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长壁工作面 | 外文名 | longwall face |
---|
长壁工作面 longwall face
分为:走向长壁工作面采煤方法;倾向长壁采煤方法
开采一大块煤,它的每一个边都像一面墙壁一样,就是壁式。剩下的就是看哪个边长,走向长就叫走向长壁,工作面一般布置在短边,沿走向方向推进。2100433B
长壁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及检查评分表 矿: 队: 工作面名称: 检 查 项 目 检查内容及标准 检查办法 检查记录情况 均匀选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顶 板 管 理 1. 机道梁端至煤壁顶板段顶板 的冒落高度不大于 200mm,大于 200mm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全面检查, 浮石、未接顶长度 大于顶梁长度的 三分之一视为接 顶不严密、有浮石 2. 工作面顶板不得出现台阶下 沉。工作面支护顶梁接顶符合作 业规程规定,无浮石 3. 特殊支护按作业规程要求架 设及时 工 作 面 支 护 单 体 支 护 1.支柱打成直线,其偏差不 超过± 80mm 拉线检查(长度 30m,不超过 5个 点) 2.柱距偏差不大于 +80mm 3.排距偏差不超过± 80mm 4.工作面初撑力符合《安全 规程》规定,现场检查煤壁 第一排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阻 力,抽查不超过 10根。单体
为了解决仰采倾斜长壁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时出现的通风困难、上隅角温度高、瓦斯大、管理困难、回风巷道温度高、煤尘大等问题,义安煤矿采用Y型通风方式。采用该通风方式后,灾变期间的逃生通道由1个增加为2个,瓦斯、煤尘、高温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节约了巷道掘进费用,缩短了掘进时间,提高了煤炭采出率。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长度一般在50米以下的采煤工作面叫短壁工作面。2003 年“短壁采煤机研究与总体设计” (“煤矿开采” 2002 年第4 期发表)一文入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文库” 一书,并在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举办的“21 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工作面参数以其使用的采掘设备不同而异。挖掘机工作面参数主要包括工作面高度、采掘带宽度和采区长度。挖掘无需爆破的矿岩时,工作面高度即是台阶高度,需要爆破矿岩的工作面高度指爆堆高度。工作面高度不应小于挖掘机推压轴高度的三分之二,其上限考虑采装作业安全,视矿岩破碎程度而异。中国安全规程规定。爆堆高度不应超过挖掘机最大挖掘高度的1.5倍。采掘带宽度是挖掘机一次采掘的宽度,采区长度又叫挖掘机工作线长度,铁路运输一般不小于400m。按挖掘物料条件不同,采掘工作面又分为简单工作面和复杂工作面。当工作面内的物料具有相同性质时称简单工作面,如果物料具有矿岩相间或矿石类型、品级不同时称复杂工作面,在此条件下常常采用特殊的采装作业方法 。
对工作面走向长度的探讨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我国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的走向长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合理的工作面走向长度应能够在最大限度地养活搬家次数的同时,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当然,也不是越长越好,而应在摸清工作面具体地质条件的基础下,以具体地质条件和生产接续、配套设备条件等多方面因素为依据,对工作面走向长度予以合理设定,当前我国大型煤矿综放工作面走向长度大多介于 1100~1400m 间。
轨道顺槽布置问题 对于轨道顺槽的布置问题,应在考虑到巷道服务时间、变形等因素的同时,以矿井具体生产实际和地质条件为依据,在布置临近采空区采场时,将轨道顺槽沿空侧通长布置,并留置与老空区 3.5m的保护煤柱。
运输顺槽布置问题 为便于顺槽电机与皮带的安装,运输顺槽宜沿坡度设置机头段。并保证与联络巷连接位置处留有 20m 的平段,见煤层后再沿煤层底板掘进。同时,运输顺槽内的皮带应内错布置,皮带应与运输顺槽巷道和轨道顺槽巷道保持合理的距离。
运输顺槽联络巷布置问题 运顺联络巷布置是采煤工作面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运顺联络巷布置在运顺东侧或西侧,应以具体的井下地质条件为主要依据,并避免应力集中,以避免给顶板管理构成安全威胁,同时,应尽量减少巷道工程量,只有这样,运顺联络巷的布置才能够保证顺利通过立交,且不需要增加运输环节。
采煤工作面合理支护的原则分析 当采煤工作面支护面积较大时,可以单根支柱支护,结合特殊顶板的特殊支护方式来进行,这样能通过良好的顶板控制对支护面进行完整支护,从而构建一个相对最优的采煤作业空间。与其它区域比较,顶板集中点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如果失控就可能发生冒落,对比其他地区的承受压力,顶板集中点的压力将大大增加,失控的顶板或许发生冒落。因此,应合理选择排数和排距的相关数据,有效防止过小或过大排距现象的形成,以避免顶板提前脱离煤层而发生冒落。
端头支护管理工作优化 煤矿井工作面的安全开采直接受到工作面端头支护,以及高强度支护和大面积支护的影响。因此,选择更加合理的采放工作面端头方式方式,并在支护效果良好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成效更显著的施工作业无疑是可行的。过渡支架要选择最佳位置,输送机前后机头或机尾位置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应当在支架的一侧设置相应的输送机减速器和前后驱动电机,这是确保采煤工作面全程保持与输送机中心距离长度一致性的有效措施。同时,特殊架构支架,也就是过渡支架必须设置于输送机过渡段。这个过程中,考虑如下过渡支架的如下问题:①要减小纵向基本架长度、输送机前后中心距,应最大限度地减小底座箱上部结构过渡支架的纵向尺寸。②后尾梁的掩护设置范围应尽可能适中,高度也要进行适当调整,这样能够保证相对宽裕的动作、移动空间和过煤空间。③与过渡架相应的基本架,应当具备放煤的功能,如采取单摆杆机制,使其在加大两排四柱架构后部空间的同时,避免底座与摆杆间千斤顶的失衡。同时,还应通过后尾梁与销轴合理连接的顶梁,进一步平衡千斤顶,从而调整尾梁达到适度的高度与状态,进而确保和控制纵向架的稳定性,实现合理控制放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