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基础设施研究 | 作 者 | 李博 |
---|---|---|---|
出版社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7年7月1日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48728900 |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城市群布局与发展趋势
1.1.2 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背景
1.1.3 长株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1.2 相关研究理论综述
1.2.1 绿色基础设施的相关研究
1.2.2 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绿色战略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意义
1.3.1 城市群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意义
1.3.2 长株潭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化建设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 城市群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城市群绿色基础设施
2.1.2 相关概念与特征
2.2 研究理论
2.2.1 三域共生: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思想
2.2.2 自然圣域:自然生态用地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理论
2.2.3 灰绿兼容:市政建设用地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理论
2.2.4 博弈空间:敏感风险区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理论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3.1 研究內容
2.3.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长株潭城市群景观演变与影响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长株潭城市群概况
3.1.2 研究范围与数据
3.2 长株潭城市发展历史与古代绿色基础设施
3.2.1 长株潭主要城市空间演变历史
3.2.2 古代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服务功能
3.3 快速城镇化时期的城市群景观演变与生态响应
3.3.1 长株潭城市群增长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
3.3.2 快速城镇化的景观生态响应
3.4 城市群空间自组织增长预景与生态响应
3.4.1 城市群空间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3.4.2 长株潭城市群自组织增长模拟
3.4.3 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景观生态响应
第四章 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
4.1 景观安全格局分析
4.1.1 自然过程的安全格局
4.1.2 生物过程的安全格局
4.1.3 人文过程的安全格局
4.1.4 综合景观安全格局
4.2 景观风险格局分析
4.2.1 自然过程的风险格局
4.2.2 生物过程的风险格局
4.2.3 人文过程的风险格局
4.2.4 综合景观风险格局
4.3 城市群绿色基础设施构成
4.3.1 绿色基础设施类型与分布
4.3.2 GⅡ的建设要求
第五章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战略
5.1 城市群核心区绿色基础设施总体建设战略
5.1.1 自然过程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战略
5.1.2 生物过程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战略
5.1.3 人文过程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战略
5.2 自然生态用地的绿色基础设施(NGI)
5.2.1 NGI现状与总体格局
5.2.2 湿地水系类型NGI建设战略
5.2.3 山林地类型NGI建设战略
5.2.4 农田类型NGI建设战略
5.2.5 城市绿地类型NGI建设战略
5.3 市政建设用地的绿色基础设施(MGI)建设战略
5.3.1 MGI类型与总体格局
5.3.2 居住用地类型MGI格局建设战略
5.3.3 商业设施用地类型MGI格局与建设战略
5.3.4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类型MGⅡ格局与建设战略
5.3.5 公用设施、仓储物流用地与工业用地MGⅡ格局与建设战略
5.3.6 道路与交通用地MGI格局与建设战略
5.3.7 村镇建设用地MGI格局与建设战略
5.4 敏感风险区的绿色基础设施(RGI)建设战略
5.4.1 RGI类型与总体格局
5.4.2 居住用地RGI.格局与建设战略
5.4.3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RGI格局与建设战略
5.4.4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RGI格局与建设战略
5.4.5 公用设施、仓储物流用地与工业用地RGI格局与建设战略
5.4.6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RGI格局与建设战略
5.4.7 村镇建设用地RGⅡ格局与建设战略
第六章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新型城镇化和海绵城市群建设战略
6.1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
6.1.1 GⅡ影响下的城镇精明增长战略
6.1.2 GI网络与绿色城镇化建设战略
6.1.3 基于GI的城市群风貌特色建设
6.2 基于GI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海绵城市群建设战略
6.2.1 海绵城市群特征
6.2.2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水安全格局构建
6.2.3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海绵城市群格局与战略
附录
图目
表目
后记2100433B
《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基础设施研究》重点论述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战略。首先综述了全球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而结合长株潭实际情况提出城市群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其次,研究了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增长及其景观安全与风险,据此构建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绿色基础设施。最后,分别论述了非建设用地、市政用地和敏感开发区的三类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战略,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株潭海绵城市群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可作为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的研究生教学参考书。
生态基础设施表示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对人工基础设施采取生态化的设计和改造,来维护自然过程和促进生态功能的恢复,并将此类人工基础设施也称为“生态化的”基础设施,或者“绿色”基础设施(“绿...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
就是原来的长沙火车站。同时又是地铁二号线的站址。
长株潭城市群沿湘江下游两岸分布,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快,人口集中,随着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造成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人地矛盾愈发突出。以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基于DPSIR模型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体系,借助GIS技术实现指标格网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土地资源相对承载力,依据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结构对其进行分等定级。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空间布局围绕城市群中心城区呈放射状向外围扩散,且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湘江两岸土地承载力等级相对偏高;(2)研究区相对中等承载力等级分布较广,面积比重最大;(3)指标体系中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类指标对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4)评价模型中状态因子对研究区内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为敏感。本研究对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选取长株潭城市群2001—2012年地区总产值和三次产业产值作为分析数据集,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评价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最后通过与中部地区其它五省的主要城市进行比较,得出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合理化演变的现状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一直处于上升的过程,而且在整体上要优于南昌和太原等地,但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武汉地区,这说明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全书主要从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废弃矿区现状资源识别、评估与再生模式、废弃矿区再生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可行性研究、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的方法、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废弃矿区再生设计方法等方面阐释了矿区再生对于环境治理的重要价值。全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城市双修”和绿色矿山等研究背景;辨析了绿色基础设施和废弃矿区的概念;分析了环境美学、恢复生态学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等理论,并借鉴了绿色基础设施、棕地、废弃矿区等国内外相关研究,解读了国内外废弃矿区再生的经典案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
1.1 绿色基础设施的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
1.1.1 绿色基础设施的思想来源
1.1.2 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
1.2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发展
1.2.1 绿色基础设施的提出及发展演化
1.2.2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
1.2.3 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综述
1.3 绿色基础设施的构成、尺度、功能及内涵
1.3.1 绿色基础设施的空间构成
1.3.2 绿色基础设施的物质构成
1.3.3 绿色基础设施的尺度划分
1.3.4 绿色基础设施的功能
1.3.5 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
1.3.6 绿色基础设施的特征
1.4 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与方法
1.4.1 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1.4.2 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方法
1.4.3 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程序
2 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践案例分析
2.1 美国
2.1.1 马里兰州的“绿图计划”
2.1.2 佛罗里达州的“绿色网络体系”
2.1.3 新泽西州的“花园之州的绿道”
2.1.4 西雅图的“五大交织的网络系统”
2.2 欧盟
2.2.1 欧盟绿道规划
2.2.2 欧盟LIFE项目
2.3 英国
2.3.1 英格兰西北区域绿色基础设施实践
2.3.2 2。04年伦敦东部绿网规划
2.3.3 2012年伦敦绿地系统及开放空间规划
2.3.4 英国卡莱尔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复兴
2.4 瑞典
本章小结
3 新城绿地规划的研究
3.1 新城绿地的相关概念
3.1.1 城市、新城
3.1.2 绿地、城市绿地、新城绿地、城乡一体化绿地(市域绿地)
3.1.3 绿地生态网络
3.2 国外新城及其绿地规划的起源与理论发展
3.2.1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念
3.2.2 从田园城市到卫星城再到新城
3.2.3 “区域”观念的建立
3.2.4 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
3.2.5 邻里单元模式与绿地分散化及隔离型绿地的产生
3.2.6 带状城市模式与线形交通对绿地的引导作用
3.2.7 “设计结合自然”
3.2.8 “集中与分散”理论下的现代城市更新设想
3.2.9 新城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
3.3 新城绿地系统的特点
3.4 新城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的必要性与意义
3.4.1 构建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新城绿地网络的必要性
3.4.2 研究意义
3.5 国外新城绿地规划的实践分析
3.5.1 英国新城绿地系统规划实践
3.5.2 美国新城绿地系统规划实践
3.5.3 法国新城绿地系统规划实践
3.5.4 日本新城绿地系统规划实践
3.6 国内新城绿地的产生和发展
3.6.1 我国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
3.6.2 我国新城绿地的研究进展
3.6.3 上海松江新城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践分析
3.6.4 北京大兴新城绿地系统规划
3.7 新城绿地规划面临的问题与研究趋势
3.7.1 新城绿地规划面临的问题
3.7.2 新城绿地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4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新城绿地空间网络构建研究
4.1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新城绿地网络化构建的背景
4.1.1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危机与生态困境
4.1.2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
4.1.3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实施
4.1.4 世界范围内的绿地网络化发展趋势
4.1.5 基于“美丽中国”的新城绿地建设的机遇
4.2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与新城绿地
4.3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新城绿地网络化构建的目标
4.3.1 网络化的绿地生态空间
4.3.2 弹性化的多层级绿地生态网络
4.3.3 综合效益的网络化绿地空间
4.4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新城绿地网络的构建原则
4.5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新城绿地空间网络构建的要素
4.5.1 不同空间尺度的资源要素
4.5.2 不同功能属性的资源要素
4.5.3 不同空间形态的资源要素
4.5.4 不同网络构成的资源要素
4.6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新城绿地网络构建研究——连接廊道
4.6.1 廊道空间的构建
4.6.2 廊道规划对新城绿地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4.7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新城绿地网络构建研究——网络中心
4.7.1 网络中心空间组成
4.7.2 网络中心规划对新城绿地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4.8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新城绿地网络规划研究——小型场地
4.9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新城绿地的分类研究
4.9.1 绿地分类的意义
4.9.2 绿地分类的原则
4.9.3 绿地分类的依据
4.9.4 新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比较与探讨
5 南京市绿地空间网络化发展战略
5.1 地理概况
5.2 南京市城市总体概况
5.3 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5.4 南京市绿地系统现状
5.4.1 市域绿地布局分析
5.4.2 现状市域绿地存在的问题
5.5 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
5.5.1 规划思想、范围及目标
5.5.2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5.5.3 市域绿地规划布局
本章小结
6 仙林新城绿地空间分析与网络化构建研究 2100433B
内容简介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种能够将环境、社会以及经济的健康联系在一起的综合保护方法,越来越多从事保护事业的人们已经了解并将继续了解到该方法的益处,他们包括景观设计师、保护工程师和千千万万有觉悟的普通市民。绿色基础设施工程这一影响深远的工作将为我们创造出一个跨越全国尺度的绿色网络。 《绿色基础设施:连接景观与社区》通过生动的案例阐述,说明了精明保护的原理:大尺度的思考、整合的行动规划、保护和管理我们的自然并恢复那些有价值的土地。书中同时介绍了保护主义者们曾经使用过的保护方法,如绿色通道和绿色空间网络,通过了解它们,使我们更加明晰如何进行设计和实际应用。由贝内迪克特和麦克马洪共同编写的这《绿色基础设施:连接景观与社区》对于每一个想了解保护性土地利用的人而言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财富,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不论是单独的小地块还是跨越各州的大块区域,绿色基础设施都可以帮助我们从景观层面上深刻地了解它们,并指明它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而言的适当用途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