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沉陷缝 | 外文名 | settlement joint |
---|
在地基土质压缩性有较大差异或上部荷载和结构自重分布突变处,均需设置沉陷缝。沉陷缝宽以保证相邻结构物沉降时互不挤压为原则,一般取2~2.5cm。分缝间距及分缝位置,除与上述地基土质压缩性和荷载分布情况有关外,还需考虑建筑物形式和整体性要求。凡相邻结构荷重相差悬殊的部位,如铺盖、消力池与闸底板,以及与翼墙等连接处都要分别设缝。对具有挡水和防渗要求的沉陷缝,在缝中应设置止水系统。
从图中看出:一条使用10年的路面,出现如图的纵向裂缝,不是当初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出现纵向裂缝的可能是该路段路基10年来有向右侧少量下沉、移动现象(从图右边的一条裂缝可以明显看出),原因:1、道路右侧...
一 不均匀沉陷。如基层和土基较为密实、稳定,可只修补面层,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补、整平、压实,面积较大时应加铺面层。 二 局部因路基有坑洞、沟槽等的沉陷。应采用碎(砾)石,干砌或浆砌片石等重新...
让开挖只能灌浆处理,尤其是卵石地层中,只不过用的水泥浆量会很多,可以采用分段注浆加固方案。
为更好地理解矿区土壤退化机理,选择焦作采煤沉陷区4种代表性土壤景观即有裂缝耕地、无裂缝耕地、有裂缝林地、无裂缝林地,评价土地利用与裂缝对沉陷土壤养分的影响.沉陷区耕地与林地2种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裂缝有无对这3个养分参数影响显著(P<0.05);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与裂缝因素(裂缝有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SOC含量影响显著(P<0.05).沉陷区SOC,TN,TP含量均表现为:无裂缝的林地与耕地>有裂缝的林地与耕地(P<0.05).与对照区相比,4种景观的SOC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TN,TP仅在有裂缝的耕地与林地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加剧了沉陷区耕地与林地的土壤C,N,P库损失,尤其是C库损失.在有裂缝情况下,沉陷耕地-林地转变降低土壤C库损失,但在无裂缝情况下,该转变加剧土壤C库损失.
为更好地理解矿区土壤退化机理,选择焦作采煤沉陷区4种代表性土壤景观即有裂缝耕地、无裂缝耕地、有裂缝林地、无裂缝林地,评价土地利用与裂缝对沉陷土壤养分的影响.沉陷区耕地与林地2种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碳(S0C)、全氮(TN)、全磷(TP)含量差异不显著〉0.05),但裂缝有无对这3个养分参数影响显著〈0.05);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与裂缝因素(裂缝有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S0C含量影响显著(P〈0.05).沉陷区S0C,TN,TP含量均表现为:无裂缝的林地与耕地〉有裂缝的林地与耕地〈0.05).与对照区相比,4种景观的S0C含量均显著下降〈0.05),TN,TP仅在有裂缝的耕地与林地显著降低〈0.05).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加剧了沉陷区耕地与林地的土壤C,N,P库损失,尤其是C库损失.在有裂缝情况下,沉陷耕地-林地转变降低土壤C库损失,但在无裂缝情况下,该转变加剧土壤C库损失.
围堤护砌砼裂缝产生原因:沉陷裂缝
由于地基土质不均、回填不实或浸水造成的不均匀沉降所致,此类裂缝多为进深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削坡时对坡基原状土的扰动致使坡基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且回填难度大,均匀性差,难以承受混凝土的压力,造成混凝土板沉陷扭曲、移位甚至坍塌。
(1)沉陷测定的内容
建筑沉陷观测应测定建筑与地基的沉陷量、沉陷差及沉陷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2)沉陷观测点的布置
①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 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②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③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陷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④对于宽度大于等于15 m或小于15 m而地质复杂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⑤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⑥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⑦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的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⑧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⑨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围堤护砌砼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沉陷裂缝
由于地基土质不均、回填不实或浸水造成的不均匀沉降所致,此类裂缝多为进深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削坡时对坡基原状土的扰动致使坡基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且回填难度大,均匀性差,难以承受混凝土的压力,造成混凝土板沉陷扭曲、移位甚至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