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通则 | 外文名 | General rule of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on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for risk information |
---|---|---|---|
标准号 | GB/T 35247-2017 | 发布日期 | 2017-12-29 |
实施日期 | 2018-07-01 | 标准类别 | 管理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A00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03.120.99 |
归口单位 | 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执行单位 | 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主管部门 |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性 质 | 推荐性国家标准 |
状 态 | 现行 |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通则》(GB/T 35247-2017)给出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的基本原则、监测要素、流程、技术与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有关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的活动。
注:相关组织可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设定更为具体的目标和信息监测技术规范,对该标准提供的风险信息监测技术通则进行必要细化或完善。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
GB/T30135-2013 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描述规范 |
参考资料: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识别、获取、预处理、分析与研判等工作,大部分发达国家均开展了产品安全风险信息监测工作,而且逐步建立了与产品有关的伤害监测和预警系统,为政府部门、相关机构进行产品安全管理、制定产品质量安全政策以及消除消费者安全隐患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中国作为生产和制造大国,各类产品经常被这些发达国家预警或召回,使得相关企业一直处于被动应对,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作为其他社会组织,如检测机构,在日常工作中会检测大量的产品,其中就不乏有处于潜在风险的产品,但由于没有对这部分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和整理,使得很多产品流入市场,为产品可能导致的系统性、行业性、区域性风险带来了潜在隐患。
在此背景下,中国相关政府、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及企业等一些组织逐渐认识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陆续成立国家、省市等多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部门。但是,中国在此方面的经验较少,新成立的这些部门都是在尝试摸索着开展相关工作,成效并不显著。因此,制定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通则》(GB/T 35247-2017)。
名称变更
该标准原计划名称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规范》。在标准的研制过程中,专家组建议将“规范”一词更改为“通则”,即主要提出原则性指导,而不过多地作细则要求。据此,该标准名称改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通则》。
开展课题研究,形成标准框架
该标准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信息分析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于2013年初在北京召开启动会后,便陆续开展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方面的调研,调研过程中充分听取了政府部门、企业、行业、第三方机构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年10月底形成了标准的大致框架。
组成标准起草工作组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正式组成标准起草工作组,并进行了适当分工。
明确标准的定位,确定标准大体内容
首先,通过对标准名称和范围的讨论,修改了标准的名称,这里不再赘述。其次,对该标准的定位是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的起始步骤,信息分析与研判仅立足于对获取信息本身内容的处理,而不超越该条信息,即不延伸至进一步发掘其他信息以及与其他信息的比较和分析。也就是说,把风险信息处理界定为风险评估的前奏,而不包括深层次的风险评估以及后续的风险处置等,这样,为该标准内容设置了明确的边界。
在该标准的明确定位的基础上,起草组搜集了大量发达国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的做法,并邀请中国以外相关专家宣讲、讨论,对这些国家的具体做法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国国内其他行业相对成熟的做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吸收了其比较成功的经验。最终在2014年的10月份确定了标准中大体的技术内容。
各领域专家研讨,形成标准草案文本
2015年6月份,在北京召开研讨会,邀请了国家标准委、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对标准的大体内容进行研讨,进一步确定该标准的主体内容,并形成了标准草案文本。
经过多次研讨,形成征求意见稿
由于该类标准可参考借鉴较少,所以在起草标准过程中存在很多分歧和不同意见,标准起草组在2015年8、9月份在北京又召开多次会议,就比较关键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研讨,已达成共同认识。
起草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编制说明的撰写。在起草组全体成员再次认真审查了制定后的标准草案,并在工作组内完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在10月底完成了该标准的编制说明。
标准计划
2016年1月4日,国家标准计划《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通则》(20153739-T-469)下达,项目周期12个月,由TC508(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该计划已完成网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工作。
发布实施
2017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通则》(GB/T 35247-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18年7月1日,国家标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通则》(GB/T 35247-2017)实施。
国家标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通则》(GB/T 35247-2017)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安徽省金屹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国家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测处置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皖西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吉林省标准研究院、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江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主要起草人:许应成、杨跃翔、刘松国、高璐、张岩岩、丁晓、高晓红、金国卫、王理、蔡华利、刘霞、宁秀丽、李莹、童俊军、张丽、籍芳、彭彬。
安全风险,就是特定的威胁利用资产的一种或多种脆弱性,导致资产的丢失或损害的潜在可能性,即特定威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传统上,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有两种:前瞻性方法和反应性方法,各有优点与缺点。...
在建设一个项目前,应当进行该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由于这个评估是在设计前期阶段做的,所以有人称为“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对一下几个项目作出评估以确定该项目是否有建设的可行性。:地震风险地质危害环境...
施工安全风险按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来讲 基础施工阶段:土石方作业安全、挡土墙、护坡桩、大孔径桩及扩径桩等施工安全、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结构施工阶段:洞口防护、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装修施工阶段:...
前言 |
Ⅰ |
---|---|
1范围 |
1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术语和定义 |
1 |
4基本原则 |
1 |
5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对象与内容 |
2 |
6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步骤 |
3 |
7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方法 |
4 |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与方法列表 |
8 |
参考文献 |
10 |
参考资料: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技术通则》(GB/T 35247-2017)是开展风险信息管理工作的起点,做好这部分工作将为组织开展风险信息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撑。所以,该标准将对中国正在开展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100433B
电风扇是普及率较高的传统家电,但电风扇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在历次监督抽查中合格率较低,给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本文分析了电风扇产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更好的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逐渐提高了对于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进行农产品安全风险管理,成为了相关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因此,要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质量,建立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的产业链监控体系,继
内容简介
本标准代替GB/T 15316—1994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本标准与GB/T 15316—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原5.2.2有关经济运行的要求,补充了5.2.2关于合理用电和合理用热国家标准的要求;
——在5.3.1中补充了关于能耗限额的要求;
——增加了5.3.2关于设备能耗测试记录的要求;
——一在5.4.1中补充了完善企业能源管理机构的要求;
——补充了第7章节能监测的检查和测试项目;
——在第11章补充了节能监测评价结论的要求。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能源管理分委员会归口。
2017年12月29日,《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分级导则》发布。
2018年7月1日,《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分级导则》实施。
监测系统建立的目的,主要是获取被测边坡所处状态的信息,并在获取信息后分析边坡的稳定状况,了解边坡在被施加控制(包括开挖、排水和喷锚等) 后的反应,为下一步的控制作出决策。 因此,信息反馈的速度和质量决定了监测系统的效益。 为了提高监测系统的效益,必须研究信息快速反馈分析技术,提高反馈的速度和质量。 监测信息的快速反馈分析,依赖于四方面技术的提高,即监测信息获取速度的提高、监测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监测信息分析水平和速度的提高以及监测反馈水平和速度的提高。
1 监测信息获取技术
传统的监测信息获取主要依赖于手工监测,获取速度慢。 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监测已逐渐成熟起来,使监测信息获取的速度和质量的提高成为可能。 许多大型边坡已开始部分或全部使用自动监测。考虑到经费的限制,可以选择一些关键点进行自动监测,提高监测信息获取的速度和质量。
2 监测信息管理技术
传统的监测信息管理是靠人工管理、分散储存。 数据管理效率低,数据中的错误不能及时校正,不利于监测信息的有效分析。 建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能使监测信息集中管理、及时校正,为及时分析提供方便。
3 监测信息快速分析技术
传统的监测信息分析要经过数据收集、向上报告、专家分析、向下传达的复杂过程,分析周期长,难以充分发挥监测系统的效用。 建立与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的监测信息分析系统,特别是利用可视化技术建立的分析系统,能使数据分析快速、直观,具有很高的分析效率。
4 监测信息快速反馈技术
监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获取的边坡监测信息,反馈边坡的稳定状况, 帮助工程师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传统的手工式预报和专家组讨论的方法很难达到及时反馈。
编制边坡稳定分析系统, 能及时反馈边坡的稳定状况,符合动态设计、及时处理的现代设计思想的要求。适用的边坡监测信息稳定分析系统应能吸取传统反馈分析的特点,通过建立以边坡变形破坏机制为基础的稳定性分析判据,及时的、动态的反馈边坡的稳定状况,为工程师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