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治理目标与财务目标、公司治理目标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只有对财务目标和公司治理目标深刻把握,才能得科学合理的财务治理目标。财务治理目标在财务范畴、公司治理框架下,分别服从财务总体目标和公司治理一般目标。但又不同于公司治理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
公司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是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同时,公司治理的目的不是相互制衡,至少最终目的不是制衡,而是保证公司科学决策的方式和途径。公司财务治理在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必然与公司治理目标密切联系。
同时,财务治理理论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是财务理论体系的制度层面,因而财务治理的目标必然与公司财务总目标具有一致性。理论界对财务目标的研究由来已久,从财务目标的发展过程看,取得共识的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价值导向,随着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与之相对应,财务目标也经历了从股东价值导向到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的演变过程。从财务日标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财务目标包括财务目标主体和目标内容两个基本部分,即实现谁的目标,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财务目标始终在追求财务目标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只是不同时期利益最大化的主体不同而己。传统的财务目标,是指财务管理的目标。随着财务治理理论的提出,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共同构成完整的财务体系,那么现代公司财务目标(或者财务总目标),就是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共同目标。也就是说,独立的财务治理理论的研究,会使目前财务管理的公认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向新的日标转化。
首先从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两个角度理解财务治理目标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并最终得出具体的财务治理目标。
从公司财务角度来看,财务治理目标直接体现为公司财务的总体目标——本金(资本)增值的满意化。财务治理是公司财务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治理目标要从属于财务总体目标,财务治理的最终财务目标还是追求本金增值,取得相应的财务收益。
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财务治理目标主要体现为优化财务资源配置、促进科学财务决策。这一目标体现了财务的基本资源配置功能,财权配置和财务治理结构是资源配置的基点,是公司治理中权利配置的核心。同时,这一目标还体现了财务治理在公司运营中所要达到的治理目的,财务决策往往事关重大,是否为科学决策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事实上,公司财务目标与公司治理目标具有统一性,只是各自表述不同、各有侧重而已,都是追求公司最终的价值增值。财务治理目标最终从属于财务总体目标,同时也是公司治理目标的具体财务表述。
依据财务治理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财务治理目标是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治理体制、制度和行为规范。这些治理体制、制度和行为规范是对财务治理主体的直接约束,是财务治理体系取得良好运作成果、财务科学决策及本金有效增值的根本保证。
由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财务治理目标与财务目标、公司治理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只有对财务目标和公司治理目标深刻把握,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财务治理目标。财务治理目标在财务范畴内、公司治理框架下,分别服从于财务总体目标和公司治理—般目标,只是具体表现方式有所不同罢了,并体现出了财务治理目标一定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考虑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我们将财务目标定位于“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富最大化”即“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整体价值达到最大化。这一日标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从这个角度讲,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也可称之为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富最大化并不是孤赢的各个利益主体财富最大;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富最大要通过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来实现,片面追求个别主体财富最大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富最大,因为只有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后,大家才会合作,在此基础上企业“馅饼”才能做大,从而利益相关者获得比单个经营更多的利益。
我们认为,公司财务目标与公司治理目标具有统一性,只是各自表述不同、各有侧面而已,都是为了追求公司最终的价值增值,或者说追求公司财富的创造。财务治理的日标,从公司财务角度看,直接体现为公司财务总体目标,追求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富最大;从公司治理角度看,主要体现为优化财务资源配置、促进决策科学化。
综上所述,财务治理的目标是一个目标体系,包括总体目标、具体日标和细分目标。总体目标是: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富最大化;具体目标是:优化财务资源配置,促进决策科学化;理顺利益主体的财务关系;细分目标有很多,诸如: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优化企业财务资本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等等。
(1)财务治理的目标实际上就是财务治理主体的目标。
财务治理日标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目标即财务管理日标不是一回事。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是基于公司利益而言的,尽管在公司内部存在着所有者、经营者及职工等之间的冲突和协调,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得到上述利益主体的认同和执行。但是,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却不仅包括了上述主题,也包括公司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政府、分散的小股东等财务治理不仅站在公司所有者的角度,而且也基于社会效率的提高。而要明确财务治理目标就必须了解两个问题。一是代理问题;二是不完全合约。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等利益主体之间要求并不总是一致的,而不完全合约的存在本质上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由此,可以认为财务治理目标实际上就是财务治理附体的目标。我们从财务治理的利益相关者逻辑分析可以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并不存在一个唯一的财务治理目标,而是多种财务治理口标并存于现实中的同一或不同的企业中,终极目标是实现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对称和利益制衡,在此,我们表述为“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富最大化”。
(2)“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富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如前所述,我们认为由于独立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将引起公司财务日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转为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富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不是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现代企业最基本的特征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基本的财务管理主体有两类:一类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分别是企业的财产资本、人力资本和公共资本等资本的所有者,都有维护自身权利不受损害的权利:另一类就是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财务管理日标: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存在着普通层次的理财目标,这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个别资本保值与增值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经营的实体,由于其各方利益相关者都对其有所求,它又必须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致。利益相关者的个别资本保值与增值的要求是普通层次的个别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层次的综合目标。只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了合理的满足,才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实现;而企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都能有所增加。这样,公司财务才能良性运转。2100433B
国外财务管理现状:一、财务管理的目标1、利润最大化 ;2、管理当局收益最大化 ;3、企业财富(价值)最大化 ;4、社会责任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1、筹资管理 ;2、投资管理 ;3、营运资金管理 ...
三维指的是三个不同维度,是相互独立的,其中一个特点是:一个维度变化,另外两个维度可以毫无改变。你再看看,如果知识变化,情感和能力会随之受到波动,比如说知识丰富的人,他知道不要“眼高手低”,因此他的行动...
教学内容Section A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习如何询问别人的出生地。 (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和使用)能力目标: 1.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对日...
目前会计理论认为会计目标就是财务报告目标,事实上会计工作与财务报告有密切联系.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把它们混为一谈.会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财务报告目标的确定带来诸多不便。在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晰的趋势下,为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更好发展,文章建议分别确定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并对会计流程进行再造。
政府财务报告目标与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定位以及政府管理需求直接相关。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选择,直接决定着政府财务报告披露内容、形式,并决定着政府会计准则中会计主体、会计基础、会计政策等相关问题。政府财务报告主要目标是提供满足使用者需求的信息,具体满足什么样的使用者需求,各国有所差异。
(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观点。
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公共部门委员会发布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讲的政府财务报告目标是:提供有助于广大使用者对资源分配做出决策以及评价主体财务状况、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反映主体对受托资源管理责任,提供有助于预测持续经营所需资源、持续经营所产生资源以及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一总体目标包括几个子目标:(1)提供关于财务资源的来源、分配及其使用的信息;(2)提供关于主体如何为经营活动融资并满足其现金需求的信息;(3)提供有助于评价主体为经营活动融资,以及为满足负债和承诺能力的相关信息;(4)提供主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化的信息;(5)提供有助于评价主体在服务成本、效率和成果等业绩的总体信息;(6)提供表明资源获得、使用是否与法定预算相一致的信息;(7)提供表明资源获得、使用是否与法律和合同要求相一致的信息。
从上述政府财务报告目标可以看出:公共部门委员会明确的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范围是广义的,既包含了内部管理对报告的信息需求,也包括外部信息需求。与此相适应,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范围也是广义的,既有内部使用者(如政府管理机构、宏观决策部门等),也有外部使用者(立法机关、公众、投资者和债权入等)。由于内部使用者通常有更多机会和渠道获得所需信息,政府财务报告侧重满足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财务报告目标。
美国的政府财务报告目标,既立足于满足政府内部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同时兼顾外部公众监督政府活动的需要。财务报告使用者范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其负有基本受托责任的人(市民);二是直接代表市民的人(立法者和监督者);三是出资者或参与贷款者(投资者和债权人)。
英国、澳大利亚与美国类似。英国总体上更侧重政府整体资源的有效管理,但不放弃对外部公众的受托责任。英国中央政府财务报告目标包括:(1)表明公共资金按国会确定的目标正确地使用;(2)向国会提供有关服务成本信息,以支持公共支出规划管理;(3)证明授权使用公共资金各机构充分履行其职责,并有效地管理公共资金。澳大利亚则政府财务报告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制定或评价其资源配置决策,也有助于报告主体对履行责任进行说明,尤其强调政府对公众的受托责任。
(三)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考虑。
我国现行采用预算会计制度,重点是反映当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没有编制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财务报告。我国预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其他重要的使用者,如立法机关和审计部门等,在制度上没有明确规定。
政府财务报告信息需求以及使用者,与一国实施政府会计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财政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直接相关。借鉴国际上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应从国情出发,确定分阶段的政府财务报告目标。在总体上,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应实现两大目标,一是满足政府管理需要;二是反映政府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改革前期重点是实现第一目标,立足于政府管理需要提供相关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兼顾外部使用者的需要,逐步增加面向外部使用者的信息披露内容。以满足更广泛的外部使用者的需求。
财务会计作为对外报告会计,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反映企业财务信息,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承担这一信息载体和功能的便是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它是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最终成果,是沟通企业管理层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十分重要。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决定着财务报告应当向谁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当保护谁的经济利益
这既是财务报告编制的出发点,也是企业会计准则建设与发展的立足点。因此,需要清楚界定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这些使用者具有哪些特征,进行什么样的经济决策,在决策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等。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报告“按需定产”,为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和企业管理层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提高使用者的决策水平与质量,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二)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决定着财务报告所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决定着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原则,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与灵魂
通常认为财务报告目标有经管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在经管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可靠性,会计计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会计计量在坚持历史成本外,如果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的,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直接决定着整个财务会计系统的构造,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诸方面。
(三)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决定着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财务会计作为反映经济交易或者事项的一门科学,从来都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演化的,尤其随着现代公司制的建立、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技术革新的加剧,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相应地,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变化也是日新月异,国际国内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例如,美国会计准则在发展早期目标不明,几度波折,后来逐渐认识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尤其是财务报告目标的重要性,因此,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先后发布了4项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其中,第一项概念公告即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对财务报告目标的清晰定位使多年来美国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争论和财务会计发展方向问题尘埃落定,也催生了美国会计准则数十年的繁荣与发展,为美国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我国也是如此,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会计信息主要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在基本准则中将财务报告目标明确定位,从而为各项会计准则的制定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未来财务会计发的发展和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确立了方向。
企业投资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而把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一定的事业或经营活动中的行为。资金投放不仅是企业战略意图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而且还是企业投资活动由计划转向实施的桥梁。
1.企业财务投资的目标
财务投资的目标是指企业在特定的投资环境中,组织投资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企业进行财务投资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涵盖企业的长短期战略目标,而且要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这是指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利润或收益,通常以利润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来衡量。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的差额,以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个差额就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转化形式,利润越多,表明企业提供的剩余产品越多。利润不仅是社会财富的源泉,而且也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和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待遇的物质基础。因此企业进行投资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企业自身创造更多的价值,以实现更多的利润。
这是指从长期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企业成长和发展,以实现扩大规模、增加产量、提高销售额以及技术装备水平的目标。现代企业的发展要着眼于战略规划,不仅考虑当前的发展,还需要规划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规模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显著标志,企业投资的目的不仅是实现当期利润的最大化,而且还要实现长期利润的最大化,所以成长性目标是企业投资战略的重要目标。
这是指企业占领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目标。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显著标志就是企业在同类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通过资金运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承担和应付各种风险的能力。
这是指企业以能在某项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为目标。创新是企业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技术领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它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资本。
这是指企业改变生产方向,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任何投资活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投资的分散化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整体风险。同时由于行业生命周期的存在,使得某些投资夕阳行业不能再为企业带来持久的利润,这就需要企业寻求发展潜力更大的行业以谋求更多的利润。
这是指企业为取得或建立有保证的销售渠道、关键技术、原材料供应基地和能源供给的目标。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涉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必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保障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需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运用一体化的投资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实施控制供应链的各个关键环节,从源头上杜绝产生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的各种不利因素,从而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这是指企业实现社会公共效益方面的目标,如环境保护、公共交通、节约能源等。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其活动会对社会的持久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企业不仅需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而且应该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致力于实玥社会公益目标,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