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刀压成型 | 相关人物 | 张浩 |
---|
1954年,市人民铁工厂研制出景德镇市第一台木质脚踏旋压车,以后改为铁质。1958年7月,建国瓷厂试制半自动压坯轳辘车成功。其方法是先将石膏模子放在轳辘机上,然后将泥团放人石膏模中,电动机带动模子旋转,型刀徐徐下降。由于型刀的压力,泥料均匀地布满模子表层,即形成坯体,并排出余泥。机械旋压成型获得成功。这种压坯方法,工人习惯上叫“单刀压坯”,很快在全市推广。到1959年上半年,有电动轳辘车659部。此后,红星瓷厂又在单刀压坯基础上试制成功双刀压坯机,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964年7月,经轻工部、省轻工厅鉴定,认为它是中国成型生产中的先进设备,定名为“Y—64'型半自动双刀压坯机,在全国陶瓷行业中推广使用。1965年各瓷厂采用机压生产品种达246个,提高工效1倍—4倍,而且统一了规格,提高了质量。
1965年以后,各瓷厂在双刀压坯机——旋压成形的基础上,又向滚压成形方向发展。滚压与旋压不同之处是:把扁平的型刀改为回转的滚压头。成形时,盛放泥团的模子和滚压头,分别绕自己轴线以一定速度和方向旋转。滚压头一面旋转,一面靠拢模型,通过滚压作用成形。这种滚压,比用型刀旋压优点多,因而各瓷厂纷纷研制和推广滚压成形机,陶机修配厂的450型,红星瓷厂的80型,光明瓷厂的460型、红光瓷厂的400型,东风瓷厂的450型等滚压成形机,均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作用。2100433B
民国21年(1932)南昌创办江西陶业试验所,设有六七部机械轳辘,是张浩留学日本时,买了一部脚踏轳辘的样机带回来仿制的,以后还请了二位日本陶瓷工艺技师作指导,每月工资200元银币。通过试验,对机械制瓷已取得较为成熟的经验。民国二十三年(1934),景德镇成立江西陶业管理局,省政府决定将南昌江西陶业试验所迁景,组成江西陶业管理局试验所,继续进行机械制瓷工艺试验。1949年9月,景德镇,陶专学校充实了设备和实验工厂,由木制脚踏轳辘车改装为引擎带动的机械轳辘车。既生产又教学,为景德镇手工制瓷转到机械制瓷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1954年,为了改变手工制瓷操作方法,陶研所举办了机械制瓷训练班,在第一批学员中的邓金根在单刀压坯中,于型板边上增加了一道排泥片,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除了用手指排泥方法,这是一个新的改进,以后得到全面推广。
这个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看你加工的是什么材料,然后在看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如果是普通刚件粗加工,要用合适的切削速度和大进给量;如果是精加工,要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和适合的进给量,段屑槽也要弄的适合的,...
有个滚头 底下是个石膏模具,这两个东西同时转动,人工把上面的滚头向下慢慢挤压,滚头和模具同时转动并且挤压后产生的挤压力和离心力把多余的泥巴排除,粘附在模具上的泥巴就成型了!
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模压发泡成型的工艺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熟化的预发泡聚苯乙烯颗粒填满模具型腔;第二步通过加使颗粒达到软化温度,泡孔中发泡剂蒸发成气体和加热介质的渗入使颗粒进一步膨胀,由于模具...
在分析深沟球轴承密封槽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对密封槽车削用各种圆柄成型刀的切削性能进行了对比,设计出了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寿命长的硬车刀具,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研究了超硬木工成型铣刀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根据角度参数和直径间关系建立了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采用复合形法求解优化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借助弹性袋(或其他弹性隔膜)接受流体压力而使介于刚性模和弹性袋之间的增强塑料均匀受压而成为制件的一种方法。按造成流体压力的方法不同,一般可分为加压袋成型、真空袋压成型和热压釜成型等。
成型铣刀平常都是为特定的工件或加工内容特意计划制造的,实用于加工平面类零件的特定外形(如角度面、凹槽面等),也实用于特形孔或台。
塑压成型的优点是适合于成型各种异型盘碟类制品,如鱼盘、方盘、多角形盘碟及内外表面有花纹的制品。同时,由于成型时施以一定的压力,坯体的致密度较旋坯法、滚压法都高。缺点是石膏模的使用寿命短,容易破损。国外已经采用多孔树脂模、多孔金属模等高强度模型。但此法只能成型板、盘等形状简单的扁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