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观测通常称为水位观测,又称验潮。验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地的潮汐性质,应用所获得的潮汐观测资料,计算该地区的潮汐调和常数、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潮汐预报以及提供测量不同时刻的水位改正数等,供给有关军事、交通、水产、测绘等部门使用。潮汐观测是海洋工程测量、航道测量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记录某时刻的潮汐值作为潮汐改正的资料。在高潮和低潮的前后两个小时,记录的时间间隔要短一些,一般为10分钟记录一次。在平潮时,记录的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延长。
潮汐观测的手段包括:水尺、井式自记验潮仪、声学水位计、水压式验潮仪等。
为了有效解决潮汐港池的淤积问题,为渔业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保障平台,本文结合浙江台州玉环坎门渔港清淤工程实例,强调通过优化选择疏浚设备、充分利用好可作业时间、加强管线等设施设备的维护和及时调整疏浚施工方案等等这些方法,可以按期优质地完成潮汐港池的疏浚施工任务,从而论证了通过疏浚来解决潮汐港池淤积问题是可行的。
潮汐电站的原理与类型 2 ———————————————————————————————— 作者: ———————————————————————————————— 日期: 潮汐电站的原理与类型 海洋的呼吸—潮汐能 潮汐能 潮汐现象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由于月亮离地球较近, 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 11:5,引起海洋潮汐主要是月亮。月球的引力使地球向月面和背 月面的水位升高。通常,将白天海水上涨叫“潮” ,晚上海水上涨叫“汐” ,合称“潮汐”。 由于太阳的引潮力也不小, 月亮与太阳在不同位置引起潮汐也不同, 图中月亮与太阳在 不同位置引起潮汐的示意图,图中地球周围的蓝色代表潮汐,为能看清夸张的进行表现。 图 1 潮汐形成的示意图(一) 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 两者引潮力相加, 会引起较高的潮差, 称 之为“大潮”; 在农历的初八太阳与月亮相对地
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但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的高。
由于潮汐存在波长为19年的周期变化,所以高程基准应采用19年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其实,1985国家高程基准就是这么计算来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计算时取19年 的资料为一组, 滑动步长为1年, 得到10 组以19年 为一个周期的平均海面, 取均值得到的结果作为黄海平均海水面,然后再推算出水准原点的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