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1城市面源污染的由来
1.1 水污染源分类
1.2 城市水生态系统及其水文特征
1.3 城市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1.4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进展
2城市面源污染的产生规律
2.1 面源污染的成因与过程
2.2 城市排水系统与面源污染物的传输
2.3 城市地区的面源污染负荷特征
2.4 城市面污染源类型
2.5 城镇道路街尘的污染特征
3城市面源污染的监测与模型
3.1 面源污染负荷监测技术
3.2 面源污染负荷模型和预测方法
4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机制
4.1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核心思想与原则
4.2 面源污染控制:源-迁移-汇系统与模式
4.3 生态城市理念中的水循环和面源污染控制
4.4 面源污染控制纳入城市水管理的综合考虑
5城市面源污染的源控制
5.1 城市地面的绿化促渗
5.2 透水路面技术
5.3 木质素促渗剂和土壤结构改良
5.4 城市雨水的资源化与面源污染控制
5.5 居民小区双井式雨水处理与利用技术
5.6 城市分散点源的治理技术
5.7 以减少面源污染为目的的土壤磷固定化技术
6城市面源污染的迁移控制
6.1 亚表层渗滤技术
6.2 地表径流排水的植草沟技术
6.3 突发性大水量暴雨污染径流储存净化
6.4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6.5 塘-湿地组合净化技术
6.6 在线与离线控制技术
6.7 合流制溢流污水污染控制技术
7城市面源污染的汇控制
7.1 区域性的暴雨径流污染汇控制
7.2 岸边净化的生态混凝土技术
7.3 控污型岸边带系统构建
7.4 景观水体水净化与循环
8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规划和管理
8.1 从城市区划考虑面源污染控制
8.2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规划方法
9城市面源污染的综合解决和系统控制
9.1 城市面源污染的综合控制方法与途径
9.2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系统解决方案
9.3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效果的工程后评估
10武汉汉阳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案例研究
10.1 武汉汉阳的自然、社会情况和城市水环境
10.2 武汉桃花岛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
10.3 武汉动物园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
10.4 武汉万家巷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
10.5 武汉新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规划
11国内外其他城市面源污染的成功案例
11.1 北京和成都的住区雨水管理与景观水环境综合设计案例
11.2 英国苏格兰Dunfermline城市排水系统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11.3 美国西雅图城市面源污染综合控制和管理
11.4 新加坡雨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参考文献
缩略符号表
作者单位地址表
彩图2100433B
《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原理和技术》共分11章,分别介绍了城市面源污染的产生规律、污染源类型、污染负荷监测技术和预测方法、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适合于我国城市情况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系列技术,以及在北京、成都、英国丹佛姆林东区、美国西雅图、新加坡等城市水问题的最新成果。《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原理和技术》基于武汉水专项“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城市水体的面源污染综合控制探索经济、实用、可行的途径与方法,提出保护城市水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体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模式。
《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原理和技术》可供环境科学工作者阅读,也可为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城市水文与生态建设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参考,还可以成为为环境类课程的试用教材。
可以一样可以不一样,有时投标文件会比招标文件多,但内容必须都是招标文件要求提供的内容。
前言一、什么叫果树嫁接二、果树为什么要嫁接(一)保持和发展优良种性(二)实现早期丰产(三)促使果树矮化(四)能充分利用野生果树资源(五)能对现有果树改劣换优(六)能提高果树的适应性(七)能挽救垂危的果...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指导目录(修订稿) 修 订 说 明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目录》是本市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申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依据。现...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应用及进展——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危害我国城市水体的重要污染源,而我国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工程技术,系统阐述了工程性控制技术的...
智能双电源切换的控制原理和应用 摘要 :本文通过对智能转换双电源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技术进 行分析 ,设计了相应的硬件电路及 PLC 控制程序 ,实现了基于 PLC 技 术的双电源装置的智能转换。 关键词 :双负载—双电源 自动切换 PLC控制 1 智能双电源切换的技术方案 本文所述的双负载 —双电源自动切换的 PLC控制 ,用 PLC控制程 序取代继电器逻辑控制电路 ,其具有对三相供电电源的缺相检测及保 护切换功能 ,在电源恢复正常后能自动进行反切换 ,当发生故障和恢复 正常时能分别发出两种区别明显的报警和提示音响。 双负载—双电源 自动切换的 PLC控制 ,其缺相保护主要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设置有三相 缺相检测信号回路 ,该三相缺相检测信号回路直接取自于三相电源的 主回路 ,即用中间继电器 KA1-KA3 和 KA4-KA6, 分别接于电源主回路 U1和 U2 的 A 相、B 相和 C
《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是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工程硕:十研究生教育核心教材之一。《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工艺、设备与应用实例。全书共16章。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危害、性质、迁移扩散,大气污染源控制的理论与方法,颗粒污染物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设备的设计与选型,常见于业废气污染物以及主要气态污染物(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设备的设计与选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调试与运行管理;还介绍了垃圾焚烧尾气净化、燃煤电站锅炉的烟气静电除尘、烟气脱硫、烟气脱硝等工程实例。
《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兼具系统性、新颖性、工程性和实用性,可作为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研究、设计与运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环境污染可分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
点源污染,是由可识别的单污染源引起的空气,水,热,噪声或光污染。点源具有可以识别的范围,可将其与其他污染源区分开来。由于在数学模型中,该类污染源可被近似视为一点以简化计算,因此被称为点源。美国环保署(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将“点源污染”定义为“任何由可识别的污染源产生的污染,‘可识别的污染源’包括但不限于排污管,沟渠,船只或者烟囱” 。
对水污染而言,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非点源污染正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是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Novotny和Olem,1993)。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1977)对非点源污染的定义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这里的微量是指污染物浓度通常较点源污染低,但NPS污染的总负荷却是非常巨大。
第1章 导论
1.1 大气及大气污染
1.2 大气污染物及其对人的危害
1.3 我国大气污染简况
1.4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法规与标准
1.5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对策
1.6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信息与文献源
第2章 大气污染物产生量的计算
2.1 现场实测法
2.2 物料衡算法
2.3 排污系数法
2.4 类比分析法
2.5 通量产生量的估算方法
2.6 浓度反推法
第3章 污染物源控制
3.1 污染物扩散过程
3.2 降低污染物的方法
3.3 密闭空间污染物的气流控制法
3.3.1 密闭罩
3.3.2 柜式排风罩(通风柜)
3.4 敞开空间污染物的气流控制法——外部吸气罩
第4章 粉尘和烟气的性质及其影响
4.1 粉尘的基本性质
4.1.1 粉尘的分类
4.1.2 粉尘的粒径
4.1.3 粉尘物理化学特性
4.2 气体的基本性质
4.3 烟气理化性质
第5章 袋式除尘技术
5.1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5.2 袋式除尘器的主要类型
5.3 袋式除尘器的主要特点
5.4 袋式除尘器的滤料
5.5 主要技术指标
5.6 袋式除尘器的选用步骤
第6章 电除尘器技术
6.1 工作原理
6.1.1 气体的电离
6.1.2 粒子荷电
6.1.3 荷电粒子的运动和捕集
6.2 除尘系统的设计
6.2.1 电除尘器的选择设计
6.2.2 排灰装置
6.2.3 电源的选型
6.3 设备与部件
6.3.1 电除尘器的基本类型
6.3.2 收尘极系统
6.4 粉尘比电阻
6.5 常见的几种电除尘器
6.5.1 管式电除尘器
6.5.2 敞开式抑制烟尘措施
6.5.3 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6.6 电除尘器的运行管理
6.6.1 电除尘器的安装
6.6.2 设备管理
6.6.3 电除尘器运行操作
6.6.4 电除尘器的维护
6.6.5 电除尘器的检修
第7章 机械预除尘技术
7.1 沉降室
7.1.1 重力沉降室
7.1.2 惯性除尘器
7.2 旋风除尘器
7.2.1 旋风器的结构
7.2.2 旋风器的使用
7.2.3 压力损失计算
7.2.4 除尘效率计算
7.2.5 旋风器选用
第8章 吸收和吸附法控制有害气体原理
8.1 吸收和吸附法的适用范围
8.2 吸收法控制有害气体原理
8.2.1 吸收法基本原理
8.2.2 吸收工艺
8.3 吸附法控制有害气体原理
8.3.1 吸附原理
8.3.2 吸附剂
8.3.3 吸附工艺
8.4 吸收和吸附设备的选型
8.4.1 吸收设备
8.4.2 吸附设备
第9章 二氧化硫控制技术
9.1 脱硫技术基本原理
9.2 燃烧前脱硫技术
9.2.1 物理法
9.2.2 化学法
9.2.3 微生物法
9.3 燃烧中脱硫技术
9.3.1 工业型煤固硫技术
9.3.2 循环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
9.4 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
9.4.1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
9.4.2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
9.4.3 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
第10章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10.1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基础
10.1.1 氮氧化物的性质
10.1.2 NOx的形成机理
10.2 燃烧时氮氧化物减排技术
10.2.1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10.2.2 燃料分级燃烧技术
10.2.3 高级再燃技术
10.2.4 烟气再循环技术
10.2.5 低过量空气燃烧技术
10.3 燃烧后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10.3.1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10.3.2 热力脱硝技术
10.3.3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10.4 其他氮氧化物处理技术
10.4.1 液体吸收法
10.4.2 吸附法
10.4.3 等离子体去除法
10.4.4 生物法
10.4.5 小结
第11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系统及设计
11.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概述
11.1.1 设计原则
11.1.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1.1.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程序
11.2 高温烟气的冷却
11.2.1 高温烟气冷却方式
11.2.2 烟气冷却过程的计算
11.2.3 烟气冷却过程的设计原则
11.3 集气罩设计
11.4 除尘系统的设计
11.4.1 除尘系统的构成.分类及选择
11.4.2 除尘系统的设计程序
11.5 管道系统的设计
11.5.1 管道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1.5.2 管网的压力平衡
11.5.3 管网的布置
11.5.4 废气净化系统风量的确定
11.6 风机的选择.安装与运行调节
11.6.1 风机的类型
11.6.2 风机的性能参数
11.6.3 风机的命名
11.6.4 风机与配套电机的选择
11.6.5 风机的安装
11.6.6 风机的运行调节
11.7 烟囱的设计
11.7.1 烟囱直径
11.7.2 烟囱的高度
11.7.3 烟囱的设计原则
11.8 净化系统的防爆.防腐与防振
11.8.1 净化系统的防爆
11.8.2 净化系统的防腐
11.8.3 净化系统的防振
11.9 系统的调试及运行维护管理
11.9.1 调试
11.9.2 运行调节
11.9.3 日常运行管理
第12章 工业烟气污染物控制工艺及设计
12.1 燃煤电站锅炉烟气电除尘
12.1.1 火电厂的燃料构成及特点
12.1.2 电厂粉尘污染治理
12.1.3 火电厂除尘设备的选择
12.2 矿热炉
12.3 水泥窑
12.3.1 回转窑
12.3.2 机械立窑
12.4 铸造
12.4.1 工艺简介
12.4.2 铸造车间常用参数
12.4.3 产生污染物的主要设备
第13章 垃圾焚烧过程大气污染物的生成和控制
13.1 二噁英的产生与控制
13.1.1 二噁英的产生
13.1.2 二噁英类毒性当量(TEQ)
13.1.3 二噁英的控制
13.2 HCl的生成与控制
13.2.1 HCl的生成
13.2.2 HCl的控制
13.3 垃圾焚烧过程中NOx和SO2的产生与控制
13.3 1NOx的生成
13.3.2 SO2的生成
13.3.3 垃圾焚烧过程中几种典型污染控制技术
13.4 垃圾焚烧过程中颗粒物.重金属的控制
13.4.1 颗粒物的产生机理与控制
13.4.2 重金属的控制
1.3.5 垃圾焚烧过程中CO的产生与控制
13.6 垃圾焚烧污染控制设计要点
13.7 垃圾焚烧厂实例
第14章 大气污染物的流动扩散
14.1 气象要素对污染物大气扩散的影响
14.1.1 风对污染物大气扩散的影响
14.1.2 湍流对污染物大气扩散的影响
14.1.3 大气稳定度对污染物大气扩散的影响
14.2 污染物的大气扩散模式
14.2.1 高斯扩散模式
14.2.2 有上部逆温时的扩散模式
14.2.3 熏烟扩散模式
14.2.4 扩散参数的确定
14.2.5 烟气抬升高度的确定
14.3 烟囱的设计计算
14.3.1 烟囱高度的计算
14.3.2 烟囱出口直径的计算
第15章 工业烟气污染物控制设计实例
15.1 案例1——电除尘器的选型计算和设计实例
15.1.1 设计依据和内容
15.1.2 电除尘器选型计算
15.1.3 电除尘器的保温和防腐
15.1.4 电除尘器的安装.调试.操作及维护
15.1.5 电气
15.1.6 工程概算
15.1."para" label-module="para">
15.1.8 劳动定员
15.2 案例2——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脱硫工程实例
15.2.1 概述
15.2.2 设计方案
15.2.3 设计计算
15.2.4 循环流化床系统的其他构件
15.2.5.系统阻力计算与风机的选择
15.3 案例3火电厂锅炉烟气脱硫工程实例——扬州发电有限公司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
15.3.1 概况
15.3.2 FGD系统设计依据
15.3.3 技术标准及脱硫系统性能指标
15.3.4 烟气脱硫系统的主要子系统及其功能
15.3.5 项目实施情况
15.3.6 调试及效益分析
15.3.7 问题及解决方案
15.3.8 加强对脱硫系统运行的管理
15.3.9 脱硫系统主要设备及规范
15.4 案例4——燃煤电站锅炉烟气选择性触媒还原脱硝(SCR法)工程实例
15.4.1 福建漳州后石电厂概况
15.4.2 后石电厂烟气脱硝流程及设计参数
15.4.3 SCR法脱硝工艺设计中应注意的典型事项
15.4.4 SCR法脱硝工艺工程应用小结与展望
第16章 实验
16.1 实验1——环境空气质量测定
16.1.1 环境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PM10的测定
16.1.2 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16.1.3 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16.2 实验2——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
16.3 实验3——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质量法)
16.4 实验4——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浓度法)
附录A 干空气的物理参数
附录B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附录C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 高容许浓度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