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改房是城中村改造房是用于安置村民(居民)的住宅建设,所用土地一般是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楼盘开发成本,销售价格较低。
城中村的土地,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生产、生活使用外,有一部分被进行房地产开发,开发出的房屋可进入市场销售
你好 商品房就是一般的房产公司建造的房子楼盘;城改房是城中村改造房是拆迁用于安置村民(居民)的住宅建设;商品房的优点就是一般来说证件齐全,购买后的产权受法律保护,买的比较放心,但是就是价格比较贵;城改...
商品房就是一般的房产公司建造的房子楼盘;城改房是城中村改造房是拆迁用于安置村民(居民)的住宅建设;商品房的优点就是一般来说证件齐全,购买后的产权受法律保护,买的比较放心,但是就是价格比较贵;城改房的价...
基本上区别不是很大!!主要是商品房的证件下来的比较快!!有准确的时间。大部分的城改房下证比较慢。。没有准备时间。
1、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及说明 1.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建设概况 表 1.1.1 工程建设概况表 工程名称 科技城公租房三期 --市政景观 工程 工程地址 科技城秦岭路北侧 建设单位 苏州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 设计单位 苏州筑园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 司 监理单位 江苏天狮建设监理有限公 司 质量监督部门 苏州高新区质量监督站 安全监督部门 苏州市高新区安监站 合同工期 60天 工程合同金额 4116007.26元 开工日期 计划为 2012年 9月 15日(具体以实际开工日期为准) 工程主要功能 (用途) 道路、排水、景观、绿化、电器安装工程等 1.1.2 施工任务划分 本工程施工图设计范围内的道路、排水、景观、绿化、电器安装工程等。 1.1.3 工程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秦岭路北侧,工程总造价为 4116007.
电脑 ATX电源改 0V-30V可调电源,附手工修改图 第一步:打开电源拆除电源的 3.3V-5V+5v 的部分,不知道怎么拆的就顺着后面往前拆,把 欠压过压的电路全部拆除。 第二部:拆除 TL494的 1脚上的全部原件, TL494和 7005的原理是一样的,然后拆除 2脚 的电阻,上面的电容不要拆, 第三步:要在 2脚做一个调压电路具体的怎么做我下面给大家分享。 调压原理借用的猪蹄煮 不烂的“调整 1脚和 2脚的电阻都能达到调压目的只是 1脚不能从 0V起调。”2脚接 750014 脚取样基准电压( 5V)这个电压是恒定的。所以 1脚能比较出电压是不是升高了,或者降低 了” 第四步:把 12V的输出电容换成耐压 50V的,不然会吓你一跳。 第五步:用一个 24K的电阻接到 TL494的一脚,另一角接电源的原 12V的输出端作为 R1再 找个 4.7K 的电阻接到 TL494的 1脚另一
棚(城)改工作关乎棚户区(城中村)千家万户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各级政府为群众谋福祉的必然选择。碑林区昔日破烂不堪的院落、狭窄的通道、老式煤炉、泥泞的小道转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林立的高楼。水电气等设施接通了,小区的花园建起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群众健身广场、地下车库等也陆续跟进和完善;年轻人走进了阅览室,老年人漫步在林荫道上,小朋友在小区里跳着嬉闹着,一幅幅和谐的图卷正在展开……这是西安碑林区棚(城)改十年矢志不渝奋斗和华丽转身的缩影,也是居民群众美好向往已然实现的写照。
自2005年12月起,碑林区启动了第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李家村服装城综合改造,至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先后完成了22个村、24个城改项目和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群众76000余人,回迁安置住宅面积320余万平方米。碑林区棚(城)改工作一路走来有成功经验,有驻足思考,也有为民担当,更有承载碑林区几万棚户区(城中村)百姓的期望,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强化问题导向 关注民生民本
随着碑林区前期实施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住宅回迁安置工作的结束,如何实现回迁安置后群众的安居乐业始终是碑林区棚(城)改人高度关注和全力解决的头等大事。
碑林区棚(城)改办首先从基础配套设施入手,严格要求项目单位保证水电气、电梯、消防设备等基础配套设施到位,满足回迁群众正常的生活需要,地下车库、供暖等设施及时跟进和完善;在小区业主委员会未成立之前,由项目单位确定一家物业公司为群众提供服务。其次,在日常工作中,碑林区棚(城)改办落实领导分片包抓、干部包抓社区和回迁安置项目责任,精细化管理,一对一服务,定期深入回迁安置小区,了解和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时协调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难事、烦心事;相关业务科室不定期对社区和物业公司开展巡查和督导,发现问题,责成其及时整改,不断提升社区和物业公司服务群众的效能。同时,大力推进股份制改制工作,以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明晰产权,对群众回迁安置商业房实行统一经租,公开竞标,民主管理,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根本保障。
突出素质养成 提升服务水平
村民“上楼”了,但骨子里还有村的概念和老旧习俗,如何让原有的村民较快地融入现代化居民生活,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这也是摆在碑林区棚(城)改人面前的一道亟待答复的命题。
在完善棚(城)改项目配套设施的基础上,碑林区注重从“村民”的素质教育和习惯养成入手,不断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首先,努力打造标准化的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先后为西何、南沙等多个社区建成了300平米以上的办公用房,从功能设置、标识标牌、活动设计、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提升。社区建起了一厅式办公大厅,为群众提供低保、医保、救助、助残等方面的服务;新建了多功能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室、小区防范监控、健身器材和健身路径等,努力打造十分钟便民圈。其次,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居民素质,充分利用社区功能室,通过灌输式授课培训、举办红歌会、趣味运动会、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方式,培养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指导居民成立文体团队、红白理事会、引入社会组织、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随着各类组织深入工作和有效服务,居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悄然变化,城市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抢抓发展机遇 稳步推进建设
近两年来,根据中省市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部署,如何抢抓机遇,厘清思路、开拓创新,真正把棚(城)改工作这项民心工程办好、办实,是碑林棚(城)改人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碑林棚(城)改人首先在吃透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上下功夫,组织专题培训学习,开展讨论交流,新老政策比照,总结完善棚(城)改经验和不足,确立了“规划引领,连片改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人为本,惠民益民”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原则,积极构建区街联动、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分类实施的工作机制。其次,健全和完善了棚户区改造项目“两会三审”、分级决策制度;对项目策划、包装、计划、规划、投资收益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增设了项目单位资质、成功案例、纳税地等准入条件,只要不符合产业导向、经济效益差、投资密度小、带动效应弱的项目,一律不得上报、核准或备案。重点强化对项目单位资金实力的认定,建立了改造项目诚意金监管制度,通过开设资金监管账户,完善监管方式,根据项目用地规模确定监管资金数额,按照项目进度分批释放监管资金,确保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碑林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助推全区经济转型优化升级。
棚户区改造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对碑林区的严峻考验。必须有忠诚的信念、为民的情怀、责任的担当作保障;也只有不畏困难,锐意创新,戮力前行,才能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碑林区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刻领会中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精神,强化对棚改“新八条”的理解和运用,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心怀为民谋福祉的强烈责任和时代担当,一步一个脚印,迈出坚实的步伐,努力为美丽碑林建设再立新功,为和谐宜居西安贡献力量。
碑林区棚(城)改项目典范
李家村的现代商业中心
“抬头不见天,行走三尺道”,到过此地的人们经常这样形容李家村这个经营村落。作为西安市最具代表性的“城中村”,李家村位于雁塔路以西,长胜街以东,友谊路以北,煤炭研究院以南地区。距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钟楼旧城仅1公里之遥,交通便捷,地理位置比较优越。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和创造更大价值的商业环境,碑林区政府决定对李家村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造。历时五年改造后的李家村,抛去了往日那个杂乱拥挤的旧容颜,换上了繁华、整洁、高雅的新外衣。2008年5月16日,在拆迁改造后的李家村竖起了一座35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它集大型百货、超级市场、国际影院、数码城、电玩城、高档公寓和写字楼等诸多建筑为一体,充分彰显与原李家村服装城天壤之别的现代商业气魄和文化冲击。它的落成填补了这个商圈原本的业态不足,使其从单一的模式中跳了出来,真正成为功能化、现代化商圈。使消费者以全新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漫步于世界的潮流商品之中,感受现代生活的独特魅力。
东窑坊的新型综合小区
东窑坊是西安市重点启动的18处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占地48亩。该地区较金花北路低5至7米,地势低洼,没有市政配套,上千人只有一个旱厕。居民住房基本都是历史形成的棚房和临时搭建的建筑,环境质量极差。这里逢雨必涝,遇涝必灾,是全市防汛重点地区。市委、市政府对东窑坊改造十分重视,将其列为全市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
2007年3月24日,东窑坊棚户区改造正式启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各部门大力配合下,碑林区政府经过周密部署及辛勤努力,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拆迁任务,拆迁面积4.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405户1416人,实现了拆迁“零”上访,使社会和谐在棚户区改造中得到了充分彰显。该项目在2009年9月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新型综合小区包括幼儿园、医疗中心等各种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城市功能完备、基础设施齐全,商业繁荣,交通便利,集商贸、娱乐、人居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小区。
近日,长安区政府召开专题推进会,再部署全区棚(城)改工作。会议传达了中省市棚改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全区上半年棚(城)改工作进展情况,安排了下半年工作任务,并研究讨论了相关议题。
会议强调,城中村改造工作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和区域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对稳增长、促投资而言,是硬任务,也是抓手。各部门和有关街办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定信心,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顺利推进城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直面问题,顺势而上,坚决摒弃徘徊、观望、慢行的工作态度,紧紧扣牢“四个转变”,即从市场运作为主向政府投资为主、从单个项目策划向区域整体规划、从实物安置为主向货币化安置为主、从单一安置房建设向侧重公共设施建设的四个转变,积极作为,全面实现品质提升。抢抓机遇,加快实施,始终坚持“快”字当头,强力推动改造工作,相关部门要主动衔接上级政策,争取中省市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推动城改工作创造条件。多措并举,统筹推进,进一步强化责任,通力协作,全力做好回迁安置、配套设施建设工作,继续强化服务保障和日常全方位监管,加快完成各项城改任务,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过上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近日,据媒体报道,青岛白沙湾片区保障房因为位置偏僻、缺乏配套设施而遇冷,全国最大保障房社区成了一座空城。专家认为,保障房空置并非因为资源过剩导致供大于求,而是保障房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出了问题。地方政府亟须改变保障房建设理念,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合理选址与建设,让保障房社区不再成为一座座空城。
保障房空置让社区渐成“空城”
青岛白沙湾保障房社区
据报道,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典型、青岛市重点民生项目,包含公共租赁房3797套,限价商品房6253套的青岛白沙湾保障房社区正在变为一座空城。其中的公开销售的限价房从2012年底公开销售至今,仅收到了不足200份申请。若再除去审核不通过的申请,销售情况将更不理想。
记者多地调查发现,青岛保障房的空置现象并非孤例,在我国多地,保障房空置的现象依旧大量存在。以陕西省为例,该省制定的建设21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中,目前已竣工91万套,分配入住80.47万套,入住率为88.43%,空置总数达到10万套。
而河南省审计厅数据也显示,由于生活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河南已建成保障性住房2.66万套空置超过一年。2914套保障性住房被管理部门或保障对象挪用于商业经营、办公、拆迁周转、职工宿舍等其他用途。“挪用或虚报资料违规套取安居工程资金”“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违规评标、虚假招标”“安居工程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住建部“十二五”建3600万套保障房达标在即,一边是低收入群体“望房兴叹”,对“有所居”的迫切需求;另一边却是各种原因下的保障房空置率高,房源存量不断增加,社区渐成一个个“空城”。对此,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所长王毅武教授认为,空置率高,不仅意味着大量保障房没有发挥到真正的保障作用,而且还意味着资金、土地等资源的大量浪费。
保障房变地方“保绩房”成空置根源
本是竞相申请、一房难求的保障房,却演变为“房等人”。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保障房空置的直接原因是因其位置偏、配套差,建设前缺乏调研和规划,但实际上,部分地方政府缺乏以保障房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民生意识,为了完成考核任务的随意建设,才是保障房大量空置的真正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保障房闲置的直接原因大都是配套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小区距中心城区较远,无法满足群众实际需求。部分保障房小区环境脏乱差、物业管理难到位、墙体开裂甚至天花板脱落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申请入住保障房社区的意愿。
然而,部分受访专家却认为,保障房空置本质上与地方政府保障房规划者对民生问题冷淡轻视,对民众欠缺服务意识有关系。很多保障房的建设只是在地方行政命令的催逼下虚应差事,只求在数量上达到要求。
河南省房地产商业协会副会长赵进京说,目前的情况确实是由开发商配套建设的保障房更受欢迎,因为开发商根据市场建房,而政府选址的往往比较偏远。
随着好地块变现,用以充实地方政府的腰包,而边远的地块则刚好用来交差,百姓能否得到实惠则完全不在考虑之内。这随之带来了最坏的结果,保障房及其配套设施的大量浪费,项目建成完工之日却成为空置之时。
有网民认为,保障房是典型的开工容易管理难,从公平公开的分配,到合理制订定价机制,再到事后的监管,方方面面都需要精准科学的制度设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行政成本,对于一些“懒政”官员,空置则避免了这些行政成本的出现。
专家建议以问责机制为安居提供“保障”
“保障房建设的核心,是必须从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出发,防止出现‘两张皮’。”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胡光伟说,地方政府必须要有勇气直面“空城”的尴尬,厘清问题根源,切实解决保障对象的顾虑、忧虑和实际困难。
专家建议,地方政府亟须改变保障房建设理念,未来在进行保障房建设时,必须确保前期调研,从保障对象实际需求出发建设。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科学选址保质保量建设,确定保障房门槛实行公开分配,就无需房等人,人等房。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严荣认为,保障房的建设,绝不能“重量不重质”,更不能完成数量任务就万事大吉。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重建设轻分配”现象,必须通过制度设计进行严格约束问责,唯有严格的约束问责才能让保障房不再大量空置。
有网民认为,不是保障房政策不好,而是没有好的监督机制。若是建设前公开保障房选址、公开配套设施建设、公开财务、公开受保障户,接受群众监督,自然就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让底层群体在保障房建设中有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样才不会建成后大量闲置。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解决问题关键其实在于保障房建设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房为本”。“以人为本”,意味着并不能单纯以开工量、完工量来考核政府的保障房建设,而应当以解决了多少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作标准,也只有这样才真正符合我国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