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整治,为综合开发长江口水利资源进行治理的工程。根据长江河口存在通海航道拦门沙水深不足、南支河段河势不稳、北支淤浅萎缩咸潮倒灌、盐水入侵影响淡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防潮和水利排灌未达标准等问题,编制成《长江口综合开发整治规划》,包括航道整治规划、北支综合开发整治规划、水利和土地围垦规划、淡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生态保护和治导线规划。其中以航道整治为重点,采用双导堤及其内侧的束水丁坝、疏浚与吹填围垦相结合的治理措施。治理航道总长86.10千米、修筑导堤长97.2千米(北导堤49.2千米,南导堤长48千米)、束水丁坝19座、分流口工程4.6千米、疏浚挖槽长度84.09千米,工程全部完成后,航道水深预期达到12.5米、宽度350~400米。
河豚中最名贵的是一种称为“虎豚”的鱼种`价格很贵`是极品`野生的价格都在 1000快左右1公斤 `今年的养殖河豚的价格都趋于跌势。一般的饲养的4-6千克...
河豚攻击性强 大的河豚,有常见的“潜水艇”,便宜,几元一只都有 不常见的,火焰麒麟狗头之类的,几百几千一只不等
中国长江三峡风景极佳,水能资源丰富,久已闻名于世。7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大纲》中提出修建三峡工程。后来许多水利专家前往勘察,都认为工程巨大,难于修建。1944年美国政府主动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愿...
在概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起珠江河口开展的整治工程后,认为整治工程加强了河道的泄洪能力,但限制了行洪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咸潮沿河道上溯;对河口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借鉴了荷兰进行河口整治的经验,建议应在考虑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更为合适的河口整治方法。
针对珠江河口泄洪存在的新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的泄洪整治规划基本思路是全面提高口门的泄洪能力,适度调整网河分流比,降低泄洪水位,减轻网河区腹部高风险区的防洪压力,不断改善河道生态与环境和主要内涝区的排水条件。珠江河口泄洪整治总体布局是巩固磨刀门在分泄流域洪水中的主导地位,维持鸡啼门、虎跳门的排洪能力,适度加强洪奇门的排洪作用,适当调整横门、蕉门口主支汊的分流比,维持东、西潮汐通道的现状承泄洪水功能。
【学员问题】河道整治规划潮汐河口段整治基本要求?
【解答】1、潮汐河口段的整治包括堤防的防护、保滩护岸、塞支强干、洲滩并岸、河势控制、导流输沙、航道整治、河槽疏浚和防咸潮上溯等方面。
2、潮汐河口段的整治工程应根据径流、潮汐、台风等动力因素,地形、地质等河床边界条件,以及河口的形态进行设计。
3、堤防的防护应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防护措施可采用坡面护坡、滩面植树种芦、堤前设置顺坝、潮间带种草促淤等。
4、潮汐河口段堤防的防护应采用抗冲性强、整体性强、消浪效果好、经久耐用的护坡工程。
5、堤前滩地较宽的堤防,可在滩面上种植防浪林或芦苇等;在平均潮位以上的潮间带,可根据气候、咸度等条件种植红树林、大米草或互花米草等。
6、对于堤前滩地较窄的堤防,可设置与堤岸线基本平行的顺坝;在波浪作用很强的情况下,需根据消浪要求在顺坝迎浪面设置不同尺寸的混凝土异形块体。
7、在深槽靠岸、堤外无滩、堤岸合一的险工堤段,堤防的防护工程要进行专项设计;在能够退堤的堤段,宜采用退堤措施。
8、对径流作用强的多沙弱潮河口,在河床中因泥沙淤积形成“悬河”的情况下,应采取人工与自然放淤相结合的措施,淤填堤河低洼地带,淤堵滩地串沟。
9、潮汐河口的围堤工程,应根据整治规则的堤线,在自然淤积和人工促淤增高滩面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实施围滩。在围堤达到规划整治线时,应按防护措施进行防护设计。
10、在潮汐河口实施的保护滩岸的护岸工程、洲滩并岸或塞支强干的堵汊工程和锁坝工程、维护平面形态稳定的河势控制或控导工程和导流排沙入海的导流堤工程,应统筹兼顾防洪、航运、淡水和土地资源利用、岸线开发利用等,满足近期和远景的要求。在综合规划中必须确定中水河槽整治线,分阶段逐步实施。
11、深槽靠岸、近岸水流流速较大的滩岸,宜采用平顺型护岸;受涨落潮流往复作用且近岸水深不大的滩岸,宜采用丁坝护岸;风浪作用下侵蚀的滩岸,在滩岸前浅水区宜采用顺坝消浪,在坝岸之间也可设置隔坝(格坝)。
12、堵汊工程宜设计为透水型,堤顶高程为滩面的平均高程。
13、塞支强干或控制汊道分流比的锁坝工程可以设计为透水型或不透水型,坝顶高程为平滩面或低于滩面。
14、河势控制工程和控导工程应按照规划整治线,采用平顺护岸工程、丁坝工程和导流顺坝工程等组合进行平面布置设计。
15、导流堤工程布置在河槽两侧滩地上,上端应与上游河段河势平顺衔接,下端应与外海地形畅通。
16、潮汐河口的枯水河床整治包括导流导沙入海的拓挖深槽,改善入海航行条件的航道整治,满足引水条件的稳定枯水分流或局部疏浚,以及满足生态环境要求等其它整治。
17、潮汐河口的枯水河床整治工程应在中水平滩河床整治河势控制基础上按选槽规划的整治线进行设计。整治措施宜采用多种整治工程与疏浚工程相结合的方法。
18、兴建挡潮闸工程,闸址宜设置靠近口外;采取束窄工程,可减少进潮量并使涨落潮流路归一,能缩短咸水上溯距离。
19、多沙河流潮汐河口段除对现行流路进行整治外,还应规划若干条备用流路。
20、对大江大河的河口段整治,水流泥沙运动比较复杂的河口段整治,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的河口段整治,都应在河口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河口段河道特性和演变趋势,开展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和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工作,论证比选整治工程方案,满足河口段近期和远景整治任务的要求。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1、潮汐河口段的整治包括堤防的防护、保滩护岸、塞支强干、洲滩并岸、河势控制、导流输沙、航道整治、河槽疏浚和防咸潮上溯等方面。
2、潮汐河口段的整治工程应根据径流、潮汐、台风等动力因素,地形、地质等河床边界条件,以及河口的形态进行设计。
3、堤防的防护应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防护措施可采用坡面护坡、滩面植树种芦、堤前设置顺坝、潮间带种草促淤等。
4、潮汐河口段堤防的防护应采用抗冲性强、整体性强、消浪效果好、经久耐用的护坡工程。
5、堤前滩地较宽的堤防,可在滩面上种植防浪林或芦苇等;在平均潮位以上的潮间带,可根据气候、咸度等条件种植红树林、大米草或互花米草等。
6、对于堤前滩地较窄的堤防,可设置与堤岸线基本平行的顺坝;在波浪作用很强的情况下,需根据消浪要求在顺坝迎浪面设置不同尺寸的混凝土异形块体。
7、在深槽靠岸、堤外无滩、堤岸合一的险工堤段,堤防的防护工程要进行专项设计;在能够退堤的堤段,宜采用退堤措施。
8、对径流作用强的多沙弱潮河口,在河床中因泥沙淤积形成“悬河”的情况下,应采取人工与自然放淤相结合的措施,淤填堤河低洼地带,淤堵滩地串沟。
9、潮汐河口的围堤工程,应根据整治规则的堤线,在自然淤积和人工促淤增高滩面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实施围滩。在围堤达到规划整治线时,应按防护措施进行防护设计。
10、在潮汐河口实施的保护滩岸的护岸工程、洲滩并岸或塞支强干的堵汊工程和锁坝工程、维护平面形态稳定的河势控制或控导工程和导流排沙入海的导流堤工程,应统筹兼顾防洪、航运、淡水和土地资源利用、岸线开发利用等,满足近期和远景的要求。在综合规划中必须确定中水河槽整治线,分阶段逐步实施。
11、深槽靠岸、近岸水流流速较大的滩岸,宜采用平顺型护岸;受涨落潮流往复作用且近岸水深不大的滩岸,宜采用丁坝护岸;风浪作用下侵蚀的滩岸,在滩岸前浅水区宜采用顺坝消浪,在坝岸之间也可设置隔坝(格坝)。
12、堵汊工程宜设计为透水型,堤顶高程为滩面的平均高程。
13、塞支强干或控制汊道分流比的锁坝工程可以设计为透水型或不透水型,坝顶高程为平滩面或低于滩面。
14、河势控制工程和控导工程应按照规划整治线,采用平顺护岸工程、丁坝工程和导流顺坝工程等组合进行平面布置设计。
15、导流堤工程布置在河槽两侧滩地上,上端应与上游河段河势平顺衔接,下端应与外海地形畅通。
16、潮汐河口的枯水河床整治包括导流导沙入海的拓挖深槽,改善入海航行条件的航道整治,满足引水条件的稳定枯水分流或局部疏浚,以及满足生态环境要求等其它整治。
17、潮汐河口的枯水河床整治工程应在中水平滩河床整治河势控制基础上按选槽规划的整治线进行设计。整治措施宜采用多种整治工程与疏浚工程相结合的方法。
18、兴建挡潮闸工程,闸址宜设置靠近口外;采取束窄工程,可减少进潮量并使涨落潮流路归一,能缩短咸水上溯距离。
19、多沙河流潮汐河口段除对现行流路进行整治外,还应规划若干条备用流路。
20、对大江大河的河口段整治,水流泥沙运动比较复杂的河口段整治,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的河口段整治,都应在河口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河口段河道特性和演变趋势,开展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和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工作,论证比选整治工程方案,满足河口段近期和远景整治任务的要求。
【学员问题】支流河口浅滩整治一般规定?
【解答】支流河口浅滩的整治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汇流角,改善汇流条件,增强浅区冲刷能力。具体工程措施应符合要求:
一、当支流无通航要求时,可在汇流嘴建导流顺坝,以减小汇流角,并按有利于冲刷干流浅区的原则,合理布置整治线和建筑物。导流顺坝的整治水位应通过专题论证确定。
二、当干、支流均有通航要求时,除采取措施减小汇流角外,还应根据支流是在干流凹岸或凸岸入汇等不同情况,统筹规划干、支流整治线走向,并按兼顾干、支流的原则,布置整治建筑物。当汛期汇流口淤沙量大时,宜适当提高整治水位,必要时结合疏浚。
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过充分技术经济论证,也可将支流河口改道,使入汇条件获得明显改善。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