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改版以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注册工程师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为重点,力求体现考试大纲中“了解、熟悉、掌握”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以国家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设计手册和技术措施为主要参考书,尽量做到理论性、技术性、实用性为一体,有助于提高参加执业资格考试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正确运用设计规范、标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也是本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师生从事工程咨询、设计、建设项目管理和教学的参考书。
1 建筑给水
1.1 给水系统分类及水质、水量
1.1.1 分类及水质要求
1.1.2 用水量
1.2 建筑内部生活给水系统组成及设置要求
1.2.1 系统组成
1.2.2 管道材料、布置敷设与防护
1.2.3 给水控制附件
1.2.4 配水设施
1.2.5 水表
1.2.6 增压和贮水设备
1.3 系统供水压力与给水方式
1.3.1 给水系统所需水压
1.3.2 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
1.3.3 给水方式图式及适用条件
1.4 防止水质污染
1.4.1 水质污染的原因
1.4.2 水质污染防护措施
1.5 给水系统计算
1.5.1 设计流量
1.5.2 管网水力计算
1.5.3 增压和贮水设备选择
2 建筑消防
2.1 消防概论
2.1.1 灭火机理
2.1.2 建筑物分类及耐火等级
2.1.3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
2.2 消防给水设计水量
2.2.1 一般规定
2.2.2 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2.2.3 建筑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
2.2.4 构筑物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2.2.5 室内消防设计流量
2.2.6 消防用水量
2.3 消防水源
2.3.1 消防水源选择及水质要求
2.3.2 市政给水
2.3.3 消防水池
2.3.4 天然水源
2.4 消防给水形式及供水设施
2.4.1 消防给水形式
2.4.2 消防给水供水设施
2.5 消火栓系统
2.5.1 系统选择
2.5.2 市政消火栓
2.5.3 室外消火栓
2.5.4 室内消火栓
2.5.5 消火栓给水管道、阀门
2.5.6 水力计算
2.5.7 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计算
2.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6.1 系统设置场所
2.6.2 系统分类
2.6.3 系统主要组件
2.6.4 设计计算
2.7 水喷雾和细水雾灭火系统
2.7.1 水喷雾灭火系统
2.7.2 细水雾灭火系统
2.8 灭火器及其他灭火方法
2.8.1 灭火器
2.8.2 泡沫灭火系统
2.8.3 气体灭火系统
2.8.4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
3 建筑排水
3.1 排水系统分类、体制及选择
3.1.1 排水系统分类
3.1.2 排水系统体制及选择
3.2 排水系统组成及其设置要求
3.2.1 卫生器具及水封
3.2.2 地漏
3.2.3 管道材料、布置与敷设
3.2.4 清扫口与检查口
3.2.5 通气管
3.2.6 污水泵和集水池
3.2.7 小型生活污水处理
3.3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规律
3.3.1 横管内水流状态
3.3.2 立管内水流状态
3.4 排水系统计算
3.4.1 设计流量
3.4.2 管网水力计算
3.5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3.5.1 排水方式及设计流态
3.5.2 雨水管系内水气流动规律
3.5.3 屋面设计雨水量
3.5.4 溢流设施
3.5.5 外排水系统设计及计算
3.5.6 内排水系统设计及计算
3.5.7 管道材料、布置敷设及集水池、排水泵
4 建筑热水及饮水供应
4.1 热水供应系统分类、组成及供水方式
4.1.1 分类
4.1.2 组成
4.1.3 供水方式
4.2 加(贮)热设备
4.2.1 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
4.2.2 选择原则
4.2.3 加(贮)热设备的材质与布置
4.3 热水供应系统附件、管道布置敷设与保温
4.3.1 附件
4.3.2 管道管材及布置敷设
4.3.3 保温
4.4 热水供应系统水质与水质处理
4.4.1 水质要求
4.4.2 水质处理
4.5 热水供应系统计算
4.5.1 热水供应系统水温
4.5.2 热水用水定额
4.5.3 设计小时热水量及耗热量
4.5.4 设计小时供热量、热媒耗量及水源取水量
4.5.5 第一循环管网水力计算
4.5.6 加热设备的加热面积
4.5.7 加热设备的贮热容积
4.5.8 第二循环管网水力计算
4.6 饮水供应
4.6.1 管道直饮水系统
4.6.2 开水供应系统
5 小区给水排水
5.1 给水
5.1.1 给水系统与供水方式
5.1.2 设计用水量
5.1.3 管道设计流量
5.1.4 加压、贮水设施
5.1.5 管材、管道附件及敷设
5.2 排水
5.2.1 小区生活排水系统
5.2.2 小区雨水排水系统
5.2.3 管道水力计算
5.3 热水及饮水供应
5.3.1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5.3.2 管道直饮水系统
6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
6.1 建筑中水
6.1.1 中水系统的组成与形式
6.1.2 水源选择与水质
6.1.3 水量与水量平衡
6.1.4 原水及供水系统
6.1.5 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
6.1.6 中水处理站设计
6.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
6.2.1 系统型式及选用
6.2.2 雨水收集、入渗、储存与调蓄
6.2.3 雨水水质、处理与回用
6.2.4 回用水量与降雨量
6.2.5 雨水利用系统计算
7 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及水景给水排水
7.1 游泳池、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
7.1.1 游泳池水质、水温和原水水质
7.1.2 给水系统
7.1.3 游泳池水循环系统
7.1.4 循环水净化处理工艺
7.1.5 游泳池水的排水及回收利用
7.2 水景给水排水
7.2.1 水景类型
7.2.2 给水
7.2.3 排水
附录
附录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附录2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
附录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
附录4 悬吊管水力计算表
附录5 埋地混凝土管水力计算表
附录6 屋面满管压力流雨水管道(内壁喷塑铸铁管)水力计算表
附录7 居住小区地下管线(构筑物)间最小净距
附录8 排水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管道的最小距离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在清华大学讲授此课程的经验,以及相关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编写了本书。书中介绍了建筑给水、消防给水、建筑热水、饮水供应、建筑排水、中水、居住小区给水排水以及游泳池用水等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原...
绪论1第一章建筑给水系统2第一节 城镇给排水工程3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3二、用水量3三、水源与取水工程8四、净水与输配工程12五、室外排水14第二节 给排水常用管道及给水附件16一、给排水常用管道材...
07S906(GJBT-1011)给水排水构筑物设计选用图 GB50015-2003_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2009版)
- 1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 网教 专业:土木工程 2016 年 12月 课程名称【编号】: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0765】 A 卷 大作业 满分: 100 分 (以下 5题中,任选 2题完成,每题 50分) 一、请说明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给水方式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给水方式选择原则? 建筑内部污废水排水系统应能满足那些基本要求? 答: 1. 给水系统的组成 (1) 引入管。自室外给水管网引人建筑物的给水管段称为引入管,也称进户管。 (2) 水表节点。安装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设置的阀门和泄水装置总称为水表节点。其中,水表用来计量 建筑用水量,常采用流速式水表;水表前后安装的阀门用于水表检修和更换时关闭管道,泄水装置用于水表检修 时放空管网。为保证水表计量准确,需要水流平稳地流经水表,所以在水表安装时其前
专业收集整理精品文档 !!!!!!----------------------------------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 !!----------------------------- !!!!! ================================================================== ====================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您的最好选择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第一次作业 1、 三种基本给水系统分别为(生活给水系统) 、(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2、 室内给水系统所需压力是(引入管起点至最不利配水点位置高差所引起的静水压) 、(引入管起点 至最不利配水点的给水管路的水头损失) 、(水流流过水表时水头损失) 、(最不利配水点所需的最低工 作压力)之和。 3、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 城镇给水 第3版)》为《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第3册,主要内容包括:城镇给水系统,输配水,地下水取水,地表水取水,泵房,净水工艺选择,预处理,常用药剂及投配,混合和絮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臭氧氧化处理,活性炭吸附处理,除铁、除锰、除氟,排泥水处理,水厂总体设计。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 城镇给水 第3版)》可供给水排水专业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结构力学(第3版)上册
作者:朱慈勉/张伟平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6-8-1
页数:233页
装帧:平装
ISBN:9787040459883
本教材第1版(2003年)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7年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本版是在第2版(2013年)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保持了前版的内容体系和结构,坚持强调物理概念、注重历史、讲解精练等风格,在总结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教材使用单位所反馈的信息,增添了新的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为绪论篇,以及基础篇:流体及其物理性质、流动分析基础、微分形式的基本方程、积分形式的基本方程、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附录包括常用流体的物理性质、单位换算表和有关数学公式。
下册包括专题篇:流体的平衡、不可压缩无黏性流体平面势流、不可压缩黏性流体内流、不可压缩黏性流体外流、可压缩流体流动基础,其中部分内容是其他教材未见的。附录包括计算流体力学简介、有关几何图形与公式、平板边界层数据、物体阻力系数和气动函数数据。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动力工程、热能工程、核工程、工程力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或参考书,并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