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长大隧道地震响应机理与抗震 | 项目类别 | 重点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仇文革 | 依托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 |
项目组通过现场调查、模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等手段,对长大隧道地震响应机理与抗震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根据长大隧道地震响应规律及破坏特征,将其划分为洞口段、洞身段和穿越活动断层段三大特征段落分别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具体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理论价值和工程指导意义的成果,包括一些规律的发现、理论与方法的建立、实验方法及其装置研发和吸能型耐震支护材料及其结构的开发等等。 1.总结并发现了长大隧道在强震作用下表现出洞口段、洞身局部地段和穿越活动断层段极易发生破坏的响应特征。 2.静-动耦合分析揭示了隧道与地下空间的稳定性随埋深变化呈现出浅埋-不稳定、深埋-稳定和超深埋-不稳定的三类节律式分布(即三类空间理论)。能较好地解释为什么隧道洞口及浅埋段极易破坏,而大多数深埋段稳定性较好的原因。同时从安全系数分布规律上也印证了台湾学者提出的不同埋深隧道地震响应的强弱与地震波长挂钩,即埋深处于波峰与波谷位置是最不利的。 3.理论推导出隧道洞口段面波作用下响应公式和深埋段剪切波作用下有松动圈时的响应公式。对隧道地震响应规律与抗减震设计有指导作用。 4.研制了深埋段和活动断层段模拟实验新材料、新方法及新装置,用于实验并获得一系列成果。即剪切箱和断层台架等。 5.提出了隧道抗震设计的能量理论与方法,即结构的力-刚比与能-刚比双高理论和能量消-转-释-吸-散机制。 6.研发了一系列能量型支护材料及结构和测试其能量特性的实验装置。 7.研发了洞口段耐震衬砌和耐落石冲击的缓冲-分散-拱转移型复合结构,其效果得到了大比例尺模型实验验证。 8.研发了几种洞身段高性价比的耐震衬砌材料与结构,并得到了模型实验的验证。 9.研发了隧道穿越活动断层段复合式能量释-吸型免震结构,并得到了模型实验验证。使攻克长大隧道过活动断层这一绝症有了希望。 10.申请及获批专利16项,将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隧道震害现场调查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以往隧道震害及研究成果调研,并进一步采用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地应力现场测试等方法,研究长大山岭隧道洞口及洞身段地震响应机理和破坏规律,从而建立其在不同烈度、构造、应力状态、所处场地和结构形式条件下地震响应的数理力学模型与计算方法,总结长大山岭隧道在抗震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研发长大山岭隧道洞口及洞身段抗减震结构形式,尤其是隧道近场穿越活动断层的减震结构。为大规模山岭隧道的建设提供选线原则、抗减震设计理论基础,特别是为高烈度区各种复杂地质、地形和结构条件下的长大山岭隧道工程设计提供先进理论方法、技术对策及其计算模型。
一、总长1000米或单跨150米以上的就是长大桥梁,单洞长度10千米以上的就是长大隧道。二、桥梁和隧道的一般规定:桥梁:1、 8m≤总长L≤30m或5m≤单跨<20m,称为小桥;2、 30m<总...
所谓频率响应是指音响设备重放时的频率范围以及声波的幅度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一般检测此项指标以1000hz的频率幅度为参考,并用对数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频率的幅度。音响系统的总体频率响应理论上要求为2...
01 应急响应等级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
汶川地震表明,山岭地区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可能在强震作用下发生严重的损害,而围岩条件是震害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针对典型公路隧道在六种围岩条件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有限元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围岩条件较好时,岩体强度高,在强震作用下破坏较小,因此在相同的地震波作下,隧道位置处加速度响应较大,而地震附加应力越小;围岩条件较差时,岩体在地震作用下易于破坏,起到了吸振的作用,因此隧道位置处加速度响应较小,但对隧道结构约束力下降,导致地震附加应力较大。
以某越江公路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在利用成层反射理论分析场地地震波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反应位移法研究了公路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特性,其中: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环向和纵向接头采用弹性铰模拟,天然地层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剪切力和强制位移由成层反射理论动力分析程序DYNEQ获得。研究表明:由剪切力和强制位移引起的地震附加内力规律基本相当;地震作用下,衬砌结构最大变形部位和最大内力出现位置相对常时状态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计算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隧道跨断层段作为隧道整体抗震的薄弱环节,在地震作用下常发生严重破坏。开展长大隧道跨断层段的地震灾变机理与抗震设计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理论和工程意义。首先,基于近场波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理论,采用将输入地震动转化为人工边界面上等效节点力的思想,同时考虑断层截断区域对人工边界面上入射波场的扰动影响,建立一种针对有限断层场地的地震动三维倾斜输入方法。其次,基于应变等效假设和有效应力概念的塑性损伤理论,结合非线性统一强度模型(β模型),并考虑岩体地质强度参数,建立适用于工程岩体介质的三维弹塑性损伤模型。最终,基于建立的地震动输入方法与岩体本构模型,以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道为背景,建立长大隧道跨断层段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不同断层情况、构造应力条件和地震动输入角度等因素下隧道的地震响应规律,揭示隧道跨断层段在强震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及破坏机理,为隧道跨断层段的安全评估及抗震设防提供理论指导。 2100433B
批准号 |
51608015 |
项目名称 |
长大隧道跨断层段地震响应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6 |
项目负责人 |
黄景琦 |
负责人职称 |
讲师 |
依托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期限 |
2017-01-01 至 2019-12-31 |
支持经费 |
20(万元) |
《隧道工程动力响应特性与汶川地震隧道震害分析及启示》是一篇文献,作者为钱七虎、何川、晏启祥。
【作者】钱七虎;何川;晏启祥;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正>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浅源强震活动区,震害具有分布广、强度高、危害大等特点。从"5·12"汶川大地震及世界范围的工程结构物震害情况看,通常情况下隧道工程震害较房屋、桥梁等地面建筑轻微,隧道工程相对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但另一方面,在强震条件下,隧道工程震害依然较突出,如"5·12"汶川大地震、台湾集集地震、日本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等强震都造成 2100433B