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城市空间与建筑立面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0970882 | 上架时间: | 2011-7-5 |
城市建筑能否成为伟大的艺术品,是建筑师和决策官员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城市面貌与建筑风格尽管有各种解说,但建筑作品均不失为大众所认同的、有价值的历史性作品。混乱建筑形体只不过是偶发的、瞬时的,会像肥皂泡那样消失。建筑师追求的是那种经久不衰的永恒的立面之美,城市空间与建筑立面要具有精神内涵的确定性和可认知的形象。寻找可认知的城市空间与建筑立面,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设计思想,并不妨碍采取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重要的是要对历史传统和当代建筑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城市风貌与建筑风格要把自己的一张脸面向大众展示。
什么是可认知的城市空间与建筑立面"para" label-module="para">
城市面貌是一个由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成果,建筑风格是城市面貌的组件。在今天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创作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缺少共鸣,特别是设计师和决策者,或者设计师与大众。希望这本书会给我们一种理性的回忆与现实的反省,更希望带给我们一种对生活的兴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类艺术和建筑环境之间关系密切。可认知的城市空间与建筑立面可能是每个时代人类艺术整体中最终完成的一环。我想,只要珍惜我们周围的建筑环境,人人都可以从中得到生活中真实的美,远远超越于城市与建筑的物质环境。
《城市空间与建筑立面》
第一章磁力城市与可认知的建筑立面
一、城市风貌与建筑风格
二、建筑文明和文明的建筑
三、建筑立面的历史地域性
四、建筑立面的艺术性
五、建筑立面属“合目的性”的后审美艺术
第二章磁力城市空间的塑造
一、磁力城市与空间意象
二、可认知的空间理论和场所精神
三、塑造磁力空间场所
四、立面是建筑的外皮和场所的内壁
五、场所空间与建筑美的比喻不能没有人
第三章街道上立面的拼贴
一、街道的形体环境
二、拼贴的街道秩序
三、街道边界的延续
四、人性化的商业街
五、街道景观与城市复兴
第四章磁力立面的生存理论
.一、理性主义和类型学
二、“少即是多”与现代简约主义
三、柯布西耶“多米诺”体系的应用与新陈代谢派
四、空间观念对建筑立面的启示
五、从立面上的装饰到符号表达
六、从机器美学、高技派到空间立面破碎化
第五章寻找失落的空间与立面
一、独立的环境艺术品立面
二、归还可认知的建筑遗存是对居民的尊重
三、新老对话和文脉的对比
四、电影景观式的立面展示
第六章新时代、新概念的空间与立面
一、精彩的立面引导城市中心的转移
二、动感视觉与流动的立面
三、尊重现代的无准则建筑创作
四、崇尚自然的环境观,立面向生物性转化
五、生态主义的建筑空间和立面
第七章建筑立面的改善、创新和环境小品
一、建筑立面的改善与创新
二、建筑立面设计的新理念
三、创新的、可认知的建筑立面
四、有创意的环境景观小品是建筑立面拼贴的补充
第八章建筑立面的材质与细部
一、建筑立面与传统材料
二、现代金属、玻璃和膜材料
三、建筑立面的美感寓于构造和细部之中
四、建筑立面构造与细部的表现性
五、立面上的装饰语法,光影和色彩2100433B
作者:
荆其敏
张丽安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70882
上架时间:2011-7-5
出版日期:2011 年7月
开本:16开
页码:206
版次:1-1
为了使城市的整体形象有所提升,把一些老旧房子靠繁华街面的墙面进行重新装修。立面就是外观竖向上的效果,比如北立面就是站在房屋北侧看房子的效果。
首先你应该明白建筑的使用功能,这就是建筑分类的原因之一。使用不同的立面语言来向观众描述,使非专业人士也能读懂,比如政府公建的规则,大体块、对称手法,强调稳重大气;住宅的亲切宜人、强调细部;宗教建筑的对...
建筑立面是指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称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建筑立面定义是,建筑主立面,是指建筑物从主要观赏角可见的立面。点式建筑...
本文关于现代建筑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对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环境,风貌的继承与发展的探讨。
本文关于现代建筑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对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环境,风貌的继承与发展的探讨。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彻底摆脱了恐色症,“无色”建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便是“彩色”建筑。此外,本书内容涉及建筑立面设计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多种材料及建筑方式的运用等内容,极具吸引力。可以看出,在建筑立面设计中,颜色的运用已经完全融入到整个建筑过程中,并在设计初期便渗透到各个层面,如材料、灯光及饰品的处理上。
内容简介 我们不可否认,色彩的确能够打造非同寻常的动态美感。同创新材料一起使用,颜色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具,赋予建筑独特的个性。本书中选用的案例具备这一共同的特色。某一色调所产生的效果由各种颜色的混合比例、深浅、饱和度以及建筑位置决定。不管是否运用到建筑表面,颜色已成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建筑遗产与城市空间整合量化方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在城市高速扩张的背景下城市空间出现的问题,指出可以通过建筑遗产与城市空间的进一步整合来优化城市空间。
《建筑遗产与城市空间整合量化方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的论述重点是城市空间整合度的量化途径与分析方法。阐述了如何运用depthmap软件和社会调查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如何计算各级因子数值和空间整合度值,以及如何进行纵向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并以西安市为例,选取了三个典型片区进行方法的运用演示和验证,揭示了片区内建筑遗产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最终归纳出一套量化的、分析和优化城市空间系统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遗产、空间组群、整合、量化、空间句法
第1章 城市空间的构成与认识 1
1.1 城市空间的内涵 2
1.2 城市空间的层次 3
1.2.1 城市空间的形态层次 3
1.2.2 城市空间的生活层次 5
1.2.3 城市空间的意向层次 7
1.3 城市空间构成的美学特征 8
1.3.1 几何构形的统一性 9
1.3.2 主从分明的统一性 10
1.3.3 均衡与稳定的统一性 11
1.3.4 对比与微差的统一性 11
1.3.5 节奏与韵律的统一性 15
1.3.6 比例与尺度的统一性 16
1.4 城市空间与城市要素结合的表现形式 18
1.4.1 城市空间形态完整的要素结合 19
1.4.2 城市空间景观艺术的要素结合 25
1.4.3 城市空间社会占有的要素结合 31
1.4.4 城市空间文化延续的要素结合 33
1.4.5 城市空间活力的要素结合 35
1.4.6 城市空间意象认知的要素结合 36
第2章 公共空间——走向开放的城市空间 39
2.1 城市公共空间演进的趋势 40
2.1.1 西方公共空间的观念演变 40
2.1.2 现代西方公共空间的兴衰 42
2.1.3 中国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 43
2.1.4 我国当代公共空间的实践 47
2.2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构成 49
2.2.1 城市公共空间主导要素系统 50
2.2.2 城市公共空间辅助要素系统 53
第3章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67
3.1 广场空间的构成要素与设计 70
3.1.1 广场形态设计 71
3.1.2 广场空间界定设计 74
3.1.3 广场主体设计 76
3.1.4 广场活动设计 78
3.2 城市空间轮廓控制 81
3.2.1 第一天际轮廓线——城市轮廓的控制点 82
3.2.2 第二天际轮廓线——城市轮廓的视角 86
3.3 城市空间的街道设计 86
3.3.1 街道空间整体定位 87
3.3.2 城市街道 87
3.3.3 中央商业区步行街设计 89
3.3.4 入口与出口区 92
3.4 城市空间的公园绿地系统设计 92
3.4.1 公园绿地空间的功能与作用 92
3.4.2 公园绿地的分类系统 93
3.4.3 公园绿地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96
3.4.4 公园绿地空间的设计方法 98
3.5 城市空间的水景设计 111
3.5.1 水景的作用 111
3.5.2 水景的基本形式 113
3.5.3 中外理水手法 115
3.5.4 现代公共空间水景设计的特点 118
3.5.5 城市水景设计内容 118
3.5.6 公共空间水景的类型 121
3.5.7 水景设计原则 124
附录 公共空间引领的城市设计实践——
张健博士设计作品 127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