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长江师范学院物理学及电子信息工程系 | 成立时间 | 1977年 |
---|
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是我系学生工作的特色。管理就是服务,以学生为本、以引导为主、以系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为先导,关爱尊重学生。办学水平要靠学生的综合素质来体现等已成为系领导和全系教师的共识。系上建有多个学生社团,有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有定期、不定期的学术讲座。
我们热忱地欢迎全国各地热爱物理及电子专业的青年学生到我系学习,我们将尽全力帮助你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近年来,我系教师的科研成果比较显著:先后在《物理学报》、《光学学报》、《光子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激光杂志》、《激光技术》、《仪器仪表学报》、《四川大学学报》、《重庆大学学报》、《南昌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电视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权威核心刊物、核心刊物和其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3篇、CA收录5篇;正在进行和已完成的市级项目5项、院级科研项目三十余个。
1992年获四川省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实验室”称号;2000年通过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的重庆市高等学校合格实验室评估。现有普通物理、近代物理、电子技术、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凝聚态物理、电子实习基地和计算物理平台等八个门类实验室,使用面积3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约700余万元。另外,我系还建有院级重点学科资料室,藏有1000余册相关书籍和相关学术刊物,并配有多台文献资料检索计算机。
你好,我也是读这个专业,不同的学校分系是不同。一般是信息系。有的学校还归类为电子信息工程系。希望能帮到你 ,这个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专业课有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 数字一体化 单片机原来 EDA 电...
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廊坊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5万平米,现有中专专业17个,大专专业2个,教学班近百个,在校生4500人...
全国排名12具体学校介绍查百度百科首先上海人以前看不起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拿上海的钱,的嘴短,于是给上海的本一垫底。但是现在,他们突然发现他们或者他们的孩子已经考不上上海大学了。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忽略了...
1 电子信息工程系建设规划 (2005.8-2008.7)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更好地适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 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 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结合本系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需要,特制订电子信息工程系 2005-2008年建设规划。 一、电子信息工程系现状 ㈠、专业建设现状 现有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 技术 5个中职专业,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 2个 3+2高职专业。其中计算机类专业始 办于 1999 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及教学设备等各方面还不是 很成熟、完善。 目前全系在册学生有 18个班 515人,其中 3+2高职生 4个班 145人。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闽江学院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以下简称“电子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为例,通过开放“创新实验室”、设立科技类社团、打造品牌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举措,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旨在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梧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5个本科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4个高职高专专业。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
内江师范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为内江师范学院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内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2008年更名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正式更名为工程技术学院。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人类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奠定了人类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基础。
● 1900~1926年 建立了量子力学。
● 1926年 建立了费米-狄拉克统计。
● 1927年 建立了布洛赫波的理论。
● 1928年 索末菲提出能带的猜想。
● 1929年 派尔斯提出禁带、空穴的概念,同年贝特提出了费米面的概念。
● 1947年 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开始。
● 1957年 皮帕得测量了第一个费米面超晶格材料纳米材料光子。
● 1958年 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
●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
物理与物理技术的关系:
● 热机的发明和使用,提供了第一种模式:技术 —— 物理 —— 技术
● 电气化的进程,提供了第二种模式:物理 —— 技术 —— 物理
当今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两种模式并存,相互交叉,相互促进。“没有昨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今日的技术革命”。例如:核能的利用、激光器的产生、层析成像技术(CT)、超导电子技术、粒子散射实验、X 射线的发现、受激辐射理论、低温超导微观理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几乎所有的重大新(高)技术领域的创立,事先都在物理学中经过长期的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