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撑栱 | 解 释 | 起承重作用的一种木质构件 |
---|
加工一般是对撑栱整体的外形加工,另一种是对其表面进行雕花装饰。由于我国古代工匠对建筑美学的要求十分高,所以我们看到的古代建筑相对于现在钢筋混凝土建筑来说更赋有曲线美感,这种美感不止是房屋整体结构是成弧线,而是许多构件均加工为具有弧线结构件,最后组装成一个非常美的整体。那么成功作为外露构件当然也不例外的会被加工成弧线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能显得更加柔和而且能更有利于讲所承受的重量传递到柱身。
虽然构件整体做成了弧线形,但还是无法满足许多工匠的审美,那么对撑栱表面进行雕花装饰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在讲究的建筑上,大多将撑栱雕刻成活灵活现的动物形状,最常见的就是。狮子为百兽之王且在佛教中是护法之兽,所以我们经常能见到狮子雕刻与建筑的结合,最常见的莫过于大门外的石狮子或桥梁望柱之上的狮子,可见狮子在我国民间深受喜爱。龙虽然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而且华夏儿女也自称为龙的传人,但是在古代这却成为了皇帝的私人专享。龙即为神兽,其形象变化无穷,所以将撑栱雕刻成龙的样式也是层出不穷,升龙、降龙等各种雕刻生动形象,也使得撑栱的艺术层次提高不少。在民间大部分撑栱表面雕刻还是以各种吉祥纹样出现,比如卷草纹,莲花,海浪,蝙蝠,梅花鹿等,在一些地方也有将历史故事雕刻在撑栱上,八仙过海,桃园结义等。 2100433B
撑栱是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而且结构特殊的一种木质构件,一般在屋檐下用一根木材上端支在撑枋下,下端与柱身连接,将屋檐的重量直接传递至柱身,这种构件在我国古代建筑中非常的多,例如“斗栱”“牛腿”“雀替”等。撑栱的用料很简单,一根圆形或方形木材就可以使用,安装及做法也相对于斗栱来说更简单,所以许多建筑上都使用撑栱而不是斗栱。由于撑栱只是一根单一的木材,所以工匠将其加工美化,使其具有非常多的造型,让整个建筑的艺术层次更高。
坚朗滑撑风撑典型产品目录
1 地下室换撑及拆撑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编号: 监细 ----00 主要内容 : 专业工程特点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要点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项目监理机构(章) :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2017 年 03 月 26 日 2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 勘察单位: ************************* 设计单位: ************************* 总包单位: ************************* 深基坑支护单位: ************************* 测量师: *************************
顶撑用于支撑梁模。顶撑由帽木、立柱、斜撑等组成。
液压撑顶器双极撑顶器
本双级液压救援顶杆撑顶力大,重量轻。初级撑顶力20吨,次级撑顶力10吨,足以满足车辆救援及一般救援场合。
1、具有双级输出,撑顶力大,撑顶距离长
2、油缸采用宇航高强度轻质合金制造
3、精心设计的两端防滑齿保证了受力时不会滑脱
4、双向液压锁与自动复位的控制阀组合,在作业时遇到意外情况也可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项目 | 参数 |
工作压力 | 63Mpa(630bar) |
最大撑顶力 | 100 KN (二级)208KN(一级) |
闭合长度 | ≤460 mm |
作业范围 | 460-1055mm |
质量 | ≤14.5kg |
尺寸:长×宽×高 | 460×200×110mm |
连梁交叉暗撑梁暗撑做法
梁暗撑一般用于剪力墙的连梁中。当连梁的跨高比不大于2时(只要是剪力墙筒体结构中),一般要在连梁中设置暗撑或交叉钢筋,这种暗撑是斜向交叉的。
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应采用交叉暗撑,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400mm;.
2. 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每根暗撑应由4根纵向钢筋组成,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其总面积A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A s ≥V b /2f y sinα(9.3.8-1)
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A s ≥γ RE V b / 2f y sinα(9.3.8-2)
3. 两个方向斜撑的纵向钢筋均应采用矩形箍筋或螺旋箍筋绑成一体,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一半;端部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6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2倍;
4 纵筋伸入竖向构件的长度不应小于lal,非抗震设计时lal可取la;抗震设计时lal宜取1.15la;
5 梁内普通箍筋的配置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第9.3.7条的构造要求。
附:具体做法见平法图集11G101-1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