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实践 | 作 者 | 张万明 |
---|---|---|---|
ISBN | 9787564351328 | 页 数 | 218页 |
定 价 | 45元 | 出版社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7年1月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16开 |
第一章 卓越工程师项目立项基础及申报缘由
第一节 2013年西昌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基本情况自评
第二节 西昌学院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整改和建设情况的报告
第三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申报及获批建设情况
第二章 卓越工程师项目培养方案研究
第一节 卓越工程研究团队基本情况
第二节 卓越工程培养方案
第三章 实验实训室构建
第四章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第一节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目的与实习实训目标要求
第二节 实践教学基地与学校的责权关系
第三节 已建设完成的实习基地及基地情况
第五章 实践实验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实验教学现存问题
第二节 主要开设实践课程
第六章 实训、实验、实习项目管理与规范
第一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验、实训教学管理
第二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习教学管理
第七章 卓越工程计划中研究性人才培养与实践
第一节 西昌学院关于研究性人才培养与实践的开展情况
第二节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节 目前工科教育情况分析
第四节 针对目前现状,对研究性人才培养与实践的探索
第五节 西昌学院人才培养新思路
第八章 卓越计划教材、参考书选订及编写研究
第一节 卓越计划教材、参考书的选订
第二节 西昌学院“卓越计划”教材编写改革
第三节 两昌学院教材管理相关规范
第四节 西吕学院教材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第九章 卓越计划中大学生科研、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与实践研究
第一节 两昌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制订
第二节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制订
第三节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大学生科研案例
第十章 卓越计划项目学生素质拓展研究与实践
第一节 什么是素质拓展
第二节 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体系的构成
第四节 卓越计划项目学生素质拓展
第十一章 卓越计划素质竞赛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大学生素质竞赛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卓越计划素质拓展竞赛开展方向
第十二章 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实践
第一节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及基本要求
第三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与实践
第四节 西昌学院对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
第十三章 卓越计划学生就业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第一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形式分析
第二节 卓越计划学生就业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参考文献
本书包括十三章:第1章为工程师项目立项基础及申报缘由,第二章为工程师项目培养方案研究,第三章为实验实训室构建,第四章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第五章为实践实验项目的探索与实践,第六章为实训、实验、实习项目管理与规范,第七章为工程计划中研究性人才培养与实践,第八章为计划教材、参考书选订及编写研究,第九章为计划中大学生科研、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与实践研究,第十章为计划项目学生素质拓展研究与实践,第十一章为计划素质竞赛探索与实践,第十二章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实践,第十三章为计划学生就业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你要读博或者搞研究的话,个人感觉光学可能更有前途一些。材料科学工程这个学科毕竟存在了太长时候,要有所突破是比较难的。而光学工程 的 LED 方向 应该在未来的几年里或者一段时间有广泛的应用。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
具体要看专业方向了,先如今航天事业正火,相关的材料当然如日中天了,,加工方向也是不错的,,,就金属材料来说由于现在钢行情走低,最好还是毕业后继续深造会好些,,,希望能帮到你
环境材料学是贵州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文章首先阐述了开设环境材料学课程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学校环境材料学课程的开设情况,然后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以期为材料类专业环境材料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福建工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401 二、招生对象: 全日制高中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紧扣福建省地方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发展战略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培养具有 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好综合素质,能为福建省 的制造业和材料加工产业技术升级、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快速发展的建材行业培养所需的从 事金属材料、功能材料、建筑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加工、检测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 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六、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材料制备与加工、 性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 掌握材料的成分、 制备方法与组织结构和性能之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
教高函〔2013〕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经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审定,现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印发给你们。请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参照本通用标准,结合各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
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
2013年11月28日
内容简介
工程哲学是关乎工程活动的根本观点和普遍规律的学问,它对工程实践和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也是作为造物主体的卓越工程师所必备的工程素养和哲学智慧。本书从若干工程哲学范畴和工程素质构成要素出发,就大工程时代与卓越工程师大工程素质的养成、工程知识与卓越工程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工程意识与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的培养、工程实践与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的训练、工程创新与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提升、工程精神与卓越工程师工程精神的培育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全书共分六章,计35.6万字。
本书的阅读对象包括工程教育界和工程哲学界的专家学者、工程界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工科院校特别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和专业的广大师生。本书与另一本在同一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工程哲学与工程教育》构成姊妹篇,两书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中国工程哲学的奠基人(也是工程教育哲学的首倡者)、中国科学院科技哲学博士点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教授李伯聪为本书作了序,他认为:本书“把工程哲学和工程教育研究结合起来,成为在这个新方向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要成果,必须给予高度评价。”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