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超高非静水压下材料弹性模量及强度的测定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贺端威 | 依托单位 | 四川大学 |
对材料在超高压下的弹性模量及强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定是高压物理领域内长期存在的一个难题。本项目拟在理论和实验手段上就解决该难题作出尝试。我们将采用金刚石压砧同步辐射径向X射线高压原位衍射技术,对材料在高压下的体弹模量、切变模量、杨氏模量、及屈服强度进行测量。通过这一新型的先进实验手段,可在同步辐射X射线能量分辨衍射模式下, 获取金刚石压砧单轴压缩应力场内样品晶面组在不同空间取向的应变,并利用Singh等发展的晶格应变理论及本项目申请人最近发展的关于材料在非静水单轴压应力场中最大宏观差应力与最大微区偏应力的关系理论,导出材料所对应的静水压压缩曲线、屈服强度、及各弹性模量。若此方法的可行性得以验证,将是高压物理领域内的一个突破,并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学、地学、行星科学及国防科学等领域。
批准号 |
10772126 |
项目名称 |
超高非静水压下材料弹性模量及强度的测定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A0814 |
项目负责人 |
贺端威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四川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40(万元) |
弹性模量主要反应的是材料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材料刚度的一个指标,在构件的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时,弹性模量E是经常要用到的一个重要力学性能指标。 拉伸弹性模量是指轴向拉伸应力与轴向拉伸应变在呈线性比例关系范...
型钢的弹性模量为2.1 ×10^7N/cm²。弹性模量定义:一般地讲,对弹性体施加一个外界作用,弹性体会发生形状的改变(称为“应变”),“弹性模量”的一般定义是:应力除以应变。材料在...
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弹性模量的单位是达因每平方厘米。“弹性模量”是描述物质弹性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统称,表示方法可以是“杨氏模量”、...
材料弹性模量 E和泊松比 的测定 弹性模量 E 和泊松比 是各种材料的基本力学参数,测试工作十分重要,测试方法也 很多,如杠杆引伸仪法、千分表法、电测法等。本节介绍电测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材料弹性常数 E、 的定义。 2.掌握测定材料弹性常数 E、 的实验方法。 3.了解电阻应变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4.验证虎克定律。 5.学习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设备 1.TS3861 型静态数字应变仪一台; 2.NH-10型多功能组合实验架一台; 3.拉伸试件一根; 4.温度补偿块一块; 5.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弹性模量是材料拉伸时应力应变成线形比例范围内应力与应变之比。 材料在比例极限内 服从虎克定律,其关系为: E F A 试件的材料为钢,宽 H 和厚 T 均由实际测量得出,形状为亚铃型扁试件如图 2-17,应 变片的 K =2.08 。实验时利用 NH-3
测定材料弹性模量实 验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测定材料弹性模量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验证单向拉伸时的虎克定律并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 E和泊松比μ。 2、了解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学习电阻应变仪的操作。 二、实验设备 1、万能材料实验机 2、CM—1C 型型数字静态应变仪 3、游标卡尺 三、测试原理及装置 测定钢材弹性常数时,一般采用在比例极限内的拉伸试验。本实验采用低碳钢矩形截 面试件,试件形状如图 3—1所示,截面名义尺寸为 10mm×50mm;材料屈服极限 σs=235.2MPa 测试原理如下: 钢材在比例极限内服从虎克定律,其表达式为: E ( 1) 或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A P E (2) 又由泊松比定义知: ' ( 3) 给定试件的几何尺寸,在试件中线中部的两面,分别贴上两片纵向和两片
300米级高混凝土坝在静载下坝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缝存在,在高水压和强烈地震作用下这些裂缝有可能会进一步开裂扩展,甚至发生断裂破坏,极大地影响高混凝土坝的安全性。本项目针对动载及高水压下混凝土非均质材料的扩展机制开展研究,主要围绕动载及高水压下混凝土裂缝面水力劈裂效应力学作用机制、非均质混凝土材料裂缝动态扩展模拟的新方法和动载及混凝土水力劈裂扩展实验系统研制开展工作。 构建了可考虑孔洞、夹杂以及微裂纹等多重不连续存在时的扩展有限元法位移模式,建立了有限体积法和扩展有限元法的耦合模型,对动载下混凝土水力劈裂试件进行系列数值模拟,取得了与试验较为一致的结果,得出了动载下不同时刻裂缝面水压分布,研究了裂纹面水压力的分布形式对裂纹断裂扩展路径的影响;发展了基于四叉树网格的新型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建立了有限体积法和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耦合模型,并首次对比例边界有限元法求解裂纹面接触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水力劈裂试验方面, 针对常用的环氧树脂胶密封装置存在的缺陷,研制了新型的水力劈裂实验的密封装置,并成功进行了多组水力劈裂试验。 通过研究,建立了动载及高水压下混凝土裂缝开裂扩展过程追踪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实现了动载及高水压下混凝土裂缝起裂、扩展、失稳过程的精确模拟;研制了有效的动载及高水压下混凝土断裂扩展的实验装置,基于有关试验建立了不同加载速率下缝内水压模型,有效揭示了动载下混凝土水力劈裂效应的作用机制。 研究成果共发表研究论文20篇,其中SCI检索论文8篇,出版专著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培养博士(硕)研究生6名。部分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研究得到的有关成果受到有关国际同行的好评。试验得到的不同冲击加载速率下(缝口张开速率)缝内水压分布与扩展规律已引起国内外多个高校课题组的兴趣,多个国外高校有关课题组(Universityof Illinois,USA)来信咨询有关试验方法并索要有关试验数据,目前试验成果已提供英国Durham University Charles Augarde教授等课题组作为数值模型验证。 2100433B
建立动载及高水压下混凝土裂缝内水压力分布的预测模型;发展动力扩展有限元法的理论和方法模拟非均质混凝土材料裂纹动态开裂扩展过程,重点包括:骨料相、砂浆相、界面相、孔隙相和裂纹面等复杂界面存在时扩展有限元富集函数的构建方法、不连续处的数值积分技术、裂纹的张开-闭合处理技术,实现动载及高水压下混凝土裂缝起裂、扩展失稳过程的精确模拟;研制有效的动载及高水压下混凝土断裂扩展的实验装置并开发先进的测试技术,为有压混凝土裂缝内水压分布的预测模型及裂缝开裂扩展模拟的数值模型的合理性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成果对揭示动载下有压混凝土水力劈裂效应的作用机制,正确认识动载及高水压下有缝混凝土结构的断裂特性和动力破坏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标题:二硫化钼超高压下具超导性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与强磁场科学中心联合科研团队,在超高压条件下首次在一种新的材料——二硫化钼中观测到了超导现象。相关研究成果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日前刊登在国际物理类顶尖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科研人员在自主搭建的高压综合测试平台上,利用金刚石对顶砧产生的超高压条件,通过低温电输运测量发现:二硫化钼在90GPa(90万大气压)左右的压力条件下变成超导体,在130—220GPa(接近地球外核压力)压力范围内,超导转变临界温度可高达12K,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解释了超导出现的微观机制。
作者:吴长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