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长沙市公路与建筑安全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所属机构 | 长沙学院 |
---|
根据湖南省及长沙市“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以更宽的视野和大交通的理念,做好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长沙市公路与建筑安全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紧密围绕这一要求,依托长沙学院,立足于湖南省及长沙市土木工程相关行业的特点及发展需要,追踪学科前沿技术研究方向,通过凝炼本中心各方面的科研优势,围绕土木工程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技术领域,逐步形成桥梁与隧道工程研究与应用、路基路面工程研究与应用、建筑结构工程研究与设计、新型建筑材料研究与推广、工程项目咨询管理等多个研究方向。
长沙市公路与建筑安全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理论扎实,科研水平较高,爱岗敬业,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人才队伍。共有研究人员43人。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7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2人、四级教授4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6人,博士15人,另外在读博士5人,兼职教师12人。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湖南省教学能手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
长沙市公路与建筑安全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建筑面积为5300平方米,分别设立了建筑材料、土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测量、结构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BIM、土木工程检测等九个实验分室,仪器设备总价值1186万元。
长沙市公路与建筑安全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及省自科项目2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21项。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项目50多项,经费累计超过1000万元;共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其中EI和SCI检索50多篇;获国家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
长沙市公路与建筑安全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中心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施行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流程式管理、激励政策、专家评估的开放式运行机制。中心主任由匡希龙教授担任,中心副主任由夏立农教授担任。在人员选聘上,采用专职和兼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动态人事管理机制,结合工程中心的科研目标与任务,在项目的基础项目及关键环节上设立固定岗位,聘请长期专职人员;在辅助项目上按需设岗,人员流动;在人才选拔上全面实行岗位聘用制,以优越的实验环境与科研条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统一,明确责、权、利,确保项目质量与效率。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中心依托航天集团、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先进的空间光伏技术,将其在特殊用途设备电源系统,高能化学电源、物理电源和电子电源的设计、研究、生产和试验上的经验和优势运用于地面用(民用)太阳...
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一家民营企业集团,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数控设备、办公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物流等五项核心业务。集团总资产35亿元,2008年工业销售35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外贸出...
请问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定要有部级中心吗,部级重点实验室能否申报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当地科技部门申报,不需要有部级中心,一般最好有省级中心。重点实验室属于另一类项目,一般也是通过科技部门申报。
本文以长沙历史建筑为基础,挑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了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具体的旅游开发利用措施及保护对策,从而使长沙历史建筑在旅游开发利用中凸显出其独特的旅游魅力与旅游价值。
长沙市公路管理局 公路小修保养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公路养护小修保养,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路法》、交通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公路养 护工程管理办法》和《湖南省普通公路小修保养费用估算指 标》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路小修是指对公路及其设施进行修补其轻微损坏 部分的作业,是公路养护的基础性工作。公路保养是指对公 路及其沿线设施进行正常使用的维护作业。 公路小修保养工程的范围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 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绿化、中心养护站及道班。 第三条 公路小修保养工程要结合 GBM 工程和文明样板路 建设加强养护管理,不断提高养护质量。 第四条 公路小修保养工程坚持管理和生产分工、小修和保 养分离的管理模式,逐步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公路管理局管养的国省干线和重要 县道小修保养工程管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
北京市建筑安全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内建筑领域大中型国有企业合作,以公众利益需求为主导,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开展建筑安全监测等技术的研究,解决建筑安全监测关键性、基础性和共享性技术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基于声学技术的建筑安全监测、大型建筑运行环境状态监测、建筑安全物联网系统工程、特种机器人的研究在建筑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建筑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安全评估及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建筑装备安全监测规范与服务。本中心在已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为首都建筑安全服务。
北京市建筑安全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专职人员54名。教授12人,副高16人,中级21人,初级5人;专业技术人员48人,管理人员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8人,硕士21人,本科5人。
一.中心任务
(一)根据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开发本行业领域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对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为适合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进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承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产品检测、质量监督及技术信息等服务,参与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制订,提升行业、领域的科技竞争力。
(三)承接国家和地方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
(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最新工艺与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不断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培养相关行业和领域的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开展本市企业、行业的工程技术人才培训。
二、机构设置
北京市建筑安全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下列部门/单位构成:
——上级主管部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行政领导与业务协调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工程中心管理委员会;——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工程中心工作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中心主任和副主任构成,中心主任:汪苏 ;副主任:张大玉、董思军(北京永茂建机)、李守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双友(中煤北京矿机)、张向阳(参数技术公司);技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由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永茂建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专业专家组成。 2100433B
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一批素质高、经验丰富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系列先进的技术装备。“中心”共有工作人员108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80余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76人,设备约1400台(套),价值约1600万元,技术和设备力量雄厚,特别是“中心”的技术领导基本都是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领域工作几十年,富有创见、国内知名的专家。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是我国工业建筑和环境保护专业等领域的大型综合研究机构,现有职工1266人,专业技术人员910人。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检测中心、工业环境保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钢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钢渣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家级中心设于总院。建院50多年来,在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及环保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数百项科研成果、配套技术和施工工法,编制了数百项国家和各部委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获科技进步奖200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0多项,国家发明奖100多项。结构工程、地基基础、建(构)筑物结构检测、可靠性鉴定、加固改造,工程结构安全监测与测试,环境治理、评价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综合配套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所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有14项列入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1项列入经贸委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25项列入建设部国家级工法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