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热电厂供热和集中锅炉房供热,后者又分采用蒸汽锅炉和采用热水锅炉两种。选择供热方式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经济水平、能源结构、燃料平衡情况、电力系统状况、热负荷密度、气象条件、热能消费状况、环境质量要求等。选择时应该对不同供热方式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和综合效益进行比较。
美国纽约于1877年最先利用集中锅炉房向工厂供应蒸汽,1880年又利用热电厂供热。此后,法国(1893)和俄国(1903)也相继发展了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当前世界各国中,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规模最大的是苏联,全国有 800多个城镇建立了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冰岛、意大利和新西兰等国则利用地热作为集中供热的热源。
中国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起来的,利用热电厂供热的有北京、长春、沈阳、吉林、哈尔滨、西安、郑州、保定、抚顺等几个大城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京,1984年由热电厂供热的建筑面积为877万平方米,约占全市民用建筑10%。中国近年开始采用大容量热水锅炉建立集中锅炉房和利用工业余热进行城市集中供热。到1984年,全国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已达3300万平方米,约占采暖的城市建筑面积4%左右;热力网管道总长度约600多公里。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80年代初,中国城市的主要供热方式还是分散的中、小型锅炉房;居民采暖仍大量地使用小煤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在一般情况下,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能节约燃料,减轻大气污染,减少城市运输量,节省用地,提高供热质量和有利于对供热的管理。
供热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来进行。其主要步骤和内容为:
①根据城市所在地区的长期气象统计资料绘制热负荷延时曲线,调查现状和预测规划期内热负荷的数量、性质、分布情况和用热时间。热负荷调查和预测是供热规划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供热方案的选择。根据预测的热负荷,确定近期和远期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规模。
②按照热负荷的分布情况划分供热范围,绘制热区图,对热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为保证供热效果良好,各种热源同用户的距离都有限制。
③根据热负荷的数量、性质、热区图和热负荷的日变化曲线、周变化曲线,经技术经济论证,选定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确定城市各个区域或由集中锅炉房供热,或由热电厂供热,或由两者配合供热。在选择热源时,应首先利用工业余热和地热资源。
④确定热源位置和供热范围后,根据道路、地形和城市其他地下管线情况等布置热力管网,并根据热负荷和供热介质的温度曲线设计管网的管径,绘制水压图,确定静压线。研究热力点的分布和用户的连接方式,尽可能采用简单而又可靠的连接方式。供热介质温度曲线的确定和管网的布置必须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热力网方案。
⑤影响城市集中供热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管网的造价。布置管网要力求线路最短,结构简单,便于运行,敷设方便。一般多采用枝状布置,不采用环状布置。如不影响市容,特别是在工业区,可以架空敷设。如需地下敷设,要根据地质、水文等情况,尽可能进行无沟敷设,以降低造价。
⑥提出分期实施城市热力供应系统规划所需投资、主要原材料和重要设备的数量;提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项目和新设备、新材料的试制任务;并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2100433B
供热方式分类及其优缺点:一、集中式供暖:城市供暖 适用居所:普通住宅、办公楼 原理:以城市热网,区域热网或集中供暖锅炉房为热源供暖的方式。 优点:技术比较成熟、安全、可靠,使用价格较便宜。 缺点:1、...
供热方式分类及其优缺点: 一、集中式供暖:城市供暖 适用居所:普通住宅、办公楼 原理:以城市热网,区域热网或集中供暖锅炉房为热源供暖的方式。 优点:技术比较成熟、安全、可靠,使用价格较便宜。 缺点: ...
25吨集中供热指标,请问新上(燃煤)集中供热项目采用什么方式可...
根据你所述,目前是你公司环评通过批复,但是国家环境卫生保护部门并没有批复的,是吗? 的确,国家现在已经严格控制此类项目了,目前提倡的集中供热形式一般都是接热电厂的热源,再集中建换热站进行二次换热到用户...
区域供热 2008.1期 前言 2003年— 2006年初 ,我公司参与了北京 某县城区供热的工作 ,并在该县市政管委组 织的研讨会上就该县城区供热方式阐述了观 点。由于当时该县尚未进行供热规划 ,因此本 文供热方式比较的基础是当地供暖部门提供 的 2005年底县城区域供暖建筑面积和对 热 负荷发展状况的推测数据。 一、供热现状 (至 2005年年底 ) 根据 “某县新城现状热负荷调查表” ,该 县城区现有供暖建筑面积 435.15× 0 4 m 2 。主要 供 热方式为 分散的小 型燃煤锅炉 与地热供 暖。县城区域内现有燃煤锅炉房 39座,供暖 面 积 394.3×10 4 m 2, 占 供 暖 总 建 筑 面 积 的 90.61%;现有地热供暖面积 40.85×104m2,占 供暖总建筑面积的 9.39%。 二、热负荷 1.计算供热面积 现 有 (2005年 底 ) 供 暖 建 筑 面
集中供热热力站节能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热力站在设计、运行中存在的能耗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从热力站的设计、设备 选型、运行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运行效率、节约能源、保证供热系统供热质量。 关键词:热力站;运行节能;调节;水力工况 1. 概述 集中供热系统中热力站是连接热网与热用户的场所, 在供热系统中起到热量的转换、 调节、分配、 计量、检测的作用。 热力站作为供热系统中的一个中枢环节, 它是供热系统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的热力站设计中, 有许多细节没有引起设计者的重视, 导致了整个供热系统的运行的高能 耗、高成本。 2. 热力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 换热器选择不合理,阻力损失偏大 换热器作为热力站的主要设备, 也是热网运行中主要的耗能设备。许多设计者在设计时,只是根 据换热量进行初略的估算, 没有严格的对设备进行选型计算, 特别是部分设计者选择整体换热机 组只是根据厂家提供的设
城市供热系统由热源 、 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 。 节能和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我们应从城市供热的整个系统来认真分析和研究节能措施 , 在生产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上减少能源的浪费 。
热源又称热力的生产,主要是指生产和制备一定参数(温度、压力)热媒的锅炉房或热电厂。热网是输送热媒的室外供热管路系统,是热源与热用户连接的纽带,起着输送和分配热源的作用。热用户是指直接使用或消耗热能的室内采暖、通风空调、热水供应和生产工艺用热系统等。
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
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
城市景观系统有多种形式,有标志性景观、道路景观系统、边界景观系统、城市区域景观系统、节点景观系统等。
标志性景观是指风格和造型的具有“唯一"特性,且比较著名、能代表城市的建筑景观。标志性景观能使人对这个城市产生清晰的感知,它对城市知名度的传播有重大意义。如巴黎的凯旋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北京的天安门等。道路景观系统是指人们在道路中移动,获得对城市的感知。道路不仅是景观的连接通道,它也是景观之间联系的视觉通道。边界景观通常能让游客产生地域差异的心理感觉。例如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东、西两部分,长江把武汉分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城市区域景观是由不同的景观单元组成的区域空间。如南京的夫子庙,其中的景观元素如建筑、饮食“工艺品组合在一起,让游客产生一种 “金陵世家“的感觉。
城市节点景观是城市结构和功能的转换处。2100433B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与各专题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应用、交换和共享时,城市基础地理数据作为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地理空间标准和操作应用环境,成为城市空间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的公共服务平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数字城市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参照作用、交换作用和相关性作用三个方面。
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具有公益性和基础性。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综合性和专题性基础地理数据,而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与基础地理数据相关,离不开基础地理数据的支持。基础地理数据库已成为电子政务四大基础数据库中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于地理空间的框架中整合自然资源、人口、法人和宏观经济等信息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地形、地下管线等数据,结合市政规划红线资料,可为城市的详细规划提供决策数据支持。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地理数据,结合相关业务数据,可为城市的市政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开发区和产业布局等总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地理数据可供建设人员参考查询,提供选址分析,布局景观分析,为市政建设提供服务。
在城市运营管理方面,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地理数据,整合人口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信息,可为学校、医院和文化设施的布局提供决策信息;结合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信息,可为公交、交管部门提供管理决策手段;结合交通、商贸、旅游、公众信息、以及其他经济信息,可为商业、贸易、旅游等职能部门提供综合查询统计和分析决策服务。
在城市应急和防灾减灾方面,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地理数据,结合公安、消防、防灾、救援、抢险各部门业务数据,可为相关部门提供事件的基本信息,以及防洪减灾,灾情预报、灾情分析等可视化信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在城市经济建设方面,可整合商业贸易、金融税务、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等方面信息。
因此,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的空间信息基础。它作为定位参考基准,可供各类用户添加其他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专题信息。更由于它是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开放的运行系统,能为各类城市应用系统提供所需的公共基础信息,因此是实现城市空间信息共享的公共平台。
现有的数据资源、各行各业的业务数据,都具有共同的基础地理属性,无不与地理位置信息紧密相连。把现有的数据资源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可把现有的各行各业的业务数据通过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独特关联技术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建设“数字城市”,达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城市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整合、调度与集成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统一城市空间基础数据为背景建立的各类专业信息应用系统,在地理位置上不会存在“因人而异”,因此,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行业、专业之间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高效率、高精度公共交换平台,可成为城市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信息交换枢纽。
实践证明,任何城市信息系统的建立,都离不开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其提供支持和服务,它的建设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诸多与空间定位有关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由于平台既具有数字城市的地理空间参照体系,又包含了与城市地理空间相关的基础数据,因此,建立在这同一个基础数据源之上的各类专业应用系统,在进行相关的专业统计分析时,其结果将比较公正,可比性也较强,信息的应用价值也会由此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没有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城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