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单叶黄荆 | 界 | 植物界 |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 |
基本信息
门中文名 | 被子植物门 |
门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纲中文名 | 单子叶植物纲 |
纲英文名 | Mono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露兜树目 |
目英文名 | Pandanales |
科中文名 | 牡荆科 |
科拉丁名 | Viticaceae |
属中文名 | 牡荆属 |
属拉丁名 | Vitex |
种中文名 | 单叶黄荆 |
种拉丁名 | Vitex simplicifolia B. N. Lin et S. W. Wang |
生境 | 本种没有生境资料 |
海拔下限 | 80 |
海拔上限 | 80 |
是否中国特有 | 是 |
是否引种栽培 | 人工引种栽培 |
国内分布 | 山东省 |
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条形叶、平行叶脉、须根系,如:玉米、水稻、小麦、甘蔗、芦苇、高粱、姜、沙姜、草果、砂仁、郁金、莪术、益智、艳山姜、姜花、豆蔻等等。
植物名称 名称:石楠 别 名:石楠千年红、扇骨木。 拉丁文名:Photinia ...
单叶钢制蝶阀流量特性的研究
大叶黄杨的枯萎病 大叶黄杨枯萎病是近年来大叶黄杨的常见病害,其特 点是发病猛,传染速度快,对绿化效果影响大。 发病症状: 枯萎病是大叶黄杨易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害 ,严重时可 造成全株枯死。一、二年生枝条受害最严重 ,初期茎部 变为褐色 ,叶片失绿 ,嫩梢下垂 ,叶不脱落 ,后期茎部受 害部位变黑 ,皮层皱缩,内皮组织腐烂 ,生有许多细小 的艷 (yan) 小菌核 ,随着气温的升高 ,受害部位迅速发 展,病菌侵入木质部 ,导致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 病原为存在于土壤中的镰刀菌。病菌多从根部伤口侵 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 一般 5月中旬开始发病,七、 八月为发病高峰期,有的植株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一 周。 防治措施 在发生病害时,可以用格润根竟+蓝菲一号兑水灌根, 在治疗病害的同时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 黄杨白绢病 发病症状: 茎或叶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变褐、 腐烂 ,经几天阳光曝 晒在病部及土壤表面出
穗花牡荆、灰毛牡荆、广西牡荆、白毛黄荆(变型)、疏序黄荆(变型)、牡荆(变种)、荆条(变种)、小叶荆(变种)、黄荆(原变种)、拟黄荆(变种)、莺哥木、山牡荆、龙州山牡荆(变型)、微毛布惊(变种)、山牡荆(变种)、广东牡荆、蔓荆、单叶蔓荆(变种)、异叶蔓荆(变种)、蔓荆(原变种)、越南牡荆
掌状复叶,小叶3-5;小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全缘,表面疏生柔毛或在脉上有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圆锥花序由假聚伞花序组成,最末侧枝上的花常呈总状排列。花果期8-10月。
黄荆(原变种)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四棱形,密生灰白色绒毛。掌状复叶,小叶5,少有3;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每边有少数粗锯齿,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长4-13厘米,宽1-4厘米,两侧小叶依次递小,若具5小叶时,中间3片小叶有柄,最外侧的2片小叶无柄或近于无柄。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顶生,长10-27厘米,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钟状,顶端有5裂齿,外有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顶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核果近球形,径约2毫米;宿萼接近果实的长度。花期4-6月,果期7-10月。
拟黄荆(新拟)(变种)
本变种主要特点:掌状复叶,小叶3-5;小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全缘,表面疏生柔毛或在脉上有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圆锥花序由假聚伞花序组成,最末侧枝上的花常呈总状排列。花果期8-10月。
黄荆(原变种)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四棱形,密生灰白色绒毛。掌状复叶,小叶5,少有3;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每边有少数粗锯齿,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长4-13厘米,宽1-4厘米,两侧小叶依次递小,若具5小叶时,中间3片小叶有柄,最外侧的2片小叶无柄或近于无柄。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顶生,长10-27厘米,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绒毛;花萼钟状,顶端有5裂齿,外有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顶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核果近球形,径约2毫米;宿萼接近果实的长度。花期4-6月,果期7-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