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利用2年以上的植株,因其茎干较长且粗壮。可结合整形修剪,在土面上2-3节处剪断扦插,而母本仍可发芽,插穗长8厘米左右,蘸草木灰后插入沙中。温度2℃左右时,1个月可生根,用茎顶扦插,生长更快。也可横埋茎段于湿砂及水苔中。扦插可在早春或秋末进行,但以7-8月高温期成活率最高。霉雨期湿度大,截口易腐烂,应蘸以草木灰,并在室内晾半天再扦插。
适合于丛生型,每年春可结合换盆进行,小心地从茎基部切开,切口蘸草木灰,再分别上盆。
从节下1厘米处剪下插穗,插于水中,置阳光充足处,保持温度25℃左右,每天换水一次,约3周后可生根栽植。
原产热带美洲。中国台湾省栽培。
较矮小亚灌木。茎为合轴,粗壮,下部常倾斜生根,顶端具叶。 茎上升,上部直立。叶柄具鞘,绿色,具白色条状斑纹;叶片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基部圆形或微心形、或稍锐尖,向先端渐狭、具短尖头,绿色或具各种颜色的斑块;中肋宽厚,I级侧脉表面下凹,背面强裂隆起,约5-15对,下部的伸展,上部的远离上升;II级侧脉较细,但背面隆起。
花序柄短。佛焰苞骤尖,绿色或白绿色。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下部裸秃,雌花序达肉穗花序中部,雄花序几紧接,或以少数中性花间隔。子房偏生1室;柱头近圆锥形,下凹,或心皮2-3,柱头近于分离。
浆果橙黄绿色。
万年青的繁殖常用扦插法和分株法。 1、扦插繁殖。可分为嫩枝扦插和老...
(1)分株法:一般在2-3月间结合换盆进行,将丛生植株分为带根的数株,另行栽植。其他季节也可以分栽。分后经过三年,又可再分。 (2)播种法:分播一般在3-4月间进行。播于盛好培养土的花盆中,浇水...
大叶万年青是一种中药。别名:粤万年青,植属天南星科。
喜疏松肥沃土壤最好是疏松、肥沃、弱酸性、排水性好而保水持肥力又较强的沙壤土及腐殖土。可用腐叶土60%、砂30%、厩肥10%握合配制。
喜半荫,最好每天有2-3小时的散射阳光,避免强光直射,否则会使叶片直立,变小变黄或产生大面积灼焦、变白现象。春、秋季早晚宜多见阳光。如因特殊需要长期摆放在较阴暗的角落里,会茎叶徒长纤弱,叶色逐渐变淡,可用加强人工光照或室内外轮换摆放的办法解决。
喜温暖,生长适温20-30℃,畏寒,冬季亦应保持12-16℃,并控水停肥。低于12℃即容易落叶,温度过低时容易发生冻害。喜湿润4-9月生长旺盛,要浇足水,但又不能使盆土长期过湿,否则必然导致黄叶烂根。炎夏要向花盆周围土面多次洒水喷雾,增加空气湿度。
喜通风,该植物的大型叶片,要求空气清新流通,切忌污染。但通风时又要避免穿堂风、大风、干冷风,以免叶片受损。
喜肥,一般生长粗壮迅猛,需肥较多。生长期要保证每隔半月施一次豆饼液肥;越冬期应在小寒及大寒各施一次磷肥,不宜多施氮肥。坚持薄肥勤施。栽培中还应每旬用海绵蘸温水轻拭叶面一次,以防叶片气孔被油垢、烟尘堵塞。同时每隔1-2个月适当修剪部分老叶,可使新叶生长迅速,强劲有力。
该植物叶色和花斑变化多,株型紧凑,四季常青切耐阴,是重要的室内观赏植物。家庭种植,最好摆放在床边等散射光较强的地方,也能在阴暗的光线下观赏1-2个月。
病害:常见的病害有细菌性叶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灰枯病、腐烂病、茎腐病、病毒病、轮纹病、灰霉病等危害。
叶斑病。多发生在万年青的叶片上,湿度大的天气,此病易发生。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或后期均可用0.5%-1%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洒,每周1次,连续3-4次。
褐斑病。叶缘或叶面上初生圆形小褐斑,后扩展成圆形至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红褐色,中央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出现灰白色霉状物,叶背面色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8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1次,防治3-4次。
炭疽病。此病发生在万年青的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上。主要由于通风不好,有介壳虫危害时有利于病害发生。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0.3%-0.5%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0%代森锌800-9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2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灰枯病。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上产生褪绿斑点,扩展后形成不规则形大病斑,病斑薄纸状,中央浅黄色至深灰色,边缘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800倍液喷洒,每周1次,连续3-4次,效果显著。
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旱,忌强光暴晒。耐阴,畏寒。生长适温为25℃-30℃,越冬温度不应低于10℃,如低于10℃则叶片发黄脱落。当气温低于5℃时会受寒害。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