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号 |
50678056 |
项目名称 |
超大型立式储油罐地震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10 |
项目负责人 |
王伟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7-01-01 至 2009-12-31 |
支持经费 |
30(万元) |
国家开始建设的多个原油储备库是由50个超大型立式储油罐组成。立式储油罐的超大型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超大型立式储油罐的直径已经达到80-100米,容积大大超过现行规范的规定,现行设计中所依据的简化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已经不能够真实地反应超大型立式储油罐的抗震性能。这使得所设计的超大型立式储油罐存在安全隐患和材料浪费。本项目首先建立考虑液体晃动、罐体提离、罐体与基础相互作用和储液与浮顶耦连运动的超大型立式储油罐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地震反应分析研究超大型立式储油罐的动力特性及其地震荷载作用下运动规律,揭示超大型立式储油罐地震作用下破坏机理;然后设计制造超大型立式储油罐模型,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证明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大型立式储油罐抗震设计方法,为超大型立式储油罐抗震规范的制定以及提高超大型立式储油罐的抗震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2100433B
立式储油罐螺旋爬梯的制作
W’=WX X=h/H×100%式中,W’——当前油位油重,t或kg;W——最高油位时油重,t或kg;X——当前油位占最高油位的百分比。h——当前油位,m或cm;H——最高油位,m或cm。______...
你要喔发微信给你。10000立式储罐
大型立式储油罐地震反应分析
设计题目 大型立式储油罐结构设计 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技术参数:直径 15m 长度 材质 16Mn 壁厚 10mm 设计要求:工作压力 cm2 实验压力 cm2 常温下微冲击 设计任务: 1.写出该结构的几种设计方案 2.强度计算及尺寸选择 3.绘制结构设计图 4.撰写主要工艺过程 5.撰写设计说明书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1.查阅资料 2天 2.设计计算并撰写设计说明书 5天 3.上机绘图 4天 4.答辩 1天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储罐及其发展概况 油品和各种液体化学品的储存设备—储罐是石油化工装置和储运系统设施的 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型储罐的容积大、使用寿命长。热设计规范制造的费 用低,还节约材料。 20 世纪 70年代以来,内浮顶储油罐和大型浮顶油罐发展较快。第一个发展 油罐内部覆盖层的施法国。 1955 年美国也开始建造此种类型的储罐。 1962 年美国德士古公司就开始使用带盖
批准号 |
51578022 |
项目名称 |
冲刷作用下群桩基础桥梁地震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方法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5 |
项目负责人 |
黄超 |
负责人职称 |
副教授 |
依托单位 |
北京工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16-01-01 至 2019-12-31 |
支持经费 |
62(万元) |
批准号 |
51608015 |
项目名称 |
长大隧道跨断层段地震响应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6 |
项目负责人 |
黄景琦 |
负责人职称 |
讲师 |
依托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期限 |
2017-01-01 至 2019-12-31 |
支持经费 |
20(万元) |
本项目在重大研究计划“重大工程动力灾变”地下结构抗震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等手段,开展集成研究工作,进一步揭示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提出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 基于近场波动有限元方法,实现了人工边界条件、地震动的波动输入、材料本构模型等,搭建了地下结构地震反应数值模拟平台,并验证了平台的有效性和精度;2) 从围岩土体对浅埋地下结构的两种地震作用效应、组成结构构件不同的受力功能,以及关键构件的力学性能与体系受力分配改变导致的侧墙、中柱变形能力不协调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大开地铁车站的地震破坏机理和失效模式,并提出了抗震关键支撑柱概念;3) 开展了大开车站结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进一步印证了车站结构上覆土体对其塌毁破坏的关键作用;4) 针对地震系数法、自由场变形法、柔度系数法、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和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计算模型、关键参数、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采用这些方法计算了日本阪神地震中损毁的大开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并与严格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计算精度;5) 针对浅埋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上覆土体竖向惯性力影响的反应位移法,简称惯性力-位移法,给出了惯性力-位移法分析模型的两个关键参数确定方法,包括地基弹簧刚度及上覆土体最大竖向惯性力,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议的惯性力-位移法与传统的反应位移法相比,不仅克服了传统的反应位移法不能给出中柱轴力的缺陷外,其它反应量的计算精度与之基本相当。发表或录用论文4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2016);培养青年长江学者1名,博士生5人、硕士生3人,其中2人已获硕士学位。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地下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支撑。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