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重庆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依 托 | 重庆大学 |
---|---|---|---|
地 点 | 重庆 | 成立于 | 1982年 |
截止2009年底,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传热研究团队拥有在职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30余人。
研究所所所长:辛明道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所副所长:廖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人员:
朱恂教授、博士生导师
石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俊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丁玉栋博士
王永忠博士
王宏博士
叶丁丁博士
研究所承担并完成了关于沸腾凝结换热强化、热管技术、封闭空间自然对流、微槽换热、高效强化传热传质技术、环境治理技术、新能源技术、替代工质换热、多孔介质内多相流动与传输特性、管口高温硫化腐蚀保护、汽车散热器、流动减阻等国家部委省市级纵向科研项目50余项,横向合作科研项目60余项。
主要合作科研项目包括:
上海宝钢4063M3高炉热风炉排烟余热热管回收装置、原一机部硅整流元件热管风冷散热器、都江电力修造厂热管生产技术、成都29所十号工程雷达行波管微槽风冷散热器、卧引天然气脱硫工程废热锅炉管口热保护等。
至2008年底,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完成或正在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微生物能源转化过程中的多尺度热物理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光弥散载体的光生物膜制氢系统的传递及产氢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PDMS渗透膜的气液两相生物膜反应器内传递特性及生长代谢耦合作用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可渗透边界和气体逸出的微小槽道内气液两相流动行为及特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采用光照可再生阴极电子受体的循环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及传递特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微流体系统中含DNA分子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光生物制氢中光生化转化和传输机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含光生化反应的双重弥散结构多孔介质内多元多相流体流动与传输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双重弥散毛细多孔介质热质传输模型及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梯度表面能材料上凝结液滴快速运动机理与凝结换热强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填料床内多元多相生化反应体系传输过程的多相混合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微通道与微结构内的对流与相变传热传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水平管外膜状凝结换热强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高热流密度下微槽结构表面的受迫对流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具有可渗透多孔边界的微小槽道内多相流动及传输特性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含生化反应的复杂多孔填料床内多相流动及传输特性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基于MEMS加工的微型燃料电池内热质传输特性研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在微小槽道中的传输特性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厌氧制氢固定化细胞双重弥散多孔介质内多相流动及传输特性研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采用多碘离子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内物质传输和电化学特性研究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新型三维扩展表面水平管内的凝结换热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 废气生物膜过滤器关键技术与新型高效生物滴滤装置研究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 具有高效破壳与集气性能的内循环自热式沼气反应器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燃料电池阴极流场内涌流液滴动态行为及特征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可再生阴极电子受体的电化学和传输特性研究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生物制氢生物膜反应器内生物膜的形成及传输特性研究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用格子-波尔兹曼方法研究微通道中基于电渗驱动的组分混合及相关热效应
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微型燃料电池内热质传输特性研究
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污染土壤原位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的传输特性研究
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废气处理生物膜填料床内传输特性研究
重庆市中青年科技专家基金项目: 汽车微散热器流动与传热性能研究
重庆市计委项目: 电厂脱硫系统仿真系统技术开发
(1) 美国发明专利 Rapid Vapor Generator, US6,169,852 B1; 2001.
(2) 中国发明专利 光电式液体表面浮油层厚度在线测量方法和系统,CN101042297,2007.
(3) 中国发明专利 一种高效产氢光合细菌菌株,CN101050443,2007.
(4) 中国发明专利 一种具有产氢行为的光合细菌菌株, CN101050444,2007.
(5) 中国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制氢的方法, CN101041832,2007.
(6) 中国发明专利 内置导光散射柱的光生物制氢反应器, CN101020890,2007.
(7) 中国发明专利 微槽透光板式光生物制氢反应器,CN101020889,2007.
(8) 中国发明专利 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及其在线测量微生物膜厚度的方法, CN101021596,2007.
(9) 中国发明专利 一种具有产氢特性的光合细菌菌株的培养方法,CN101063098,2007.
(10) 中国发明专利 在线测量生物量浓度的光纤传感器系统, CN101042327,2007.
(11) 实用新型专利 电采暖器, ZL 95 2 41936.X, 1996.
(12) 实用新型专利 光电式生物菌悬液浓度传感器,200520033254.X, 2005.
(13) 实用新型专利 光电式液体表面浮油层厚度在线测量系统,2005200100951, 2005.
(14) 实用新型专利 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200620111585.5,2006
(15) 实用新型专利 堆叠式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堆,200620111958.9,2006
至2008年底,研究所相关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部分被SCI、EI引用100余次。
2100433B
1. 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中的关键热物理问题
2. 界面现象和微尺度传输机理及特性
3.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及工程应用
4. 新能源技术及新能源动力装置系统
5. 生物质能利用
6. 制冷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热管生产工艺以及热管技术的工程应用包括三维内(微)肋管在内的高效换热元件以及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的研制;
电子元件与微电子元件冷却技术开发(如微电脑、移动通讯设备微型散热器);
组件式可再生钢—水热管换热器;
有机废气生物净化技术;
环保工程领域传热、传质研究与技术开发;
高效工业干燥设备以及室内除湿和加湿设备研制;
冶金、化工、电厂、制冷空调等领域内节能技术开发(如工业窑炉余热回收装置等);
大功率可控硅风冷热管散热器;
复杂流场、温度场数值模拟;
小型被动式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组开发;
生物制氢和厌氧发酵反应器技术;
制冷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从待遇方面供电局好的多 近物所远不能比 你要是想继续念博士 或者出国 近物所可以 硕士进近物所基本是打杂的
要买的话,四室一厅,又要交通方便……起码3百万首付30%其他的分期付款。租的话起码5千
楼主我有电子档的你要不!
至2008年,研究所拥有包括HP数采系统、高速摄影仪、红外热像仪、元素分析仪、气体成份分析仪、热线风速仪、全息干涉、激光测速、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分光光度计、相差视频显微镜等测量手段,以及包括燃料电池、风洞、沸腾、凝结、单相对流、热管、电子元件冷却、干燥技术等实验系统装置。
在原有实验室基础上新建有:界面现象与微尺度传输实验室、燃料电池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及传输现象实验室、强化传热传质实验室。
1 大学城工程地质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6年 5月 30星期一 调查地点: 重庆市大学城杨家沟水库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小组成员: 成 绩: 评阅评语: 1.前 言 2 1.调查目的: 1.1 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 理论联系现场实际, 再回归到理论上来,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 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1.3 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与施工关系,建立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与土木工程建 设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协调关系的思想意识,同时了解地质灾害等的治理。 1.4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调查,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 内容的理解。 2.调查时间: 2016年 5月 30星期一 3.调查地点:大学城重师杨家沟水库 4.调查人:黄毅 涂欢 周轩旖 李
重庆大学工程造价概论
重庆大学测绘工程研究所于2014年3月正式组建,是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下属的九个研究所之一,主要承担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培养工作和全校非测绘专业类(土木工程大类、建筑城规、工程管理、房地产、造价工程、给排水、环境工程、采矿)等基础测量学课程建设,以及测绘科学与技术研究生的相关教学与指导工作。
测绘工程研究所是以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为重点,依托土木工程大类发展起来的测绘类学术研究培养基地。研究所以测绘科学与技术为研究主体方向,着重结合土木专业背景,开拓和发展利用GPS、测量机器人、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超光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现代新型测绘技术进行路桥勘测和施工,大型结构的变形监测,地质勘探与地质灾害评估等前沿方向的研究。研究所力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新型生产力,在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致力于培养熟练掌握测绘学科基本理论、现代测量技能,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及自主科研能力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建造研究所设有土木水利施工二级学科博士点,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咨询。研究所有教授5人。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建造研究所设有土木水利施工二级学科博士点,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咨询。研究所有教授5人(其中博导4人),副教授7人,博士7人。近年来,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及信息化、深基坑施工方法及安全控制、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膜结构分析与施工方法、大型结构健康检测、拉压不同模量结构分析等方向,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纵、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编写国家、行业及地方工程建设标准9部;出版教材、专著12部;编写国家及省部级施工工法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及适用新型专利18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 30篇,EI 40篇),培养博士生15名,硕士生(含工程硕士)160余名。 2100433B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研究所于2014年3月正式组建,是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下属的九个研究所之一,主要承担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培养工作和全校非测绘专业类(土木工程大类、建筑城规、工程管理、房地产、造价工程、给排水、环境工程、采矿)等基础测量学课程建设,以及测绘科学与技术研究生的相关教学与指导工作。
测绘工程研究所是以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为重点,依托土木工程大类发展起来的测绘类学术研究培养基地。研究所以测绘科学与技术为研究主体方向,着重结合土木专业背景,开拓和发展利用GPS、测量机器人、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超光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现代新型测绘技术进行路桥勘测和施工,大型结构的变形监测,地质勘探与地质灾害评估等前沿方向的研究。研究所力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新型生产力,在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致力于培养熟练掌握测绘学科基本理论、现代测量技能,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及自主科研能力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
目前,研究所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地方重大建设项目多项。主要研究成果有:地面内外业数字测图一体化系统;天和国际轴线GPS安全监测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软件系统;基于PDA的城市工程监测与工程灾害预警系统。
研究所在职人员15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11人,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
所长:刘星副所长:杨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