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道岔侧线 | 外文名 | branch line of turnout |
---|---|---|---|
所属学科 | 铁道科学技术 | 公布时间 | 1997年 |
《铁道科学技术名词》第一版。 2100433B
1997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渡线道岔别名窄轨渡线道岔、矿用渡线道岔是我国煤炭系统使用的专用铁路道岔,是窄轨道铁路线路连接的基本设备。渡线道岔是用以连接两条平行铁轨的一种道岔,使行驶于某路线的列车可以换轨至另外一条路线。 ...
窄轨铁路道岔标准化、系列化对煤矿或其他矿山的设计、建设和生产也是非常重要的。煤矿窄轨铁路道岔铺设方便、迅速,具有严格的制造、验收标准,其轨型、轨距、转辙角度系列化,适用于我国煤矿行业多变的使用情况。
一、多路测线仪使用说明、故障现象和判断方法 使用说明:若中心用一台以上主机时,先设置主机开关使终端检测器显示方式:正显、显示路数时闪一次,倒显、显示路数时闪一次,正显、显示路数闪两次,倒显、显示路数...
常减压蒸馏装置初馏塔侧线的投用
针对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线缆选择的重要性,通过介绍测量、计量仪表,保护、自动装置对电流互感器二次输出容量的要求,提出通过计算电流互感器二次侧负载来选择其二次侧线缆的方法。
道岔岔心所形成的角,称为辙叉角,它有大有小。道岔号码(N)代表了道岔各个部分的主要尺寸,通常用辙叉角(α)的余切值来表示,即N=cotα=FE/AE。9号道岔转辙角6°20′25“;12号道岔转辙角4°45′49”;18号道岔转辙角3°10′47.39“。
显而易见,辙叉角α越小,N值就越大,导曲线半径也越大,列车侧线通过道岔时就越平稳,允许的过岔速度也就越高。所以采用大号道岔对于列车运行是有利的。不过,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道岔号数越大,道岔越长,造价自然就高,占地也要多得多。因此,采用什么号数的道岔要因地制宜,因线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在我国铁路主要线路上大多采用9、12、18号三个型号的道岔,常用60Kg道岔辙岔号及其通过速度表如下。
60Kg道岔类型 |
尖轨长度(m) |
岔心 |
通过速度、直股/弯股(Km/h) |
过渡型12# |
7.7 |
固定 |
110/50 |
弹性尖轨12# |
11.27 |
固定 |
120/50 |
弹性尖轨12# |
11.27 |
可动 |
140/50 |
提速12# |
13.88 |
固定 |
140/50 |
提速12# |
13.88 |
可动 |
160/50 |
提速18# |
15.68 |
可动 |
160/80 |
提速30# |
27.98 |
可动 |
160/140 |
道岔是实现股道转换的重要的设备,广泛存在于铁路线路上。现在,电液控制自动道岔已经取代落后的人工道岔,由于道岔区的接头数量多、曲线复杂,往往是行车安全事故的高发地带。常用的道岔种类有单开道岔、三开道岔、交叉道岔、交分道岔和渡线道岔等。各种不同的道岔结构见图1。
(1)单开道岔有主线和侧线,通过尖轨的动作实现道岔的开通,侧线开通和正线开通由转输机控制。单开道岔是现场使用最多、最典型的道岔类型。
(2)对称道岔是单开道岔的一种特殊型式,整个道岔对称于主线的中线或彻叉角的中分线,列车通过时无直向及侧向之分。尖轨长度相同时,尖轨作用边和主线方向所成的交角约为单开道岔之半;导曲线半径相等时,对称道岔的长度要比单开道岔短,其它条件相同时,导曲线半径约为单开道岔的两倍;在曲线半径和长度保持不变时,可采用比单开道岔更小号数的辙叉。因此在道岔长度固定的条件下,使用对称道岔可获得较大的导曲线半径,能提高过岔速度;在保持相同的过岔速度的条件下,对称道岔能缩短道岔长度,从而能缩短站场长度,增加股道的有效长度。对称道岔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驻峰下、三角线上获得应用,并被使用于工业铁路线和城市轻轨线上。
(3)三开道岔,又称复式异侧对称道岔,是复式道岔中较常用的一种型式。它相当于两组异侧顺接的单开道岔,但其长度却远比两组单开道岔的长度之和为短。因此,常用于铁路轮渡桥头引线、驱峰编组场以及地形狭窄又有特殊需要的地段。三开道岔由一组转辙器、运行条件较差,非十分困难时,不轻宜采用。
(4)复式交分道岔相当于两组对向铺设的单开道岔,实现不平行股道的交叉,但具有道岔长度短,开通进路多及两个主要行车方向均为直线等优点,因而能节约用地,提高调车能力并改善列车运行条件。交分道岔由菱形交叉、转辙器和连接曲线等部分组成 。
道岔放样(field layout of turnout)是指道岔铺设前为控制铺设精度的道岔部件位里的现场放线工作。道岔结构复杂,各部件的组装工艺要求严格。因此,铺设时地面上需有明确的位置标记。一般先按线路设计平面图在两条线路连接点定出道岔中心位置桩,然后沿主线方向丈量道岔前长和道岔后长定出岔头和岔尾位置桩,再按辙叉角和道岔后长定出侧线岔尾位置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