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第二节 沉积岩石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沉积岩石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四节 沉积岩的分类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第一节 母岩的风化作用--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
第二节 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三节 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四节 沉积后作用及共阶段的划分
第二篇 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
第三章 碎屑万分
第一节 碎屑成分
第二节 填隙物成分
第三节 化学成分
第四章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
第一节 碎屑颗粒的结构
第二节 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
第三节 孔隙结构和结构成熟度
第四节 粒度分析
第五章 碎屑的构造和颜色
第一节 沉积构造的分类
第二节 层理
第三节 层面构造
第四节 变形构造
第五节 化学成因构造
第六节 生物成因的构造
第七节 碎屑岩的颜色
第六章 砾岩和角砾岩
第一节 砾岩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砾岩的分类
第三节 砾岩主要成因类型
第七章 砂岩及粉砂岩
第一节 砂岩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砂岩的分类
第三节 石英砂岩类
第四节 长石砂岩类
第五节 岩屑砂岩类
第六节 杂砂岩类
第七节 粉砂岩类
第八节 砂岩油气储集性能及研究方法
第八章 粘土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粘土岩的物质万分
第三节 粘土岩的结构、构造和颜色
第四节 粘土岩的分类和沉积后变化
第九章 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第一节 压实和压溶作用
第二节 胶结作用
第三节 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第四节 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
第五节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及其主要标志
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
第一节 火山碎屑岩的成分
第二节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及颜色
第三节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及命名
第四节 主要岩类及其特征
第五节 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其标志
第三篇 碳酸盐岩
第十一章 碳酸盐岩概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碳酸盐岩的成分及颜色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组成
第四节 碳酸盐岩的构造
第十二章 石灰岩
第一节 石灰岩的结构分类
第二节 石灰岩的主要类型
第十三章 白云岩
第一节 白云岩岩类学
第二节 白云的生成机理
第三节 白云岩的成因分类
第十四章 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第四篇 其他沉积岩及矿产
第十五章 其他沉积岩及矿产
第五篇 碎屑岩和碳和碳酸盐岩沉积相
第十六章 沉积相概念及综合分类
第十七章 山麓一洪积相
第十八章 河流相
第十九章 湖泊相
第二十章 三角洲相
第二十一章 障壁岛、潟湖、潮坪和河口湾相
第二十二章 海相组沉积相
第二十三章 深水牵引流沉积
第二十四章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二十五章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第二十六章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
第二十七章 礁和礁相
第二十八章 海相深水碳酸盐沉积
第二十九章 湖泊碳酸盐沉积
第三十章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附录 油区相古地理研究方法提纲
参考文献
本书是我国石油高等院校地质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石油工程等理工科专业沉积岩石学课程规划教材,是在1982年第一版、1992 年第二版和2001 年第三版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全书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沉积岩石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介绍了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相模式。该教材内容丰富、概念清楚、图书并茂、理论联系实际、可读性强,反映了近期沉积岩石学、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的新进展。 本书除供石油、地矿等高等院校有 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沉积相教学需要外,亦可供其他专业教学及广大地学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沉积岩石学\"课程是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为了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教学团队中存在的问题为例,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指出,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教学设计朝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建构主义知识观、认识论和教学观的分析,结合\"沉积岩石学\"学科特点,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真实性、先备性、整体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提出了改革方案。认为应从学习的核心任务、学科知识结构和实验、实践教学3方面修订和编排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及其性质提出发现学习、接受学习和批判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真实教学情境设置、学生原有水平确定、学习方法落实、新知识建构、技能培养和教学测评完成教学过程的6个步骤。
石油地质学与流体力学、有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等有密切的关系。例如,这些学科的发展,以及色谱、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和同位素分析等技术的广泛采用,为解决石油成因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一些重要的油气藏与河道砂、三角洲砂、沉积砂和礁密切相关。而这些类型的砂体和礁的分布受沉积体系的控制,因此,只有通过研究沉积岩石学和岩相古地理才能确定储集岩分布的有利地带。
石油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关系十分密切。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受盆地区域构造和局部构造条件的控制,要想成功地找到与背斜构造、断裂构造,以及不整合面有关的油气田和油气聚集带,就必须深入掌握有关构造地质学的知识。
内 容 简 介
作者根据多年讲授沉积岩石学的经验,将课程中最成熟、最实用的内容编成了这本教学参考书。本书以阐
述常见沉积物为主,充分利用图表的形式和"烹调要诀"那样的分析技术为特点,作为一般教科书的补充。主
要内容包括沉积环境、沉积过程、沉积构造、碎屑沉积物的结构和成分、沉积碳酸盐、蒸发盐岩、铁质岩等,
还编入了测井简介、图件种类和野外工作建议等专门章节及示范性的两个课程练习。
本书除作为地质专业教学用书外,还可作为石油、煤田等沉积地质、沉积矿产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
参考手册。
《工程地质学》、《采油工程》、《测井地质学》、《地球物理测井》、《沉积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学》、《油气盆地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地层及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勘探》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油气、固体矿产、煤及煤层气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工程地质勘查与地质灾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