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 | 重庆星源玻璃器皿有限责任公司 | 成立时间 | 2007年04月11日 |
---|---|---|---|
总部地点 | 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杨柳坝 |
1、祁县东大玻璃器皿有限公司 祁县东大玻璃器皿有限公司位于中国人工吹制玻璃制品生产基地--山西祁县,是一家玻璃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深加工为一体的生产型企业。 2、祁县晶飞玻璃器皿经销部 中国日用玻璃...
玻璃器皿清洗,首先要用专业的清洗液和清洗设备。之后放进去,像普通清洗东西那样就可以了,注意有安全措施。但还是要主要看残留对你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对分析仪器有什么影响。玻璃仪器的面很广,用途也各异,不...
耐高温玻璃器皿、化学实验玻璃器皿、微波炉适用玻璃器皿都可以放进微波炉里使用。颜色很深很厚的“生”玻璃器皿(花瓶、盆、碗·····)不可以放微波炉里使用,容易炸裂不安全。
2017-2021 年中国耐热玻璃器皿市 场深度评估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2017-2021 年中国耐热玻璃器皿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 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 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 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 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cninfo360.com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 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2
器皿类是当今玉器行业中最费时间和很难创意的门类,其造型是借鉴古青铜器、古陶瓷而来,它是玉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纵古观今,经典的玉器造型无一不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材料、设计、制作三要素的有机结合。
玉雕器皿的造型反映着文化审美的价值取向,它是“宫廷”玉文化的延续,其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发展至今,表现形式应该是继承传统美学的思想下,有更高的造型艺术追求。
不仅仅是作品“质与型、意与工”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力求表现超越“形”之外的神韵。
当面对一块天然的美玉,首先审视清楚玉料的本质特点,包括形状、体积、颜色及其内部的各种瑕疵,就是所谓的“问料”。问清楚了,才能出彩!
玉雕器皿具有双重性,一是实用性,二是欣赏性。从其造型特点,兼顾其用途,大致分为炉、瓶、壶、塔、鼎、爵、匝、薰七大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以盛水、酒。
从工艺上讲,就是有一个放水的“膛子”,这是与其他品种的区别。因此,它不仅对玉料的质地、形状、色泽、大小有一定的要求,还要讲究对称、比例、结构、空间等等。
1、器皿的玉料
无论什么样的玉雕作品,归根结底,都得从玉料入手,器皿件自然也不例外。要想雕琢出一件上好的器皿作品,第一就要求玉料块度较大,且玉质纯净、玉色均匀、无绺无裂
与此同时,炉瓶器皿的器身和器盖最好来自同一块玉料,这样才能达成色调、肌理上的一致,使整件作品更显协调统一,浑然一体。
2、器皿的造型
玉雕器皿的造型,及各部位比例的匀称、恰当也是衡量玉雕器皿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器皿的创作与其他玉雕作品不同,其造型多借鉴古青铜器、古陶瓷。
因此炉瓶器皿在讲究端庄、严谨、典雅的同时,还需在遵循旧制的基础上,适当变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变形太过,则不成器;食古不化,又失之古板。
3、器皿的功用
玉雕器皿,大多兼具艺术与实用两重属性,也就是说,既可把玩欣赏,又可实际运用。
4、器皿的工艺
玉雕器皿的纹饰一般以对称为主,有阳刻、阴刻等工艺处理方法。好的器皿件,必须纹饰线条流畅,层次清楚均一且严谨细腻。
此外,玉雕工艺还必须考察器皿的盖与制口是否“严紧合缝”、膛壁是否均匀细腻,无死角等。
一件玉雕器皿,代表一种态度,或环保、或自然、或有趣;一件玉雕器皿,代表一种审美,或温暖、或质朴、或静美。
玉雕器皿,已经不仅仅是功能,而是你我对生活的解读。
玉雕种类很多,摆件、玉牌、把件、挂件,等等。但若论最费工、费时、费料,琢制最难的一种,则非器皿莫属。
器皿是古代玉器的一种典型代表,发展到如今,它有了更多的形制,更难的工艺,也有了更多的故事……
器皿的发展
玉雕器皿在商周时期就已有迹可循,比如商代的玉簋。
但是由于其对玉料要求高,琢制难度也大,隋唐以前较为少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玉文化的普及、深入,宋元时期玉雕器皿数量开始增加。
及至明代,古色古香、造诣较高的玉杯、玉壶、玉盒、玉樽等玉雕器皿大量出现。这类雕琢细致的玉雕器皿也成为明代玉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其中以形制各异的玉杯最有特色。
到了清代,玉雕器皿的品种、数量和技巧均达到鼎盛。玉瓶也成为这一时期宫廷的重要陈设品。
而现代的玉雕器皿,多仿于清代玉器和古代青铜器,常见的像炉、瓶、壶、碗、杯,等等。
著名玉雕大家、“北玉四杰”之首的潘秉衡曾经说过,器皿是玉器的正宗,因为它体现着玉器工艺中多样而又完整的技艺结构。
发展到现在,玉雕器皿雕琢技艺已经越来越成熟。
比如,技艺上有圆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手法,可雕方、圆、菱、椭圆等多种形状,线面上,直线、弧线、平面、球面等也都可以灵活运用;装饰题材上,人物、花卉、鸟兽、集合图、各种纹饰等应有尽有。
从外形上看,玉质器皿也可以达到轻巧秀丽、薄如蝉翼、轻如鸿毛、亮似琉璃的程度,工艺上可以称得上是鬼斧神工了。
而从地位上讲,玉雕器皿早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玉雕品类,并且因其一方面无与伦比的美,另一方面技艺结构复杂,琢制要求高、难度大,而成为现代玉雕艺术中的一个特殊存在。
器之美
玉器的美,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工艺的美,一个是艺术的美。
工艺的美,强调实用、强调技艺;而艺术的美则更看重人文之美、韵味之美。
玉雕器皿是兼具这两种美的表现形式的。
工艺方面,器皿本身兼具实用性和欣赏性两种特性。实用很好理解,器皿本身就是指用以盛装物品或作为摆设的物件。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也说过“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必需”。器皿首先就是用来满足生活之需的。
在技艺方面,当代玉雕器皿不仅各种技艺手法娴熟,而是几乎凝聚了中国历史上青铜器、陶器、瓷器等所有器皿的风格、纹饰等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器皿工艺的集大成者。
表现于外,玉质器皿不仅可以薄如蝉翼、轻如鸿毛,而且可大气庄重,可清逸灵动。
此外,玉雕器皿的美不仅仅在于“质与型、意与工”的完美结合,更在于它超越物质之外的意义。
纵古贯今,大凡经典的玉质器皿,无一不体现着玉雕师深层次的理念和思考。他们或是“宫廷”玉文化的延续,或蕴含着某种文化典故,或浸透着深广的人文情怀,体现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等等。
这些都是玉质器皿艺术上的美。
器之难
想要制作一个上好的玉质器皿有多难?看一看它的外形也许你就能知道了。
玉质器皿不仅对玉料的大小、质地、形状、色泽等有要求,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必须讲究对称、比例、结构、空间等。
首先,想要做一件玉雕器皿,回到本源问题,就是必须得有一块好玉料。
对于器皿来说,这块玉雕不仅要玉质好,而且块度要大,且质地和颜色都必须均匀协调。
同时,为满足器皿的实用性功能,玉料还必须无绺无裂,以免日后使用中发生碎裂,也能保证美观。
而如今的玉石市场,好料少、精品料更贵。想要找到这样一块各方面都能满意的、用来制作玉质器皿的料子,其难度以及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就可想而知了。
除了玉料之外,在制作和工艺上,器皿件也是所有玉雕题材中最考验玉雕师功夫的一种。
器皿造型复杂,仅配件造型就有盖、顶、底、耳、环、提梁、链、腹等;内膛结构又有腹膛、盖膛、足膛之分。
制作时,各个部位的比例必须恰到好处,要对称、要协调,还要考虑玉石颜色的均匀性。雕器外的纹饰也必须与器具的轻盈特色相符、和谐,等等。
掏內膛时,不能留死角,不能薄厚不均。整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极为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
而从整个制作过程来看,玉雕器皿较之别的品类制作风险更大,制作周期长,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投入与回报很多时候也不成正比。
这些都是玉雕器皿制作的难,也是现在很多人不愿意涉足此类玉器制作的原因。
在诸多玉器品类中,玉雕器皿是最富有生活意趣的一种。它既能呈现生活的美好,又能在物意之外呈现出超凡脱俗的生活美学,展现更多的娴雅情趣。
并且,正因为其在技艺上难以雕制,所以数量相对也要稀少一些。大凡有所成,都是玉雕师呕心沥血的杰作。
那么,这些在千难万难中雕琢出来的美轮美奂的玉雕器皿,你喜欢吗?
第1章 绪论
1.1 玻璃器皿的发展史
1.1.1 天然玻璃和玻璃的发现
1.1.2 国外玻璃的发展
1.1.3 中国玻璃的发展
1.2 玻璃器皿的分类
1.2.1 按用途分类
1.2.2 按功能分类
1.2.3 按制造方法分类
1.3 玻璃器皿的未来
1.3.1 绿色器皿玻璃组成
1.3.2 器皿玻璃原料
1.3.3 器皿玻璃熔化
1.3.4 玻璃器皿造型
1.3.5 器皿玻璃生产设备
1.3.6 生产技术管理
第2章 器皿玻璃的性能
2.1 玻璃态的特性
2.1.1 透明及各向同性
2.1.2 玻璃无固定的熔点
2.1.3 玻璃的亚稳性
2.1.4 玻璃变化的可逆性
2.1.5 玻璃的可变性
2.2 器皿玻璃的性能
2.2.1 热膨胀系数
2.2.2 热稳定性能
2.2.3 折射率和透光率
2.2.4 玻璃机械强度的基本概念
2.2.5 化学稳定性
2.2.6 玻璃的析晶
2.2.7 黏度"para" label-module="para">
第3章 器皿玻璃的原料
3.1 器皿玻璃的主要原料
3.1.1 引入二氧化硅的原料
3.1.2 引入氧化铝的原料
3.1.3 引入氧化硼的原料
3.1.4 引入氧化钠的原料
3.1.5 引入氧化钾的原料
3.1.6 引入氧化钙的原料
3.1.7 引入氧化镁的原料
3.1.8 引入氧化钡的原料
3.1.9 引入氧化锌的原料
3.1.10 引入氧化铅的原料
3.2 器皿玻璃的辅助原料
3.2.1 着色剂原料
3.2.2 澄清剂原料
3.2.3 脱色剂原料
3.2.4 乳浊剂原料
3.2.5 助熔剂原料
3.2.6 氧化与还原剂原料
3.2.7 碎玻璃
第4章 器皿玻璃的化学组成
4.1 器皿玻璃化学组成的设计
4.1.1 玻璃化学组成的设计原则
4.1.2 玻璃化学组成的设计程序
4.2 普通无色明料器皿玻璃的化学组成
4.2.1 坩埚窑人工吹制成形玻璃的化学组成
4.2.2 池窑玻璃的化学组成
4.3 普通颜色玻璃的化学组成
4.3.1 钴蓝玻璃化学组成
4.3.2 铜蓝色玻璃化学组成
4.3.3 铬绿色玻璃化学组成
4.3.4 锰红色玻璃化学组成
4.3.5 氧化镍灰色玻璃化学组成
4.3.6 混合着色剂着色玻璃
4.4 稀土氧化物着色玻璃
4.5 红黄玻璃化学组成
4.5.1 硒红玻璃
4.5.2 硒镉红玻璃
4.5.3 硒镉黄玻璃
4.5.4 铜红玻璃
4.5.5 锑红玻璃
4.6 硫碳着色玻璃化学组成
4.7 乳浊玻璃的化学组成
4.7.1 白色乳浊玻璃
4.7.2 颜色乳浊玻璃
4.8 套料玻璃器皿的化学组成
4.9 晶质器皿玻璃的化学组成
4.9.1 铅晶质玻璃化学组成
4.9.2 无铅晶质玻璃的化学组成
4.10 耐热器皿玻璃的化学组成
4.11 特殊器皿玻璃的化学组成
第5章 器皿玻璃配方与性能计算
5.1 玻璃配方的计算与设计
5.1.1 根据确定的玻璃化学组成计算配方
5.1.2 以100份重石英砂为基础时的配方计算
5.1.3 根据给定的玻璃配方计算玻璃的化学组成
5.1.4 根据给定的摩尔分数计算质量分数
5.2 玻璃性能计算
5.2.1 玻璃热膨胀系数的计算
5.2.2 玻璃密度的计算
5.2.3 玻璃抗张强度和耐压强度的计算
5.2.4 玻璃硬度的计算
5.2.5 玻璃比热容的计算
5.2.6 玻璃黏度的计算
5.2.7 玻璃熔化温度的计算
第6章 器皿玻璃的配料
6.1 玻璃器皿生产工艺
6.2 配合料制备工艺
6.2.1 排仓配料工艺
6.2.2 群仓配料工艺
6.2.3 双排仓配料工艺
6.2.4 半机械配料工艺
6.2.5 手工配料工艺
6.3 配合料的称量
6.4 配合料的混合
6.5 配合料的粒化
6.5.1 配合料的成球原理
6.5.2 影响球粒产量和质量的工艺因素
6.6 配合料的输送与贮存
6.7 原料的管理
6.8 配合料的质量要求与控制
6.8.1 配合料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6.8.2 配合料的水分
6.8.3 配合料的气体率
6.8.4 配合料的均匀度
6.8.5 配合料分层控制
6.9 配合料的质量检验
6.9.1 化学分析检验
6.9.2 配合料均匀度检验
6.9.3 配合料水分检验
6.10 配合料均匀度测定
6.11 配合料的除铁
6.12 配料设备
6.12.1 混料设备
6.12.2 称量设备
6.13 器皿玻璃原料采购与技术要求
6.14 常用玻璃原料简易鉴别
第7章 器皿玻璃的熔制
7.1 玻璃的熔制过程
7.1.1 硅酸盐形成阶段
7.1.2 玻璃的形成阶段
7.1.3 玻璃液的澄清阶段
7.1.4 玻璃液的均化阶段
7.1.5 玻璃液的冷却阶段
7.1.6 影响玻璃熔化的因素
7.2 玻璃熔炉概况
7.2.1 坩埚炉
7.2.2 池炉
7.2.3 电熔炉
7.3 硒硫化镉玻璃的生产
7.3.1 着色机理
7.3.2 基础玻璃组成
7.3.3 原料的选择与配料
7.3.4 熔制工艺
7.3.5 生产问题分析
7.4 乳浊玻璃的生产
7.4.1 乳浊玻璃的分类
7.4.2 乳浊玻璃形成的机理
7.4.3 乳浊玻璃的生产工艺特点
7.5 硫碳着色玻璃的生产
7.6 铅晶质玻璃的熔制
第8章 玻璃器皿制品的成形
8.1 玻璃成形的理论基础
8.1.1 玻璃黏度对成形的作用
8.1.2 玻璃表面张力对成形的作用
8.1.3 相关性质对成形的影响
8.1.4 玻璃的成形制度
8.2 玻璃器皿的成形方法
8.2.1 人工吹制成形
8.2.2 自由成形
8.2.3 艺术玻璃的成形方法简介
8.2.4 离心浇注法成形
8.2.5 压制法成形
8.2.6 压吹法成形
8.2.7 机械吹制成形
8.2.8 高脚酒杯的成形
8.3 玻璃成形模具
8.3.1 玻璃模具分类
8.3.2 模具材料要求
8.3.3 模具材料种类
8.3.4 模具的检查
第9章 玻璃器皿制品的应力与退火
9.1 玻璃制品中的应力
9.1.1 玻璃中的热应力
9.1.2 玻璃中的结构应力
9.1.3 玻璃中的机械应力
9.2 玻璃制品中应力的检查
9.2.1 应力测量原理与计算
9.2.2 应力的测量与设备
9.3 玻璃器皿的退火
9.3.1 玻璃的退火温度
9.3.2 玻璃器皿制品退火过程
9.3.3 玻璃制品退火曲线的计算
9.3.4 制品退火的有关问题
9.3.5 玻璃制品退火炉
9.3.6 退火炉的发展方向
9.4 玻璃器皿制品的破裂
9.4.1 玻璃制品的破裂机理
9.4.2 套料制品的破裂
9.4.3 套料制品的应力检查
9.4.4 制品破裂原因分析与判断
第10章 玻璃器皿制品的加工
10.1 玻璃器皿制品的爆口
10.2 玻璃器皿制品的磨口
10.3 玻璃器皿制品的抛光
10.3.1 机械抛光
10.3.2 化学抛光
10.3.3 火焰抛光
10.4 玻璃器皿制品的烘口
10.4.1 圆盘式烧口机
10.4.2 带式烧口机
10.5 玻璃制品的切割与钻孔
10.5.1 切割
10.5.2 钻孔
10.6 玻璃器皿制品的钢化
第11章 玻璃器皿制品的装饰
11.1 玻璃制品的彩饰
11.1.1 基础釉的化学组成及要求
11.1.2 基础釉的制备
11.1.3 色料的制备
11.1.4 彩釉料的制备
11.1.5 彩釉的应用
11.1.6 彩釉的烧成(烤花)
11.2 玻璃制品的刻花装饰
11.2.1 机械刻花
11.2.2 等离子弧刻花
11.2.3 激光刻花
11.2.4 喷砂雕刻
11.3 玻璃制品的化学装饰
11.3.1 化学蚀刻装饰
11.3.2 化学蒙砂装饰
11.4 彩虹和描金装饰
11.5 扩散着色装饰
11.5.1 银黄扩散装饰
11.5.2 铜红扩散装饰
11.6 其他装饰方法
第12章 玻璃器皿制品的造型设计
12.1 玻璃器皿制品的造型设计
12.1.1 实用造型
12.1.2 艺术造型
12.1.3 需要注意的问题
12.2 玻璃器皿制品的设计基本要点及原则
12.2.1 功能
12.2.2 外观
12.2.3 适用性
12.2.4 便利性与安全性
12.2.5 语意表达
12.3 玻璃器皿制品的时尚性
12.3.1 简洁和抽象
12.3.2 流线型
12.3.3 色彩与绘画
12.3.4 科学创新性
12.4 玻璃器皿制品的形态构成
12.4.1 变化与统一
12.4.2 形象的重复
12.4.3 整体的韵律
12.4.4 对比与调和
12.4.5 对称与平衡
12.4.6 形象的特异
12.5 玻璃器皿制品的系统设计
12.5.1 人因方式设计
12.5.2 绿色设计
12.5.3 非物质设计
12.5.4 感性设计
12.6 玻璃器皿制品造型的设计程序
12.6.1 玻璃器皿制品的市场调研与分析
12.6.2 初步设计——确定目标
12.6.3 深化造型设计——逐步完善
12.6.4 设计效果图——形态功能展示
12.6.5 模型——最后定案
第13章 玻璃器皿制品的缺陷
13.1 玻璃中的气泡
13.1.1 气泡的产生原因
13.1.2 气泡缺陷的判断与检验方法
13.2 玻璃中的结石
13.2.1 结石的来源分析
13.2.2 结石的检验
13.3 玻璃中的条纹和节瘤
13.3.1 玻璃中条纹产生的原因
13.3.2 表面张力对消除条纹的作用
13.3.3 条纹的检验
第14章 器皿玻璃性能测定方法与标准
14.1 测定方法
14.1.1 玻璃热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14.1.2 玻璃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14.1.3 玻璃密度的测定方法
14.1.4 玻璃软化点的测定方法(自重伸长法)
14.1.5 玻璃透光率的测定方法
14.1.6 玻璃折射率的测定方法
14.1.7 玻璃化学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14.1.8 玻璃退火温度的测定方法(偏光仪法)
14.2 玻璃器皿标准
14.2.1 机压玻璃杯(ZBY 22002—1986)
14.2.2 人工吹制玻璃杯(ZBY 22003—1986)
14.2.3 英国晶质玻璃标准
14.3 玻璃及玻璃器皿术语定义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