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
书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上、下册)
作者:薛果夫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1
ISBN:9787562523055
字数:700000
页码:共两册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0487301
本书分上、下册,共4篇。书中所论述的技术要点是:①结晶岩风化分带标准、手段和方法;②坝基弱风化岩体的特性与利用;③坝基裂隙性结晶岩体深层抗滑稳定确定性模式的研究与评价;④复杂形态的深挖长大高陡边坡的稳定、总变形与时效变形研究与评价;⑤深陡开挖影响下卸荷岩体的力学与工程特性研究及其利用;⑥深厚河床覆盖层中多层坚硬块球体的勘察与分析;⑦复杂形态的河槽高陡槽壁的勘察及其与高水头深防渗墙接头方式研究。
这些问题制约着建筑物的设计方案、施工工期及处理措施,影响工程运行安全,关系工程成败。有的课题当时国内外尚无成功的先例。例如,下游有高陡临空面的坝基裂隙岩体深层抗滑稳定,是困扰国内外大坝专家和地质师的难题,历来采用结构面极端连通假定或统计概率法框算,前者将导致过度开挖和处理,后者可能产生安全隐患。
上册第一篇大坝及电厂
第一章勘察研究概况第二章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地形地貌
第二节地层岩性
第三节断裂构造
第四节岩体风化
第五节水文地质
第六节岩体结构与岩体质量
第七节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第三章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第一节弱风化岩体利用与建基面选择
第二节坝基抗滑稳定
第三节坝基不均匀变形
第四节泄洪坝下游的冲刷
第五节坝基渗漏与防渗排水
第四章左岸厂房坝段及非溢流坝段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第一节左岸非溢流坝段
第二节左岸厂房坝段
第五章泄洪坝段及左、右导墙坝段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第一节泄洪坝1#一12#坝段
第二节泄洪坝13#一23#坝段
第三节左导墙坝段及左导墙
第四节右导墙坝段及右导墙第六章右岸厂房坝段及非溢流坝段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第一节右岸厂房15#一20#机组及安Ⅲ坝段
第二节右岸厂房21#一26#机组坝段
第三节右岸非溢流坝段
第七章电站厂房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第一节左岸电站厂房
第二节左岸电站引水渠及尾水渠
第三节右岸电站厂房
第四节右岸电站引水渠及尾水渠
第八章工程处理的地质建议
第一节基础工程处理的建议
第二节边坡工程处理的建议
第二篇二期上游横向围堰
第一章勘察研究概况
第二章一般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地形地貌及河床冲淤变化
第二节地层岩性
第三节断裂构造
第四节岩体风化
第五节岩体透水性
第六节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第三章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第一节枯水河床基岩深槽问题
第二节堰基细砂层振动液化与渗透稳定性问题
第三节堰基渗透性及防渗体设置深度问题
第四节堰基渗漏量
第五节堰基下块球体分布及对防渗墙造孔的影响
第四章各段堰基工程地质评价
下篇第三篇永久船闸
第一章勘察研究概况
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综述
第一节地形地貌
第二节岩性
第三节断裂构造
第四节岩体风化
第五节岩体结构
第六节水文地质
第七节地应力及地震动参数
第八节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建议参数
第三章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
第一节边坡工程概况
第二节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分析
第三节边坡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第四节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第五节边坡开挖及加固处理的建议
第四章重要建筑物及典型部位的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闸首稳定性分析
第二节中隔墩稳定性分析
第三节输水主廊道及竖井围岩稳定性分析
第五章各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第一节上游引航道
第二节闸室段
第三节下游引航道、隔流堤
第四篇垂直升船机
第一章勘察研究概况
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综述
第一节地形地貌
第二节岩性
第三节断裂构造
第四节岩体风化
第五节岩体结构和岩体质量
第六节水文地质
第七节地应力及井温
第八节岩体(石)物理力学性质
第三章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第一节上闸首闸基的抗滑稳定问题
第二节北侧高边坡的稳定性
第三节岩体渗漏及防渗
第四节基础岩体的不均匀变形问题
第四章各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第一节上游引航道段
第二节升船机上闸首
第三节上闸首边坡
第四节承船厢室及承重塔柱
第五节下闸首
第六节下游引航道
第五章各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第一节主要地质缺陷的基础处理
第二节高边坡的加固处理措施
图版集2100433B
在长江的上中游的分界处,主要作用是防洪、发电。灌溉
1、防洪: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
主要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矛盾。建设长江三峡等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就是要在洪水期拦蓄洪水减小洪峰流量(降低洪涝灾害),在枯水期加大水资源的供应(减少干旱的威胁)。 从2006年起到2007...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内容简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上下册)》分上、下册,共4篇。书中所论述的技术要点是:①结晶岩风化分带标准、手段和方法;②坝基弱风化岩体的特性与利用;③坝基裂隙性结晶岩体深层抗滑稳定确定性模式的研究与评价;④复杂形态的深挖长大高陡边坡的稳定、总变形与时效变形研究与评价;⑤深陡开挖影响下卸荷岩体的力学与工程特性研究及其利用;⑥深厚河床覆盖层中多层坚硬块球体的勘察与分析;⑦复杂形态的河槽高陡槽壁的勘察及其与高水头深防渗墙接头方式研究。 这些问题制约着建筑物的设计方案、施工工期及处理措施,影响工程运行安全,关系工程成败。有的课题当时国内外尚无成功的先例。例如,下游有高陡临空面的坝基裂隙岩体深层抗滑稳定,是困扰国内外大坝专家和地质师的难题,历来采用结构面极端连通假定或统计概率法框算,前者将导致过度开挖和处理,后者可能产生安全隐患。2100433B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_T程地质勘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初步设计勘察完成于1993年,前期勘察历经40余年。工程于1994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2002年6月竣工,并由水利部组织了工程竣工验收。2004年12月,经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委员会评定,万家寨水利枢纽丁程设计获金质奖,工程地质勘察获银质奖。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段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有关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几代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满足了各个阶段规2100433B
本书介绍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单项工程技术设计阶段水力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内容包括:泄洪建筑物与厂房总体布置;施工导流方案确定;泄水建筑物具体布置与下游消能防冲;表孔体型与长短闸墩方案比较;深孔体型与防水流空化空蚀及掺气减蚀措施;导流底孔长、短管方案比选、体型及截流水头;电站进水口流态与水头损失;下游高导墙的流激振动等。这些主要研究成果已被设计采纳,较好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有关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