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测量原理与实验》是201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宏福、马超、邓敬亚、刘高高。
书名 | 电波测量原理与实验 | 作者 | 郭宏福 马超 邓敬亚 刘高高 |
---|---|---|---|
ISBN | 978-7-5606-3565-1 | 定价 | 28.9元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5-08 |
第1章 电波信号基本参数的测量 1
1.1 电磁波信号基本参数 2
1.2 微波测量系统的组成 3
1.2.1 微波波导测量系统 3
1.2.2 扫频测量系统 8
1.3 微波频率测量 8
1.3.1 谐振式频率计 8
1.3.2 外差式频率计 10
1.3.3 数字式频率计 11
1.4 驻波比测量 12
1.4.1 探针调谐与晶体定标 12
1.4.2 驻波比测量方法 15
1.4.3 网络分析仪测量驻波比 18
1.5 微波阻抗测量 19
1.5.1 单口网络阻抗基本测量方法 20
1.5.2 双端口互易网络阻抗的测量 20
1.5.3 双端口互易网络散射参数的测量 21
1.5.4 网络分析仪测量单端口阻抗 21
1.6 微波功率测量原理 22
1.6.1 常见微波功率测量原理 22
1.6.2 常见微波功率传感方式 22
1.6.3 微波功率测量的误差来源和处理方法 23
1.7 网络的衰减及其测量 25
1.7.1 衰减特性 25
1.7.2 衰减测量方法 28
1.8 网络的相移及其测量 34
1.8.1 网络相移的概念 34
1.8.2 网络相移的测量 37
1.9 基本参数测量实验 40
实验1-1 基于直读频率计测量电波信号的频率 40
实验1-2 信号波长的测量和驻波比测量 41
实验1-3 晶体检波器的定标 43
实验1-4 驻波分布特性的测量 47
实验1-5 利用测量线测量驻波比 48
实验1-6 单端口阻抗参数测量 51
实验1-7 信号功率测量 55
实验1-8 定向耦合器的性能测量 56
实验1-9 衰减器参数测量 58
实验1-10 相移器参数测量 61
第2章 电波基本传播原理与特性测量 64
2.1 电波传播与传输特性的基本理论 64
2.1.1 电波传播中电波反射和折射特性 64
2.1.2 电波传播中电波散射特性 65
2.1.3 电波传播中电波衍射特性 66
2.1.4 电波传播中电波干涉特性 67
2.1.5 电波传播中电波极化特性 68
2.2 传播实验原理与仪器 69
2.2.1 实验原理 69
2.2.2 微波分光仪的结构 69
2.3 传播实验内容 70
实验2-1 电波反射特性测试 70
实验2-2 电波单缝衍射特性测试 72
实验2-3 电波双缝干涉特性测试 74
实验2-4 电波迈克尔逊干涉特性测试 77
实验2-5 电波偏振特性测试 78
实验2-6 电波布拉格衍射特性测试 80
第3章 电波信号时域与频域特性测量 84
3.1 信号时域分析 84
3.2 信号频域分析 86
3.2.1 频谱分析的概念 86
3.2.2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89
3.2.3 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89
3.2.4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91
3.2.5 频谱分析的应用 93
3.3 时域测量原理 93
3.3.1 波形测量方法 95
3.3.2 波形测量参数 96
3.3.3 示波器测量技术 97
3.4 频谱测量原理 101
3.4.1 频谱测量概念 101
3.4.2 频谱测量参数 101
3.4.3 频谱参数测量方法 102
3.5 时域测量仪器 106
3.5.1 模拟示波器 106
3.5.2 数字存储示波器 108
3.5.3 数字荧光示波器 109
3.5.4 数字采样示波器 111
3.6 频谱分析仪器 112
3.6.1 扫描式频谱分析仪 112
3.6.2 矢量信号分析仪 118
3.6.3 实时频谱分析仪 119
3.6.4 基于数字存储示波器的频谱测量 121
3.7 时域与频域测量实验 121
实验3-1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 121
实验3-2 信号傅里叶变换分析 122
实验3-3 AM信号的产生与波形测量 123
实验3-4 FM信号的产生与波形测量 125
实验3-5 AM信号的频谱测量 127
实验3-6 FM信号的频谱测量 130
实验3-7 电视信号的频谱测量 132
第4章 传输线特性与测量 136
4.1 传输线理论与特性参数 136
4.1.1 传输线的基本概念以及分布参数的概念 137
4.1.2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138
4.1.3 传输线的阻抗和反射系数 138
4.1.4 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的分析 139
4.2 传输线参数计算与测量 141
4.2.1 Smith圆图 141
4.2.2 传输线参数计算 145
4.3 传输特性参数测量实验 158
第5章 电波网络传输特性与测量 165
5.1 网络特性与测量原理 165
5.1.1 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 165
5.1.2 网络分析系统 167
5.1.3 反射参数测量 169
5.1.4 传输参数测量 171
5.2 网络分析仪原理 174
5.3 传输特性测量实验 177
5.3.1 基于RF2000标量网络传输特性测量实验 177
实验51 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参量的测量 177
实验52 π型与T型阻抗匹配S11和S21参数的测量 178
实验53 π型与T型功率衰减器S11和S21参数的测量 179
实验54 电阻式功率分接器与威尔金森式功率分接器S11和S21参数的测量 180
实验55 定向耦合器特性参数测量 181
实验56 低通滤波器与带通滤波器S11和S21参数的测量 183
实验57 放大器S11和S21参数的测量 183
实验58 射频振荡器频率值的测量 184
实验59 微带接收和发射天线S11参数测量 185
5.3.2 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传输特性测量实验 186
实验510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使用和校准 186
实验511 滤波器(LPF、HPF、BPF、BSF) 189
实验512 衰减器 191
实验513 匹配负载与失配负载 194
实验514 功率分配器 196
实验515 分支耦合器 197
实验516 定向耦合器 199
实验517 混合环 201
实验518 环行器 202
实验519 PINRF开关 203
实验520 放大器 204
第6章 电磁辐射场测量原理与实验 207
6.1 电磁辐射场基本特性 207
6.1.1 电磁辐射场的产生及性质 207
6.1.2 电磁辐射场的基本术语 208
6.2 电磁辐射场测量基础 210
6.2.1 电磁场的远场和近场划分 210
6.2.2 电磁辐射频率范围 212
6.2.3 电磁能的发射与传播途径 213
6.3 电磁辐射场分类 214
6.3.1 电磁辐射 214
6.3.2 电磁兼容 215
6.4 电磁辐射测量仪器 216
6.4.1 宽带场强测量仪 217
6.4.2 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219
6.5 电磁辐射场测量方法 225
6.5.1 基本场强测量 225
6.5.2 EMF基本辐射测量 226
6.5.3 EMC测量 228
6.6 电磁辐射测量实验内容 229
实验6-1 场强仪的使用 229
实验6-2 利用选频场强仪测量AM广播频道分布 230
实验6-3 利用选频场强仪测量FM广播频道分布 232
实验6-4 利用选频场强仪测量FM电视广播频道的分布 234
实验6-5 利用宽带场强仪测量电子设备电磁辐射强度与分布 237
实验6-6 利用宽带场强仪测量环境电磁辐射强度与分布 241
实验6-7 利用干扰接收机测量实验设备的干扰辐射分布 242
第7章 天线基本特性参数测量 244
7.1 天线主要技术参数 245
7.1.1 天线的电磁波辐射 245
7.1.2 天线方向性 245
7.1.3 天线效率 247
7.1.4 增益系数 247
7.1.5 天线阻抗 248
7.1.6 天线极化 248
7.1.7 频带宽度 250
7.2 天线性能测试原理 250
7.2.1 方向图测量 250
7.2.2 测量增益的方法 253
7.2.3 天线反射系数与驻波比测量 255
7.2.4 天线阻抗与阻抗带宽测量 255
7.2.5 天线极化特性测量 258
7.3 天线测量实验系统 260
7.3.1 基于手动设备天线实验测量系统 261
7.3.2 自动天线实验测量系统 265
7.4 天线测量实验内容 267
实验7-1 喇叭天线E、H坐标方向图测量 267
实验7-2 喇叭天线增益系数测量 272
实验7-3 螺旋天线E、H面方向图测量 274
实验7-4 八木阵子天线E、H面方向图测量 276
实验7-5 天线驻波比与带宽参数测量 279
实验7-6 天线隔离度参数测量 280
实验7-7 天线极化特性测量 282
第8章 电波测量误差分析与结果评定 284
8.1 电波测量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284
8.1.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84
8.1.2 测量数据误差的估计与处理 285
8.2 测量结果评定 291
8.2.1 准确度和精确度 291
8.2.2 不确定度 292
参考文献 295
本书主要介绍电波测量的相关原理与测量方法以及原理验证与应用实验,并结合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实验设备,从电磁波基本参数测量、传播特性测量、传输特性测量、微波组件与网络传递特性测量、天线特性参数测量、电磁辐射测量、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电磁波传播、传输、辐射、接收、天线等基本测量原理与实验。
本书内容广泛、系统性较强,可作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波传播与天线、应用物理等相关专业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微波技术、天线技术等专业方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通信、雷达、电子系统、射频、天线与微波技术工作的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1、电波暗室与微波暗室的定义电波暗室(Fully anechoic chamber):内表面全部装有无反射材料的室。模拟自由空间的传播环境,主要用于微波天线系统的参数测量。通常用静区,反射率电平,交叉...
1.选购牙刷时尽量选用刷头小巧的,这样可以深入口腔深处,不留死角。大小依据个人情况而定。 2.老人和儿童使用的电动牙刷尽量选择刷头和刷柄一体化的,目的是避免误吞 3.用电动牙刷刷牙时要注意用力要轻,因...
你好,据我了解如下: 所谓电波表,机身由原子时钟和无线电接收系统组成,由国家授时中心发出准确时间,通过无线电接收系统接收、经CPU处理后显示时间,电波表30万年误差不会超过一秒。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接受标...
在铁砂基复合电波吸收材料中混入一定量介电型吸收材料 ,使基础材料吸收量明显增加 ,由 13dB增至 2 7dB ,匹配厚度仍保持在 1.2mm左右 ,混入一定量的电阻型吸收材料 ,吸收量由 13dB略增至 15dB ,匹配厚度明显增加达 1.4 8mm ,吸收曲线变得平缓 ,同时混入二种类型只收介质未产生积累效果 ,因此可用它们来调整某些特性以满足不同需要
在基础吸收材料(铁砂)中,添加六角、立方晶系铁氧体和稀土元素制成复合电波吸收材料。发现在7.0~12GHz有两个吸收峰,添加少量稀土元素可明显提高材料的吸收量,最大可达27dB;添加六角铁氧体可使第一吸收峰频率移向低频段;添加尖晶石型铁氧体可使第二吸收峰移向高频区,吸收频段扩大、带宽增加.这种以铁砂为基的电波吸收材料具有电波吸收特性优良、价廉、易加工和使用方便等特点。
内容简介
《测量实验与实习教材》是测量学或工程测量的实习课教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测量实验s实习基本要求;第二部分为测量实验;第三部分为测量实习。 2100433B
1. 入瞳D的测量
测量入瞳D。对于简单望远镜来说,孔径光阑和入射光瞳就是物镜镜框,其直径D可用量规或卡尺直接量出,也可采用测量显微镜来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对镜框直径的两端逐个调焦、显微镜的横向移动量,就是入瞳光瞳的直径D。
2. 出瞳D`的测量:
测量原理,出瞳D`的大小用测量显微镜或倍率计进行测量,首先将待测望远镜调焦于无限远,再将待测望远镜安置在光具座上,接通平行光管电源,作为无穷远光源照亮望远物镜的外框,则在望远镜目镜后面可看到一亮斑,即为出瞳D`,用测量显微镜或倍率计测出D`的大小。
3. 出瞳距p`的测量:
在用测量显微镜测出瞳D`的大小时,记下测量显微镜在光具座导轨上的位置A,再移动显微镜至到能看清望远镜后表面(此时看到目镜后表面上有许多灰尘),记下显微镜在导轨上的位置B,则两位置差即为出瞳距p`。
则: p`=A-B
4. 望远镜放大率的测量:
望远系统放大率即为可见放大率或称为视角放大率,由几何光学可知r表示视角放大率有如下关系:
(2-2)
式中: w——望远镜物方视场角
w`——望远镜象方视场角
D——望远镜的入瞳直径
D`——望远镜的出瞳直径
f物——望远镜的物镜直径
f`目——望远镜的目镜直径
根据以上公式,只要任意测得对应的一组数据即能计算出望远系统的放大率P值。
第一部分全面地介绍完成实验所必须了解的有关知识:计量知识、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作图、常用实验仪器的原理和计算机仿真实验软件与虚拟仪器。
第二部分是电路原理实验,共有23个实验,基本覆盖了电路原理课程的内容,这些实验既紧密地联系电路基本理论,又开拓电路基本理论的应用,有较长的时效性,众多的实验内容可为因材施教提供菜单型的选课方式。 第三部分是附录,提供了测量仪器的简易使用说明,这些测量仪器共有10种,包含了模拟式仪表、数字式仪表和智能型仪表。本书内容较为丰富充实、系统全面;使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先进;实验编排科学合理,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本书由实验知识、电路原理实验和附录三部分组成。实验知识部分全面地介绍完成实验所必须了解的相关知识,如计量知识、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作图、常用实验仪器的原理和计算机仿真实验软件与虚拟仪器。电路原理实验部分的内容基本覆盖了“电路原理”课程范围,众多的实验内容可为因材施教提供菜单型的选课方式,其中包含了设计型考试实验和开放式的实验。附录部分提供了许多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这些测量仪器基本可以测量“电路原理”课程所涉及的电路参数。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大学生编写的电路原理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人员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