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城市印迹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
页 数 | 155页 | 开 本 | 16 |
作 者 | 马晓 | 出版日期 | 2011年11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7560846807, 9787560846804 |
《城市印迹: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资料翔实,图片精美,可供建筑、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等相关专业人士与高校师生阅读、参考。
丛书总序
第1章 城市文化景观
1.1 城市景观
1.1.1 景观
1.1.2 城市景观
1.1.3 构成要素
1.1.4 城市印迹
1.2 城市景观的基因——地域文化
1.2.1 地域文化的概念
1.2.2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景观
1.3 城市景观的基石——城市文化景观遗产
1.3.1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复合遗产
1.3.2 文化景观遗产
1.3.3 城市文化景观遗产
1.4 城市景观的优化
1.4.1 城市景观设计
1.4.2 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
1.4.3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
第2章 地域文化孕育的历史城市景观特征
2.1 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的互动
2.1.1 城市即文化
2.1.2 文化塑造城市景观
2.2 历史城市空间形态基质——自然环境
2.2.1 中国苏州
2.2.2 中国开封
2.2.3 意大利威尼斯
2.2.4 俄罗斯圣彼得堡
2.3 历史城市景观的内在动因——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
2.3.1 闲适宜居的开封与苏州
2.3.2 商业至上的威尼斯
2.3.3 政治主导的圣彼得堡
2.4 展现地域文化的历史城市景观
2.4.1 开合有致的城市边界景观
2.4.2 动静结合的城市水域景观
2.4.3 多样统一的城市文化景观
2.5 地域文化变迁与城市文化景观的发展
2.5.1 文化融合与城市文化景观的转变
2.5.2 快速城市化下的新、奇、特城市文化景观
2.5.3 文化自觉与人的景观
第3章 南京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
3.1 南京城市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变迁
3.1.1 渊源(远古至秦汉)
3.1.2 形成(六朝)
3.1.3 发展(隋至宋元)
3.1.4 繁盛(明清)
3.1.5 变革(民国)
3.2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南京城市景观特征
3.2.1 综述
3.2.2 金陵帝王气——空间形态
3.2.3 海纳百川——城市人文景观基因
3.2.4 质朴务实——价值取向
3.2.5 名士风度——行为方式
3.2.6 随遇而安——人生态度
第4章 地域文化孕育的现代南京城市景观
4.1 认识“现代化”
4.1.1 现代化理论的产生
4.1.2 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4.1.3 现代化理论的实践
4.1.4 现代化与南京城市景观
4.2 现代南京城市文化景观的创造
4.2.1 整合城市文化景观遗产
4.2.2 保持山水城林的自然空间格局
4.2.3 塑造亲和的城市文化景观
4.2.4 确立人力优先的交通体系
4.3 现代南京城市文化景观政策初探
4.3.1 南京城市职能——人文转向
4.3.2 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经济
4.3.3 地域文化主体——文化自觉
4.3.4 地域文化体系——健全体制
4.4 启示
第5章 南京民居建筑地域特征
5.1 南京城民居分布格局
5.1.1 明代以前民居分布
5.1.2 明清民居分布
5.2 南京民居院落布局
5.2.1 概述
5.2.2 因地制宜的合院建筑
5.2.3 变化丰富的平面布局
5.2.4 简洁大气的民居入口
5.3 单体建筑特色
5.3.1 青砖小瓦马头墙
5.3.2 卷轩直架和合窗
5.4 大木构架装饰
5.4.1 雕饰风格
5.4.2 斗拱
5.4.3 彩画
5.4.4 壁画
5.5 小木作装修
5.5.1 门
5.5.2 窗
5.5.3 挂落
5.5.4 栏杆
5.6 南京园林
5.6.1 六朝园林
5.6.2 明清园林
5.6.3 近现代园林
5.7 河房建筑
5.7.1 河房、河厅
5.7.2 河房的功能
5.7.3 河房建筑特征
5.8 地域建筑实例
5.8.1 黑簪巷民居
5.8.2 “九十九间半”建筑群
附录A 江宁府学记
附录B “九十九间半”实例
附录C 六朝园林举例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城市印迹: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是关于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的学术专著。书中选取国内外典型城市,如南京、上海、开封及威尼斯、圣彼得堡等,分析论述了城市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
《城市印迹: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首次归纳、总结出南京民居建筑的地域特征,对弘扬优秀地域文化与塑造新的城市文化景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意造景元素的巧妙结合 符合三大设计原则 功能性 社会性 经济性 注重生态效益
城市景观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活动和活动中的人这三个方面。从城市景观的控制理论与研究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城市景观分为活动景观和实质景观两个方面。 城市中的活动景观从城市功能的角度来看,城市中的...
城市景观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活动和活动中的人这三个方面。从城市景观的控制理论与研究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城市景观分为活动景观和实质景观两个方面。 城市中的活动景观从城市...
伴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入,人们对街道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街道景观设计期间,应认真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街道设计的艺术性。本文简要探讨了目前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街道景观设计的水平,为人们创建舒适、良好的环境。
以丝路文化的内涵,以及丝路文化与兰州城市地域文化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兰州城市景观规划建设的特征与现状,探讨丝路文化元素在兰州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通过对丝路文化的深入研究与挖掘,最大限度地利用丝路文化元素,开创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传保护和传播的新途径,提升兰州城市景观的文化形象,彰显地域景观特色优势。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居民对生存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式下,城市景观环境更新日益成为一种社会热点。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环境改造是一种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社会活动。有鉴于此,本书以城市景观更新与改造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 希望以此寻求以景观环境更新带动城市更新发展的策略。
城市景观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活动和活动中的人这三个方面。从城市景观的控制理论与研究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城市景观分为活动景观和实质景观两个方面。
1.城市中的活动景观 从城市功能的角度来看,城市中的公共活动是城市灵魂的体现。倘若城市中没有了人们的活动也就变成了废城。城市中公共空间和各种场所的设置,其目的就是为了市民的使用和活动。
2.实质景观指的是社区和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以及道路等社区各项功能设施的总体,它表现为静态的“物”。
《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从景观的基本概念研究入手,综合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心理学、色彩学、植物学及城市规划设计等学科知识,通过分析影响城市景观的自然和人文等要素,探讨观景人与景观的互动规律,阐述城市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及景观的色彩与植物设计方法,通过解析典型的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对城市景观设计进行系统研究。
全书共分为基础篇、方法篇和实践篇三部分。基础篇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论述了景观定义、不同学科的景观内涵、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对景观的认识,以及景观研究的重点;第二章阐述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影响景观表象的要素及城市景观释义;第三章研究分析人与景观互动规律。首先分别探讨影响人认识景观的主观要素、客观要素及中介要素,进而总结出人与景观互动的一般规律。
方法篇包括四、五、六三个章节。第四章详细阐述了城市景观设计原则、方法与步骤。第五章论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色彩应用,探讨色彩原理及其对人的影响之后,提出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主要方法。第六章论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分别论述了植物特征与类型,以及城市植物的观赏,提出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
实践篇包括哈尔滨东北亚城市的整体设计、哈尔滨202国道与世茂大道沿线的城市设计,以及苏州科技城平王湖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三个案例。
全书结合大量图表对景观设计的方法予以直观的图形解析,希望能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可供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和管理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