴腿的未萌发的幼叶卷曲头。采收后的根茎,应放在蔽光、潮湿的地方保存。上盖稻草帘,洒些水以保持湿润。
栽植
栽植的方法与孢子繁殖中幼苗的培育中相同,可参照进行操作。
东北蹄盖蕨栽培管理
保护地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空气、水质、土壤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生产地的大气、土壤、水质、气候等环境因素是影响野菜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的要求选择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适宜的区域进行猴腿野菜生产,同时产地要避开公路主干线和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这样才能生产出优质、安全的无公害山野菜场菜产品。为了保证猴腿商品野菜的优质无公害,在选择栽培地的时候,应确保无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 另外,对于生产猴腿的土壤条件,要求土壤肥沃、疏松、腐殖持含量丰富。而且土壤的含水量较好的地块。供水方便。土壤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宜。
整地施肥
施肥时,应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严禁使用化学化肥。重施有机肥:有机肥应经高温堆沤腐熟,杀死病菌、虫卵后施用,这样有机肥就不会导致蔬菜硝酸盐污染,不仅品质好,而且耐贮存。沼气废渣液肥效高,经常施用,病虫少,可减少农药用量,提高蔬菜产量。用沼气渣生产的蔬菜,是最佳的无公害蔬菜。
先在地表上铺施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在4000?4500公斤。深翻地,使农家肥与土壤充分混合。破碎土块,清除杂质。为了防止病害的发生,在施肥的同时,撒入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0克左右。将农家肥、农药一翻入土中。
栽植 为了增加温室内的栽植密度,在温室内常采用池畦栽植。按南北方向挖出宽度为1.5米,深度为20厘米的坑池。将猴腿的根茎摆入池内。根茎要紧密摆放。每平方米可栽植较大的猴腿根茎60-80株。较小的根茎,每平方米可栽植100-120株左右。摆满池畦后,填土。填土时,应将猴腿根茎的项端留出地表1?2厘米。将根茎间的空隙用床土填平。浇水。待覆土渗下后再填平。浇水。在栽植时应依次进行。即栽完一床后,再进行下一床的栽植。浇足底水。
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根茎定植后,第一次底水浇足后,不宜浇水,用水量以土壤潮湿为度。以免由于温室内的水量过大而降低温室内的温度。等幼叶长出地表前应适量浇水。在采收前应小水勤浇。不宜缺水。在幼叶生长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要充足的水份。
当幼叶长出后,可追肥一次。用人畜粪水浇于床面上。也可以施用液态有机肥。另外,在幼苗长到4?5厘米高时也可以施用浓度为1∶2000倍的赤霉素溶液,喷施于叶片上,有着较好的增产效果。在每次采收后的一周可以进行第二次追肥。
温度和光照:根茎定植后到幼叶长出前这一时期,温室内应保持较高的温度条件。白天的温度应控制在18-25℃,夜间的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2℃以上。根茎定植后大约25-30天,幼叶便可以长出地表。当幼叶长出地表后,温室内的温度不宜过高。白天的温度应在15-22℃,夜间的最低温度应在10℃以上。在这一时期,应保持温室内有较大的温差。温度应在10-18℃之间。在这种温度条件下,幼叶生长的鲜嫩、肥胖、卷曲头不宜伸开,有时可以长到25-30厘米高而不伸开卷曲头。
出土的幼叶在温度达到5℃以上时便可以生长。但生长较慢。幼叶不耐寒。在-2℃的低温下几个小时便受冻害。受到冻害的卷曲头发软、色泽变黑色。地下根茎可以在-40℃的温度下而不受冻害。幼叶长出地表时,应采取必要的遮光措施。幼叶在弱光的环境条件下不易老化,叶柄鲜嫩、肥胖,产量高,质量好。遮光的方法可在温室内搭设遮阳网,也可以在温室的外层铺设稻草帘来遮光。
东北蹄盖蕨加工方法
猴腿为龙骨科猴蹄盖蕨,多年生草本植物。渍、晒猴腿的制作工艺如下:
1、采摘当幼苗长出12厘米高、尖端生卷曲叶、表面附生鳞片状时即可采摘。除去杂草和杂质,分开绿茎和紫茎、粗壮菜和瘦弱菜。
2、盐渍菜与盐的比例为10:4,一层盐一层菜把缸摆满,上压重石,腌渍10天后捞出,用清水洗去盐粒。
3、晾晒揉搓将盐渍菜放入晒席上,1公斤摊成一个环形,晒40分钟后进行揉搓,要求搓掉鳞片,揉断组织内部纤维。并不断翻动,每隔40分钟翻一次,大约揉搓4次,晒干为止。
4、整理把菜形直挺不卷的老化菜挑出去,把带有鳞片和揉断纤维的菜也剔除,莱形卷曲的即为成品。
东北蹄盖蕨发展前景
猴腿蹄盖蕨因其营养丰富、口味独特、药理效能广泛、天然无污染,被誉为“山珍之王”,身价倍增,走俏国际市场。近年来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形成了一股“野菜热”,日本、韩国每年都从中国进口大量蕨类野菜。 猴腿蹄盖蕨资源在中国分布广泛,尤其在东北各林区集中分布且蕴藏量十分丰富。但近年来随着“野菜热”,这些蕨类资源被无序开发,出现了资源危机。由于蕨类植物生命力极强,极易栽种,生长快,产量高,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次生林改造、天保工程、生态建设,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大面积成片种植蕨类野菜,既不占农田又可提高广大林区职工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该矿始建于 1985年,原设计年产量 3万吨,现该矿目前正在进 行年产 9万吨改扩建工作已经完成, 矿区东西长 2 千米,南北宽 0.41 千米,面积 0.6658 平方千米。 煤矿现有立井、主斜井、人行斜井、风井各一座,主斜井井口 标高+455.75 米,坡度 45度,方位 18度,长 107米,主斜井井口坐 标为 X=4763402.541,Y=321810.374。采用后退式两翼开采,开采深 度第一水平 +386.70 米,第二水平 +340米,分两个水平开采,运输大 巷东西长 1000米,主采 B3-4号煤层。所采煤层 B4号煤层厚度 7.8 米, B3号煤层厚度 11.13 米,两层煤间距 3.70 米。到目前为止, +384水平 以上已基本采空,巷道已经掘进到 +316水平。 煤层结构简单,煤层表现为地表薄、井下厚,煤层风氧化带 50 米,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差,多为粉砂岩和泥岩
蹄盖蕨组Sect. Athyrium S. K. Wu et R. C. Ching
疏叶蹄盖蕨组Sect. Dissitifolia (X. C. Zhang) Z. R. Wang
海南蹄盖蕨组Sect. Hainanensia Z. R. Wang
川滇蹄盖蕨组Sect. Mackinnoniana (Ching et Y. T. Hsieh) Z. R. Wang
小蹄盖蕨组Sect. Minima Z. R. Wang
多羽蹄盖蕨组Sect. Multipinna Z. R. Wang
日本蹄盖蕨组Sect. Niponica Ching et Y. T. Hsieh
刺蹄盖蕨组Sect. Otophora Z. R. Wang
裸囊蹄盖蕨组Sect. Pachyphylla Z. R. Wang
篦齿蹄盖蕨组Sect. Pectinata (Ching et Hsieh) Z. R. Wang
耳状蹄盖蕨组Sect. Polystichoides Ching et Y. T. Hsieh
狭基蹄盖蕨组Sect. Stenopoda Z. R. Wang
毛叶蹄盖蕨组Sect. Suprapubescentia Z. R. Wang
黑秆蹄盖蕨组Sect. Wallichiana (X. C. Zhang) Z. R. Wan
亮毛蕨属 Acystopteris Nakai
短肠蕨属 Allantodia R. Br. emend. Ching
安蕨属 Anisocampium Presl
假蹄盖蕨属 Athyriopsis Ching
蹄盖蕨属 Athyrium Roth
菜蕨属 Callipteris Bory
角蕨属 Cornopteris Nakai
光叶蕨属 Cystoathyrium Ching
冷蕨属 Cystopteris Bernh.
网蕨属 Dictyodroma Ching
肠蕨属 Diplaziopsis C. Chr.
双盖蕨属 Diplazium Sw.
介蕨属 Dryoathyrium Ching
羽节蕨属 Gymnocarpium Newman
拟鳞毛蕨属 Kuniwatsukia Pic. Ser.
蛾眉蕨属 Lunathyrium Koidz.
毛轴线盖蕨属 Monomelangium Hayata
新蹄盖蕨属 Neoathyrium Ching et Z. R. Wang
假冷蕨属 Pseudocystopteris Ching
轴果蕨属 Rhachidosorus Ching
卤蕨科Acrostichaceae 铁线蕨科Adiantaceae 车前蕨科Antrophyaceae 叉蕨科Aspidiaceae 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蹄盖蕨科Athyriaceae 乌毛蕨科Blechnaceae 实蕨科Bolbitidaceae 燕尾蕨科Cheiropleuriaceae 桫椤科Cyatheaceae 骨碎补科(2) Davalliaceae 姬蕨科Dennstaedtiaceae 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 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 槲蕨科Drynariaceae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 舌蕨科Elaphoglossaceae 里白科Gleicheniaceae 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 雨蕨科Gymnogrammitidaceae 裸子蕨科Hemionitidaceae 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 肿足蕨科Hypodematiaceae 陵齿蕨科Lindsaeaceae 藤蕨科Lomariopsidaceae 剑蕨科Loxogrammaceae 海金沙科Lygodiaceae 稀子蕨科Monachosoraceae 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 条蕨科OLEANDRACEAE 球子蕨科Onocleaceae | 紫萁科Osmundaceae 水蕨科Parkeriaceae (ceratopteridaceae) 球盖蕨科Peranemaceae 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 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 睫毛蕨科Pleurosoriopsidaceae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蕨科Pteridiaceae 莎草蕨科Schizaeaceae 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光叶藤蕨科Stenochlaenaceae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书带蕨科Vittariaceae 岩蕨科Woodsiacea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