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树,又名;谷(《诗经》),楮(《说文》),谷桑,楮桑(陆玑《诗疏》),构(《酉阳杂俎》),斑谷(《本草图经》),楮桃树(《救荒本草》),酱黄木(《岭南采药录》),谷浆树、奶树、当当树、柯树、谷沙树、沙纸木、造纸树、纱纸树、壳树。
落叶乔木,高达10米。茎、叶具乳液;嫩枝被柔毛,后脱落,叶互生;叶片卵形,长8~18厘米,宽6~12厘米,不分裂或3~5深裂,先端尖,基部圆形或心脏形,有时不对称,边缘锯齿状,上面暗绿色,具粗糙伏毛,下面灰绿色,密生柔毛;叶柄长3~10厘米,具长柔毛;托叶膜质,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为腋生葇荑花序,下垂,长约5厘米,萼4裂,雄蕊4;雌花为球形头状花序,有多数棒状苞片,先端圆锥形,有毛,雌蕊散生于苞片间,花柱细长,丝状,紫色,子房筒状,为花萼所包被,呈扁圆形。聚花果肉质,成球形,直径约2厘米,橙红色。果期9月。
《诗经》《小雅》《鹤鸣》篇中就有关于楮树的记载,它写道:
“鹤鸣于九皐,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朱熹注云:“谷,一名楮,恶木也。”这位道学先生一开口就否定了楮树的价值,未免武断。但是,他总算证明了楮和谷是一物而异名。这一点大概是没有疑问的。据《山海经》记载,我国各处由野都有谷或楮大量生长。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谷者楮也。”这更直截了当地肯定了两者是同一个东西。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也做了相同的记载。
构树的适应性强,喜光、耐垾、耐瘠、速生,常野生分布,有时栽于村庄附近、荒地或沟旁。
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甘肃。此外,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山东、江苏、江西、陕西、广西等地亦产。
中国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地区;也见于越南、日本、朝鲜等国;欧洲及美洲东部有少量栽培。
楮树和谷树是对这种树的两种称呼,关于不同称呼的由来的说法有两种:一种答案是说,由于各地方言不同,所以变成两个名称。如三国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幽州人谓之谷桑,荆扬人谓之谷,中州人谓之楮。”
另一种答案说,两者稍有差别。如《本草纲目集解》引苏恭曰:“此有二种。一种皮有斑花文,谓之斑谷,今人用皮为冠者。一种皮白无花,枝叶大相类,但取其叶似葡萄、叶作瓣而有子者为佳。”还有的书上把楮、谷和构树当做同一个东西,河南农村就分的很清楚:结果球的叫构树,树皮有花纹。长柔荑花序的叫楮树,树皮为白色。花序嫩时可以食用,叫楮(谷)补救。饥荒年代救人性命,油煎很美味。但具体如何有待专家研究。我知道的一些旧书上,对楮树的种属也有相反的两种记载。谷和构在现代植物学中虽系同科同属,确有不同点。
至于谷和楮则是一物而异名,断无可疑。对于这个问题解释得最明白的是李时珍。他不但说出了两个名称的来源,并且用科学的观点分析了所以产生两个名称的道理。他说:“楮谷乃一种也,不必分别,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叶无桠杈,三月开花成长,穗如柳花状,不结实。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叶有桠杈,亦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种树并易生,叶多涩毛。”
构树的内皮层纤维较长而柔软,吸湿性强,在中国是制造桑皮纸的上好原料,远在隋代就大量生产应用。
能治“刺风身痒”;吃嫩叶可以“去四肢风痹、赤白下痢”;把叶子炒熟,研成细末,和面,作饼吃,“主治水痢”。李时珍归纳楮树叶的治疗效果,有以下几种:一、利小便;二、去风湿;三、治肿胀;四、治白浊;五、去疝气;六、治癣疮。这最后一项有人试验过,的确效果很好。
楮树的枝、茎,它们性质相同,都能治皮肤病。据说患瘾癣的皮肤刺痒难止,可将楮树枝或茎部煮汤洗涤患处,严重的可以全身沐浴,必有奇效。李时珍还说:“捣浓汁,饮半升,治小便不通。”只是这一点还没有试验过,不知道效果如何。
据《本草纲目》列举它的疗效很广,比如说它能治阴痿和水肿,又能益气、充饥、明目,久服不饥、不老、轻身。又说它能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在这里应该提到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中有一段记载:“柠木实赤者服之,老者成少,令人彻视。道士梁须年七十,服之更少壮,到百四十岁,能行及走马。”葛洪的话是否可信,虽然仍有待实验证明,但是,吃楮树的果实,如果服法恰当,对人身大概会有益处的。
楮树汁的最普通用途是用做浆糊,粘性很好。但是,除此以外,还有更重要的用途。如果你患脚气病,或者长黄水疮及牛皮癣,拿楮树汁来涂擦,一定很快就会好。所以《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疗癣疮,疗效比它的树叶和枝、茎都更快。
例证
一位网友说“有一个夏天,我被脚气缠在家里,全脚都是水泡,奇痒难熬,行动不得。几次就医,都是好而复发。后来涂楮树汁,每天两三次,一礼拜后竟然痊愈了。我把此法推荐给十几个朋友,他们有的患脚气,有的是长癣,也都药到病除。楮树在北京西郊钓鱼台有一些,清华园内到处都有。只要拿一把小刀,将树皮横着割断,就有乳状液体流出,将它涂在患处,最初奇痒钻心,很快就过去了。如果水泡已破,涂擦效果更好。”这个经验是值得重视的,我把这位读者的经验公布出来,有同病者无妨一试。 2100433B
楮树即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聚花果直径1.5-3cm,成熟时橙红色,肉质,果实酸甜,可食用。果(楮实子)可入药,补肾利尿,强筋骨。干燥果实呈卵圆形至宽卵形,顶端渐尖,长...
古时就是称为楮。
用水洗干净后,用面拌匀,上锅蒸25分钟,熟后用芝麻油,即食之。特好吃。上星期才吃过的。
俗称的红榉其实才是真正的榉树。 榔榆的俗名为白榉; 朴树的俗 名为青榉。 1.叶子不同,榆树的叶子两侧的锯齿是不规则的,而榉树一般 都是对称的。而且榆树叶子通常小而厚实, 而榉树叶子通常大而且较 为薄。榉树的叶子的边缘锯齿是特有的桃形锯齿, 而榆树就不是桃形 锯齿。朴树叶子从基部开始就分出三根叶脉, 很明显——榆树和榉树 都是一根主脉。 2.树皮不同,榆树皮灰色或暗灰色,幼龄树皮较平滑,老龄的 树皮粗糙,皮是纵向裂开的,所以比较粗糙,长条状纵裂。榉树树皮 灰色或红棕色;幼枝有白柔毛。榉树树皮通常不会开裂,即使是很老 的榉树的树皮脱落也是鳞片状的, 但树皮还是比较光滑的。 榉树的树 皮呈红棕色,而榆树的树皮呈暗灰色。朴树皮灰褐色,粗糙不开裂, 小枝密被柔毛。榉树脱的皮厚 ,榆树脱的皮很薄。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 20期 栾树大树 ,是指胸径在 5 cm以上的栾树乔木 。近几年 ,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各地都在旧城改造 、旧路拓宽和 新路 、新区建设中积极开展园林绿化 、美化 ,各种规格的栾 树大树被广泛栽植与配置 ,充分体现了城市园林的韵味和 森林的意境 [1-3]。然而 ,在栾树大树的移栽中 ,由于栽植技术 不到位 ,常常造成栾树大树死亡 。为了提高栾树大树栽植成 活率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掌握栾树大树移栽技术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 1 栾树的生物学特性 栾树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为 无患 子科栾树 属 落叶乔木 ,树高可达 15 m,阳性 ,喜光 ,稍耐半阴 ,耐寒 ,耐干 旱和瘠薄 ,也耐低湿 、盐碱及短期涝害 。深根性 ,根强健 ,萌 蘖力强 ,幼时生长缓慢 ,以后逐渐加快 ,适生性广 ,对土壤要 求不
苦楮树的木材生长轮和心边材区分不明显,纹理直,结构细密,材质坚韧,富有弹性,耐湿抗腐。可作建筑、桥梁、运动器材、家具、农具等用材。坚果含淀粉,浸水脱涩后可做豆腐,供食用,称“苦槠豆腐”。
2100433B
乔木,壳斗科,抗旱耐寒,木质细密、坚韧,四五月开花,十月结坚果,呈小锥形,果实成熟落地外外有刺,炸裂开,露出深褐色坚壳果实
分布于我国南方多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