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山楝,楝科山楝属乔木,高达20米。小枝干时红褐色,密生瘤状皮孔。叶为奇数(稀偶数)羽状复叶,叶柄和总轴长20-90厘米,幼时被短柔毛,后渐无毛,小叶(5-)7-10对,革质,干时常呈绿褐色,长椭圆形。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地沟谷密林或疏林中,已引为栽培。产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分布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等。
中文学名 | 大叶山楝 | 拉丁学名 | Aphanamixis grandifolia Bl. |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芸香目 | 亚目 | 芸香亚目 |
科 | 楝科 | 亚科 | 楝亚科 |
族 | 鹧鸪花族 | 属 | 山楝属 |
分布区域 | 中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 |
产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分布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等。
大叶山楝物种分类
与"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 Blume"相关的种有:
山楝Aphanamixispolystachya (Wall.) R. Parker
华山楝Aphanamixissinensis F. C. How & T. Chen
台湾山楝Aphanamixis tripetala(Blanco) Merr.
大叶山楝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叶通常为奇数羽状复叶,有时为偶数羽状复叶,长20-60(-90)厘米,有小叶11-21片;小叶对生,革质,无毛,长椭圆形,长17-26厘米,宽6-10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一侧圆形 ,另一侧楔形,偏斜,最下部的小叶较小,卵形,基部圆形,侧脉13-20对,广展,于近边缘处连结;小叶柄粗壮,长约1厘米。花序腋上生,短于叶或长于叶,多少被微柔毛,雄花组成圆锥花序式,广展,雌花和两性花组成穗状花序;花球形,直径6-7毫米;萼片圆形,直径约3毫米,边缘有睫毛或无;花瓣3片,圆形,直径6-7毫米;无毛;雄蕊管球形,厚;花药6枚,长圆形,内藏;花盘缺;子房被毛,无花柱,柱头具3棱。蒴果球状梨形,直径2.5-2.8厘米,无毛;种子黑褐色,扁圆形,长1.3-1.5厘米,宽1-1.2厘米。花期6-8月,果期10月至翌年4月。
一叶兰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但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为好.盆栽时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和园土等量混合作为 基质.生长季要充分浇水,保持盆土经常保持湿润,并经常向叶面喷水增湿...
两者都有表皮,叶肉和叶脉,但也有区别:1.单子叶植物的叶脉为平行叶脉,所含纤维束中不含形成层。 双子叶植物叶脉为网状脉序,在维管束中有时有活动时为短暂而微弱的形成层。2.单子叶植物叶的表皮组成较复杂...
常见的有肾蕨、巢蕨、铁线蕨、凤尾蕨、绿萝、冷水花、文竹、吊兰、天门冬、花叶芋、万年青、广东万年青、花叶万年青、水塔花、花叶一叶兰..................
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地沟谷密林或疏林中,已引为栽培。
种仁含油率为54%-60%,出油率25%-30%,油可供制肥皂及润滑油。
彩叶草(Coleus blumei Benth),又名"彩叶苏"、"洋紫苏",由于它叶色娇艳多变,一般人又叫它"老来娇"、"老来少"。它是唇形科鞘蕊花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1~2年生栽培,老株可长成亚灌木状;株高30cm~50cm,最高达90cm,分株较少,茎质柔软,成四棱形,基本木质化;叶片大,对生茎上,叶质薄,成菱状卵形,边缘有深粗锯齿,正背面有软毛,叶面绿色,杂有黄、红、紫、橙、绿等各种色彩相嵌的不规则的斑点、纹路和镶边,叶色变化多端,叶色还会随着气候变化、光照不同而改变颜色,有不少品种还出现复色、杂色,上并分布白色,故有"五彩叶草"之称。彩叶草的生长温度在20℃~25℃之间,耐寒力较差,如连续几天10℃以下即开始落叶,甚至死亡。所以北方地区应在霜降之前将植物移入室内,它必须在10℃温度以上才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