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城市热网与地热能复合型集中供热技术应用基础研究 | 依托单位 | 清华大学 |
---|---|---|---|
项目负责人 | 付林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普遍存在能源利用效率偏低,污染排放严重的现象;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中供热热源的建设滞后于供热负荷需求的增长,并且伴随集中热源的大型化,城市热网的输送距离越来越长,管网投资和运行费用也越来越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城市热网与地热能复合型集中供热技术,利用城市热网一二次网之间的大换热温差作为驱动力,在热力站处驱动吸收式热泵提取浅层地热,并将一次热网的热量和浅层地热一起供给二次网。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在集中热源不扩容,能耗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增加其供热能力20%以上,有效缓解集中供热热源不足的问题;从另一角度来说,在用户负荷相同的前提下,该技术与常规集中供热系统相比可以减少集中热源容量、一次管网投资和运行费用,同时减少污染排放。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热网与地热能复合型集中供热系统展开基础性研究。首先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分别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角度分析了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得出城市热网与地热能复合型集中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为1.82,火用效率为0.682,与常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相比分别提高16.7%和17.9%,与电动地源热泵系统相比分别高出近1倍和38.9%;其次,进行了专用吸收式热泵的研发,针对吸收式热泵的特殊应用场合,提出了两级吸收两级蒸发新流程,采用各部件的传热系数分别计算的方法以提高计算的精确性,建立了吸收式热泵的计算模型,对吸收式热泵机组各部件的结构及机组放汽范围进行了选择分析,最终确定其合理取值为8%-10%,并找出了吸收器及发生器合适的溶液喷淋密度;再次,建立了城市热网与地热能复合型集中供热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了系统的动态运行特性和性能,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模拟结果显示与常规集中供热系统相比,该系统能够提高热源供热能力23%;然后,针对北方地区土壤温度较低的问题,研究了系统的季节性蓄热方法,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和土壤热平衡分析;最后,针对城市热网夏季利用率低以及夏季空调电力负荷峰值大的问题,研究了系统夏季分布式供冷的运行模式,并与常规分散电制冷方式进行了节能性和经济性比较。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该技术与常规集中供热技术和电动地源热泵技术相比均具有节能和经济上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2100433B
为了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热力站一次网与二次网之间的不可逆传热损失,本课题是一种城市热网与地热能复合型集中供热技术,即在热力站设置地热源吸收式热泵机组,以集中供热系统一次网高温热水驱动,回收地热用于二次网供热。本课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围绕该技术展开系统性的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该系统特定使用条件下的地埋管换热器的蓄放热特性规律;提出并完善可用于本课题特定使用环境下的吸收式热泵新流程、新工质,为机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建立各环节及系统数学模型,开发全工况模拟与设计软件,通过对该系统全年运行特性的模拟研究,建立城市热网与地热能复合型集中供热技术优化集成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以及系统优化运行调度的理论与方法,可用于指导实际系统的设计。
你好,是可以的哦,但是必须要选用专为地热准备的地板才可以的,一般的实木复合板是不能直接用在地热上的,那种热胀冷缩系数小,干燥潮湿变化不大符合地板时比较适合的。
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实际上是用蒸汽动力发电。通过打井找到正在上喷的天然热水流。由于水是从1~4公里的地下深处上来的,所以水是处在高压下。一眼底部直径 25厘米的井每小时可生产20~80万公斤的地热水与...
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温地热流体应首先应用于发电。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所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象火力发电那样要备有...
地热能利用的热泵技术——本稿主要讲了热泵原理,水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特点及发展等。
城市热网,在城市集中供热条件下,用于输送和分配载热介质(蒸汽或热水)的管道系统。主要由热网加热器、板式换热器、各类水泵、压力管道及各类阀门等组成。按功能,划分为热源、热力泵站、中继泵站及管线。供热管道运行流程图,包括打开启动疏水,微开供热阀门或供热旁路阀门,暖管并排放疏水,疏水排放尽后关闭启动疏水并打开经常疏水,缓慢开启供热阀门至全开并关闭旁路阀门。
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现状、发展规划以及地质地形条件等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当由多热源供热时,为了互相备用,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各热源的输热干线间可设连通管,也可布置成环状。市区管线多沿街道一侧与其他地下管线平行布置。热网的布置应尽量使管线走在热负荷中心,供热半径最短,对城市干扰最少,施工和运行管理(见热网运行管理)方便。
内容简介
热用户种类繁多,热负荷和用热要求极不一致。对于一个集中供热系统来说,只能由热网输出一定形态、数量和质量范围的供热介质。因此,一般在进入一个或一批用户的地方设立热力站,其中设置表面式或混合式热网换热器、水泵或喷射器、检测和控制装置,对热网输入的供热介质进行必要的转换、调节和分配(见供热调节),以适应这些用户的需求,并集中检测供热介质参数和计量热消耗(用热计量)。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