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慈石 | 拼音 | cí shí |
---|---|---|---|
注音 | ㄘㄧˊ ㄕㄧˊ |
2、光慈菇山慈菇所含秋水仙碱及其加入稀氨溶液后的合成物秋水仙碱,均有与长春碱相似的抗肿瘤作用。秋水仙碱还有镇静催眠协同作用。此外,本品尚有止咳、平喘及止痛作用。
主治功效 功能主治: 散结,化瘀。治咽喉肿痛,瘰疬,痈疽,疮肿,产后瘀滞。 ①《岭南采药录》:治瘰疬结核、痨伤,和猪肉煮食。 ②《河南中药手册》:败毒。治产后血闷攻心。 ③《中药材手册》:行血,解百...
慈姑是对的。慈姑又名燕尾草、剪刀草,属泽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2012年土建造价员招生简章 土建造价员培训班从零开始,循环上课,资深老师任教,讲解全面,确保每位学 员都能学到知识。考前模拟练习让学员掌握考试技巧;划分重点、难点,确保学 员通过率。 一、报考条件: (一)本市普通高等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专业应届毕业生; (二)取得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三)取得其他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从事工程造价活动满 1年。 二、报名资料: (一) 1、身份证复印件 1份加盖公章(须写上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号); 2、学历证书复印件 1份加盖公章; 3、一寸彩色照片 2 张; (二)本市普通高等学校工程造价专业、 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专业应届毕业生须提 交由所在学校盖章的考试申请表一份、 身份证复印件、 学生证复印件、 学籍证明 复印件各一份并加盖所在学校印章,一寸彩照 1张。 三、学习内容:法律法规、识图、基础知识、定额计算规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铁》:“是铁与金银同一根源也。今取慈石碎之,内有铁片,可验矣。”
唐·方干《新安殷明府家乐方响》诗:“葛溪铁片梨园调,耳底丁东十六声。”参见“铁片大鼓”。
磁铁矿石,又称慈石、磁石、玄石,是指从磁铁矿出来的石头。
磁铁矿的化学成分为Fe3O4,晶体属等轴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因为它具有磁性,中国古代又称为慈石、磁石、玄石。完好单晶形呈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呈菱形十二面体时,菱形面上常有平行该晶面长对角线方向的条纹。
集合体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颜色为铁黑色,条痕呈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摩氏硬度5.5-6,比重4.8-5.3。具强磁性,是矿物中磁性最强的,能被永久磁铁吸引,中国古代的指南针“司南”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制成的。
磁铁矿分布广,有多种成因。
岩浆成因矿床以瑞典基鲁纳为典型;
火山作用有关的矿浆直接形成的以智利拉克铁矿为典型;
接触变质形成的铁矿以中国大冶铁矿为典型;
含铁沉积岩层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铁矿,品位低规模大,俄罗斯、北美、巴西、澳大利亚和中国辽宁鞍山等地都有大量产出。
磁铁矿是炼铁的主要矿物原料,也是传统的中药材。2100433B
矿床研究起源于矿业生产,大致可分3个时期:
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开采铜、金与沥青,并出现铜锡为主的青铜制品。中国 战国时代,采冶范围已扩展到银、铅、汞、铁和少许铬,并开始使用煤(当时称“石涅”)和钻取油气以熬卤。晋朝有以铜镍制白铜的记载。古代采矿实践积累了初始矿床地质知识。《管子·地数篇》中记载: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这是矿床金属分带和地表次生淋滤现象的简明概括。与此同期,古希腊 哲学家 柏拉图曾设想矿石之喷发成因;而斯特拉波则将地球生长矿石与神秘“金树”所结果实类比。
16世纪是矿床地质学创建之始,1556年G.阿格里科拉在《论金属》中提出矿脉是从循环于裂隙的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稍晚丹麦 N.斯泰诺等认为是地球内部的喷气作用从深部带动金属上升而沉淀在裂隙中。1770~1773年C.T.德利乌斯等人提出扩散上升水从其经过的岩石中溶解分散的金属微粒而形成含矿溶液,这实质上是侧分泌和次生作用等成矿学说的萌芽。18世纪晚期,火成论者J.赫顿和水成论者A.G.维尔纳的两种对立观点和长期论战统治了矿床地质学的思路。
1841年法国 G. -A. 多布雷开始以实验方法研究矿床。1847年法国博蒙提出多数矿床是火成活动的一个相,强调热水溶液矿化作用,德国C.G.C.比肖夫开始引用化学原理到矿床研究中,初步提出大气水侧分泌理论。
1859年 B.von科塔论述了温度、压力与表生作用对矿物分带的制约。
20世纪初,矿床地质学已成为科学的重要分支。
1900年洛奈报道了矿脉中矿物组分向下变化分带后,又于1905年初步提出成矿系列的概念。
1901年F.L.兰塞姆等人确认构造控制矿化作用;C.R.范海斯提出大气水下渗加热再上升成矿的见解;J.F.肯普、W.林格伦进一步研究火成来源的矿化溶液。
1906年肯普、林格伦与兰塞姆共同阐明蚀变作用。
1907年林格伦提出矿床成因分类,并陆续加以完善。
1920年翁文灏提出中国矿产区域论。
1923年J.E.斯帕尔提出矿浆论;R.H.拉斯塔尔论述了成矿带。
1927年翁文灏研究砷矿物提出华南成矿系列。
1936年Д.С.科尔任斯基提出扩散与渗滤交代作用。
1948年Ю.А.毕利宾提出成矿期与成矿带。
1953年G.E.古德斯皮德和H.施奈德勋分别提出与花岗岩有关的活化水矿化作用,以及再生溶液的概念。
1954年G.C.托皮茨推断洋底有岩浆喷流-沉积混合矿床形成。
1955年,层控矿床概念已开始流行。
1956年J.D.里奇认为含矿流体为络合物真溶液;而H.L.巴恩斯通过实验提出影响流体性质的 4个主要变量,即温度、压力、离子和活度。
1957年,P.B.巴顿、A.T.埃利斯与稍后的K.B.克劳斯科普夫等分别用热力学参数计算热水流体性质和测定了岩浆气成分;C.L.奈特提出矿源层概念;П.М.塔塔林诺夫编制成矿图。
1964年R.S.迪茨首先提出加拿大萨德伯里铜镍矿床为陨石撞击成因。
1965年C.F.戴维森提出卤水成矿说。
1966~1967年A.R.米勒与D.E.怀特等先后开展洋底与海滨矿化现象现场调查。1970年科尔任斯基提出交代分带理论。
1972年R.L.斯坦顿建立矿石岩石学。
1973年P.吉尔德首先联系全球板块构造阐述成矿特征。
1975年C.F.Jr.帕克指出“热水”不一定与火成作用有关。
1977年C.T.赫奇森第一次记录了东太平洋海隆(北纬21度)出现的“黑烟囱”成矿作用的现场现象。
1982年В.И.斯米尔诺夫提出岩浆、变质和沉积 3大成矿系列。
1985年P.拉兹尼卡提出经验成矿学,1989年发展了矿床的微区痕量研究。
总之,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多种创见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