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为基础,总结经验、梳理知识,为读者分享如何才能做好医疗建筑设计,并通过采用大量的案例,充分进行论证。本书共分为六章,前五章详细阐释介绍了在设计过程中,如何“从心”出发完成自在生成的医疗建筑设计,最后一章主要为作者的设计实践,让读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医疗建筑设计。
·一位 设计“大侠”,三十年的医疗建筑设计经历
·一位 用心做设计的大师,用实践践行理想与对命的敬畏
第一章 何为自在生成
第一节 自在生成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理论提升设计水平的思考
第二章 探究医院设计的本源因素
第一节 丰富的地域文化—— 流淌于医院血脉的文化传承
第二节 多变的基地条件—— 生于斯长于斯的医院
第三节 渐变的医疗功能—— 与时俱进的脚步
第四节 前瞻的长效设计—— 留给未来的伏笔
第五节 复杂的改建扩建—— 老院区重焕生机
第六节 升级的智慧医疗—— 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三章 生成的医疗建筑设计
第一节 生成的准备—— 设计条件的探究
第二节 生成的方法—— 多重目标的比较
第三节 生成的细化—— 高完成度的控制
第四节 生成的方向—— 对建设方的引导
第五节 生成的态度—— 情感人文的表达
第六节 生成的结果—— 五个层次的医院
第四章 医院里的“自在”
第一节 舒适宜人的外部空间
第二节 赏心悦意的建筑实体
第三节 生机盎然的内部空间
第五章 设计实践
· 青岛西海岸医疗中心:融入场地的绿色医院
·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禅医—— 疗愈性空间的创作
·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扩建工程:由无序到有序的升华
· 东营市立儿童医院:凤凰涅槃 “烂尾”重生
· 东营市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暨内科病房综合楼:动态发展理论的实际应用
· 莒县人民医院新院区:革命老区的红色医院
· 内蒙古自治区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三位一体新建项目:草原明珠
李维东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分院
(绿色医院设计研究所)院长兼总建筑 师
·山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首届“中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师”获得者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
·《医养环境设计》编委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编委
·《中国卫生工程》编委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医院建筑学组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卫生经济协会卫生规划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100433B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本书分为上篇“平面构成”和下篇“色彩构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最后章节选编了一些本校历年来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此外,本书最后部分附有构成运用范例及题型练习,可供自考学生参考。本...
本书从招贴的起源、发展到现代招贴设计的运用,阐述了招贴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形式等基本知识。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招贴设计中。全文内容基础,表述深度恰当,以简单的理论知识引领...
《建筑技术及设计》内容简介《建筑技术及设计》旨在推广国内外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理论研究文章,及建筑设计新思想。主要栏目;专题探索——探讨建筑设计技术与装饰意念;展览巡礼——介绍各国展览动向和路线;产品细说——介绍最新建筑设计材料施工技术等;工程
<正>本书主编王双亭,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主要从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信息提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最新成果。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及所面临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摄影像片的获取原理与技术;第三章介绍了中心
《医疗建筑设计:专科诊所和医学科室》是由著名BDA(联邦德国工会)建筑师菲利普·莫伊泽编写、多位德国建筑家联手著述的大作。该书从专科诊所和医学科室入手,讲述了产科学、精神病学和康复医学等在医疗设计方面的发展变化,并逐项举例讲解各科室及其他专科诊所和医院项目的设计特点,还涉及对医疗建筑中的标识和导向系统的论述。附有详实的图片和平面设计图,内容从理论讲到实践,深入浅出,并包含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2100433B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裁 丁建
想让医疗建筑设计能够继续前行的话,研究明白其发展动态是非常关键的。
作为医疗建筑设计者需要敏感捕捉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要,主要有四点:第一,人才趋向多元化,今后医疗建筑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备,实现各类工作专业化。第二,目前医疗建筑行业正朝着规模化、数字化、空间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以后的建筑设计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出现图纸少、表格多的状态,更详细地文字阐释,更精确地表格示范会取代目前大量的图纸演示。第三,鉴于医疗建筑功能的特殊性,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参与。第四,建议成立医疗建筑行业协会,完善政府和社会群体的评估机制。
近几年,随着社会认知度和人们要求的提高,医疗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专业。很多单位,针对医疗建筑,设置了专门的研究所进行研究和实施一体化的服务,包括设计、咨询、管理、施工的一体化。同时引进更多的设计专家、医疗专家、医院的管理者和社会专家等,打造综合性的研究机构,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建筑设计的品质。
另外,医疗建筑的设计手段,应该是未来的、空间的。实际上,目前很多医院门口都会造成城市交通的压力,这就明显看出,医院本身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设计的,没有预估到医院可能带来的社会关系,没有很好地梳理所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今后如果在设计之初,加大这方面的评估,医疗建筑就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达到最理想化的状态。
【学员问题】医疗建筑灾后重建的建议?
【解答】对灾后医疗建筑重建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医院安全性:医院建筑物不安全不仅浪费巨额资金,还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反思汶川地震的教训,我们必须首先高度重视建筑物防震措施。在医院重建的选址和结构规划上,一定要结合地质勘探结果、政府安置规划、医院建筑损毁程度等因素,进行科学的重建。重建工程启动前,必须对医院周围可能存在的滑坡、塌方、泥石流作出详细的评估,避免隐患。另外,无论是在原址修缮医院还是在异地重建,都要考虑“抗震指标”,要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不让悲剧重演。
2.医院室内外环境:灾后医疗建筑的重建必须考虑室内外环境。在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室内环境委员会首次编制了《地震灾区室内环境污染防控指南》。其中,关于过渡期医疗建筑的室内环境,要求考虑如何解决室内的通风换气、室内空气的杀菌消毒、室内家具的污染等。同时,医院室外环境在过渡期所产生的废气、污水、固废、噪声等污染物,医院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最终做到合理处理,从而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共存,以保证灾区环境质量,保护灾区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3.医院可持续性发展:考虑到医疗建筑功能的复杂性、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设备更新快的特点,医疗建筑的灾后重建必须要有长远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除了在总体设计上应预留病房等医疗用房的空间外,还应注意水、电、气、锅炉、污水处理等医院保障系统的扩容问题。在单体设计上,对变化较多的部门的建筑,从基础、荷载、结构、层高等方面须多留点改建的余地。所以,在医疗建筑规划设计时,设计师要立足长远,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规划设计灾后医疗建筑。这样不但可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有益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