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与测评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外文名 |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Digital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Technology of Urban Rail Transit |
---|---|---|---|
成立时间 | 2016年 [10] | 主管部门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10] |
共建单位 | 天津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中铁十二局 [10] |
2016年09月2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示了国家工程实验室名单,其中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与测评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入围名单。
1. 三维研发平台
平台功能
三维研发平台是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建设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总体功能是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激光点云数据库、地理信息库、模型库、构件库、参数库提供设备支持,实现基础地理数据采集、设计建模、统计分析、模型集成管理等功能,以及基于GIS BIM实现多专业三维协同设计和基于云平台的资料共享。在设计阶段可完成地理信息数据(地表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构筑物;地下信息包括地质情况、地下室、地下管线)采集和处理、BIM模型的建立、BIM协同设计;在施工阶段可完成GIS BIM的数字化施工管理、数字化施工和加工;在运维阶段可完成设备、设施管理。
平台组成
三维研发平台由三维研发所需硬件和软件组成,包括: 云计算系统、GIS BIM集成系统研发平台、三维协同设计系统研发平台,其中云计算系统利用集团公司研发基地云平台。
三维研发平台设备软件表
2. 仿真分析评估平台
平台功能
仿真分析评估平台是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仿真模拟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总体功能是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三维客流、建筑环境、行车组织等仿真模拟提供设备支持,在设计阶段可完成建筑内外环境、内外客流、行车组织的仿真分析与评价;在施工阶段可完成虚拟建造;在运维阶段可完成数字化虚拟运营。同时,可以为其他四个平台提供仿真模拟。
平台组成
仿真分析评估平台由仿真分析及评估所需硬件和软件组成,包括:云计算系统、三维客流仿真、建筑环境仿真、行车组织仿真,其中云计算系统利用集团公司研发基地云平台。
仿真分析评估平台设备软件表
3. 创新管理平台
平台功能
创新管理平台是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管理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总体功能是为七大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创新管理网络提供子平台,为虚拟现实提供硬件支持,包括三维建模、三维视觉显示、三维声音、虚拟现实交互;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激光点云数据库、地理信息库、模型库、构件库、参数库提供设备支持。
平台组成
创新管理平台由创新管理所需硬件和软件组成,包括:创新网络子平台、虚拟现实会议室系统、数据中心及大数据分析。
虚拟现实显示系统及交互系统
创新管理平台设备软件表
1. 装备检校标定测试系统
总体功能
为各类先进检测监测设备提供室内外测试环境和基础条件,满足精度比对、稳定性验证、参数标定及系统整体测试等功能需求。
系统组成
典型案例
激光雷达标定检校区主要包括地面激光雷达检校区和车载移动激光雷达检校区,主要功能:对地面激光雷达和车载激光雷达进行进行精度标定。
2. 移动检测监测试验系统
总体功能系统
为各类检测监测设备提供移动定姿定位搭载服务,具备时间同步、数据接口及模块式组装等功能。
系统组成
典型案例
3. 解译分析评估试验系统
总体功能系统
对检测监测原始数据、特征数据等进行预处理、解译分析及智能评估,为社会上相关专业开展检测监测数据挖掘及分析评估提供技术服务。
系统主要引进和自研软件
典型案例
1. 噪声振动测试系统
系统功能
开展轨道交通噪声、振动现场测试技术研究,提升行业噪声、振动测试分析技术水平;进行轨道交通噪声、振动现场测试,用于建立我国轨道交通行业认可的噪声、振动数据库,为减振降噪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撑,提高产品的工程适用性,推进产品工程化;提供轨道交通噪声、振动现场测试及减振降噪产品减振降噪效果现场测试和数据分析技术服务。
系统组成
典型应用案例应用1: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段车外噪声源辨识测试
2. 噪声振动预测评估系统
系统功能
开展轨道交通桥梁段、路基段、隧道内、站厅(台)层及环境噪声、振动预测技术和评估方法研究;进行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声学、振动仿真分析;进行轨道交通环境噪声、振动、二次结构噪声和产品的减振降噪效果预测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服务。
系统组成
典型应用案例
3. 减振降噪产品、材料性能试验检测系统
系统功能
开展轨道交通降噪产品降噪效果的实验室测试技术和评价方法研究;进行轨道交通降噪材料、产品开发过程中或验收阶段的吸声性能、隔声性能的标准化测试,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进行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产品开发过程中关键参数的检测,包括吸声材料的流阻、法向吸声系数和减隔振材料的阻尼等;进行降噪产品上道前的室内模型实验,检验产品降噪效果。半消声室净空尺寸(尖劈到尖劈):10.05m×11.0m×6.75m(长*宽*高);63Hz~20kHz自由场尺寸:≥9.8m×8.8m×5.94m (长*宽*高);本底噪声:空调关闭 7dB(A)。
系统组成
4. 轨道结构减振试验系统
系统功能
开展轨道交通减振产品减振效果的试验场测试技术和评价方法研究;进行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上道前的减振性能试验检测,提供产品减振效果的轨道试验场测试技术服务。
采用电磁式激振器,在钢轨顶部实现垂直向下的连续加载;输出力谱可控,可以输出单频、扫频、随机和自定义信号。额定正弦激振力:70kN;冲击激振力:210kN;使用频率范围:1-1000Hz。
系统组成
典型应用案例应用1:自主研发扣件减振性能评估
1. 车站环境控制技术实测系统
系统功能
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环境现场测试,为建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认可的环境标准提供基础数据,为地铁专用环境控制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撑,提高产品的工程适用性;提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环境参数测试、环控系统能耗测试和问题诊断及改造措施等技术服务。
系统组成
典型应用案例
2. 隧道环境控制技术实测系统
系统功能
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环境现场测试,火灾试验测试,为建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认可的环境标准提供基础数据,为地铁专用环境控制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撑,提高产品的工程适用性;提供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环境参数测试和环境控制问题诊断及改造措施等技术服务。
系统组成
典型应用案例
3. 环境控制系统检测中心
系统功能
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隧道重点位置环境参数长期监测,为建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环境标准和能耗指标提供基础数据;对环境控制方案及产品长期运行使用效果进行验证验证,提供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参数的长期监测以及能耗诊断。
系统组成
典型应用案例
4. 环境控制技术数值仿真计算中心
系统功能
根据现场测试结果确定仿真计算边界条件,对现场无法实现的工况进行计算,研究环境参数和能源消耗水平的变化规律,指导设计方案和运行策略;设计计算软件、仿真计算软件的二次开发,提高生产、科研效率;为方案/技术优化提供参考,辅助环境控制方案诊断与评估,提供方案优化服务。
系统组成
典型应用案例
5. 空气净化实验台
系统功能
用于测定空气净化装置对空气中目标污染物去除能力的限定空间装置,进行地铁内及站点过滤装置过滤能力测试,为过滤装置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提高产品的工程适用性;风道式净化系统,测试地铁管道用过滤装置性能效率,进行地铁空气质量评估;提供轨道交通过滤装置净化能力现场测试和数据分析技术服务。
系统组成
典型应用案例
应用1:空气过滤净化实验测试
6. 隧道环境控制实验台
系统功能
用于研究活塞风对隧道内运动体火灾的热释放速率,燃烧特性,烟气蔓延特性,温度分布特性,临界风速等特性的影响,为地铁隧道环空系统运动体火灾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长大地铁隧道排烟系统设计提供支撑;研究活塞风与机械通风的耦合作用,为长大地铁隧道排烟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支撑;提供隧道火灾模型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技术服务。
系统组成
典型应用案例
应用1:隧道活塞风特性实验、隧道火灾实验
1. 结构构件及盾构管片实验加载系统
总体功能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如梁、板、柱、节点)及接头、盾构隧道管片及接头的刚度、强度试验研究,以及盾构隧道管片加固验证试验。
系统组成
2. 3000kN级伺服控制压力试验机系统
总体功能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如梁、板、柱、节点)及接头、盾构隧道管片及接头的刚度、强度试验研究,以及盾构隧道管片加固验证试验。
系统组成
3. 材料养护室恒温恒湿控制系统
总体功能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如梁、板、柱、节点)及接头、盾构隧道管片及接头的刚度、强度试验研究,以及盾构隧道管片加固验证试验。
4. 钢筋混凝土完整性参数测量系统
总体功能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如梁、板、柱、节点)及接头、盾构隧道管片及接头的刚度、强度试验研究,以及盾构隧道管片加固验证试验。
系统组成
5. 数值仿真实验系统
总体功能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如梁、板、柱、节点)及接头、盾构隧道管片及接头的刚度、强度试验研究,以及盾构隧道管片加固验证试验。
系统组成
组织机构
一、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基础、电机与拖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供配电与照明技术、电力系统概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车站行车工作等 二、主要实...
女生学汽车专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就业岗位环境好,薪资待遇高,已有很多女生通过学习顺利毕业并且找到了非常满意的工作,现在很多企业及岗位指明要女孩子,因为既懂汽修专业知识又会汽车商务的女性员工非常紧缺。...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评价标准不一,并无严格的分类。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较快,地区、国家、城市的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等,使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成为多种类型。目前尚...
(1)城市轨道交通三维协同设计研究
①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参数化BIM生成或建模技术研究,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参数化BIM设计;
②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房间布局智能化调整技术研究,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BIM设计。
(2)城市轨道交通GIS BIM集成技术研究
①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不同格式模型集成应用研究,实现在同一平台上的集成展示;
②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行业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应用研究,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施工、数字化施工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管理。
(3)城市轨道交通仿真分析评估技术研究
① 开展部分基于BIM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仿真模拟研究,实现基于BIM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仿真模拟;
② 开展基于BIM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多因素耦合模拟。
(1)多系统多传感器集成技术
构建具有自主导航定位和精准时空同步的快速移动搭载平台;研究在GNSS信号失锁条件下,搭载平台自主定姿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搭载平台与各类检测系统的空间及时间同步控制技术。
(2)快速移动综合检测及评估技术
研究搭载平台在每小时40公里及以上时速,基于激光扫描、高清摄影、红外摄像及惯性导航等系统的综合检测及评估技术;研究探地雷达成果自动化解译及隧道衬砌状态多方法综合评价技术;形成满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日常运营维护所需要的快速移动综合检测装备和技术标准。
(3)高精度实时监测及评估技术
研究基于多类型传感器的结构本体、周边环境及其相互扰动影响的实时、动态、微变形监测及评估技术;集成开发适用于建设和运营期的高精度、分布、无线、实时软硬件监测系统;形成重点工程高精度监测、实时预警、智能分析和多专业综合评估的技术标准。
(1)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测试技术
噪声源辨识与振源特性测试;场站段边界噪声自动辨识监测预警技术;振动传递路径及传播规律测试;环境振动与噪声测试;建筑振动与结构二次噪声测试。
(2)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仿真预测技术
车站厅堂噪声振动预测;高架线噪声振动预测;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邻近建筑振动噪声(含结构二次噪声)预测;减隔振措施减振效果预测;吸隔声装置降噪效果预测。
(3)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隔振排桩等路径隔振措施研究;周期结构振动控制理论研究;超结构吸声技术;声屏障优化研究。
(1)基于节能及过渡性舒适理论的城轨环境标准
环境综合检测技术装备及方案;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数据库;地下空间环境客观指标;过渡舒适性环境热舒适性;城市轨道交通环控系统综合评价体系。
(2)高速地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测试方法及关键技术
隧道空气动力学、弓网关系、屏蔽门风压载荷综合测试方法研究;高速地下城市轨道交通实测数据库;高速城轨运行速度-列车气密指数-隧道断面推荐技术标准;屏蔽门、区间风阀风压载推荐技术标准;轨道减振技术措施;弓网关系推荐技术标准。
(3)地下空间环境保障设备及系统方案
除尘净化机理及方法;环控系统净化除尘方案;严寒地区防冻措施;超长隧道通风及排烟方案研究;智能防灾疏散系统研究;管道低真空环境实现与维持技术方案研究。
(4)城市轨道交通环控系统节能技术
土壤蓄热特性对地下空间环境影响;地铁车站热回收型通风空调系统;通风空调系统负荷预测;主、被动节能技术研究;清洁能源利用方案研究;基于安全舒适节能的环控系统运行策略研究。
轨道交通工业化建造及运营维修技术研究实验室
(1)地下结构工业化建造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
① 地下工程工业化建造创新方法及理论体系研究。
② 地下车站围护结构、主体结构工业化建造技术研究。
③ 高烈度地区装配式地下结构减震隔震技术体系研究。
④ 基于BIM技术的地下结构装配式智能化建造技术研究。
⑤ 地下工程工业化建造的室内模型实验的方法研究。
⑥ 地下结构工业化建造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研究。
(2)隧道运营维修技术研究
① 隧道常见病害对结构安全及性能影响标准研究。
② 隧道运营智能化数据采集与预警系统研究。
③ 隧道常见病害维修治理研究。
④ 隧道运营维修技术的室内模型实验的方法研究。
⑤ 隧道运营维修技术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研究。
关键技术
1. 大型基础构件外观尺寸快速智能检测技术及装备
攻克了大型基础构件外观尺寸的高精度、快速、智能检测技术,研发了CRDC_BTSIMS外观尺寸快速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激光扫描仪、光学跟踪仪等设备,开发了基于点云处理算法的外观尺寸智能检测软件,实现了对无砟轨道板、地铁管片等大型基础构件外观尺寸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检测,与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相比,效率提升5倍以上,检测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2.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移动检测技术
攻克了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的基础设施快速检测技术,研发了轨道交通移动激光扫描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卫星导航、惯性导航、激光扫描及全景相机等设备,可搭载在80公里时速行驶的轨道车辆上,快速获取线路两侧百米范围内高密度点云及高清晰影像数据。经内业解算分析,实现了轨道线形、接触网几何参数、桥梁偏心、隧道收敛、建筑限界及线路复测等多种检测监测工作,真正做到“外业一次性采集、内业多方面应用”。
3. 轨道交通轨道几何状态快速检测技术及装备
攻克了多类型传感器集成及多源数据融合解算技术,研发了基于惯性导航的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该装备集成全站仪、惯性导航、卫星导航、里程计、倾角计、位移计等多类型传感器,采用“走走停停”的作业方式,快速采集轨道几何状态数据,经过多源数据融合解算,得到轨距、超高、轨向、高低、三角坑及长短波不平顺等轨道几何状态参数,极大提高了检测作业效率。
4. 铁路道砟厚度快速无损测量系统
研究突破了特征层自动追踪人机交互等技术,研发了铁路道砟厚度快速无损测量系统,研制了轻便式轨道小车,搭载探地雷达、GPS定位设备、DMI测距系统,形成集探测、定位于一体的铁路道砟快速测量系统,具有轻便、精度高、定位准确等优点。
5. 隧道衬砌无损智能检测系统
研发了隧道衬砌无损智能检测系统,配备超声波、激光传感器,计算机伺服控制,利用激光扫描识别,实时显示探测距离,遇到障碍支撑臂自动化升降,可以自主绕避铁路隧道前方接触悬挂,机械臂顶端配置距离传感器,使地质雷达天线与隧道衬砌间距保持恒定,有效提高检测数据质量,替代传统铁路隧道衬砌检测人工扶持的模式,感应式智能机械臂可自主行进或搭载在平板车,实现铁路隧道衬砌的车载检测模式,检测过程不停车,极大的提高检测效率。
6. 城市轨道交通车外噪声源高精度、宽频域辨识技术及装备
首次应用进化策略方法优化了声阵列宽频辨识清晰度,突破了高精度、宽频域的城市轨道交通快速移动噪声源辨识技术,研制完成坐标可调的多通道、大孔径声阵列,实现了车外噪声源辨识精度达到±0.2m。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二声源分区模式及其分声源频谱计算方法,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声源能量空间分布规律及频谱特征,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可视化噪声源数据库。研制的装备在青岛地铁11号线90~110km/h地铁声源辨识测试中应用。
7.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场界噪声自动辨识监控技术及装备
首创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场界排放噪声辨识技术。提出了不等间距传声器端射阵分频辨识方法和变系数声压梯度空间噪声滤波算法,突破了施工场界噪声的动态自解耦技术,解决了施工场内机械不停工条件下施工噪声和外部噪声不能识别分离的难题。发明了施工场界排放噪声自动实时辨识监控装置。研制了全天候三传声器组成的前端测量装置,开发了宽频噪声高速辨识计算单元,场界排放噪声辨识显示延时不超过1秒。经第三方检测声学性能达到环境噪声监测2级精度。该装置适用于施工场界、工厂、综合枢钮站、车辆段、机务段等封闭或半封闭场地排放噪声监测。
施工场界噪声自动辨识监控设备声学性能实验室测试 施工场界排放噪声监控系统现场应用
8. 开放空间多声源辨识分离技术及装备
研究突破开放空间多声源辨识分离技术,提出了不停工条件下多施工机械噪声源辨识分离方法。采用声阵列实现大范围开放空间内多个准静置声源的辨识分离,基于非相干声源能量叠加原理,揭示了轨道交通大型施工机械噪声源位置、幅值、时域及频谱特征。首次应用开放空间多声源辨识分离技术,实现工地不停工条件下多机械同期作业时的声源分离与辨识,获得天津地铁建设15种主要机械、40余种工况下的声源位置、幅值、时域及频谱特性。
工地机械声源现场测试
机械声源辨识云图和频谱特性分析
9.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设计技术
① 城市轨道交通三维信息模型参数化三维设计技术
研究突破了城市轨道交通三维信息模型参数化三维设计技术,基于计算机C#语言,深刻分析总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车站及区间构建逻辑及算法,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城市轨道交通三维信息模型参数化设计软件,包括总图参数化设计软件、车站主体参数化设计软件、区间参数化设计软件、工程量统计参数化设计软件。目前正在积极向智能化设计方向研究,并且已经在管线综合自动排布方面取得初步成果。与传统维信息模型设计模式相比,该项技术能显著提高设计效率。
② 城市轨道交通三维信息模型多专业协同设计技术
研究突破了城市轨道交通三维信息模型多专业协同设计技术,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方法理论,深刻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特点,形成了基于数据共享、流程协同、成果校核的具备典型协同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三维设计技术,建立了基于三维正向设计的专业分工、信息流转、模型交付三要素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系统管理机制,打造了基于设计维度提升和更新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模式。该项技术已石家庄市轨道交通5号线军械学院站—胜利北街站两站一区间进行设计尝试,与传统设计模式相比,显著提高效率。
③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交付统计理论
基于我国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交付的调研,首创了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交付统计方法,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率定义和统计方法,构建了基于三维设计平台的数字化成果交付体系,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成果交付内容分类方法,形成了“已实现、可实现、无法实现”分类标准体系,应用该方法,指出了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率已达到90%的理论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设计平台
10.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
① BIM 3D GIS深度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基础平台
形成了基于BIM 3D GIS深度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基础平台,在CGCS2000坐标系下实现DEM、DOM、城市三维实景模型、地下管线、工程信息模型的集成和信息关联,解决了模型整合变形问题,通过地理坐标、信息热点、模型属性编码与信息化管理系统深度融合。工程信息模型与城市景观模型集成与地上地下一体化浏览查询。
② 3D GIS平台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信息模型的分级表达技术
提出了3D GIS平台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信息模型的分级表达和管理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矢量图层与三维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分级表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信息,采用分层爆炸模型对车站内部结构进行浏览,实现了宏观和细部、与周边环境关系和内部相对关系的全方位表达。
③ 模型4D、5D表达和管理技术
采用了4D图形的基坑监测数据集成管理技术,在三维场景中,集成基坑监测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基于城市时空模型和工程信息模型,采用图形和图像渲染表达方法,实现了基坑监测数据的4D表达,为全线监测数据的快速浏览和规律分析提供了可视化表达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
11. 突破了富水软土地区地下结构工业化建造设计及施工技术
其中的技术关键包括:
(1)全装配式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与内支撑围护结构的一体化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2)全装配式地下地连墙分块及连接技术;
(3)全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构件形式及分块模式;
(4)全装配式地下车站纵横向连接技术;
(5)全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三维参数化建模计算技术。
装配式地铁车站围护结构套图 装配式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套图
装配式地铁车站围护结构拼装方式
12. 突破了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服役性能评估与病害修复关键技术
其中的技术关键包括:
(1)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服役性能评估方法,编制了综合考虑安全性、耐久性、功能性指标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服役性能评估软件,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服役性能评估关键技术。
(2)研发了结构构件及盾构管片三维静力加载设备,提出了基于三维加载的盾构管片结构静态加载试验方法和带裂缝盾构管片结构加固效果的验证实验方法,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加固效果验证实验技术。
(3)提出了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递进式渗漏水整治方法,构建了非渗水裂缝、渗水裂缝、点渗漏及面渗漏、变形缝渗漏、施工缝渗漏、透水孔洞综合整治修复技术,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隧道裂缝及渗漏水系统性整治修复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服役性能评估软件
济青高铁胶州机场隧道渗漏水治理
13. 突破了装配式地下连续墙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
通过调研传统现浇地下连续墙施工存在的问题、施工质量控制难点、施工工艺控制难点以及由现浇地下连续墙质量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分析等,提出了装配式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幅段设计、接缝设计、接头设计、吊装运输方案、成槽和插入工艺等关键技术,开展了装配式地连墙插入设备的研发研究,并结合实际工程开展装配式地连墙现场试验,主要包括构件连接实验、吊装实验、成槽插入实验、注浆实验等,最终形成了成套工艺工法体系及相关技术规程。
装配式地下连续墙吊装 装配式地下连续墙吊装就位
14. 过渡性舒适空间环境检测评价技术
构建了以天津、深圳为代表的北方、南方地区地铁运营环境数据库。研究建立了过渡性舒适环境声、光、热环境评价体系,突破了基于节能及人体生理特性过渡性舒适环境评价方法,实现用多个客观环境参数及变化率来评价人体主观舒适感受。
ECMS=a×ECMS(Q) b×ECMS(S) c×ECMS(G)
15. 高速地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测试系统及推荐技术标准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空气动力学、站台门和风阀风压载荷测试系统。并以某运行线路为对象,进行了高速地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测试,构建了高速地下轨道交通实测数据库。首次提出了高速地下城市轨道交通速度-列车气密指数-隧道断面推荐技术标准,区间设备推荐风压载荷标准、站台门安装强度推荐技术标准。
16. 太阳能地铁车站环境调节系统
太阳能环境调节系统就地采用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作为能源,为车站环境控制的用电装置提供动力,包括光伏一体化出入口地面厅、光伏一体化地铁高架车站环境调节系统。该系统解决了地上车站太阳辐射强烈时段站内温度偏高不舒适、环境调节系统用电设备耗电高的问题,通过“就地取材,就地使用”,维持车站内部的舒适性,在充分满足地上车站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零能耗”改善地上车站内部环境。
如图
如图
2100433B
<正>11月3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北京中工大厦正式揭牌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会议暨启动大会。该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的重大项目,由中铁信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深圳市永达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信弘远(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
采用软硬件结合、模块化的方法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验室.该实验室具有教学、演示、仿真、实训的功能,为学校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学生的教学演示和操作实训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文章对实验室的建设方案、结构组成以及系统功能进行详细说明,以期为其他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提供借鉴.
2016年09月2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示了国家工程实验室名单,其中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入围名单。
本书在论述岩土工程数字化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岩土工程数字化技术,包括场地方域的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场地物性的数字化(地质统计学)、场地地层的数字化(岩土工程建模)、虚拟场地的创建(数据库建设)及实现上述技术的MapInfo、MapX、MapBasic、Access等平台工具的操作及虚拟场地的集成与交互的编程和使用;并介绍了岩土工程数字化的应用实例——杭州市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
本书是系统阐述岩土工程虚拟设计的第一本专著,可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IT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哈工大报讯(肖克/文)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环境保护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名单。我校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许国仁教授牵头申报的“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
“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我校的研发基础与优势、高层次人才储备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提供的成果转化平台,联合国内一流大型水务集团、勘察设计单位、装备集成制造单位与标准制定单位等,围绕国家水污染控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中国水污染治理与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领域瓶颈难题,培养创新团队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工程化、产业化的融合,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与装备,开展技术装备工程应用示范,建立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全面开展行业服务与国际合作交流,促进相关技术与装备成果产业化,全面提升我国水污染治理与污泥领域全产业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与国际影响力。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哈尔滨,对提升我校环境学科国际国内影响力、促进黑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工程实验室作为国家重要的产业技术基础设施,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理论、技术和装备制约,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推进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等核心技术开发与实验能力的整体提升,为加快中国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