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长江口滨海盐土中重金属的转化迁移规律及其环境效应 | 依托单位 | 复旦大学 |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项目负责人 | 高效江 |
海岸带地区的滩涂围垦土壤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但较少有研究聚焦围垦农作土壤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行为特征。本文以长江口崇明东滩围垦土壤和潮滩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Cu、Cr、Ni、Zn和Pb等重金属含量、赋存形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不同围垦年代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模拟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潮滩沉积物中盐分和金属离子的迁移转化机制,评价了崇明东滩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为长江口地区滩涂围垦土壤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崇明东滩潮滩重金属含量最高,1998垦区土壤Cu,Zn和Pb含量较滩地下降;1960垦区和1990垦区,土壤中Cu、Cr、Zn和Pb的含量较围垦前增加;围垦过程对Ni的影响不大。崇明东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重金属潮滩历史沉积背景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与细颗粒物组分、pH值和盐度等因子密切相关。 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影响显著,水稻田和旱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林地土壤。形态分析表明Cr、Zn、Cu、Ni和As主要以残渣态为主,Pb和Cd的非残渣态所占比例较高,生物活性相对更高。总体上,土壤重金属活性的变化趋势为:潮滩>旱地>水旱轮作>林地。滩涂湿地围垦后,土壤演化过程和围垦土壤不同利用阶段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在逐渐下降,其中旱作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相对较高。3)模拟试验研究了长期淹水条件(R1)、干湿交替(R2)和田间持水(R3)等三种水分条件下,潮滩沉积物孔隙水中盐分离子和金属离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三种水分条件下孔隙水中盐分离子呈明显降低趋势。在R2条件下孔隙水中盐分离子浓度降低速率最快,Fe,Mn浓度呈现周期性波动,而Cu、Pb和Zn的含量逐渐降低。在R1下,重金属Cr、Cu、Zn和Pb的还原态显著减少而可交换态显著增加。在R2干湿交替条件下,Cr、Cu、Zn 和Pb的可交换态和还原态以及Cu的氧化态呈显著减少。采取干湿交替的水分条件有利于潮滩围垦后降低土壤盐分和降低重金属有效性。
我国滨海盐渍土规模大,是沿海地区重要的土地资源。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长江口地区也面临巨大的环境威胁。因此,开展滨海盐渍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项目拟重点研究长江口滨海盐土发育和演化过程中主要污染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转化迁移机制,旨在阐明不同成土阶段、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Zn、Cu、Pb、Cd等)重金属形态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不同水分条件下滨海盐土环境中重金属、铁、硫等形态的动态转化及其交互影响机制;模拟研究酸雨降水过程中盐分离子和重金属的淋溶迁移规律;探讨城市活性污泥对滨海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评价该地区盐渍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效应,为长三角地区的滨海盐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污泥重金属的处理 污泥重金属的危害不仅与其含量有关,还与其存在形态密切相关。相应地的处理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将污泥中的重金属固定或者隐定,另一种方式是将重金属从污泥中去除。对前者来说,重金属仍存在于...
一、土壤重金属危害1、影响植物根和叶的发育。2、破坏人体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骨骼系统等,如水俣病等。3、污染饮用水。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1、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是环境长期、潜在的污染物;2、因土...
1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概述 茶叶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的前处理一般是除去茶叶中的有机成分,保留包括所需要检测的重金属元素在内的无机成分。1.1 传统方法 传统方法一般分为灰化法[1-2]和消化法[...
不同污泥处置方法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不同污泥处置方法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 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是污泥处置及其资源化利用中的主要限制因素,从污泥的土地利用、焚烧及制作建材三方面,论述了污泥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价了上述3种污泥处置方...
为揭示城市污水中痕量重金属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迁移和去除规律,笔者以福州市两个典型的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水处理过程中Ni、Cu、Cd、Hg、Pb 5种痕量重金属的含量、分布、迁移和去除规律。结果表明:1两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各重金属指标含量均较低,出水均能达到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2污水处理厂Ⅰ所采用的CASS工艺对Ni、Cd、Hg、Pb的去除率分别为49.00%、3.13%、59.46%、9.69%,总去除率大小顺序为Hg>Ni>Pb>Cd;3污水处理厂Ⅱ所采用的A/O工艺对Ni、Cu、Cd、Pb的去除率分别为53.02%、38.24%、82.96%、75.63%,总去除率大小顺序为Cd>Pb>Ni>Cu,相比CASS工艺,去除效果较好;4CASS工艺每日可处理Ni、Cd、Hg、Pb的质量分别为0.160 5、0.001 0、0.022 0、0.012 5 kg;A/O工艺每日可处理Ni、Cu、Cd、Pb的质量分别为0.172 5、0.078 8、0.075 0、0.583 5 kg,日处理能力较高。
批准号 |
20277024 |
项目名称 |
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分布、迁移规律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B0603 |
项目负责人 |
王伟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清华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3-01-01 至 2005-12-31 |
支持经费 |
21.5(万元) |
本课题以我国垃圾焚烧飞灰为对象,对飞灰中重金属的宏观及微观分布、化学形态、稳定化/固化机理、稳定化产物长期浸出特性等开展系统研究。掌握焚烧飞灰及其稳定化产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提出飞灰稳定化处理可靠性及稳定化产物填埋处置长期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为建立我国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及安全处置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2100433B
《土壤-植物系统中Cd等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对重金属Cd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植物系统中的Zn-Cd交互作用对Cd迁移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磷肥、钾肥陪伴阴离子、磷矿粉、新型生物可降解螯合剂等对土壤-植物系统中Cd等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新型生物可降解螯合剂与AM菌根联合在植物修复Cd等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发挥的作用;Cd等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评价研究,最后就影响Cd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阐述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