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角凤仙花(学名:Impatiens longicornuta Y. L. Chen),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高可达60厘米,全株无毛。茎较粗壮,直立肉质,不分枝,叶互生,叶片膜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圆齿状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总花梗单生于上部叶腋,花稀4朵,总状排列,苞片宽卵形,花黄色,旗瓣兜状,椭圆状圆形,唇瓣深囊状,花丝线形,蒴果棒状,10月开花。
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湖南等地。生长山谷溪流边。该种极易成活,民间栽培非常普遍。该花花形花如其名。开花时间长,古代即已经关注其观赏价值。
(概述图片参考质料来源: )
中文名称 | 长角凤仙花 | 拉丁学名 | Y. L. Chen |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无患子目 | 科 | 凤仙花科 |
属 | 凤仙花属 | 种 | 长角凤仙花 |
凤仙花以播种方式繁殖,是典型的春播花卉。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均可播种,北方地区在温室或温床中播种,到5月份之后即可移植露地栽培,而南方地区则直接播种于露地苗床,亦可直播于花坛。从播种至开花,一般需要3个月时间,因此,如欲使其在国庆前后开花,必须在7月份播种。
凤仙花的种子较大,在20-25℃条件下容易发芽,发芽率为70%,播种后1周出苗。幼苗生长迅速,要及时间苗,每穴保留1株健苗。由于直播苗的长势比移植苗强健,因此宜尽量直接点播定植,或在营养钵中育苗,再带土坨移植。
长角凤仙花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全株无毛。茎肉质,较粗壮,直立,不分枝,下部节明显膨大,有多数纤维状根。叶互生,具柄;叶片膜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3厘米,宽3-5.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圆齿状齿,齿端具小尖,侧脉5-7对,弧状弯,上面深绿色,被疏短伏毛,下面灰绿色,无毛;叶柄长1-2厘米。总花梗单生于上部叶腋,短于叶;花2-3,稀4,总状排列,大型,开展时径3.5-4厘米;花梗长1.5-2.5厘米,果期略伸长,基部有苞片;苞片宽卵形,长2-3毫米,具小尖,宿存;花黄色,侧生萼片2,斜卵形或近圆形,长宽3-3.5毫米,顶端具小尖,基部不等侧,具3-5脉;旗瓣兜状,椭圆状圆形,长22毫米,宽14-15毫米,背面中肋明显增厚,具鸡冠状突起,冠突先端有长达1厘米的长角;翼瓣具柄长2.8-3厘米,2裂,基部裂片宽卵形,先端尖,上部裂片斧形,背部有长圆形反折的小耳;唇瓣深囊状,长3.2-3.5厘米,口部斜上,宽20-2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急收缩成长10毫米内弯的距。花丝线形,长9毫米,上端扩大;花药卵圆形顶端尖。子房纺锤状,直立,长7毫米,喙尖。蒴果棒状(未成熟),长18-20毫米,喙尖。花期10月。
明代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组织编写的《救荒本草》中收录凤仙花曾云"人家园圃多种,今处处有之"。《广群芳谱》中亦云"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随时可再种。即冬月严寒,种之火炕,亦生苗"。其果实很特别,成熟果实稍遇外力便弹裂开来。喷洒出去的种子,散落于周围,第二年就会长出一颗一颗的凤仙花,以此"扩充地盘"延续后代。
形态特征】 凤仙花茎高40-100厘米,肉质,粗壮,直立。上部分枝,有柔毛或近于光滑。叶互生,阔或狭披针形,长达10厘米左右,顶端渐尖,边缘有锐齿,基部楔形;叶柄附近有几对腺体。其花形似蝴蝶,花色有...
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俗称指甲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产中国和印度,在民间广泛栽培。凤仙花的汁液可以用来染指甲。
凤仙花是人工栽培的花卉,如果播种在草地上,自然是可以生长的。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凤仙花适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 生长季节每天应浇水一次,炎热的...
凤仙花的生长适应性强,花期长久,从6月份一直可开花到深秋,可用作花坛布置,也可盆栽观赏。凤仙花的种子有活血通经透骨之功效。全草外敷可治跌打、痈疮及蛇咬伤等。
为害症状: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黄色小斑点,渐向四周扩展为圆形病斑,大小2~5mm。后病斑中央呈浅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略隆起,-亡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菌如从叶尖或叶缘侵入,致叶尖枯死,叶缘焦灼。
发病特点: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防治方法:⑴及时清除病落叶。⑵必要时喷洒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和花。叶片染病 菌丝体生在叶两面,形成白色放射状圆形毡状斑片,后来相互融合形成大片,病斑上布满白粉。秋末,病部产生黑褐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子囊壳。茎、花染病产生与叶片类似的症状。近年该病发生普遍,5-9月均可发生,受害严重的造成植株衰弱,叶片变黄提早枯死。
病原菌形态特征:子囊果聚生或散生,褐色,球形或近球形,壁细胞大,不规则形。附属丝丝状,比子囊果短的全褐色,比子囊果长的基部褐色,向上颜色渐浅,顶部五色,粗细不均,基部略粗,常与菌丝体交织在一起。
发病特点: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枯枝叶中越冬,翌年夏季产生子囊孢子,成熟后随风雨飞散传播,侵染叶片。发病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流行动态:气温适宜,空气潮湿时,病菌大量繁殖。该病包头7-9月发生、河南5-6月及10-11月发生,浙江多发生在9-10月间。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⑴秋季搜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⑵精心养护,凤仙花属长日照花卉,每天日照时间12小时以-上,有利于形成花芽,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增强抗病力。⑶发病初期喷洒5%多硫化钡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达科宁悬浮剂600-7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对三唑酮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改用12.5%腈菌唑乳油3000~3500倍液、40%福星乳油7000倍液。
产中国湖南(东安舜皇山)。生于山谷溪流边。
播种一般在3月至4月进行,如果是在"国庆节"观花,则在6月至7月播种。
准备好播种用土,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后,再喷水保湿,然后放在无直射阳光处,注意浇水,勿使土壤干燥,浇水时不要将种子冲出来。
约过7天至10天,种子陆续发芽出苗,应避免烈日暴晒,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当凤仙花小过于拥挤时进行间苗,使其茁壮生长。
当小苗长出3片至4片真叶时分苗定植,分苗时应带宿土,栽后放在阴凉处进行缓苗。缓苗后放在良好、光照充足处养护,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
如此经过50天至60天,凤仙花就会绽放出娇美的花朵。
以金华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污泥堆肥对凤仙花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污泥堆肥60%+园土20%+炉渣20%,施用效果最好。污泥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壤中N、P及有机质含量,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中Cd元素的含量,土壤Pb、Cu、Zn含量变化甚微。
为了探明重金属Cu-Zn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用凤仙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0 mg/L低浓度处理时,Cu-Zn处理对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仍低于对照处理;而在40~320 mg/L高浓度处理时,随着Cu-Zn处理浓度的增加,凤仙花种子的发芽率呈下降趋势。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当Cu-Zn处理浓度为40 mg/L时,呈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Cu-Zn处理对凤仙花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Cu-Zn处理下凤仙花幼苗的根系活力受到显著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