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茉莉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茉莉品种,需要人工引种栽培,国内分布在江苏省, 江西省, 福建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方。
中文名称 | 臭茉莉 | 拉丁学名 | Clerodendrum philippinum var. simplex |
---|---|---|---|
别称 | 白花臭牡丹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管状花目 |
科 | 马鞭草科 | 亚科 | 牡荆亚科 |
族 | 大青族 | 属 | 大青属 |
组 | 大青组 | 系 | 密序系 |
种 | 重瓣臭茉莉 | 变种 | 臭茉莉 |
臭茉莉相关选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瘫痪,脚气水肿:臭茉莉干根一至二两。煎水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风湿骨瘤,脚气水肿,白带,高血压,支气管炎:臭茉莉根。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理脚气,治脚痛:臭茉莉根炖鸡食。服二、三次。(《岭南采药录》)
④治痔疮,脱肛:臭茉莉干根适量。煎水坐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皮肤瘙痒,疥疮疤疹:臭茉莉鲜叶适量。煎水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⑥治慢性骨髓炎:冬地梅根一两,艾头五钱。煎汤炖瘦肉服,每日一剂。另用大蓟根二份,生姜一份,捣烂外敷局部,早晚各一次。症状缓解后用小号紫珠根一两,金银花头五钱。 煎汤炖瘦肉服,连服二至三剂以巩固疗效。(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冬艾汤)
臭茉莉形态特征
亚灌木,高1~2米,稍被毛。茎直立。叶对生,阔卵形,长11~15厘米或更长,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有粗齿,被毛或近秃净,揉之有臭味;具长柄。聚伞花序,具短柄,顶生;花密生如绣球花,直径6~10厘米,芳香。单瓣或重瓣;萼长约1厘米,下部略柔弱,上部扩大,裂片5~6,红紫色,狭而长尖;花冠白色或淡粉红色,在单瓣花中,管长2.5~3厘米,狭而柔弱,裂片亦狭,但在重瓣花中,管长1~1.5厘米;雄蕊4,长,伸出;雌蕊1,花柱突出,柱头2裂,子房上位,4室。肉质核果,有4槽纹,分裂为4小坚果,黑带蓝色。花期晚春至初冬。野生或栽培于庭园。分布安徽、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你好,灌木,高50-120厘米;小枝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幼枝被柔毛。叶片宽卵形或近于心形,长9-22厘米,宽8-21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截形,宽楔形或浅心形,边缘疏生粗齿,表面密被刚伏毛,背面密被柔毛,...
重瓣臭茉莉(学名:Clerodendrum philippinum)为马鞭草科大青属的植物。生长于海拔130米至2,20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灌木,高50-120...
双瓣茉莉是中国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植株高1~1.5米,为直立丛生灌木,多分枝,茎枝较粗硬,茎基部表皮有灰褐色皱纹。幼茎绿色,健壮枝条有棱和短茸毛。叶对生,阔卵形,全缘,网状脉,叶色浓绿,叶质较厚且富...
给你的这一篇东西 , 包括了很多植物病症 , 有了它 , 你 便可以对症下药 ~ 花叶片发黄,机理较复杂,有时是由一种原因引起的,有时 是由几种原因造成的。因此发现叶子发黄时要仔细观察对症 下药,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 一、旱蔫: 花木长期乾旱未能够及时浇水,从顶端开始向下萎蔫,枝干 皮层皱缩直至全株枯死。在这种情况下,要对乾旱花木叶面 及周围环境喷水,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切忌在高温环境下 使用大量温度低的水浇灌土壤。 二、水蔫: 土壤中含水量过大,植物根系呼吸受阻或窒息而死,枝叶得 不到根系的水分供应,势必萎蔫甚至枯死。对受害花木要避 免强光直射和强风直吹, 剪去部分嫩枝嫩叶, 减少水分蒸发。 地栽的花木及时松土。盆栽的花木,剔除三分之一过湿的盆 土,加上乾土重新栽植,结合叶面喷水,每隔三天喷一次稀 薄的液肥,如此养护 10天,受害的花木即可康复。 三、肥蔫: 花木土壤中肥料浓度
以北方温室盆栽非洲茉莉顶芽为外植体,通过在15种培养基的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非洲茉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一整套稳定、高效的生产程序,即诱芽培养基:MS+6-BA3.0 mg/L+NAA 0.2 mg/L;增殖继代培养基:MS+6-BA 2.5 mg/L+KT 0.1 mg/L+NAA 0.2mg/L;诱导生根培养基:1/2 MS+KT 0.2 mg/L+NAA 0.5 mg/L。
所属卷:Clerodendrum L. ("Clerodendron")
所属科:Verben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灰毛臭茉莉
其它中文名:六灯笼(广东封川)、九连灯(江西大余)、狮子球、人瘦木(广西)。
广东臭茉莉基本信息
所属卷:Clerodendrum L. ("Clerodendron")
所属科:Verben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广东臭茉莉
其它中文名:木叶菜(广西大苗山)。
文献来源:Clerodendrum kwangtungense Hand. - Mazz. (1922); Merr. (1929); P' ei (1932); Hand. - Mazz.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