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合物会在100°C真空失水:
Cu2(OAc)4(H2O)2 → Cu2(OAc)4 + 2 H2O
在非水溶剂中用铜、水合肼等还原乙酸铜,会得到无色易挥发的乙酸亚铜:
2 Cu + Cu2(OAc)4 → 2 Cu2(OAc)2
2 Cu2(OAc)4 + N2H4·H2O == 2 Cu2(OAc)2 + 4 HOAc + N2
注:乙酸(CH3COOH)可表示为HOAc
实验室中的制备方法:
将50g五水合硫酸铜溶于500ml水中,过滤,另取57g十水合碳酸钠溶于240ml水,加热至60℃,慢慢加入硫酸铜溶液,并不断搅拌。静置,滤出沉淀,用热水洗涤至无硫酸为止,将沉淀放在300ml水中,加入2ml氨水搅拌,静置,倾出上层溶液,如此洗涤、沉淀数次。在烧杯中加入180ml水,热至60℃,加入22g冰醋酸,然后加入上述洗好的碱式碳酸铜,直至容器底部略有剩余。过滤,滤液蒸发浓缩至原体积的1/3时,冷却,过滤,用2ml水洗涤,于室温干燥,得成品。母液继续蒸发,并在快出结晶时加入5ml25%乙酸,又可获得部分成品。其得32-35g。
总反应为:
2 CuSO4·5H2O + 4 NH3 + 4 HOAc → Cu2(OAc)4(H2O)2 + 2 (NH4)2SO4 + 8 H2O
一水合醋酸铜(II),以及类似的Rh(II)、Cr(II)四乙酸盐都采取"中国灯笼"式的结构。如图,每个乙酸根的一个氧原子都与一个铜原子键连,Cu-O键长为197pm;两个水分子配体占上下,Cu-O键长为220pm。两个五配位的铜原子之间的距离为265pm,与金属铜中Cu-Cu距离(255pm)相近。这种Cu2(OAc)4(H2O)2二聚单元结构在晶体中主要通过氢键结合,其它的小分子配体如二恶烷、吡啶类和苯胺类均可取代上面二聚体中的水分子。
两个铜原子互相作用,在室温时磁矩为1.40B.M.,但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如93K时为0.36B.M.),在253K时磁化率呈现出极大值,由此计算得相邻的铜原子间的交换作用为286cm-1,表明二聚体中的铜原子间是以很弱的共价键相结合。由于自旋方向相反抵消,Cu2(OAc)4(H2O)2实质上是反磁性的,该结构对推动现代反铁磁体耦合理论发展有很重要的贡献。
pH值:3.45(10%溶液) 1、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经摩擦、震动或撞击可引起燃烧或爆炸。2、重铵是光敏物质,曝光后能还原成三价铬。是强氧化剂,与有...
可溶于而生成锂。 急性毒性:LD50:200 mg/kg(豚鼠经口)。具刺激性。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会中毒。大剂量可引起眩晕、虚脱。对有损害。 该品有毒,吸入或与皮肤接触时有毒害。对水是稍微危害的,若...
氟气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1,与氢气在冷暗处就能剧烈反应而发生爆炸:H2+F2=2HF2,与水相遇,能够夺取水分子中的氧,生成HF并放出氧气:2F2+2H2O=4HF+O2↑3,能置换熔融氯化钠中的氯...
醋酸铜应用
乙酸铜更多的是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催化剂或氧化剂使用。例如,Cu2(OAc)4可以催化两个末端炔烃的偶联,产物是1,3-二炔:
Cu2(OAc)4 + 2 RC≡CH → 2 CuOAc + RC≡C-C≡CR + 2 HOAc
反应的中间体包括乙炔亚铜等,再经乙酸铜氧化,得到炔基自由基。
此外,用乙酸铜来合成炔胺(含有氨基的末端炔烃)也涉及乙炔亚铜中间产物。
反应原理:
去镁叶绿素中的H+再被Cu2+取代,就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的叶绿素更鲜艳稳定。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标本制法:
用50%醋酸溶液配制的饱和醋酸铜溶液浸渍植物标本(处理时可加热)
醋酸铜 | 出口高纯 | 分析纯 | 化学纯 | 精制级 | 工业级 |
项 目 | 指 标 | 指 标 | 指 标 | 指 标 | 指 标 |
含量% | ≥99.0 | ≥99.0 | ≥98.0 | ≥98.0 | ≥98.0 |
硫酸盐(SO4)% | ≤0.005 | ≤0.01 | ≤0.02 | ≤0.05 | ≤0.1 |
硫化氢不沉淀物(以硫酸盐计)% | -- | ≤0.1 | ≤0.3 | ≤0.3 | ≤0.5 |
水不溶物% | ≤0.005 | ≤0.02 | ≤0.05 | ≤0.1 | -- |
铅 (Pb) | ≤0.005 | ≤0.002 | ≤0.005 | ≤0.005 | ≤0.005 |
铁(Fe)% | ≤0.002 | ≤0.002 | ≤0.005 | ≤0.01 | -- |
氯化物(Cl) | ≤0.001 | ≤0.003 | ≤0.005 | ≤0.01 | ≤0.05 |
锌(Zn)% | ≤0.002 | -- | -- | ≤0.02 | |
硝酸盐(NO3) | -- | ≤0.01 | -- | -- | -- |
钙(Ca)% | ≤0.01 | -- | -- | -- | -- |
镁(Mg)% | ≤0.002 | -- | -- | -- | -- |
镍(Ni)% | ≤0.002 | -- | -- | -- | -- |
钾(K)% | ≤0.01 | -- | -- | -- | -- |
钠(Na)% | ≤0.01 | -- | -- | -- | -- |
钡(Ba)% | ≤0.05 | -- | -- | -- | -- |
PH(5%溶液) | 5.0-5.5 | -- | -- | -- | -- |
应贮存于通风干燥库房中。袋口必须密封扎牢,防止受潮。严禁明火、易燃物。
酯 学案 宋清冬 学习目标: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酸乙酯水解的基本规律。 温故知新:酯的定义。写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方程式。 学习内容: 一、酯 1、酯的一般通式: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的分子式 为 ,所以这种酯与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2、酯的通性 物理性质:酯 溶于水,易溶于 ,密度比水 ,低 级酯有果香味。这种特殊的性质往往被用来鉴别酯类化合物。 3、酯的命名:酯类化合物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例如: 4、酯的化学性质: 乙酸乙酯在 条件下完全水解; 乙酸乙酯在 条件下部分水解; 乙酸乙酯仅在加热的条件下不水解或几乎不水解。 总之在有酸(或碱)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酯类水解生成相应的酸(或盐)和醇。 RCOOR` + H2O RCOOR` + H2O RCOOH + NaOH → 或合并为 二、酯化反应 1、一元羧酸与一元醇
高一化学金属化学性质5
用于印染、医药、油漆快干剂等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S60This material and its container must be disposed of as hazardous waste.
该物质及其容器须作为危险性废料处置。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性状 一水物为蓝绿色粉末性结晶。 熔点 115℃ 相对密度 1.882g/cm3 溶解性 溶于乙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