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要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常采用42CrMo钢经正火,调质,感应加热淬火加低温回火已达到所要求的性能。42CrMo钢属于超高强度钢,具有高强度和韧性,淬透性也较好,无明显的回火脆性,调质处理后有较高的疲劳极限和抗多次冲击能力,低温冲击韧性良好。该钢适宜制造要求一定强度和韧性的大、中型塑料模具。42CrMo为中碳合金钢,预备热处理是正火,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硬度,便于钢坯的切削加工,为调质做好组织准备。调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轧机齿轮轴的综合力学性能。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使零件表面得到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一定的强度及较高的塑性、韧性。
42CrMo是合金钢 ,用于条件苛刻的轴类及结构件
42CrMo钢中含有的合金元素Cr,Mo。其中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作用。可提高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含量超过12%时。使钢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介质腐蚀的作用。还增加钢的热强性,铬为不锈耐酸钢及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铬在调质结构钢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而钼在钢中能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增加剩磁和矫顽力以及在某些介质中的抗蚀性,在调质钢中,钼能使较大断面的零件淬深、淬透,提高钢的抗回火性或回火稳定性,使零件可以在较高温度下回火,从而更有效地消除(或降低)残余应力,提高塑性。所以在生产中常常选用42CrMo作为轧机齿轮轴的材料。其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符合质量要求。
通过对42CrMo钢热处理工艺和合金元素作用的分析,明确在执行热处理工艺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能够正确确定加热温度、时间,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其目的就是通过正确的热处理工艺,达到所需要的性能,保证质量。
在设计中,齿轮轴的运用一般无外乎一下几种情况:
1、齿轮轴一般是小齿轮(齿数少的齿轮)
2、齿轮轴一般是在高速级(也就是低扭矩级)
3、齿轮轴一般很少作为变速的滑移齿轮,一般都是固定运行的齿轮,一是因为处在高速级,其高速度是不适进行滑移变速的。
4、齿轮轴是轴和齿轮合成一个整体的,但是,在设计时,还是要尽量缩短轴的长度,太长了一是不利于上滚齿机加工,二是轴的支撑太长导致轴要加粗而增加机械强度(如刚性、挠度、抗弯等)
齿轮轴主要表面的加工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定位基准的选择。轴类零件本身的结构特征和主轴各主要表面的位置精度要求都决定了以轴线为定位基准是最理想的。这样既保证基准统一,又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一般多以外圆为粗基准,以轴两端的项尖孔为精基准。具体选择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各加工表面间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时,最好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各表面的加工。
(2)粗加工或不能用两端顶尖孔(如加工主轴锥孔)定位时,为提高工件加工时工艺系统的刚度,可只用外圆表面定位或用外圆表面和一端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在加工过程中,应交替使用轴的外圆和一端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以满足相互位置精度要求。
(3)如果轴是带通孔的零件,通孔钻出后将使原来的顶尖孔消失。为了仍能用顶尖孔定位,一般均采用带有顶尖孔的锥堵或锥套心轴。当轴孔的锥度较大(如铣床主轴)时,可用锥套心轴;当主轴锥孔的锥度较小(如CA6140型机床主轴)时,可采用锥堵。必须注意,使用的锥套心轴和锥堵应具备较高的精度并尽量减少其安装次数。锥堵和锥套心轴上的中心孔既是其本身制造的定位基准,又是主轴外圆的精加工基准,因此必须保证锥堵或锥套心轴上的锥面与中心孔有较高的同轴度。若为中小批生产,工件在锥堵上安装后一般中途不更换。若外圆和锥孔需反复多次互为基准进行加工,则在重装锥堵或轴套心轴时必须按外圆找正或重新修磨中心孔。
从以上分析来看,齿轮轴加工工艺过程中选择定位基准应考虑这样安排工艺过程:一开始就以外圆作为粗基准钻端面中心孔,为粗车准备定位基准;而粗车外圆则为后续加工准备定位基准:此后,为了给半精加工、精加工外圆准备定位基准,又先加工好前、后顶尖孔作定位基准;齿轮齿形加工也采用顶尖孔作为定位基准,这非常好地体现了基准统一原则,也充分体现了基准重合原则。
在轴加工的整个工艺过程中,应安排足够的热处理工序,以保证齿轮轴力学性能及加工精度要求,并改善工件加工性能。
一般在轴毛坯锻造后首先安排正火处理,以消除锻造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机加工时的切削性能。
在粗加工后安排调质处理。在粗加工阶段,经过粗车、钻孔等工序,齿轮轴的大部分加工余量被切除。粗加工过程中切削力和发热都很大,在力和热的作用下,轴产生很大内应力,通过调质处理可消除内应力,代替时效处理,同时可以得到所要求的韧性。
半加工后,除重要表面外,其他表面均已达到设计尺寸。重要表面仅剩精加工余量,这时在齿部等安排局部淬火处理,使之达到设计的硬度要求,保证这些表面耐磨性。而后续的精加工工序可以消除淬火变形。
机加工顺序的安排根据基面先行,先粗后精,先主后次的原则进行。对齿轮轴一般零件是准备好中心孔后,先加工外圆,再加工其他部分,并注意粗、精加工分开进行。在齿轮轴加工工艺中,以热处理为标志,调质处理前为粗加工,淬火处理前为半精加工,淬火后为精加工。这样把各阶段分开后,保证了主要表面的精加工最后进行,不致因其他表面加工时的应力影响主要表面精度。
在安排齿轮轴工序的次序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该轴的齿形粗加工应安排在齿轮轴各外圆完成半精加工之后,因为作为齿轮轴来讲,齿形加工是该零件加工中工作量比较大、加工难度也比较大的加工内容,其加工位置适当放后一些,可提高定位基准的定位高度,而齿形精加工应安排在该零件各外圆等表面全部加工好后进行,从而消除齿形局部淬火产生的热处理变形。
(2)外圆表面的加工顺序应先加工大直径外圆,然后加工小直径外圆,以免一开始就降低工件的刚度。
(3)齿轮轴上的键槽等次要表面的加工一般应安排在外圆精车或粗磨之后、精磨外圆前进行。如果在精车前就铣车键槽,一方面,在精车前,由于断续切削而产生振动,既影响加工质量又容易损坏刀具;另一方面,键槽的尺寸要求也难以保证。这些表面加工也不宜安排在主要表面精磨后进行,以免破坏主要表面精度。
差速器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差速器壳)、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行星轮架也就是差速器壳的材料选择:差速器壳起着支承、联接,传递扭矩的作用,因而对强度、塑性、任性要求较高。故选择铸铁材料。考虑到铸铁材料的工...
您好,GU是加强型斜齿轴,GN是普通型斜齿轴。
轮轴1.轮轴的定义: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2.轮轴的实质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支点就在轴心,轮轴在转动时轮与轴有相同的转速。3.轮轴的平衡条件:如图所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在设计中,齿轮轴的运用一般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齿轮轴一般是小齿轮(齿数少的齿轮)。
2、齿轮轴一般是在高速级(也就是低扭矩级)。
3、齿轮轴一般很少作为变速的滑移齿轮,一般都是固定运行的齿轮,一是因为处在高速级,其高速度是不适进行滑移变速的。
4、齿轮轴是轴和齿轮合成一个整体的,但是,在设计时,还是要尽量缩短轴的长度,太长了一是不利于上滚齿机加工,二是轴的支撑太长导致轴要加粗而增加机械强度(如刚性、挠度、抗弯等)。
根据轴线形状的不同,轴可以分为曲轴和直轴两类。
根据轴的承载情况,又可分为:
①转轴,工作时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是机械中最常见的轴,如各种减速器中的轴等。
②心轴,用来支承转动零件只承受弯矩而不传递扭矩,有些心轴转动,如铁路车辆的轴等,有些心轴则不转动,如支承滑轮的轴等。
③传动轴,主要用来传递扭矩而不承受弯矩,如起重机移动机构中的长光轴、汽车的驱动轴等。
齿轮轴主要承受交变载荷,冲击载荷,剪切应力和接触应力大。轴部易产生裂纹,齿部易磨损。因此对齿轮轴的心部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有较高的疲劳极限和抗多次冲击能力。表面还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性。
根据轴线形状的不同,轴可以分为曲轴和直轴两类。根据轴的承载情况,又可分为:①转轴,工作时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是机械中最常见的轴,如各种减速器中的轴等。②心轴,用来支承转动零件只承受弯矩而不传递扭矩,有些心轴转动,如铁路车辆的轴等,有些心轴则不转动,如支承滑轮的轴等。③传动轴,主要用来传递扭矩而不承受弯矩,如起重机移动机构中的长光轴、汽车的驱动轴等。
齿轮轴的加工工艺(以45号钢为例):一、毛坯下料二、粗车三、调质处理(提高齿轮轴的韧性和轴的刚度)四、精车齿坯至尺寸五、若轴上有键槽时,可先加工键槽等六、滚齿七、齿面中频淬火(小齿轮用高频淬火),淬火硬度HRC48-58(具体硬度值需要依据工况、载荷等因素而定)八、磨齿九、成品的最终检验
齿轮轴热处理工艺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上临界点(AC3或Acm)以上40~60℃或更高的温度,保温达到完全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简便、经济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二次渗碳体,且为不连续。
(1).正火加热温度
通常对于亚共析钢正火的加热温度通常为Ac3以上30~50℃,而对于中碳合金钢的正火温度正火温度通常为Ac3以上50~100℃,保温一定时间后取出喷雾冷却这种冷却方式称为高温正火。由铁碳合金相图如图6可知42CrMo的加热温度范
(2).正火加热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般由试验确定,但也有个经验公式:t = αKD t—保温时间(min) α—加热系数(min/mm) K—工件加热是的修正系数 D—工件的有效厚度(mm)
工件有效厚度的计算原则是:薄板工件的厚度即为其有效厚度;长的圆棒料直径为其有效厚度;正方体工件的边长为其有效厚度;长方体工件的高和宽小者为其有效厚度;带锥度的圆柱形工件的有效厚度是距小端2L/3(L为工件的长度)处的直径;带有通孔的工件,其壁厚为有效厚度. 一般情况下,碳钢可以按工件有效厚度每25毫米为一小时来计算,合金钢可以按工件的有效厚度每20毫米一小时来计算保温时间,加热时间应为2~3小时左右。
(3).正火的目的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锻造缺陷,使其成分均匀,硬度和韧性好,并改善材料的切削性,也为调质做好了组织准备。
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度稍大,组织较细。有些临界冷却速度(见淬火)很小的钢,在空气中冷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火性质,而称为空冷淬火。与此相反,一些用临界冷却速度较大的钢制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马氏体,淬火的效果接近正火。钢正火后的硬度比退火高。正火时不必像退火那样使工件随炉冷却,占用炉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所以在生产中一般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对于含碳量低于0.25%的低碳钢,正火后达到的硬度适中,比退火更便于切削加工,一般均采用正火为切削加工作准备。对含碳量为0.25~0.5%的中碳钢,正火后也可以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对于用这类钢制作的轻载荷零件,正火还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高碳工具钢和轴承钢正火是为了消除组织中的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42CrMo的工艺流程中的正火的主要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一般均安排在毛坯生产之后,切削加工之前,或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正火的目的是为了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切削加工性能,为淬火和最终热处理做好准备。
围为850~900℃。加热温度过低先共析铁素体未能全部溶解而达不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加热温度过高会造成晶粒粗化恶化钢的力学性能,所以我们可以选着870℃。
调质处理: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高温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间进行回火。调质可以使钢的性能,材质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其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回火索氏体(tempered sorbite)是马氏体于回火时形成的,在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来,其为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粒的复合组织。它也是马氏体的一种回火组织,是铁素体与粒状碳化物的混合物。此时的铁素体已基本无碳的过饱和度,碳化物也为稳定型碳化物。常温下是一种平衡组织。
时效处理:为了消除精密量具或模具、零件在长期使用中尺寸、形状发生变化,常在低温回火后(低温回火温度150-250℃)精加工前,把工件重新加热到100-150℃,保持5-20小时,这种为稳定精密制件质量的处理,称为时效。对在低温或动载荷条件下的钢材构件进行时效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稳定钢材组织和尺寸,尤为重要。
调质钢有碳素调质钢和合金调质钢二大类,不管是碳钢还是合金钢,其含碳量控制比较严格。如果含碳量过高,调质后工件的强度虽高,但韧性不够,如含碳量过低,韧性提高而强度不足。为使调质件得到好的综合性能,一般含碳量控制在0.30~0.50%。
调质淬火时,要求工件整个截面淬透,使工件得到以细针状淬火马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通过高温回火,得到以均匀回火索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小型工厂不可能每炉搞金相分析,一般只作硬度测试,这就是说,淬火后的硬度必须达到该材料的淬火硬度,回火后硬度按图要求来检查。
1).淬火温度的选择。
42CrMo钢,含碳量为0.42%,属于亚共析钢,含碳量为0.42%钢的Ac3为800℃,由亚共析钢淬火温度要求T=Ac3+30~50(℃)可得,淬火温度T=830~850(℃),我们可以设定在840℃。
热处理类型 正火 热处理硬度 约220HBS
加热温度℃ 870℃ 加热速度 约300℃/h
保温时间 1h 冷却速度 约20℃/s
2).淬火保温时间的确定。
根据有效长度Φ/2=80/2=40mm,可查知,保温时间要大于56min,为保证获得理想组织可选1h。
3).确定淬火介质。
根据零件使用要求,根据图7可知要求淬火后心部硬度大于HRC23时,至水冷端距离小于33mm方可达到要求,在图8中可查出之水冷端距离小于33mm的油中淬火约最大直径为87mm,符合要求(42CrMo钢的淬透性高,所以应尽量选择油淬,可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
4).确定回火温度。
不同含碳量与回火温度的曲线中(《钢的热处理》胡光立、谢希文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查出含碳量为0.4~0.5%的曲线带,再在纵坐标上查出HRC=35~40,取中值36其曲线带相交的点即为加热温度,大约为480℃
5).确定回火保温时间。
由于回火保温时间为480℃,根据经验公式可知回火保温时间大约为1~1.5h。 回火后空冷即可。
6).调质的目的。
调质使工件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即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适当配合,还可提高一定的耐磨性,以保证零件长期顺利工作。
感应淬火即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中频,频率1000HZ用于容炼,高频,用于金属表面淬火,退火,中频2.5KCHZ用于内部组织调质,热烘装,等。
感应加热淬火加热速度快,淬火质量好,较一般淬火硬度高,得到极细马氏体,且淬硬层深度易于控制,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感应加热淬火的原理是:电磁感应产生同频率的感应电流即涡流。涡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心部几乎等于零,而表面电流密度极大,称为“集肤效应”,频率愈高,电流密度极大的表面层愈薄。依靠这种电流和工件本身的电阻,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而心部温度仍接近室温,然后立即喷水冷却,使工件表面淬硬。
齿轮轴的工作能力一般取决于强度和刚度,齿轮轴经过淬火,使齿轮轴的刚度强度都提高了,从而更加耐用,质量更高。常用齿轮轴淬火设备有以下几种:
超音频淬火设备
型 号 | WH-VI-16 | 输入功率 | 16kw |
电 源 | 单相220V | 电 压 | 180-250V |
冷却水压 | 0.1Mpa | 输入电流 | 42A |
水温保护 | 55℃ | 效率 | 90% |
振荡频率 | 10-80KHz | 冷却水压 | 0.1Mpa |
外形尺寸 | 500×240×450 mm³ | 重量 | 20kg±5% |
高频淬火设备
型号 | WH-VI-50 | 输入功率 | 50KW |
输入电压 | 342V-430V | 最大输入电流 | 75A |
冷却水流量(主机) | 20L/min(0.1mpa) | 冷却水流量(变压器) | 18L/min(0.1mpa) |
振荡频率 | 15-35KHZ | 冷却水压 | 0.1-0.3Mpa |
主机体积 | 590×450×780mm3 | 变压器体积 | 420×355×450mm3 |
主机重量 | 55±5%kg | 变压器重量 | 35±5%kg |
中频淬火设备
型号 | GS-ZP-200 | 输入功率 | 200KW |
最大输入电流 | 300A | 工作电压 | 342-430V |
振荡频率 | 2-4KHz | 进水口水压 | 0.2-0.5Mpa |
主机体积 | 810*530*1780 | 分机体积 | 500*800*580 |
水温保护点 | 50℃ | 机身颜色 | 灰色+白色 |
淬火机床
最大淬火长度 (mm) | 4000 | 最大回转直径 ( mm) | ≤φ500 |
工件移动速度 ( mm/s) | 2-60 | 旋转速度 (r/min) | 25-125 |
顶尖移动速度 ( mm/min) | 480 | 工件重量 ( kg) | ≤1500 |
输入电压 ( V ) | 三相380 | 电机总功率 ( kw) | 3 |
淬火已成为现代工业中一种不可缺少,而且日益重要的加工工艺方法。因此感应淬火设备的发展也是日益壮大。选用好的淬火设备,能使工作事半功倍。
齿轮轴是齿轮油泵核心零件之一,为研究其结构的优劣对齿轮油泵使用寿命的影响。首先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齿轮油泵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在定义设计疲劳曲线(S-N曲线),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插件对齿轮轴进行疲劳分析,最终得出齿轮轴的对等应力等相关数据,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为预测齿轮油泵的疲劳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齿轮轴加工材料选择、表面化学处理、热处理、切削加工工艺等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已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实施、能保证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典型齿轮轴优化工艺。
作者:陈润松,姜永升,李忙,于建英
单位:中车北京南口机械有限公司
来源:《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
风电齿轮箱用输出齿轮轴,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生多齿折断,齿面出现大面积金属剥落,受损情况严重,如图1所示。该齿轮材质为18CrNiMo7-6,加工工艺为正火→滚齿→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磨齿。
1.试验材料及方法
(1)宏观分析
图2可以看出在齿面一侧节线附近存在较大面积大块金属剥落现象,剥落坑较大且深,且边缘轮廓较清晰但是形状不规则,凹坑断口较光滑,可见疲劳弧线。
(2)齿轮未受损区金相分析
显微组织(显微组织按TB/T 2254评定),如图3~图5所示。可以看出该输出轴齿轮表面组织(2级)与心部组织(6级)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但是其齿面和齿根位置存在严重的网状碳化物,经过测量在齿面处的网状碳化物深度为0.4mm。依据TB/T 2254测得该碳化物级别为5级,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严重的网状碳化物的存在会使渗层变脆,影响到齿轮的使用寿命。
硬度和硬化层深度,见表1,由结果可以看出该输出轴齿轮的硬度和硬化层深度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硬度和硬化层深检验表
位置 |
齿根 |
节圆 |
齿顶 |
表面硬度HRC |
58.5 |
59.0 |
59.0 |
硬化层深度/mm |
2.1 |
2.0 |
2.5 |
2.试验结果与分析
由图5~图10可以看出裂纹的方向大致平行,且在微裂纹萌生位置可以看到明显的金属塑性流动,裂纹方向与塑性流动方向一致。且在节线处可以看出表面组织存在分层现象,经过分析存在3个层次,表层白亮区为淬火马氏体组织,相邻为回火区,再向里为正常的渗层组织。
由上述结果可以判断齿面金属剥落形成原因可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在齿面出现沿着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塑性流动,愈靠近表层,塑性变形愈严重。第二阶段在塑性变形的薄弱区出现沿着塑性流动方向初始裂纹,并有向深处扩展的趋势。第三阶段为初始裂纹的扩展,当润滑油油进入裂纹后被封住, 产生很大油压, 使裂纹扩展,最终形成麻点剥落。第四阶段为剥落坑继续扩大。
裂纹产生取决于应力分布及相应部位材料的抗力,在有相对滑动的条件下,在齿面切应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产生微裂纹。经分析该输出齿轮轴的微裂纹形成方向与摩擦力方向一致,可见摩擦力对轮齿表面裂纹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齿面在啮合区应存在润滑油膜,这样会大大降低轮齿间的摩擦力,起到润滑冷却作用。而图10所示区域组织表明齿轮在运行过程中节线处受到了高温淬回火,而该高温只能来自于摩擦热,说明输出轴齿轮在实际工作中润滑冷却严重不足。同时该处组织也会降低材料表面塑性抗力,降低其接触疲劳强度,加速了裂纹的形成。
在整个啮合过程中,由于轮齿表面出现了金属剥落,使齿轮接触的精度和准确性下降,在传动过程中造成轮齿局部受载不均匀。同时点蚀和剥落的存在使齿轮的啮合扭转刚度减小,在接触位置轮毂扭矩不变的情况下,使轮齿的扭转角度变大,其中轮齿在节线附近啮合时扭转角度最大。最终影响齿轮配合,造成个别轮齿过载断裂。
3.结语
(1)润滑不良和冷却的不足,使齿面啮合部位存在较大摩擦力,是此次输出轴齿轮齿面金属剥落形成的主要原因,最终导致个别轮齿过载折断。
(2)轮齿表面存在较严重的网状碳化物,会使渗层变脆,表面接触疲劳强度降低,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建议加强对热处理过程控制,减少网状碳化物的形成。
今年9月份我们将联合上海市焊接学会
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专业委员会
组办全国焊接结构失效分析培训会
发证书
邀请众多行业专家授课
这将是提升的一次自我的机会
↙↙点击了解详情
大家好,你们身边的伙伴减速机小编又准时与大家见面分享学习了,这期我们将学习硬齿面减速机齿轮轴的制作材料,减速机每个部件生产和选择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就像我们今天说的齿轮轴一样,想要齿轮轴的寿命和性能好,从材料毛坯到加工工艺都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选择齿轮轴的材料以及加工工艺是怎么样的。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硬齿面减速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具体工作环境的不同,技术参数的不同,对硬齿面减速机的一些组成设备要求也不一样。本文通过对硬齿面减速机齿轮轴的制作材料的分析,然后就对减速机性能影响较大的部分,即驱动轴作了详细的设计说明,并对轴的加工工艺做了分析。最终设计出了一种主要用于HG减速机驱动端的齿轮轴。轴常用碳素钢和合金钢制造。碳素钢比合金钢廉价,对应力集中敏感性较低,应用更广泛。常用作轴的材料的碳素钢有35、45、和50等优质中碳钢,其中尤以45号钢的应用更广泛。为保证机械性能一般应进行调质或正火处理。硬齿面减速机轴也可以用普通的碳素钢Q235等制作,但是这种钢不适合进行热处理,所以只限于用在不重要或者载荷较小的地方。 合金钢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可淬性比较好,但对于应力集中比较敏感,价格高。重载荷或者重要的轴,要求尺寸小,重量轻的轴,要求耐磨性以及在高温等特殊环境下工作的轴,常用合金钢。常用的合金钢有20Cr、40Cr、40MnB等。另外,热处理对合金钢影响较少,所以为提高轴的刚度而采用合金钢是不能凑效的。
硬齿面减速机齿轮轴根据变形的性质和程度不同,自由锻工序可分为:基本工序,如镦粗、拔长、冲孔、扩孔、芯轴拔长、切割、弯曲、扭转、错移、锻接等,其中镦粗、拔长和冲孔三个工序应用最多;辅助工序,如切肩、压痕等;精整工序,如平整、整形等三类。由于硬齿面减速机轴的受力较为复杂、载荷较大,所以选用力学性能和质量高的锻造方法来生产毛坯。无论是手工自由锻、锤上自由锻以及水压机上的自由锻,其工艺过程都是由一些锻造工序所组成。所谓工序是指一个在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因为45钢淬透性低,故应采用冷却速度大的10%盐水溶液。硬齿面减速机齿轮轴入水后,应该淬透,但不是冷透,如果工件在盐水中冷透,就有可能使工件开裂,这是因为当工件冷却到180℃左右时,因当淬火工件快冷到该温度区域,就应采取缓冷的方法。以上就是硬齿面减速机齿轮轴的制作材料的全部内容了,下期见!
它有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为保证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之间有良好的润滑,故在其轴颈上铣有平面供润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