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是关于城市道路养护的技术规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于1990年12月1日施行,适用于城市道路的养护,包括车行道、人行道、道路排水设施、桥隧、人行地道、平立交路口设施、道路标志、交通标志、市政服务设施、广场、护栏、道路绿地以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养护等。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道路检测评价、路基养护、路面养护、掘路修复、道路附属设施的养护、养护状况的评定、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养护作业安全防护等。 本规范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90同时废止。2100433B
去百度文库内搜索一下吧,也许会有结果
求一份CJJ36-201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谢谢!我的邮箱379989929@qq.com
能否给我传一份512561251@qq.com,万分感谢
放地址啊,给你电子版。已发送,查收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北 京 建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主编单位 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养护 技术规范 的通知 建标字第 号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城科字第 号文的要求 由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主编的 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经我 部审查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 编号 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 请函告北京市市政工 程管理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年 月 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范围及等级划分 第二节 城市道路养护的经济技术项目规定 第三节 城市道路养护工程分类 第三章 城市道路路面技术状况的鉴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城市道路路面技术状况鉴定内容 第三节 城市道路路面技术状况指标的规定值 第四节 技术
上海市城市道路养护技术手册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2008 年 11 月 目 录 1 总则 ...................................................................................................................................................... 1 1.1 1.2 依据和范围 ............................................................................................................................... 1 总体要求 .....................................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道路检测评价、路基养护、路面养护、掘路修复、道路附属设施的养护、养护状况的评定、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养护作业安全防护等。 本规范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90同时废止。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路面使用性能检测评析;
2 道路及附属设施的养护技术要求;
3 养护作业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本书适用于城镇道路养护管理人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现场操作人员。
贯彻“突出重点、注重结果、简化过程、强化标准”的原则,采纳和吸取了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公路养护技术状况,在原规范基础上,经反复修改,最终形成《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
本规范与原规范相比,作了以下较大修改:删除了技术管理体系有关技术管理机构职责和人员配备的规定,以及改善土路面、浮桥、木桥、苗圃等养护内容;取消了高速公路一章,有关高速公路的养护内容及特殊要求纳入其他相关章节;增加了公路突发事件处置、环境保护、公路养护作业安全、档案管理等章节和内容。
该规范由总则,术语,路基,路面,桥梁、涵洞与渡口,隧道,路线交叉,公路防灾与突发事件处置,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公路养护作业安全,技术管理等12章及9个附录组成。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提高我国公路养护工作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科技成果的不断研发与应用,原规范的部分内容和技术指标已不能适应我国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需要。为此,交通部于2005年组织浙江省公路管理局为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公路管理处等单位为参编单位,共同组成《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编写组,对原规范进行全面修订。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有关公路养护方面的文件资料,征求了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意见,充分考虑与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一致,配合相关法规的实施和标准化改革工作,围绕畅通、安全、环保等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