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主任1名,负责科研活动和平台建设等事务;实验室副主任2人,分别负责日常行政、财务人事以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开放交流等事务;另设办公室主任1名,具体负责管理日常工作和财务。实验室设置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名,学术委员14名,其基本职能是把握研究方向,检查研究进度,计划人才培养,部署课题投标与招标,组织学术交流。组织机构如下:
超声医学工程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由最初的超声生物学效应课题组发展已有20年的历史。2000年被重庆市教委评为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卫生局评为超声医学工程重点学科,2002年被重庆市科委评为超声医学工程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同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超声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同时国际超声治疗学会秘书处及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治疗委员会秘书处设置在本实验室。实验室以超声治疗学及相关的医学、工程等交叉学科为研究领域,已初步建成了国际超声治疗领域学术交流的平台,可为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治疗医疗器械提供技术支撑,培养相关领域的复合人才。
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智彪教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超声医学工程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首批超声医学学术技术带头人,世界首台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简称海扶刀)的发明者。2008年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超声生物学效应研究,研制出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简称“海扶刀”)。历年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已在该领域著名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获国家专利8项,国际发明专利7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及突出贡献者、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成果转化奖、第四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等多项奖励。主编《实用超声治疗学》、参编第四版《超声医学》。培养硕士研究生19名、博士研究生27名。
现任国际超声治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学术委员会主任冯若教授:理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兼任重庆医科大学、荆州师院和赣南师院的名誉教授;《UltrasonicsSonochemistry》国际编委,《超声医学杂志》、《应用声学》等国内4种杂志的编委。从事分子声学、声表面波器件、医学超声物理基础、声化学、超声外科等研究40余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89篇;主编《超声手册》、《实用超声治疗学》、《超声诊断设备原理与设计》、《声化学及其应用》及《生物医学超声》6本专著,参与撰稿《超声医学》、《AdvancesinSonochemistry》等20多部专著。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中国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等国内奖项24项,获世界WFUMB和美国AIUM联合颁发的“PioneerAward”;获美国电镀、表面处理学会(AESF)颁发的“AbnerBrennerAward”等国外奖项3项。
方向一:超声生物生理效应及其分子、物理机制:主要开展超声治疗肿瘤及某些疑难病、常见病的生物生理效应(分子、细胞、组织和个体水平)、热和非热效应调控及其物理机制;增敏超声生物生理效应的方法和机理;超声热消融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超声作用下组织器官应力分布动态变化及其生物生理效应的研究。
方向二:治疗超声工程化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开展聚焦超声组织声场设计和调控的理论基础;组织声学环境中的关键声学理论和改变组织声学环境的机理;治疗超声的生物学效应在线测控方法和效果评价准则;基于个人影像学的超声治疗疾病的剂量预测和反馈的研究。
方向三:超声治疗疾病的共性科学问题:主要开展超声治疗后靶组织及机体的即时、短期、长期的功能、状态评价;聚焦超声临床治疗的疾病谱和适应症;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临床治疗方案标准化的理论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方向四:细胞组织声学:主要开展器官、组织、细胞声振动现象、规律及其机制;器官间声振动感应和组织、细胞声共振机制;细胞的光声效应机制。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这是它最大的特点。生物医学工程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区别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偏重理论研究,工程中心偏重工程应用,两者严格来说不好比较。一般认为,同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含金量大于工程...
高校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说明:关于每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不好说,因为有实验室有合并组建和共建之说,不过已有详细说明;里面应该有少量错误,请注意。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 13 新型陶瓷与...
学术委员会名单:冯若(主任委员)、俞梦孙、陶祖莱、黄爱龙、王智彪、伍烽、GailterHaar、陈伟、TJMason、LACrum、王芷龙、陈文直、王新房、王澍仁、汪伟。
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方向一:超声生物生理效应及其分子、物理机制
学术带头人:于廷和
学术骨干:黄爱龙、刘杞、白晋、李成志、宋锦璘、程远
方向二:治疗超声工程化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术带头人:吴君汝
学术骨干:李发琪、叶方伟、王芷龙、曾德平、冯若
方向三:超声治疗疾病的共性科学问题
学术带头人:伍烽
学术骨干:陈文直、邹建中、朱辉、汪伟、张炼
方向四:细胞组织声学
学术带头人:王智彪
学术骨干:王志刚、黄晶、周兰、王华、方廖琼、许川山
实验室通过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人才管理办法,加强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实验室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自动化、计算机和精密机械制造等学术思想融为一体,不断壮大医工交叉融和的学术队伍;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素质的提高;并配备每个专业的高中级专业人员,共同完成研究工作,云集了一批多学科交叉、医工紧密结合,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现有人员总数78人,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7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10人、固定人员中14人获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见下表)。2004年,实验室所在研究团队被国家教育部列为首批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王智彪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8年)获得者。此外,本学科还挂靠相关学科(如妇产科/眼科/外科/肿瘤学等)设有博士、硕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注重研究生的培养,使研究的后备力量强、整体素质高,形成一支既朝气蓬勃又治学严谨的学术梯队。该实验室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2名、博士研究生23名、博士后4名,在校本科生180名、硕士研究生38名、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后5名。
研究队伍情况
类别 |
人数 |
“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才 |
2 |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1 |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
1 |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 |
1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创新人才 |
1 |
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 |
1 |
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
3 |
教授 |
13 |
副教授 |
28 |
博士 |
20 |
其他固定人员 |
37 |
国家级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 |
1 |
研究队伍总数 |
78 |
实验室面积约3000m2,固定资产总值约3000余万元。实验室分为医学实验区、工程实验区、MRI/US引导的超声治疗实验区以及实验猴饲养基地等。实验室拥有的大型仪器有:贝克曼离心机,倒置生物显微镜,B超,超声诊断探头,超净工作台,三洋低温冰箱,三洋超低温冰箱,CO2培养箱,三星计算机(工控机),TV系统,超声波细胞粉碎仪,水平流双人超净台,垂直层流罩,分体式空调,戴尔计算机,酶标仪,IBM微型计算机,呼吸机,投影机,测厚仪,皮肤B超仪、数字频率计、模拟、数字实验葙、纯水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宽度高频换能器等。各种大型仪器的使用率达到90%以上,并且实行对外开放,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同时,实验室也根据自身的研究需要,自行研制和改造了部分仪器设备,包括:包括HIFU肿瘤治疗系统、超声波妇科治疗仪、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等。这些仪器的研制和改造保证了实验室科研工作的良好进展。
磁共振导航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
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共计100余项,包括86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及多个面上项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以第一、二、三作者或合作者出版《超声治疗学》、第三、四版《超声医学》、《现代介入性超声诊断与治疗》等学术专著10部;HIFU治疗设备获200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所获的国家最高奖项),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1项、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荣誉。研究成果获国际发明专利8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国家专利17件;德国权威机构组织英国牛津大学多名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在经过长达3年的临床试验后,证明其对肝癌、肾癌等安全、有效,这为HIFU设备的临床研究和申请国内外认证工作积累了经验,已通过英国MDA认证、欧盟CE认证、韩国KFDA认证。近年来实验室在超声生物学效应及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的有关成果已经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本实验室先后研制了五代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肿瘤治疗系统和超声治疗系列产品,并不断优化系统,全部通过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已在英国牛津、日本、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内外50余家医院治疗患者上万例;CZF妇科治疗仪到2008年底已经在700多家医院使用,治疗上百万患者,给广大妇女带来了福音,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实验室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派实验室学术骨干出访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法国等,并接待韩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共60人次前来进行有关学术交流。聘请了英国考文垂大学著名教授、欧洲声化学学会主席T.JMason教授,英国皇家玛斯顿医院、前国际超声治疗学会主席GailTerHaa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主任、世界知名的声学物理学家Crum教授,空军四所俞梦孙院士,南京大学冯若教授为重庆医科大学客座教授等。他们不定期前来实验室,开展关于超声治疗学、医疗器械等国际发展前沿及现状等的学术交流。
未来将建立聚焦超声治疗肿瘤和某些疑难病、常见病的基础理论,并突破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形成聚焦超声临床治疗标准方案,促进聚焦超声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推广,造福人类健康,在国际治疗超声研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构建在该领域领先的国家级研究平台,成为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和对外学术交流的中心。
2003年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由天津市科委正式批准成立,实验室挂靠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现有固定人员28人,流动人员38人,由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实验室、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6月28日,重庆交通大学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
2020年6月28日,重庆医科大学省部共建超声波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
为进一步深化市级公务卡改革,加强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公务开支,减少现金使用,根据《重庆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渝财库〔2002〕80号)、《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发〔1999〕17号)和《支付结算办法》(银发〔1997〕39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了《重庆市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财政局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重庆市监察局 重庆市审计局 2013年9月22日
结构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筹建于上世纪50年代,依托重庆交通大学,组建于1979年,1999年认定为“结构工程”交通部重点实验室,2000年认定“结构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005年认定为“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2006年认定为“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中心,2010年经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3年获批“道路与桥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结构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山区桥隧”为特色,立足西南,辐射全国,面向“一路一带”地域脆弱的高原及山地环境,研究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和安全营运保障中存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重大问题,为解决制约西部山区交通发展的桥梁隧道瓶颈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服务“土木工程”重庆市双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结构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已成为科技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重庆市共同建设的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养护、管理领域基础及应用基础的重要基地、决策和咨询机构,以及交通土建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实践平台。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