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村镇区域发展与空间优化:探索与实践 | 外文名 | Optimization |
---|
《村镇区域发展与空间优化:探索与实践》从理论、现状和技术三个层面系统梳理村镇区域的发展路径多元性和空间结构复杂性,提出村镇区域为理解城乡联系,及其背后的人口、产业、制度等变革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尺度,强调村镇区域的发展是人口、产业和土地之间的综合协调。"人口-产业-土地"三者之间的复杂联系之间决定了村镇区域的发展是否能够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径,而通过"农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设施均等化-土地集约化"是村镇区域发展的可行路径,亦是空间优化的主要方向
前 言 i 目 录 I 图目录 III 表目录 IV
第一章 国内外乡村发展理论进展与启示 1
第一节 引言 1
第二节 乡村发展模式演变 2
第三节 西方乡村发展的理论进展 4
第四节 中国乡村发展的理论特色 8
第五节 西方乡村发展理论的启示 11
参考文献 12
第二章 国内外乡村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16
第一节 引言 16
第二节 西方乡村发展的政策与治理 17
第三节 中国乡村发展的政策与规划 21
第四节 国内外乡村发展实践的对比与启示 24
参考文献 25
第三章 区域视角下的中国乡村发展现状 28
第一节 引言 28
第二节 村镇区域的“产业-人口-土地”的问题框架 29
第三节 城镇化背景下人口与乡村发展 30
第四节 工业化背景下产业与乡村发展 35
第五节 中国村镇区域发展的主要人地矛盾 38
第六节 启示:重建“产业—人口—土地”的良性循环 42
参考文献 42
第四章 村镇区域空间再造:基于城乡联系视角 46
第一节 村镇区域的意义与内涵 46
第二节 村镇区域空间特征 47
第三节 村镇区域的空间优化思路 49
第四节 小结 52
参考文献 52
第五章 村镇体系构建与村镇发展定位 54
第一节 引言 54
第二节 村镇体系的内涵 55
第三节 村镇体系构建技术 56
第四节 村镇体系构建技术案例分析 60
第五节 小结 63
参考文献 64
第六章 村镇区域产业定位与空间引导技术 66
第一节 引言 66
第二节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方法与技术 67
第三节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技术案例分析 70
第四节 小结 82
参考文献 82
第七章 村镇区域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技术 83
第一节 引言 83
第二节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方法与技术 84
第三节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模式 86
第四节 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技术案例分析 88
第五节 小结 93 参考文献 93
第八章 村镇区域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布局技术 96
第一节 引言 96
第二节 农村公服设施优化布局方法与技术 97
第三节 农村公服设施布局优化路径 99
第四节 农村公服设施空间优化布局技术案例分析 100
第五节 小结 106 参考文献 107
第九章 村镇区域空间优化土地利用评估技术 108
第一节 引言 108
第二节 基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优化后评估 108
第三节 优化后评估技术案例分析 115
第四节 小结 120 参考文献 120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22 2100433B
村镇区域发展与空间优化:探索与实践
书号: 27329ISBN: 978-7-301-27329-6
作者: 毛熙彦,贺灿飞 等 版次: 1
开本: 16开 装订: 平
字数: 200 千字 页数:172 定价: ¥30.00
浏览次数: 23
出版日期: 2016-11-02 丛书名: 中国土地与住房研究丛书
书架的空间优化简单来说就是把书架放在一般不会触碰的空间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写字台的上方。鞋架的空间优化建议是放在门口衣柜下方,与衣柜一体为好,那样方便进门换鞋,同时不占空间。不占空间的书架,其实很...
书架的空间优化简单来说就是把书架放在一般不会触碰的空间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写字台的上方。鞋架的空间优化建议是放在门口衣柜下方,与衣柜一体为好,那样方便进门换鞋, 同时不占空间。 不占空间的书架,其...
一、尽量减少使用重色系 采光不好的房间会显得昏暗、晦涩,这样的房间在装修时要尽量考虑使用浅色系的地板、瓷砖等装修材料,这样的材料具有反光感,能够调节居室暗沉的光线。 另外,重色系并不是一定不能在小户型...
文章对近年的热点话题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理念进行梳理辨析,以优化建设海绵型城市村镇广场景观空间环境为目标,通过对河北省边村镇广场景观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炼海绵型村镇广场景观空间优化设计构架,并提出雨水设施功能多元化、雨水植被设计景园化、海绵生态文化地域化的优化设计策略。
文章对近年的热点话题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理念进行梳理辨析,以优化建设海绵型城市村镇广场景观空间环境为目标,通过对河北省边村镇广场景观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炼海绵型村镇广场景观空间优化设计构架,并提出雨水设施功能多元化、雨水植被设计景园化、海绵生态文化地域化的优化设计策略。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体化
城市化发展的规律表明,当一国的城市化率超过30%以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将进入加速状态,并且出现城市与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趋势。我国近三年来城市化率从30.89%提高到37.66%的指标表明,这一规律正在发挥它的作用。
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对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来说,这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而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有15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如何实现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化,将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因此,在做大、做强城市的同时,通过城市的发展带动区域的联动、实现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进而加速推进城市化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政府的主要努力方向。
在此情形下,各地(城市)政府已经或正在制定的近期、中期、远期的城市化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都将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规定,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都市圈规划、城市群规划等区域性规划也已经成为指导区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在城市协作、区域竞争与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将成为今后城市与区域联动发展的新的增长源。
本书介绍了地震的基本知识,村镇住宅的类型、震害概况、破坏规律、抗震措施、震后修复与加固,以及村镇房屋设计。
“新农村建设实用技术丛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凝结了一批权威专家、科技骨干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科技界倾注“三农”,依靠科技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必将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本书为丛书中“乡村规划与建设系列”中的一本,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村镇总体规划、村镇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详细规划、旧村镇改造、村镇建设管理等。适合村企干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