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成立于1949年10月,与东北电力学院同时诞生,时为长春电机高级职业学校动力科;1955年学校由长春迁至吉林并更名为吉林电力学校,改为吉林电力学校动力科,当时的专业只有锅炉专业和汽轮机专业;1956年电厂热工过程自动化专业开始招收中专生;1958年电力学校升格为电力学院,当时的动力科改为动力工程系,开始招收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本科生;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停止招生;1972年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恢复招生(工农兵学员);1975年电厂热工过程自动化专业、电厂化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工农兵学员);1977年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电厂热工过程自动化专业开始招收“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批正式本科生;1978年电厂化学专业在“文革”后开始招收正式本科生;1978年动力系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硕士点学科为发电厂工程、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电厂化学教研室从动力系独立出去,成立了现在的应用化学系;1993年电厂热工过程自动化专业从动力系独立出去,成立了现在的自动控制系;1995年热能工程学科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工程热物理学科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流体机械与工程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3年热能工程学科被教育部授予博士学位授权点。
原机械电子工程系
机械电子工程系于1993年开始筹建,1996年正式成立(与基础部同属一个教学单位),同年9月开始招收机电一体化专业第一批本科生。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于2001年开始独立设系。2003开始招收工业设计专业第一批本科生。2004年开始在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开办专升本办学,采取“3 2”的模式进行培养。升入本科后学制为2年,采用学分制管理。
随着东北电力学院升格为大学,2004年4月,原机械电子工程系与原动力工程系合并,成立了现在的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据相关资料:全院在校学生共11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0余人,本科生将近1000人。全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 58 人。在这些人员中有博士生导师 3人,国家级专家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6 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 1 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吉林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市“十大科技新星”2人,获吉林市青年科技奖3人。博士8人,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讲师15人。全院设有2个系(动力系、机械电子系)、1个研究中心(能源研究中心)、6个实验室(热工基础实验室、汽轮机及流体力学实验室、锅炉实验室、能源有效利用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2个办公室(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1个资料室和1个研究所(动力工程研究所)。
自1990年以来,有4门课程(锅炉原理、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被评为原电力高校优秀课程;有4门课程(《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有1门课程(《锅炉原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获电力部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公开出版教材12部,音像教材3部;有46人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东北电力系统优秀教师、吉林省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95年原动力工程系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优秀系(部),1998年原动力工程系被评为东北电力集团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被吉林市人民政府授予1999-2001年度“模范劳动集体”。 能源与机械工程还是全国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本科)自学考试的主考院校、吉林省电厂动力工程专业(专科)自学考试的主考院校、吉林省电厂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二学历自学考试的主考院校。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专业课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系列课程、测试技术。南通大学,简称“通大”,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
东北电力大学考研率没有专门统计的,考研率的高低决定不了你能否考取的,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中的!!!
是两个不同的学院。中德学院的话只要德语水平达到合作院校的要求(一般是daf4x4,个别院校要求低一些),并且在通过德国相关合作院校的面试之后,都可以去德国院校学习,毕业后取得两个学校的双学位。如果成绩...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有一批学术造诣较深、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兼有国家CAD应用培训网络——东北电力学院培训基地,吉林市洁净煤燃烧技术中心。自1992年以来,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东北电网科技进步奖12项,省局、院级科技进步奖30项。转让科技成果8项,获23项国家专利,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外文刊物52篇,国内一级刊物172篇,核心期刊460余篇,被EI、SCI、ISTP检索70余篇。目前承担科研项目6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项,网、省局项目11项。科研经费总计达1000余万元。1998年原动力工程系被评为东北电力集团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广泛开展对内对外交流与合作,为电力系统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大量的工作。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以管理严格、学风良好著称。在与东北电力学院共同走过的55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各类人才,他们当中有些成为、省市领导、知名企业家、工程专家、教授学者等。
在知识经济时代,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借鉴国内外著名工科院系的办学经验,注重50多年来形成的优良办学传统和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优势,坚持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以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及毕业生质量求生存,以学术创新、教育创新促发展,提高办学效益,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的发展,为把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系建成为国内外知名、省内一流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4月,其前身是1981年5月成立的建筑工程系。学院的发展定位是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一实两创"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计划 人数 初试科目 复试专业课 笔试科目 复试专业课 面试科目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B01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 M01机械制造工艺学 M02切削原理及刀具 M03机械制造装备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5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方向 1: M0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M05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M06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方向 2: M07液压元件 M08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 M09液压传动系统 0802Z2 流体传动与控制 8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4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8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截至2019年12月,东北电力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设有2个本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
学院瞄准学科研究前沿与热点领域,从事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自动化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模式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时紧密融合电力学科,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智能机器人技术、微纳米技术与系统、机械系统状态监测与智能控制和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适应能源电力工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东北电力大学于1996年设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2015年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8年被认定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2006年获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以学院机械工程学科为主申报的智能制造工程学科被认定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新兴交叉学科”。
截至2019年12月,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在读博士教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凭借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学院形成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较高,理论研究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奖10余项,出版专著3部。
1990年,筹建机械电子工程系;
1996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2010年,与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共建,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自2010年独立以来学科建设成果卓有成效。近3年,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15项,共发表论文73篇,其中被SCI、EI、CPCI等收录30篇。获校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省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承担省级及校级教研项目13项,发表教研论文16篇,其中被EI收录1篇。现有省优课2门、校精品课1门、校优课4门。
学科科研平台基本完备,能够满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拥有省工信厅公共技术研发中心、省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科研团队1个。近5年来,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等各类专项资金,累计投入800余万元,购置了CO2激光器、磁控溅射仪、频谱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1000余平方米。
学院设5个教研室,5个实验室,即:机械制图教研室、机械设计基础教研室、机械制造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材料成型教研室、金属材料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专业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材料成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