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重庆大学测绘工程研究所 | 外文名 | Geomatics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
---|---|---|---|
创办时间 | 2014年3月 | 所 长 | 刘星 |
地 址 |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 |
目前,研究所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地方重大建设项目多项。主要研究成果有:地面内外业数字测图一体化系统;天和国际轴线GPS安全监测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软件系统;基于PDA的城市工程监测与工程灾害预警系统。
研究所在职人员15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10人,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
所长:刘星
副所长:杨荣华
副教授:刘星,吴斌,张亚丽,谭家斌,杨荣华
讲师:魏矿灵,王吉明,刘文谷,唐菲菲,游扬声,兰劲松,刘晓丽,向世臣,陈金云,张伟富 2100433B
重庆大学测绘工程研究所于2014年3月正式组建,是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下属的九个研究所之一,主要承担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培养工作和全校非测绘专业类(土木工程大类、建筑城规、工程管理、房地产、造价工程、给排水、环境工程、采矿)等基础测量学课程建设,以及测绘科学与技术研究生的相关教学与指导工作。
测绘工程研究所是以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为重点,依托土木工程大类发展起来的测绘类学术研究培养基地。研究所以测绘科学与技术为研究主体方向,着重结合土木专业背景,开拓和发展利用GPS、测量机器人、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超光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现代新型测绘技术进行路桥勘测和施工,大型结构的变形监测,地质勘探与地质灾害评估等前沿方向的研究。研究所力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新型生产力,在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致力于培养熟练掌握测绘学科基本理论、现代测量技能,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及自主科研能力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
中科院武汉岩土所、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中科院兰州寒旱所,长江科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大,南京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华中农大,浙江大学农业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法人代表:刘郑国 第七一三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始创于1963年,占地面积760余亩,下设八个研究室,一个设备先进的试制工厂,一个...
(1)测绘工程信息化技术
(2)多传感器系统集成的移动测量技术
(3)地基/机载激光扫描数据处理技术
(4)GPS应用研究与测量数据处理理论
(5)工程安全与变形监测技术
1 大学城工程地质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6年 5月 30星期一 调查地点: 重庆市大学城杨家沟水库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小组成员: 成 绩: 评阅评语: 1.前 言 2 1.调查目的: 1.1 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 理论联系现场实际, 再回归到理论上来,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 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1.3 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与施工关系,建立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与土木工程建 设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协调关系的思想意识,同时了解地质灾害等的治理。 1.4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调查,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 内容的理解。 2.调查时间: 2016年 5月 30星期一 3.调查地点:大学城重师杨家沟水库 4.调查人:黄毅 涂欢 周轩旖 李
1 关于成立湖南大学 -XX 绿色建筑 节能研究所的协议 湖南大学(以下简称甲方)与珠海 XX 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成立湖南大学 -XX 绿色建筑节能研究所(以下简称节能研究所)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节能研究所名称为湖南大学 -XX 绿色建筑节能研究所。 第二条 节能研究所是甲、 乙双方共同所有的科研机构, 由乙方提供资金, 甲方 提供技术;该节能研究所暂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但在财务上应实现独 立核算。 第三条 节能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绿色建筑节能,主要任务为: 1、整合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系统 2、节能项目技术支持 3、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与项目可行性报告 4、科研项目申请和鉴定 5、节能成果报奖资料准备 6、专利技术申请资料准备 7、提供信息服务 8、为企业建立研究生培训站 9、建立节能专家队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研究所于2014年3月正式组建,是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下属的九个研究所之一,主要承担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培养工作和全校非测绘专业类(土木工程大类、建筑城规、工程管理、房地产、造价工程、给排水、环境工程、采矿)等基础测量学课程建设,以及测绘科学与技术研究生的相关教学与指导工作。
测绘工程研究所是以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为重点,依托土木工程大类发展起来的测绘类学术研究培养基地。研究所以测绘科学与技术为研究主体方向,着重结合土木专业背景,开拓和发展利用GPS、测量机器人、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超光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现代新型测绘技术进行路桥勘测和施工,大型结构的变形监测,地质勘探与地质灾害评估等前沿方向的研究。研究所力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新型生产力,在科研工作开展过程中致力于培养熟练掌握测绘学科基本理论、现代测量技能,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及自主科研能力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
目前,研究所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地方重大建设项目多项。主要研究成果有:地面内外业数字测图一体化系统;天和国际轴线GPS安全监测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软件系统;基于PDA的城市工程监测与工程灾害预警系统。
研究所在职人员15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11人,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
所长:刘星副所长:杨荣华
(1)测绘工程信息化技术
(2)多传感器系统集成的移动测量技术
(3)地基/机载激光扫描数据处理技术
(4)GPS应用研究与测量数据处理理论
(5)工程安全与变形监测技术2100433B
测绘工程研究所主要承担测绘工程本科专业测量学基础、数字测图、大地测量学基础、控制测量学、卫星定位与导航、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工程测量学、工程安全监测等课程的教学以及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研究生的相关教学与指导工作,主要从事测绘工程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具有雄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多层次的教学和科研,逐渐形成了精密工程测量、卫星导航与定位、安全监控理论与技术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具有较强的实力和自己的特色。研究所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先后参与了三峡、小浪底、小湾等十多个国家重大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承担了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和三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南京地铁等国家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测控工作。近年来承担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部省级基金项目6项,科研经费超过1800万。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30篇。
研究所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 5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 3人,讲师 7人。江苏省“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研究所拥有多台高精度双频GPS接收机、三维激光扫描仪、Leica测量机器人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可充分保证研究工作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